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赵王、成安君陈馀闻汉且袭之也,聚兵井陉口,号称二十万。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后,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愿君留意臣之计。”成安君曰:“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后有大者,何以加之!”不听广武君策。
韩信使人视,知其不用,还报,则大喜,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诸将皆莫信,详应曰:“诺。”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赵军望见大笑。平旦,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大战良久。於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水上军开入,复疾战。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韩信、张耳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不可败。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已不胜,不能得信等,欲还归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赵将虽斩之,不能禁也。於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
诸将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可得而用之乎!”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千里而袭我,亦已极罢:通“疲”,疲惫
B.从间道山而望赵军 蔽:遮蔽
C.韩信使人视 间:暗中
D.诸君不察耳顾:只是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敢引兵遂下今其智反不能及
B.赵军望见大笑因人之力敝之
C.水上军开入,单于使陵至海上
D.驰入赵壁 险以远,至者少
小题3:把第I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 (5分)
⑵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4分)
小题4:在第I卷文言文中,“赵军望见而大笑”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
⑴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
⑵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
小题4:因为兵法云布阵应该右边或后面靠山,左边或前面临水,但韩信背靠河水布阵,大大违背了兵法,赵军认为韩信不懂兵法,认为他必败无疑,因此笑他。(答出背靠河水布阵2分,答出违背兵法1分,答出认为他必败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B项中“蔽”应为隐蔽、隐藏之意。“从间道蔽山而望赵军”是“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的有意思。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中前一个“乃”表条件“才”,后一个“乃”是“竟然”的意思;B项中前一个“而”表顺承的连词,后一个“而”表转折的连词;C项中前一个“之”是代词,后一个“之”是音节助词;D项两个“则”都是表顺承,“就”。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重要实词和虚词)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应重点关注“假”、“坚”、“走”、“空壁”等字。
小题4: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在于理解前后文的意思。前文有战前“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后文有战后“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此何术也?”可见赵军望见而大笑的原因是认为韩信违背兵法,背水布阵。
【参考译文】
韩信和张耳率领几十万人马,想要突破井陉口,攻击赵国。赵王、成安君陈余听说汉军将要来袭击赵国,在井陉口聚集兵力,号称二十万大军。广武君李左车向成安君献计说:“我听说千里运送粮饷,士兵们就会面带饥色,临时砍柴割草烧火做饭,军队就不能经常吃饱。眼下井陉这条道路,两辆战车不能并行,骑兵不能排成行列,行进的军队迤逦数百里,运粮食的队伍势必远远地落到后边,希望您临时拨给我奇兵三万人,从隐蔽小路拦截他们的粮草,您就深挖战壕,高筑营垒,坚守军营,不与交战。他们向前不得战斗,向后无法退却,我出奇兵截断他们的后路,使他们在荒野什么东西也抢掠不到,用不了十天,两将的人头就可送到将军帐下。希望您仔细考虑我的计策。”成安君说:“现在韩信的军队号称数万,实际上不过数千。竟然跋涉千里来袭击我们,已经极其疲惫。如今像这样回避不出击,强大的后续部队到来,又怎么对付呢?”不采纳广武君的计谋。
韩信派人暗中打探,了解到没有采纳广武君的计谋,回来报告,韩信大喜,才敢领兵进入井陉狭道。离井陉口还有三十里,挑选了两千名轻装骑兵,每人拿一面红旗,从小道上山,在山上隐蔽着观察赵国的军队。韩信告诫说:“交战时,赵军见我军败逃,一定会倾巢出动追赶我军,你们火速冲进赵军的营垒,拔掉赵军的旗帜,竖起汉军的红旗。”又让副将传达开饭的命令。说:“今天打垮了赵军正式会餐”。将领们都不相信,假意回答道:“好。”韩信就派出万人为先头部队,出了井陉口,背靠河水摆开战斗队列。赵军远远望见,大笑不止。天刚蒙蒙亮,韩信设置起大将的旗帜和仪仗,大吹大擂地开出井陉口。赵军打开营垒攻击汉军,激战了很长时间。这时,韩信张耳假装抛旗弃鼓,逃回河边的阵地。河边阵地的部队打开营门放他们进去。然后再和赵军激战。赵军果然倾巢出动,争夺汉军的旗鼓、追逐韩信、张耳。韩信、耳新已进入河边阵地。全军殊死奋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韩信预先派出去的两千轻骑兵,等到赵军倾巢出动去追逐战利品的时候,就火速冲进赵军空虚的营垒,把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竖立起汉军的两千面红旗。这时,赵军已不能取胜,又不能俘获韩信等人,想要退回营垒,营垒插满了汉军的红旗,于是军队大乱,纷纷落荒潜逃,赵将即使诛杀逃兵,也不能禁止。于是汉兵前后夹击,彻底摧垮了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
众将领询问韩信道:“兵法上说:‘行军布阵应该右边和背后靠山,前边和左边临水’。这次将军反而令我们背水列阵,这是什么战术啊?”韩信回答说:“这也在兵法上,只是诸位没留心罢了。兵法上不是说‘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吗?况且我平素没有得到机会训练诸位将士,这就是所说的‘赶着街市上的百姓去打仗’,在这种形势下不把将士们置之死地,使人人为保全自己而战不可;如果给他们留有生路,就都跑了,怎么还能用他们取胜呢?”将领们都佩服地说:“好。将军的谋略不是我们所能赶得上的呀。”
举一反三
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划8处)(4分)
臣 闻 千 里 馈 粮 士 有 饥 色 樵 苏 后 爨 师 不 宿 饱 今 井 陉之 道 车 不 得 方 轨 骑 不 得 成 列 行 数 百 里 其 势 粮 食 必 在其 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7处)(4分)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清代刘开《问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习题。(6分,每小题3分)
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辞令,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汩罗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其功伐:夸耀
B.争宠而心其能害:害怕
C.赵不内:通“纳”,接纳
D.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娴辞令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B.谗之曰不如善遇之
C.信见疑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D.遂自投汩罗死愿得将军之首献秦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4分)
(2)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4分)
小题4:文章倒数第二段详细记叙了屈原与渔父的对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概括作答。(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5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宋史·赵普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于慎行,字无螈,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呜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并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②,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阻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日:“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对日:“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橓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③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榭④,祧⑤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褙,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拊享太庙。”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旱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
——《明史·于慎行传》
【注】①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
②夺情:古礼,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服满再行补职。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遵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情”。③帷盖:受恩乞恩之典。  ④升拊: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 ⑤祧(tiāo):迁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偕同官具谏疏:给皇帝的奏章
B.人书之,具以实对属:委托
C.亦不行寝:废止
D.年十七,于乡举:举荐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于慎行“厚道”和“耿直”的一组是(3分)
A.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
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
B.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
C.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官,出阁讲读。
D.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再辞不允,乃就道。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慎行充当日讲官后,皇上曾经让日讲官分别在图画上赋诗题字,于慎行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C.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旨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
D.直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于慎行熟悉历代典章制度,引古代有关的事例来论说,令有见识的人敬佩。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5分)
(2)居正卒,起故官。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橓往籍其家。(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