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何真,东莞员冈人,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盗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何真,东莞员冈人,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盗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何真,东莞员冈人,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盗场管勾。中原兵起,岭海***动,弃官归乡里,慨然生民为念。
岁乙未,邑民王成、陈仲玉乱,真请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归.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之,大肆焚掠。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
时中原大乱,南北阻绝,真益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舟师取广东。时永忠在福州,先遣人以书真,曰:“元君失驭,天下土崩,豪杰之士,乘时起,或假元之号令,或自擅其兵威,暴征横敛,蚕食一方,生民涂炭,可谓极矣。今天子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惟两广僻在遐荒,未沾圣化。予受命南征,顺者抚,逆者诛。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遂航海趋广东。三月甲戍,何真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遣使奉表迎降。
初,汤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且遣人回报真。至是,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京师。上赐诏褒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二:易乱为治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荼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论矣。顷,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不烦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居,可谓识时达变者矣。”真叩头谢曰:“昔武王伐暴救民,诸侯不期会者八百。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臣本蛮邦之人,迩者逢乱,不过结聚乡民,为保生之计,实无他志,今幸遇大明丽天,无幽不烛,臣愚岂敢上违天命。”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以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诚。古云:令名,德之舆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
(节选自《国初群雄事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邑民王成、陈仲玉乱构:图谋
B.先遣人以书真谕:上对下的文告
C.何真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籍:登记
D.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京师诣:前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归慨然生民为念
B.豪杰之士,乘时起诸侯不期会者八百
C.真请行省举义兵除之真遣使由海道奉表
D.易乱为治上也顷,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何真“保民达变”的一组是(  )(3分)
①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     ②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③少英伟好书剑                                 ④受命南征,顺者抚,逆者诛
⑤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   ⑥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
A.①④⑥B.②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真年少不幸,八岁便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抚育孤儿,始终没有改嫁。
B.何真曾率兵收复广州。他的队伍军纪严明,深得广州百姓欢迎。
C.何真原本率部降元,后因廖永忠信中的言辞咄咄逼人,何真不得已,改向明军投降。
D.明太祖褒奖了何真,对其在动乱时节组织武装保境安民的举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之,大肆焚掠(4分)
②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C
小题5:①南海三山的邵宗愚攻陷了广州,广州守将何深战死,邵宗愚部在城里疯狂烧***抢掠。
