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授行人。正德时,历两京御史。陈时弊七事,中言:“内府军器局军匠六千,中官监督者二人,今增至六十余人,人占军匠三十。他局称是,行伍安得不耗。”并言:“传奉官及滥收校尉勇士并宜厘革。刘瑾虽诛,权犹在宦竖。”有旨诘问,且言“自今如瑶议者,毋复奏”。
寻出为荆州知府。筑黄潭堤。调扬州。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诸嬖幸皆怒。江彬欲夺富民居为威武副将军府,瑶执不可。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会帝渔获一巨鱼,戏言直五百金,彬即畀瑶其直。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帝笑而遣之。府故有琼花观,诏取琼花。瑶言自宋徽、钦北狩,此花已绝,今无以献。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帝曰:“苎白布,亦非扬产耶?”瑶不得已,为献五百疋。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驾旋,瑶至宝应。中官邱得用铁縆系瑶,数日始释,竟扈至临清而返。扬人见瑶,无不感泣。迨迁陕西参政,争出资建祠祀之,名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帝命桂萼等巡抚官去留,令瑶归候调。已,累迁工部尚书。四郊工竣,加太子少保。西苑宫殿成,帝置宴。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其重瑶如此。
时土木繁兴,岁费数百万计。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予。以忧去。久之,自南京工部尚书,召改北部。帝幸承天,瑶扈从。京师营建,率役京军,多为豪家占匿。至是大工频仍,岁募民充役,费二百余万。瑶以为言,因请停不急者。豪家所匿军毕出,募直大减。以老致仕去。
瑶端亮清介。既归,僻处陋巷。与尚书刘麟、顾应祥辈结文酒社,徜徉岘山间。卒年八十九。赠太子太保,谥恭靖。
(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驾旋,瑶至宝应扈:侍从
B.彬即畀瑶责其直责:询问
C.帝命桂萼等巡抚官去留核:考核
D.瑶规画咸称帝意,数有予赉:赏赐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蒋瑶“端亮清介”的一组是(   )(3分)
①武宗南巡至扬,瑶供御取具而已,无所赠遗
②瑶怀其妻簪珥、袿服以进,曰:“库无钱,臣所有惟此。”
③扬人见瑶,无不感泣
④见瑶与王时中席在外,命移殿内,而移皇亲于殿右以让瑶,曰:“亲亲不如尊贤。”
⑤彬即畀瑶责其直
⑥又传旨征异物,瑶具对非扬产
A.①③⑤B.①②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正德年间,蒋瑶力陈时政弊端,他认为在内府各局担任监督的宦官人数增加太多,这样会导致军队耗费太大,以致损耗国力。
B.蒋瑶被外放为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武宗南巡时,蒋瑶只是提供皇帝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
C.嘉靖年间,朝廷工程繁多,耗费巨大,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对此皇帝非常高兴,并多次对他进行赏赐。
D.蒋瑶退休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组成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彬闭瑶空舍挫辱之,胁以帝所赐铜瓜,不为慑。(5分)
(2)当是时,权幸以扬繁华,要求无所不至。微瑶,民且重困。(5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江彬把蒋瑶关在空屋里凌辱他,并用皇帝所赐的铜瓜威胁他,蒋瑶不因他的威胁而屈服。(“闭”“挫辱”“胁”“慑”各一分,句意1分)
(2)那个时候,有权势而得到皇帝宠爱的奸佞之人认为扬州繁华,什么东西都要。如果没有蒋瑶,百姓将会更加困苦不堪。(“权幸”“以”“微”“重困”各一分,句意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根据文本第二段,江彬趁皇帝南巡打到巨鱼,向蒋瑶索要鱼金,因此才有后文的蒋瑶拿着妻子的首饰去充当鱼金。
小题2: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考生从文中筛选出直接表现蒋瑶“端亮清介”的一组,“直接”二字不可忽视,“端亮清介”的内涵也要把握。
“端亮”就是端正诚实,正直坚贞的意思,“清介”即清正耿直。③说的是蒋瑶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④说的是皇帝对蒋瑶的重视,⑤说的不是蒋瑶。
小题3:
试题分析: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句子,在翻译的基础上进行比较,仔细甄别选项与原文异同。
