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曾巩元丰元年,巩为福州,奏疏曰:“臣所领内,知泉州事、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质性纯笃,治民为循吏,积十有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曾巩元丰元年,巩为福州,奏疏曰:“臣所领内,知泉州事、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质性纯笃,治民为循吏,积十有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尚书都官员外郎陈君墓志铭
曾巩
元丰元年,巩为福州,奏疏曰:“臣所领内,知泉州事、尚书屯田员外郎陈枢,质性纯笃,治民为循吏,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故为郎久不迁。宜优进其官,以奖恬退。”于是天子特迁君尚书都官员外郎。
君为人恂恂蹈规矩,有善不自伐。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然自任,人莫能及也。所至必兴学校,以教化为先。初尉鄱阳,令得盗五人,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令旌德,旌德之民岁输米于芜湖县仓,路回远,费甚,君请输钱以便民。谯县民输豆于会亭仓,以给驿行者。君复请输钱,以直给驿行者。罢县,民绝桥闭门留君,以间乃得去。泉州岁凶,君筑室止穷民,饥者给食,病者给医,人忘其穷。使者搜兵于闽,以益戍广西,君建言兵当搜者,父母老,或疾,至无他子,皆可听免,诏定著于令。余尝闻繁昌有大姓***人,州县不能正其罪。君时令旌德,或徙其狱属君,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人者论死,人以为尽其情。又闻君之令旌德也,州有所赋调,他县皆奉行,至旌德,令独计曰:“非吾土之所有也,非吾人之所堪也,不敢以赋民。”争或至十反。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州听然后止。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此君之事,余得之于耳目者也。
君字慎之,湖州长兴人。君进士及第,初尉饶之鄱阳,用荐者令抚之宜黄,避亲嫌,令宣之旌德,用荐者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亳之谯县。今上即位,恩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用荐者知越州司录。未至,丁父忧。服除,授三司盐铁判官。未至,丁母忧。服除,徙权发遣明州事。未至,又徙泉州,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
君既行治高,世皆以谓宜不次用。然卒不得至中寿,而用止于此,其非命也夫!余与君好为最久,故不辞而铭君墓。辞曰:所处而安,绌外累也。所守而固,笃自强也。诗以铭之,其常存也。
(选自《元丰类稿》,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积十有五年,不上其课课:考核
B.使者搜兵于闽搜:搜查
C.徙权发遣明州事权:暂代
D.诗以铭之,其常存也存:思念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君“所守而固”的一组是(3分)
①所至必兴学校              ②属尉使为功,君辞不受
③君筑室止穷民              ④君验治僮客,尽得其隐伏
⑤守恚,出语诋君,君益争    ⑥或讥君近名,君不为动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枢生性淳厚笃实,为人谦恭低调,从不夸耀自己的善行德政;为官以民为本,注重教化,体恤民生疾苦,曾多次为民请命。
B.陈枢担任谯县县令期间,曾为了减轻百姓输粮的负担,多次请求以纳钱的方式方便百姓,结果被免职,而百姓却设法挽留他。
C.陈枢颇有吏才,当世的人都认为朝廷应该破格重用他,但事实上他却因为性格耿直、家庭屡遭变故等缘故,仕途并不顺达。
D.曾巩与陈枢友情深厚,曾上书朝廷为陈枢久不升迁鸣不平。文中所叙写的陈枢的事迹都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因而真实可信。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于势与利无秋毫顾计心,于义所在侃然自任,人莫能及也。(4分)
                                                       
⑵后闻泉州旱,君图所以赈民者,欲预为具。(3分)
                                                       
⑶留再任,以疾请致仕,未报而卒。(3分)
                                                       
答案

小题1:(3分)B
小题2:(3分)D
小题3:(3分)B
小题4:⑴(4分)(陈枢)对权势和利益没有丝毫考虑的心,对符合义的刚毅正直,自觉承担,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⑵(3分)后来(我)听说泉州发生旱灾,陈枢考虑救济灾民的各项措施,希望事先为赈灾做好准备。
⑶(3分)(陈枢)被朝廷留下再次担任官职,他因为身体有病请求辞官归养,没得到朝廷回复就去世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搜:寻求、征调。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学生通读全文,找到相关段落,从中概括、归纳人物的言行。①③④都不是表现陈枢对他为人处世原则及对“义”的坚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回读全文,整体把握内容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分析比较,然后做出判断。一是错在“多次”,相对于在旌德县令任上,是“再次”;二是错在“请求以纳钱的方式方便百姓,结果被免职”。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重点实词、虚词意义、特殊句式等,评分建议:(1)每句1分,语意通顺,1分。(2)“所以”、“具”、语意通顺,各1分。(3)“致仕”、“报”、语意通顺,各1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穆修,字伯长,郓州人。幼嗜学,不事章句。真宗东封,诏举齐、鲁经行之士,修预选,赐进士出身,调泰州司理参军。负才,与众龃龉,通判忌之,使人诬告其罪,贬池州。中道亡至京师,叩登闻鼓诉冤,不报。居贬所岁余,遇赦得释,迎母居京师,间出游丐以给养。久之,补颍州文学参军,徙蔡州。明道中,卒。