②现如今,皇上平息动乱以使天下安定,此举是上天安排,民心的归顺,天下百姓像影子那样跟随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B项解释不准确,由原文内容下句“曰:“元君失驭,天下土崩,”可知,此处“谕”不能按名词“上对下的文告”来理解。应译为动词“告诉”。所以选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C.都是介词,译为“向”.A.前一个是连词,前后动作的连接,表顺承,可不译;后一个是介词,译为“把”。B项,前一个是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后一个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D前一个是代询,译为“…的人”;后一个是音节助词,用在表时间的词语后补充音节,无实义。所以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保民达变”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①说何真曾任官职;③是说何真的外貌和爱好。④说的是廖永忠。都不符合题意要求,故排除这三句。应为B。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何真不得以”不准确,对何真而言,只要是正统的政权即可,在这个前提下,投降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安居、安宁.这也正是朱元璋最看重他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所以何真是一个小小使者就可以改动降表,就可决定向谁投降。所以选C。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陷”译为攻陷,“死之”理解成为动词用法“为之死”,“邵宗愚部”属于省略句。(2)“安”译为使…安定;“景从”译为“像影子那样跟随”或“如影随形”。
【参考译文】
何真,是东莞员冈人,八岁亡父,母亲守节不再嫁人。何真年少时就身材魁伟,喜好书法和剑术。至正年间,岭南强盗四起,在州郡放火抢劫,何真组织起义兵保卫乡里。后来官至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中原地区元明交战,从岭南到南海都随之动荡不安,何真弃官回归乡里,他满腹感慨,心里只有老百姓。   
乙未年,乡民王成、陈仲玉作乱,何真请得行省同意,组织义兵剿灭了他扪。此役,何真亲自披挂上阵,把陈仲玉活捉回来。癸卯年,海南三山的邵宗愚攻陷了广州,广州守将何深战死,邵宗愚部在城里疯狂烧***抢掠。何真听说后,率众收复了广州,他的军队军纪严明,广州民众非常高兴。
此时,中原局势一片混乱,南北变通断绝,何真更加努力地讲练士卒,他们占据关隘,保住了一方的安宁。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水军直取广东,廖永忠到了福州了,事先派人送信给何真说:“元朝皇帝已经丧失了驾取政权的能力,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趁势而起,有的假借元朝廷的号令指挥一方,有的干脆倚仗强大的军队,肆意妄为,他们横征暴敛,割剧称雄,百姓生灵涂炭,可以说是痛苦到了极点,如今大明皇帝受命于天,正在开创华夏大业,只有两广,遥远荒僻,从未蒙受圣明君主的教化,我奉命南征,归顺者会受到安抚,违逆者将处以极刑。怕先生您尚未省悟,先派个使者报个信,希望先生您注意。”于是从海路直取广东。三月甲戌,何真登记辖区各郡县的人口、兵马,钱粮的数目,派使者捧着降表迎接受降。
早先,在明将汤和等人平定福建的时候,何真就派使者从海路捧着降表准备向元朝廷投降,正好遇到汤和的军队,于是使者改动了降表,请求向明军投降,并且派人回去向何真汇报。此时,征南将军廖永忠派专人护送何真的使者带着降表到京城。皇上下诏褒奖他,诏书说:“天下动荡的时候,所谓的豪杰有两种人:变动乱为安定的属上等,保护百姓直到天下安定,并且知道应当归顺谁的属次一等。至于据险苟活,残害人民。死不悔改的,就不值—提了。当初,我大军兵临闽越之时,你就诚心归顺,没让我费鞍马之劳,没有流血牺牲,使民众得以安居,你真可谓是识时务者啊。”何真叩头谢恩,说:“当年周武王讨伐残暴,救民于水火,没有预约就前来会盟的诸侯有八百。现如今,皇上平息动乱以使天下安定,此举上应天命下顺民意,天下百姓如影随形。臣本蛮荒之人。近来恰逢动乱,武聚集乡里,只为保命,并无其它意思。现在有幸生逢大明的朗乾坤,皇上的光辉无处不在;臣是再驽钝,又怎敢违背天意。”皇上说:“手握兵权而不祸害百姓的人,他的后人一定能够享受他的忠诚,朕欣赏你的忠诚,考虑到江西地邻广东,因此特授你江西行省参政一职,以表彰你扫顺的诚心,古语说:好名声,是用来承载美德的。你的好名声已经够大的了,还需努力提升品德,以利辅佐国家。”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
柳宗元
先君讳镇,字某。天宝末,经术高第。遇乱,奉德清君1夫人载家书隐王屋山。行以求食,深处以修业。合群从弟子侄讲《春秋左氏》《易王氏》,孜孜无倦,以忘其忧。德清君喜曰:兹谓遁世无闷矣。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先君独乘驴无僮御以出,求仁者冀以给食。尝经山涧,水卒至,流抵大壑,得以无苦。被濡涂以行无愠容,观者哀悼而致礼加焉。
既而以为天子平大难。发大号,且致太平。人兵戎,农去耒耜,宜以时兴太学,劝耦耕,作《三老五更议》,斋沐以献。道不果用。授左卫率府兵曹参军。尚父汾阳王居朔方,备礼延望,授左金吾卫仓曹参军,为节度推官,专掌书奏,进大理评事。以为刑法者军旅之桢干,斥候者边鄙之视听,不可以不具。作《晋文公三罪议》《守边论》,议事确直,世不能容。表晋州录事参军。
晋之守,故将也,少文悍,酣嗜***戮,吏莫敢与之争,先君独抗以理。无辜将死,常以身捍笞箠,拒不受命。守大怒,投几折箦2,而无以焉。终秉直以免于耻,调长安主簿。居德清君丧,哀有过礼不逾,为士者咸服。服既除,吏部命为太常博士。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后数年,登朝为殿中侍御史,会宰相与宪府比周,诬陷正士,校私仇。有击登闻鼓以闻于上,上命先君总三司听理,至则平反。为相者不敢恃威以济欲,为长者不敢怀私以请间,群冤获,邪党侧目,封章密献,归命天子,遂莫敢言。逾年,卒中以他事,贬夔州司马。居三年,丑类就殛,拜侍御史。制书曰:“守正为心,疾恶不惧。”贞元九年,宗元得进士第。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有司以闻,上曰:“是故抗奸臣窦参者耶!吾知其不子营私矣。”是岁五月十七日卒,享年五十五。
