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弟小修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弟小修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弟小修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发展,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又性喜豪华,不安贫窘;爱念光景,不受寂寞。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焉!(袁宏道《叙小修诗》,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的然以豪杰自命的然:明显的样子
B.见人有一语不相者肖:模仿得像
C.任性发展任性:听凭秉性行事
D.而或者犹以太露之病:烦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盖诗文至近代卑极矣其人居远未来,为留待
B.诗必欲准于盛唐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C.万一传者若是,孰能御之
D.但恐不达,何露有句读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小题3:下列各项中,能表现袁宏道其弟小修“独抒性灵”的写作风格的一组是
①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②诗文至近代而卑极
③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     ④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
⑤又性喜豪华,不安贫窘                   ⑥予读而悲之
A.①③⑥B.②③④C.①⑤⑥D.②④⑤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4分)
(2) 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4分)
(3)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焉!(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A
小题4:(1)而所谓写得好的地方,还不能不因为文辞华丽、模仿因袭前人而遗憾,(我)认为是没能完全抛开近代文人的习气的原因。
(2)朝代有变化,而写文章的方法不延续,每个朝代的文风都按照各自的特点穷极发展、变化,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原本就不能用优劣来评判。
(3)至于像他的作品那样,性情质朴,有很多忿怨,诗风刚直自然,没有曲折,这叫做屈原的风格(楚辞的风格),又有什么疑问吗?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病:感到不满,责备。
小题2:
试题分析: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A承接连词,就;因果连词,因此,所以。B连词,表顺承关系,就,那么;连词,表转折关系,可是,反而,却。C指示代词,那些;连词,表假设关系,如果,假如。
小题3:
试题分析:②句讲的是当时文坛的一般情况,④句讲的是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⑤句是讲性格,不是写作风格。
小题4:
试题分析: 翻译题一般尽量直译,才能踩到得分点,如果是意译,很有可能从得分点飘过去了。第一句,“恨、粉饰蹈袭、以为”各1分,语句通顺1分。第二句,“升降、所以、原、可以”各1分。第三句,“质、怼、峭急、是之谓”各1分。
【参考译文】我弟弟袁中道长大以后,胆量更加大了,见识更加丰富,明确地以豪杰自居,并想和当代的豪杰称为朋友。他于西陵上泛舟,在塞上策马扬鞭,观赏完了燕赵大地的美景,足迹所到的地方,几乎半个中国,而他的诗文也因此一天天长进。他的作品大多是抒发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式和套路,不是从自己心中自然流露出的,就不肯下笔写出。他的文章中间有写得好的,也有不足的地方,好的地方自然不必说到,即使是有瑕疵的地方也大多是很真实的自己创造的语言。但是,我很喜欢他作品中有瑕疵的地方;而所谓写得好的地方,还不能不因为文辞华丽、模仿因袭前人而令人遗憾,(我)认为是没能完全抛开近代文人的习气的原因。
诗文到了近代就变得卑贱了,写文章就以秦、汉的标准作为现在的标准,写诗就要以盛唐的标准作为现在的标准,抄袭模仿古代的诗文,(这种做法)影响着人们刻意跟从古人的步伐(使用古人的标准),看到有人一句话不像古人发出的声音,就一起指责这个人为歪门邪道。他们以秦汉的写文标准为标准,难道秦汉的人是一字不变的学《六经》的吗?他们以盛唐写诗的标准为标准,难道盛唐写诗的古人也是一字不变的学汉魏(写诗的标准)的吗?如果秦汉的文章都是学着《六经》的,哪会有秦汉(自己特点)的文章?如果盛唐的诗是学着汉魏的诗,哪会有盛唐(自己特点)的诗?朝代有变化,而写文章的方法不延续,每个朝代的文风都按照各自的特点穷极发展、变化,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原本就不能用优劣来评判。然而天下间的事物,独一无二的是不可以没有的,正是因为他不可以没有,所以虽然有人想废除但是办不到;抄袭雷同别人的东西则是可以不要的,正是因为他可以不要,虽然有人想让他存在一样做不到。所以我说如今的诗文不能广为流传了。那一万首里面流传的一首,或者是妇女儿童所传唱的《擘破玉》《打草竿》这样的诗文,都是一些没有名气的真性情人所写,所以写出来的都是发自肺腑的声音,不效仿汉魏,不去学盛唐的文风,随意发展,和人的喜怒哀乐、爱好、***相通,这是值得高兴的。