C项“蒋瑶严格遵循皇帝的意图进行规划设计”表述有误,原文“瑶规划咸称帝意”句意为“蒋瑶的规划都符合皇帝的心意”。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一般采取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前,可有意识地去找该句的采分点,采分点一般为重要的常见的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1)实词:闭,关押;挫辱,挫伤侮辱;胁,威胁;慑,威胁。(本句“空舍”前省略“于”字,“胁以帝所赐铜瓜”状语后置,“为”字是因为的意思。)
(2)实词:权幸,有权势而得到皇帝宠爱的奸佞之人;以,以为,认为;微(联系课本“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重困,困苦不堪。(本句“且”,将,副词)
【参考译文】蒋瑶,字粹卿,归安人。弘治十二年进士。被授予行人官职。正德年间,历任两京御史。上奏时政弊端七件事,其中说:“内府的军器局有军匠六千人,宦官做监督的人有二人,现在增加到六十余人,每个人占军匠三十人的耗费。其他各局都这样做,军队怎么会不耗费。”还说:“侍奉官和滥收校尉勇士也最好一并革除。刘瑾虽然已经被***,权力还是被宦官掌握。”皇帝下旨诘问,并且说“自今以后有像蒋瑶一样议论朝政的,不用再上奏”。
不久出京担任荆州知府。修筑了黄潭堤坝。调任到扬州。武宗南巡到扬州,蒋瑶只是给皇帝提供随行的用具而已,没有赠送东西。各受宠的近臣都很生气。江彬想抢夺富民的住房作为威武副将军府,蒋瑶执意不可。江彬把蒋瑶关在空房子里打击羞辱他,并且用皇帝所赐的铜瓜威胁他,蒋瑶不为之慑服。恰逢皇帝打鱼获得一条巨鱼,(皇帝)开玩笑言说价值五百金。江彬当即送给蒋瑶并且向他索要银两。蒋瑶怀揣他妻子的簪珥、袿服进献,说:“金库没有钱,臣所有的只是这些。”皇帝笑了,然后把他打发走了。扬州府以前有琼花观,皇帝下诏索取琼花。蒋瑶说自宋徽宗、宋钦宗被掳北去之后,此花已经灭绝,现在没有可以用来进献的。又传旨征收异物,蒋瑶都说不是扬州出产的。皇帝说:“苎白布,也不是扬州出产的吗?”蒋瑶不得已,给皇帝进献了五百匹。那个时候,因为扬州繁华。当权者的索求无所不包。如果没有蒋瑶,百姓将会困苦不堪。皇帝返回京城,瑶随驾送到了宝应。宦官邱得用以铁绳捆绑蒋瑶,数日才释放,竟然随驾到临清才返回。扬州人看见蒋瑶,没有不感动哭泣的。等到升迁为陕西参政的时候,(百姓)争相出资修建祠堂来祭祀他,名声自此大震。
嘉靖初,历任湖广、江西左、右布政使,以右副都御史巡抚河南。皇帝命令桂萼等审核巡抚官的去留,让蒋瑶回京等候调动。后来,屡次升迁为工部尚书。四郊工程竣工,加太子少保。西苑宫大殿修成,皇帝设置宴会。看见蒋瑶和王时中的席位在外面,命令移至殿内,然后把皇亲移到殿右来为蒋瑶让位,说:“亲近亲人不如尊重贤才。”他重视蒋瑶如此。
当时土木繁兴,一年花费数百万钱。蒋瑶的规划都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多次对他进行赏赐。因为丧事去官。很久之后,自南京工部尚书,被(皇帝)征召改任为北京工部尚书。皇帝临幸承天,蒋瑶随从。京城工程营建,大多役使京军,(京军)多被豪家所藏匿。到那时大兴土木仍然很频繁,每年招募平民充当劳役,花费二百余万钱。蒋瑶为这个进言,因此请求停止不急需的工程。豪家所藏匿的军人都出来,招募花费大减。因为年老辞官离去。
蒋瑶正直坚贞,高洁清廉。退休之后,居住在陋巷之中。和尚书刘麟、顾应祥等人结了一个文酒社,徜徉于岘山之间。死时八十九岁。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恭靖。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25分)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见秦且灭六国,兵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谓太傅鞠武曰:“燕、秦不两立,太傅幸而图之。”武对曰:“秦地遍天下,威胁韩、魏、赵氏,则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太子曰:“然则何由?”太傅曰:“请入,图之。”
居之有间,樊将军亡秦燕,太子容之。太傅鞠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虽有管、晏,不能为谋。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讲于单于,然后可图也。”太子丹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心昏然,恐不能须臾。且非独于此也。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太子曰:“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鞠武曰:“敬诺。”
出见田光,道太子曰:“愿图国事于先生。”田光曰:“敬奉教。”乃造焉。太子跪而逢迎,行为道,跪而拂席。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
(《战国策》)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穷困:走投无路
B.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灭口:***死
C.太子幸而图之愿:希望
D.行为道,跪地拂席却:后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樊将军亡秦B.谓太傅鞫武曰
愿大王少假借,使毕使于前吾还也。亦去之
C.然后可图也D.兵临易水,恐其祸至