(选自《柳宗元文集》,有删改)
【注释】1德清君:柳镇父亲。2箦:竹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以求食间:从小道
B.人兵戎罹:遭受
C.而无以焉夺:夺取
D.群冤获宥:赦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诬陷正士,校私仇上命先君总三司听理
B.少文悍哀有过礼不逾
C.居德清君丧至则平反
D.表晋州录事参军吾知其不子营私矣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B.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C.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D.先君固曰/有尊老孤弱在吴/愿为宣城令/三辞而后获/为宣城/四年作阌乡令/考绩皆最/吏人怀思/立石颂德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镇因战乱带领家人逃难期间,有一次独自骑驴外出,希望讨得一些食物,路经山涧时遇到洪水,全身又脏又湿,但他并不因此而恼怒。
B.尚父汾阳王很欣赏柳镇的才能,授予他左金吾卫仓曹参军的职务,后来又升任他为大理评事,但他议论事情确切直接,世人不能容纳他的意见。
C.柳镇在为父亲德清君守丧期间,哀痛异常行为却不失礼节,为人所佩服,鉴于此,吏部命他脱下丧服去担任太常博士的职位。
D.柳镇进入朝廷担任殿中侍御史期间,公正执法,平反冤假错案,最终因他事遭人中伤,被贬官为夔州司马。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乱有间,举族如吴,无以为生。(4分)
②上问有司曰:“得无以朝士子冒进者乎?”(3分)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柳镇是一个很重视教育的人?(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①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机身长七尺,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服膺儒术,非礼不动。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
②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张华荐之诸公。机累迁太子洗马、著作郎。范阳卢志于众中问机曰:“陆逊、陆抗于君近远?”机曰:“如君卢毓、卢廷①。”志默然。
③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时成都王颖推功不居,劳谦下士。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④太安初,颖与河间王颙起兵讨长沙王乂,假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督北中郎将王粹、冠军牵秀等诸军二十余万人。机三世为将,道家所忌,又羁旅入宦,顿居群士之右,而王粹、牵秀等皆有怨心,辞都督。颖不许。遂行。颖谓机曰:“若功成事定,当爵为郡公,位以台司,将军勉之矣!”机曰:“昔齐桓任夷吾以建九合之功,燕惠疑乐毅失垂成之业,今日之事,在公不在机也。”颖左长史卢志心机宠,言于颖曰:“陆机自比管、乐,拟君暗主,自古命将遣师,未有臣陵君而可以济事者也。”颖默然。
⑤初,宦人孟玖弟超并为颖所嬖宠。超领万人为小都督,未战,纵兵大掠。机其主者。超将铁骑百余人,直入机麾下夺之。机司马孙拯劝机***之,机不。超宣言于众曰:“陆机将反。”及战,超不受机节度,轻兵独进没。玖疑机***之,遂谮机于颖,言其有异志。颖大怒,使秀密收机。遂遇害于军中,时年四十三。士卒痛之,莫不流涕。是日昏雾昼合,大风折木,平地尺雪,议者以为陆氏之冤。
⑥机天才秀逸,辞藻宏丽,张华尝谓之曰:“人之为文,常恨才少,子更患其多。”所著文章凡三百余篇,并行世。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四》,有删改)
【注】①卢毓、卢廷:这两人分别是卢志的祖父、父亲。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辞都督固:坚决
B.颖左长史卢志心机宠害:嫉妒
C.机其主者录:录用
D.机司马孙拯劝机***之,机不用:采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机三世为将燕惠疑乐毅失垂成之业
B.轻兵独进子更患其多
C.声如钟未有臣陵君而可以济事者也
D.如君卢毓、卢廷并行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B.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C.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D.机见朝廷屡有变难/谓颖必能/康隆晋室/遂委身焉/颖以机参大将军军事/表为平原内史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陆机少有异才,倾心儒学,恪守礼法,勤奋好学,他的祖辈和父辈在江表有大的功勋业绩。
B.吴亡后,陆机和弟弟一起到了洛阳,受到张华的赏识,张华说讨伐吴国的战役,好处是得到了这两位青年才俊。
C.成都王赏识陆机的文才,主动把他招到自己身边,并让他代理后将军、河北大都督之职,陆机起先坚决推辞,后来还是接受了。
D.宦官孟玖的弟弟孟超战前放任士兵抢掠,骄纵不法,战时不听陆机指挥调度,轻兵独进,导致覆没。孟玖衔恨诬陷陆机,陆机含冤被***。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3分)