弟弟既在当代不得志,有很多感慨;又喜欢豪华生活,不安心于贫困和窘迫;喜欢风光美景,忍受不了寂寞。所以曾经把贫困不得志和百无聊赖的苦恼,用诗歌抒发出来,每每像苦又像骂,让人忍受不了他为生活哀叹和不得志的感受。我读着都感到悲伤。一般说来,感情至深的语言,自然能够感人,这叫做真性情的诗歌,可以流传下去。但还有人仍然因为他的诗文感情过于直露而批评他,这些人竟然不知道情感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文字随着情感而流出,只怕不能表达出所有的感情,有什么直露的呢?在人生不得意穷愁潦倒之时,痛哭流涕,辗转反侧,来不及选择表达内心情感的声音,因为心中有怨气啊,难道有不伤感的吗?至于像他的作品那样,性情质朴,语言中自然有很多忿怨,诗风刚直自然表情达意很直白,没有曲折,这称作屈原的风格(楚辞的风格),又有什么疑问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9分)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不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   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勿。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泽命不,信也 渝:坚持
C.公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若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以能通其意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
B.拱手问曰 风飘飘吹衣
C.缓其刑政人不惧死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D.寡人闻仲父言此三者二虫又何知
小题3:用“/”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开,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B.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C.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D.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也。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倕,倕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又尝诣徵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刺①,无容拜谒。”王荔有高尚之志,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释褐,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制碑,奏上,帝命之,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但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寻领大著作。
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居止俭素,淡然无。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荔性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
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哀谓曰:“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文帝甚伤惜之,赠侍中,谥曰德子。及丧柩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之。
(选自唐·姚思廉《陈书 卷十九》有删改)
注:①板刺,即名片。古时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相钦重雅:向来
B.淡然无营:谋求
C.帝命之于馆勒:收藏
D.当时之荣:认为……是荣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时太守衡阳王亦造复驾言兮
B.王荔有高尚之志去六月息者也
C.居止俭素泉涓涓始流
D.荔制碑瞻衡宇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3分)(   )
A.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B.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C.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D.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⑴ 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
⑵ 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
⑶ 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武阳县君程氏墓志铭
司马光
治平三年夏,苏府君终于京师,光往吊焉。二孤轼、辙哭且言曰:“今将奉先君之柩归葬于蜀。蜀人之祔也,同垄而异圹。日者吾母夫人之葬也,未之铭,予为我铭其圹。”因曰:“夫人之德,非异人所能知也,愿闻其略。”二孤奉其事状拜以授光。
光拜受,退而之曰:夫人姓程氏,眉山大理寺丞文应之女,生十八年苏氏。程氏富而苏氏极贫。夫人入门,执妇职,孝恭勤俭。族人环视之,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由是共贤之。或谓夫人曰:“父母非乏财,以父母之爱,若求之,宜无不应者。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夫人曰:“然。以我求于父母,诚无不可。万一使人谓吾夫为求于人以活其妻子者,将若之何?”卒不求。时祖姑犹在堂,老而性严,家人过堂下,履错然有声,已畏获罪。独夫人能顺适其志,祖姑见之必悦。
府君年二十七犹不学,一日慨然谓夫人曰:“吾自视,今犹可学。然家待我而生,学且废生,奈何?”夫人曰:“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子苟有志,以生累我可也。”即罄出服玩鬻之治生,不数年遂为富家。府君由是得专志于学,卒为大儒。夫人喜读书,皆识其大义。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常戒曰:“汝读书,勿效曹耦,止欲以书生自名而已。“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已而,二子同年登进士第,又同登贤良方正科。辙所对语尤切直惊人,由夫人素之也。