修性刚介,好论斥时病,诋诮权贵,人欲与交结,往往拒之。张知白守亳,亳有豪士作佛庙成,知白使人召修作记,记成,不书士名。士以白金五百遗修为寿,且求载名于记,修投金庭下,俶装去郡。士谢之,终不受。且曰:“吾宁糊口为旅人,终不以匪人污吾文也。”宰相欲识修,且将用为学官,修终不往见。母死,自负榇以葬,日诵《孝经》、《丧记》,不用浮屠为佛事。
自五代文敝,国初,柳开始为古文。其后,杨亿、刘筠尚声偶之辞,天下学者靡然从之。修于是时独以古文称,苏舜钦兄弟多从之游。修虽穷死,然一时士大夫称能文者必曰穆参军。
庆历中,祖无择访得所著诗、书、序、记、志等数十首,集为三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嗜学,不章句事:研究B.中道至京师亡:逃跑
C.张知白亳守:太守D.自榇以葬负:背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且求载名记寻程氏妹丧武昌
B.士谢,终不受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C.士白金五百遗修为寿耕植不足自给
D.居贬岁余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见明知
小题3:下列文言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A.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B.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C.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D.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负才,与众龃龉,通判忌之,使人诬告其罪,贬池州。(4分)
(2)迎母居京师,间出游丐以给养。(4分)
(3)修于是时独以古文称,苏舜钦兄弟多从之游(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于是使以马太官衡少善
B.于是庄王优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项王
C.待之万物之得时
D.以文绣风飘飘而吹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父死时穷益坚
B.如孙叔敖为楚相知来者可追
C.尽忠为廉治楚木欣欣向荣
D.王惊问其故襟三江带五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盂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拒;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之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优盂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D.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小题4: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A.寻程氏妹丧于武昌B.乐夫天命复奚疑
C.马者王之所爱也D.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弟小修既长,胆量愈廓,识见愈朗,的然以豪杰自命,而欲与一世之豪杰为友。泛舟西陵,走马塞上,穷览燕、赵之地,足迹所至,几半天下,而诗文亦因之以日进。大都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间有佳处,亦有疵处,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然予则极喜其疵处;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
盖诗文至近代而卑极矣,文欲准于秦、汉,诗则必欲准于盛唐,剿袭模拟,影响步趋,见人有一语不相肖者,则共指以为野狐外道。曾不知文准秦、汉矣,秦、汉人曷尝字字学《六经》欤?诗准盛唐矣,盛唐人曷尝字字学汉、魏欤?秦、汉而学《六经》,岂复有秦、汉之文?盛唐而学汉、魏,岂复有盛唐之诗?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犹是无闻无识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发展,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盖弟既不得志于时,多感慨;又性喜豪华,不安贫窘;爱念光景,不受寂寞。故尝以贫病无聊之苦,发之于诗,每每若哭若骂,不胜其哀生失路之感。予读而悲之。大概情至之语,自能感人,是谓真诗,可传也。而或者犹以太露病之,曾不知情随境变,字逐情生,但恐不达,何露之有?穷愁之时,痛哭流涕,颠倒反覆,不暇择音,怨矣,宁有不伤者?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焉!(袁宏道《叙小修诗》,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的然以豪杰自命的然:明显的样子
B.见人有一语不相者肖:模仿得像
C.任性发展任性:听凭秉性行事
D.而或者犹以太露之病:烦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盖诗文至近代卑极矣其人居远未来,为留待
B.诗必欲准于盛唐于其身也,耻师焉,惑矣
C.万一传者若是,孰能御之
D.但恐不达,何露有句读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小题3:下列各项中,能表现袁宏道其弟小修“独抒性灵”的写作风格的一组是