②若功成事定,当爵为郡公,位以台司,将军勉之矣!(4分)
(2)根据④⑤段内容,分析陆机的死因。(3分)(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2分)
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弓高侯穨当之后也。世乡里著姓。父寻,建武中为陇西太守。
棱四岁而,养母弟以孝友称。及壮,推先父余财数百万与从昆弟,乡里益高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显宗知忠,后诏特原。由是征辟,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宝剑,自手署名曰:“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时论者之说: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宠敦朴,善不见外,故得椎成。
和帝即位,侍中窦宪使人刺***齐殇王子都乡侯畅于上东门,有司畏宪,咸委疑于畅兄弟。诏遣侍御史之齐案其事。棱上疏以为贼在京师,不宜舍近问远,恐为奸臣所笑。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及事发,果如所言。宪惶恐,白太后求出击北匈奴赎罪。棱复上疏谏,太后不从。及宪有功,还为大将军,威震天下,复出屯武威。会帝西祠园陵,诏宪与车驾会长安。及宪至,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岁。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诌,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议者皆惭而止。尚书左丞王龙私奏记上牛酒于宪,棱举奏龙,论为城旦②。棱在朝数荐举良吏应顺、吕章、周行等,皆有名当时。及窦氏败,棱典其事,深竟党与,数月不休沐③。帝以为忧国忘家,赐布三百匹。
迁南阳太守,特听棱得过家上冢,乡里认为荣。棱发擿奸盗,郡中震慄,政号严平,数岁,征入为太仆。九年冬,代张奋为司空。明年薨。
(选自《后汉书·韩棱传》)
【注】①教:文告。②城旦: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③休沐:休息洗沐,即休假。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棱四岁而失去父亲B.棱阴代兴视事处理政事
C.及窦氏败,棱典其事案件D.因令怨者之上奏章告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后诏特原之
乡里益高之
B.自手署其名曰
显宗知其忠
C.时论者为之说
世为乡里著姓
D.白太后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
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
小题3:下列句子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B.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C.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D.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守葛兴中风生病不能听政,韩棱趁机把持政事两年,周围没人敢于违背他的指令。
B.显宗知道韩棱忠诚,下诏升任他为尚书令,并赐宝剑,且亲手题其名为“韩棱楚龙渊”。
C.窦宪派人在上东门刺***齐殇王子都乡侯刘畅,事情败露后,太后百般包庇,韩棱上疏要求让窦宪出去攻打北匈奴来赎罪。
D.韩棱升任南阳太守路过家乡,皇上特许他回家祭祖,乡里乡亲都为此感到荣光。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翻译下列句子(7分)
①棱上疏以为贼在京师,不宜舍近问远,恐为奸臣所笑。(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能表现韩棱刚直不阿的两个例子(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艮,字止善,绍兴诸暨人。尚气节,读书务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说。淮东廉访司为书吏,迁淮西。例革南士,就为吏于两淮都转运盐使司,以岁月及格,授庐州录事判官。淮东宣慰司辟为令史,以廉能称。
历建德县尹,除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经历。绍兴路总管王克敬,以计口食盐不便,尝言于行省,未报。而克敬为转运使,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沮之者以为有成籍不可改,艮毅然曰:“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且浙右之郡,商贾辐辏,未尝以口计也。移其所赋,散于商旅之所聚,实为良法。”于是议岁减绍兴食盐五千六百引。寻有复排前议者,艮欲辞职去,丞相闻之,遣留艮,而议遂定。
迁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绍兴之官粮入海运者十万石,城距海十八里,岁令有司拘民船以备短送,吏胥得并缘以虐民。及至海次,主运者又不即受,有折缺之患。艮执言曰:“运户既有官赋之直,何复为是纷纷也!”乃责运户自载粮入运船。运船为风所败者,当核实除其数,移文往返,连数岁不绝,艮取吏牍披阅,即除其粮五万二千八百石、钞二百五十万缗,运户乃免于破家。
除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吉之安福有小吏,诬民欺隐诡寄田租九千余石,初止八家,前后数十年,株连至千家,行省数遣官按问,吏已伏其虚诳,而有司喜功生事者,复勒其民报合征粮六百余石,宪司援诏条革去,终莫能止。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行省用艮言,悉蠲之。艮在任岁余,以中宪大夫、淮东道宣慰副使致仕。卒年七十一。