得有以报太子                          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小题3:与“燕太子丹质于秦”一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丹终不迫于强秦B.愿图国事于先生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D.燕王拜送于庭(《荆轲刺秦王》)
小题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太子丹重视贤士的一组是(   )(3分)
①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   ②避席而请  ③太子丹患之  ④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  ⑤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地拂席  ⑥愿因先生得交荆轲,可乎
A.①②④B.①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鞫武认为燕国在西边与韩、赵、魏三国结盟,在南边与齐国和楚国联合,在北边与匈奴单于结交,然后可以想办法对付秦国。
B.太子知道有位田光先生,深谋远虑,勇敢沉着,因此就和他商量国家大事。
C.樊将军从秦国逃到燕国,燕太子接待了他,并拒绝了太傅将他送往匈奴的主张。
D.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觉得自己已老,无能为力,就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小题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2)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武技
蒲松龄
李超,安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人。鄙:郊野之处,边远的地方。
B.偶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适:适逢、恰逢。
C.然以其文弱故,之。易:轻视
D.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一日之名。要:求取。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3分)
①僧笑,命李试其技。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李乃解衣唾掌,如猿飞,如鸟落。          ④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⑤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⑥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A.①②⑥B.②③⑤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然后对他进行教育,数日后,僧辞去。
B.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与尼僧高强的武艺、谦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C.憨和尚德高艺精,机智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艺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表面上描写和尚和尼僧对李超武技的指导,实际上写的是他们对李超德行的指导。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0分)
①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4分)
②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6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早自习检测(每题2分,共10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 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公被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陛。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晏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也。”
【注】①景公:齐国国君。③霁(jì):天放晴。③被:同“披”。④陛:皇宫的台阶。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对曰:“齐人也,盗。”坐:因为
B.晏子避对曰。席:宴席
C.叶相似,其实味不同。徒:只
D.晏子入见,立有。间:一会儿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雪三日而不霁。
A.楚王赐晏子酒,酣。B.王曰:“者何为者也?”