始夫人视其家财既有余,乃叹曰:“是岂所谓福哉!不已,且愚吾子孙。”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比其,家无一年之储。夫人以嘉祜二年四月癸丑终于乡里,享年四十八。轼登朝,追封武阳县君。呜呼,妇人柔顺足以睦其族,智能足以齐其家,斯已贤矣;况如夫人,能开发辅导成就其夫、子,使皆以文学显重于天下,非识虑高绝,能如是乎?古之人称有国有家者,其兴衰无不本于闺门,今于夫人益见古人之可信也。
(选自《苏洵集•附录•卷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而之曰次:编次,撰述
B.生十八年苏氏归:出嫁
C.由夫人素之也勖:勉励
D.比其,家无一年之储没:失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未铭,予为我铭其圹B.父母非乏
夫晋,何厌其身也,则耻师焉
C.即罄出服玩鬻之治生D.不已,愚吾子孙
不积跬步,无至千里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小题3: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表现程氏“孝恭勤俭”的一组是
①无丝毫鞅鞅骄居可讥诃状               ②独夫人能顺适其志
③我欲言之久矣,恶使子为因我而学者     ④不数年遂为富家
⑤轼、辙之幼也,夫人亲教之            ⑥乡人有急者,时亦周焉
A.①②③B.②③⑥C.①④⑤D.④⑤⑥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2分)
(1)何为甘此蔬粝,独不可以一发言乎?(4分)
译文:
(2)每称引古人名节以厉之,曰:“汝果能死直道,吾亦无戚焉。”(4分)
译文:
(3)因求族姻之穷者,悉为嫁娶振业之。(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普与太宗排入告。闼:门
B.吾正如此,特试卿尔。意:料想
C.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交游
D.家人箧视之。发:打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夫夷近,则游者众。
B.与普计下太原。不如而厚遇之。
C.普刚毅果断,未有比。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朕固不迁官,卿若之何?既自以心形役
小题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B.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C.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D.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杨巍,字伯谦,海丰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操江佥都御史史褒善已迁大理卿,巍言:“东南倭患方剧,参赞、巡抚俱论罪,褒善独幸免,又夤缘美迁,请并吏部罚治。”帝怒,停选司俸,还褒善故官。巍既忤吏部,遂出为山西佥事。已,迁参议,分守宣府。寇入犯,偕副将马芳击斩其部长,赉银币。寻为阳和兵备副使。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宣府。逾年,以养母归。归二年,召起巡抚陕西。增补屯戍军伍,清还屯地之夺于藩府者。隆庆初,进右副都御史,移抚山西。所部驿递银岁征五十四万,巍请减四之一。修筑沿边城堡,檄散大盗李九经党。复乞养母去。
神宗立,起兵部右侍郎。万历二年,改吏部,进左,又以终养归。母年逾百岁卒。十年,起南京户部尚书,旋召为工部尚书。有诏营建行宫,巍争之,乃止。明年,改户部,迁吏部尚书。明制,六部分莅天下事,内阁不得侵。至严嵩,始阴挠部权。迨张居正时,部权尽归内阁,祖制由此变。至是,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有时望,然年耄骫骳,多听其指挥。御史丁此吕论科场事,时行及余有丁、许国辈皆恶之。巍论谪此吕,为御史江东之、李植等所攻,与时行俱乞罢。帝从诸大臣请,慰留巍等而戒谕言者,巍乃起复视事。
当居正初败,言路张甚,帝亦心疑诸大臣朋比,欲言官摘发之以杜壅蔽。诸大臣惧见攻,政府与铨部阴相倚以制言路。先是,九年京察,张居正令吏部尽除异己者。十五年,复当大计,都御史辛自修欲大有所澄汰,巍徇政府指持之。出身进士者,贬黜仅三十三人,而翰林、吏部、给事、御史无一焉。贤否混淆,群情失望。十七年夏,帝久不视朝,中外疑帝以张鲸不用故托疾。巍率同列请以秋日御殿。至十月,巍等复请。帝不悦,责以沽名。
巍初历中外,甚有声。及秉铨,素望大损。然有清操,性长厚。明年,以年几八十,屡疏乞归。诏乘传、给廪隶如故事。归十五年,年九十二而卒。赠少保。
                                               (节选自《明史》)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进知县除:任命
B.又夤缘美迁夤缘:攀附权贵,向上巴结
C.六部分天下事莅:监视
D.给廪隶如故事故事:旧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偕部将马芳击斩部长可怪也欤
B.清还屯地夺于藩府者蚓无爪牙
C.巍争之,止今君亡赵走燕
D.帝不悦,责沽名阙秦利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巍在任职期间几次因为奉养母亲而辞官回家,母亲年满百岁去世后,他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
B.杨巍曾担任吏部尚书,虽然按明制六部应该分别掌管天下之事,但自张居正起六部权力尽归内阁。
C.杨巍虽然曾因沽名钓誉被皇上责备,但在他年近八十告老还乡后,皇帝仍下诏给予他规定的待遇。
D.杨巍走上仕途后,任职经历复杂,声名一直不错,但他在任吏部尚书后,名望受到了很大的损害。
小题4:把原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从诸大臣请,慰留巍等而戒谕言者,巍乃起复视事。(6分)
(2)十七年夏,帝久不视朝,中外疑帝以张鲸不用故托疾。(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