(选自《元史·良吏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淮东廉访司为书吏 辟:征召
B.例革南士 会:适逢
C.以岁月及格 及格:到了期限
D.遣留艮 亟:及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尝言行省B.民实寡强赋多民之钱
月出东山之上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丞相闻D.而有司喜功生事
不解                      今项庄拔剑舞
小题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
B.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
C.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
D.艮到官首言/是州之粮/比元经理已增一千一百余石/岂复有欺/隐诡寄者乎/准宪司所拟可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艮崇尚气节,读书务求其中道理并求学以致用,在担任淮东宣慰司辟令史时以廉洁能干著称。
B.王艮任两淮转运盐使司经历时,通过努力免除了当地百姓头上的不当盐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C.王艮任海道漕运都万户府经历,在未得到批复的情况下,免除了运户的钱粮,使他们免于***。
D.王艮做江西行省左右司员外郎时,建议把向安福百姓多征的田租全部免除,得到了上级的支持。
小题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民力。(3分)
②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4分)
(2)王艮是一位为老百姓敢于直言,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王艮“为百姓着想”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9分)
沈炼,字纯甫,会稽人。嘉靖十七年进士。除溧阳知县。用伉据,忤御史,调荏平。父忧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
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然颇疏狂。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锦衣帅陆炳善遇之。炳与严嵩父子交至深,以故炼亦数从世蕃饮。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世蕃惮不敢较。
会俺答犯京师,致书乞贡,多嫚语。下廷臣博议,司业赵贞吉请勿许。廷臣无敢是贞吉者,独炼是之。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疏请以万骑护陵寝,万骑护通州军储,而合勤王师十余万人,击其惰归,可大得志。帝弗省。
嵩贵幸用事,边臣争致贿遗。及失事惧罪,贿日以重。炼时时扼腕。一日从尚宝丞张逊业饮,酒半及嵩,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遂上疏言:“今大学士嵩,贪婪之性疾入膏肓,愚鄙之心顽于铁石。当主忧臣辱之时,不闻延访贤豪,咨询方略,惟与子世蕃图自便。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要贿鬻官,沽恩结客。”帝大怒,榜之数十,谪佃保安。
既至,未有馆舍。贾人某询知其得罪故,徙家舍之。里长老亦日致薪米,遣子弟就学。炼语以忠义大节,皆大喜。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炼亦大喜,日相与詈嵩父子为常。且缚草为人,象李林甫、秦桧及嵩,醉则聚子弟攒射。或踔骑居庸关口,南向戟手詈嵩,复痛哭乃归。语稍稍闻京师,嵩大恨,思有以报炼。
后嵩败,世蕃坐诛。临刑时,炼所教保安子弟在太学者,以一帛署炼姓名官爵于其上,持入市。观世蕃断头讫,大呼曰:“沈公可瞑目矣。”因恸哭而去。
隆庆初,诏褒言事者。赠炼光禄少卿,天启初,谥忠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伉据,怜御史,调往平用:因为
B.父去,补清丰,入为锦衣卫经历忧:指父母的丧事
C.俺答犯京师会:会同
D.嵩大恨,思有以炼报:报复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沈炼为人刚直,嫉恶如仇的一组是
①每饮酒辄箕踞笑傲,旁若无人      ②世蕃以酒虐客,炼心不平,辄为反之
③炼愤国无人,致寇猖狂            ④因慷慨骂詈,流涕交颐
⑤要贿鬻官,沽恩结客              ⑥醉则聚子弟攒射之
A.①②③B.①⑤⑥C.③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炼担任溧阳知县期间,由于行为亢直倨傲,触犯御史,被调荏平,后又因为父亲去世离职,守孝期满后被补到清丰做了锦衣卫经历。
B.沈炼行为刚直,嫉恶如仇,但行为很是狂放不羁;沈炼愤恨国中无人,导致俺答猖獗,于是上疏请求在敌军疲倦地回军时候,发动进攻。
C.沈炼因为上疏揭露严嵩父子的种种倒行逆施而激怒了皇帝,被贬至保安为民,到了后在当地人帮助下才得到处所。
D.沈炼到了保安后,深得当地人民的同情和支持,让他们的子弟来跟着他学习;于是他在那里经常把忠义大节讲给孩子们听。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忠谋则多方沮之,谀谄则曲意引之。
(2)塞外人素憨直,又谂知嵩恶,争詈嵩以快炼。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