①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             ②诗文至近代而卑极
③佳处自不必言,即疵处亦多本色独造语     ④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
⑤又性喜豪华,不安贫窘                   ⑥予读而悲之
A.①③⑥B.②③④C.①⑤⑥D.②④⑤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而所谓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饰蹈袭为恨,以为未能尽脱近代文人气习故也。(4分)
(2) 唯夫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原不可以优劣论也。(4分)
(3)若夫劲质而多怼,峭急而多露,是之谓楚风,又何疑焉!(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题3分,共9分)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桓公曰:“善。勿。如是,又何以行之?”管仲对曰:“质信极仁,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仁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乎?”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岂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不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   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勿。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泽命不,信也 渝:坚持
C.公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若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以能通其意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
B.拱手问曰 风飘飘吹衣
C.缓其刑政人不惧死 欲苟顺私情,告诉不许
D.寡人闻仲父言此三者二虫又何知
小题3:用“/”将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开,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B.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C.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D.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虞荔,字山披,会稽馀姚人也。祖权,梁廷尉卿、永嘉太守。父检,平北始兴王谘议参军。荔幼聪敏,有志操。年九岁,随从伯阐候太常陆倕,倕问《五经》凡有十事,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又尝诣徵士何胤,时太守衡阳王亦造,胤言之于王,王欲见荔,荔辞曰:“未有板刺①,无容拜谒。”王荔有高尚之志,相钦重,还郡,即辟为主簿,荔又辞以年小不就。及长,美风仪,博览坟籍,善属文。释褐,署法曹外兵参军,兼丹阳诏狱正。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荔制碑,奏上,帝命之,立于馆,仍用荔为士林学士。寻为司文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兼中书舍人。时左右之任,多参权轴,内外机务,互有带掌,唯荔与顾协淡然靖退,居于西省,但文史见知,当时号为清白。寻领大著作。
初,荔母随荔入台,卒于台内,寻而城陷,情礼不申,由是终身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虽任遇隆重,居止俭素,淡然无。文帝深器之,常引在左右,朝夕顾访。荔性沉密,少言论,凡所献替,莫有见其际者,故不列于后
时荔第二弟寄寓于闽中,依陈宝应,荔每言之辄流涕。文帝哀谓曰:“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敕宝应求寄,宝应终不遣。荔因以感疾,帝数往临视。令荔将家口入省,荔以禁中非私居之所,乞停城外。文帝不许,乃令住于兰台,乘舆再三临问,手敕中使,相望于道。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荔终不从,天嘉二年卒,时年五十九。
文帝甚伤惜之,赠侍中,谥曰德子。及丧柩还乡里,上亲出临送,当时之。
(选自唐·姚思廉《陈书 卷十九》有删改)
注:①板刺,即名片。古时书写名字于竹木片上,作访问通名之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相钦重雅:向来
B.淡然无营:谋求
C.帝命之于馆勒:收藏
D.当时之荣:认为……是荣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A.时太守衡阳王亦造复驾言兮
B.王荔有高尚之志去六月息者也
C.居止俭素泉涓涓始流
D.荔制碑瞻衡宇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 (3分)(   )
A.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B.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C.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D.又以荔蔬食积久/非羸疾所堪/乃敕曰能/敦布素/乃当为高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⑴ 荔随问辄应,无有遗失,倕甚异之。
⑵ 我亦有弟在远,此情甚切,他人岂知。
⑶ 卿年事已多,气力稍减,今给卿鱼肉,不得固从所执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