C.晏子能其所欲。D.景公能行其所也。
小题3:下列各句中“所”字的用法和意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所以然者何。       ②圣人非所与熙也。
③晏子能明其所欲。   ④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A.①②相同B.③④相同C.①③相同D.②④不同
小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圣人非所与熙也。B.于是相如前进缶。
C.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D.皆为陛下所成就。
小题5: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晏子机智善辩,具有可贵的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B.楚王自视尊大,随意戏弄外国使臣,被批驳、遇尴尬后又自责、自嘲。
C.景公虽生活奢华,亦有着民本思想,能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
D.楚王的“齐人固善盗乎?”不过是楚王跟晏子开的一个玩笑,晏子有些小题大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古文观止检测(每题2分,共10分)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喻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小题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王加惠,以大小易:改变
B.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广:扩大
C.免冠徒跣,以头地耳抢:撞
D.秦王色挠,长跪而之曰谢:道歉
小题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字活用现象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A.不平心持正,反欲两主,观祸败B.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
C.大将军邓骘其才D.左右欲相如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大王尝闻布衣怒乎马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长跪谢之曰诸君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C.千里不敢易也我之死,有子存焉
D.而君五十里之地存者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小题4:下列选项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C.古之人不余欺也D.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小题5: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人物性格鲜明是本文的一大特点。秦王先胁迫威逼安陵君、唐雎,当唐雎以死相搏时又长跪而谢, 恃强凌弱又色厉内荏的性格跃然纸上。
B.情节波澜起伏是本文的另一特点。唐雎寸步不让,据理力争,既驳斥了秦王的无理要求,也表示了对秦王的蔑视。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C.作者运用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段来烘托气氛,同时对秦王和唐雎的情态举止的变化略加点染,精心营造了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D.本文用大量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作者剪裁材料的眼光和胆识值得我们学习。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课外文言文检测(共16分)
李时勉,名懋,以字行,安福人。成童时,冬寒,以衾裹足纳桶中,诵读不已。中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与修《太祖实录》。授刑部主事,复与重修《实录》。书成,改翰林侍读。
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十九年,三殿灾,诏求直言。条上时务十五事。成祖决计都北京。而时勉言营建之非,忤帝意。岁余得释,杨荣荐复职。
洪熙元年复上疏言事。仁宗怒甚,召至便殿,对不屈。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明日,交阯道御史,命日虑一囚,言一事。章三上,乃下锦衣卫狱。时勉于锦衣千户某有恩,千户适莅狱,密召医,疗以海外血竭,得不死。仁宗大渐谓夏原吉曰:“时勉廷辱我。”言已,勃然怒,原吉慰解之。其夕,帝崩。

 

 
宣帝即位已逾年,或言时勉得罪先帝状。帝震怒,命使者:“缚以来,朕亲鞫,必***之。”已,又令王指挥即缚斩西市,毋入见。王指挥出端西旁门,而前使者已缚时勉从端东旁门入,不相值。帝遥见骂曰:“尔小臣敢触先帝!疏何语?言之。”时勉叩头曰:“臣言居丧中不宜近妃嫔,皇太子不宜远左右。”帝闻言,色稍霁。徐数至六事止。帝令尽陈之。对曰:“臣惶惧不能悉记。”帝意益解,曰:“是第难言耳,草安在?”对曰:“焚之矣。”帝乃太息,称时勉忠,立赦之,复官侍读。王指挥诣狱还,则时勉已袭冠带立阶前矣。 宣德五年修《成祖实录》成,迁侍读学士。帝幸史馆,撒金钱赐诸学士。皆俯取,时勉独正立。帝乃出余钱赐之。正统三年以《宣宗实录》成,进学士,掌院事兼经筵官。六年代贝泰为祭酒。八年乞致仕,不允。十二年春乃得请。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英宗北狩,时勉日夜悲恸。遣其孙骥诣阙上书,请选将练兵,亲君子,远小人,褒表忠,迎还车驾。景泰元年得旨褒答,而时勉卒矣,年七十七。谥文毅。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寝,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卷一百六十三,列传第五十一。有删节)
[注释]①成童:十五岁以上。②大渐:病重。③谅阴:居丧。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阯道御史改:改任
B.言之趣:通“促”,赶快
C.王指挥诣狱还比:等到
D.褒表忠节:节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说明李时勉“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一组是(   )
①诏求直言    ②时勉言营建之非      ③对不屈
④时勉独正立  ⑤皇太子不宜远左右    ⑥遣其孙骥诣阙上书
A.②③④B.②⑤⑥C.①②⑥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时勉进谏仁宗,居丧期间不可以寻欢作乐,皇太子不宜离开皇上。
B.李时勉性格刚毅耿直,曾多次上疏言事,因直言敢谏屡次触怒龙颜;其忠诚终被宣宗发现,因此受到重用。
C.成祖皇帝征求大臣的直言,却又把李时勉下诏入狱,还差点把他打死。
D.李时勉待人平和宽厚,所以深得同僚和学生敬重。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命武士扑以金瓜,肋折者三,曳出几死。
(2)朝臣及国子生饯都门外者几三千人,或远送至登舟,候舟发乃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