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4分)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4分)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下列句子中不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良乃入,具告沛公 | B.距关,毋内诸侯 |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否 |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小题2:对下面“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何厌之有 ③函封之 ④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 B.①和③不同,②和④不同 | C.①和③相同,②和④不同 | D.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 小题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B.沛公安在? |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 D.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5分) (1)沛公曰:“孰与君少长?” (2分)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 沛公说:“你和项伯相比谁更小些谁更大些?”(2分“孰与” 1分,句意1分)(2)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以及意外的变故。(3分“所以”,判断句式1分,“出入” 1分)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通假现象。B“距”通“拒” C“倍”通“背” D“蚤”通“早”。对于课内文言通假现象,平时复习要学会整理。 小题2: 试题分析:①助词,的;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③代词,它;④动词,到。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高考重点考的18个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小题3: 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C与例句都是判断句式。A定语后置,B宾语前置,D被动句。对于特殊句式,平时复习要学分归类。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孰与”解释为“和……相比,谁更……”;第二句时注意“所以”解释为“……的原因”,“出入”解释为“进入” ,同时注意句式是判断句式。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12分)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巿。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或说沛公曰:“秦富十倍天下,地形彊。今闻章邯降项羽,项羽乃号为雍王,王关中。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徵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沛公然其计,从之。十一月中,项羽果率诸侯兵西,欲入关,关门闭。闻沛公已定关中,大怒,使黥布等攻破函谷关。十二月中,遂至戏。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方飨士,旦日合战。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会项伯欲活张良,夜往见良,因以文谕项羽,项羽乃止。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项羽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归,立诛曹无伤。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是( )(3分)A.父老苦秦苛法苦:以……为痛苦 | B.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 限制 | C.沛公又让不受让:推让 | D.可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内:通“纳”,接纳 | 小题2:下列表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A.秦王子婴投降后,将领们主张杀死他,沛公反对,认为子婴已经投降,再杀他就太不吉祥了。 | B.沛公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不同于秦朝的暴政苛法,宣传开后,秦人欢欣鼓舞,争相犒劳沛公的将士。沛公没有接受,秦人更加希望沛公称王。 | C.项王接到曹无伤的报告后,十分恼怒,打算派黥布等攻破函谷关,范增也劝项王攻打沛公。 | D.当时项王的兵力有四十万人,号称百万。沛公的兵力有十万人,号称二十万,实力抵不过项羽。 |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6分) (1)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 (3分) (2)沛公从百余骑,驱之鸿门,见谢项羽。(3分)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小题1:用原文词语填空。(3分) 有子说的“仁之本”指的是 、 。而孔子认为“孝”就是 。 小题2:孔子和有子强调孝道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翻译: (2)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3分) 翻译: |
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①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向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向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 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杞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强,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 (《史记·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注】 ①桡:通“挠”,削弱。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趣刻印趣:通“促”,赶快 | B.张良从外来谒谒:拜见 | C.度能制桀之死命也度:估计 | D.弃坟墓,去故旧故旧:陈旧 | 小题2:下列分析概括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 (2分)A.荥阳被项羽围困,刘邦忧心如焚,急不可耐地向郦食其和张良寻求破楚解围的良策,并最终听从了张良的意见。 | B.郦食其为刘邦提出了重新封立六国后代、借助六国君臣百姓力量削弱楚国、以推行德义的方式最终降伏项羽的策略。 | C.张良针锋相对地论证了郦食其提出的策略的不可行,同时也指出了汉王分封六国后代这一决策所以失误的八条原因。 | D.张良通过楚强汉弱的严酷现实与商汤伐桀、武王伐纣历史的对比剖析,令人信服地推论出了“重封六国只会断送汉王大业”这一结论。 | 小题3:将下面两个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陛下南向称霸,楚必敛衽而朝。(2分) (2)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2分) |
阅读以下《论语·里仁》选段,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A.孔子认为,自己见过的人中既没有爱好仁德的人,也没有厌恶不仁德的人。 | B.孔子认为,爱好仁德的人,是没有办法超越;厌恶不仁德的人,不会被不仁德的人影响。 | C.孔子认为,没有人能够整天用自己的力量去实行仁德。 | D.孔子认为,对仁德的修养,主要还是要靠个人自觉的努力,因为只要经过个人的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仁的境界。 |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