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5分)(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小题1: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5分)(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小题1: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5分)
(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
(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小题1:谈谈你对“群而不党”的理解。(1分)
                                                                              
小题2:孔子的“矜而不争”与“当仁”而“不让”,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4分)
                                                                              
                                                                                 
答案

小题1: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2:不矛盾。“矜而不争”是指君子庄重自持而不争强好胜,不因私利与他人争逐;“当仁”而“不让”是指面临仁义之事就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做而不推让。“不争”还是“不让”,关键取决于面对的事情是否符合“仁义”。(答出不矛盾给1分,答出含义给2分,答出区别给1分。)
解析

试题分析:“群而不党”可从“党”字释义入手,据上句及语境,“党”为贬义,结党营私。至于第二小题的分析,应抓住句中“矜”与“仁”的理解:矜,此指庄重;仁,仁义。这里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讲的,不矛盾。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9分)
陈敬宗,字光世,慈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进学文渊阁,修《永乐大典》。书成,授刑部主事。又与修《五经四书大全》,再修《太祖实录》,授翰林侍讲。内艰归。
宣德元年起修两朝实录。明年转南京国子监司业。帝谕之曰:“侍讲,清华之选;司业,师儒之席。位虽不崇,任重矣。”九年,秩满,迁祭酒,正统三年上书言:“旧制,诸生以在监久近,送诸司历事。比来,有因事予告者,迁延累岁,至拨送之期始赴,实长奸惰。请以肄业多寡为次第。又近有愿就杂职之例,士风卑陋,诚非细故,请加禁止。”从之。
敬宗美须髯,容仪端整,步履有定则,力以师道自任。立教条,革陋习。六馆士千余人每升堂听讲设馔会食整肃如朝廷稍失容即令待罪堂下。僚属惮其严,诬他事,讼之法司。周忱与敬宗善,曰:“盍具疏自。”属草,辞稍迁就。敬宗惊曰:“得无诳君耶?”不果上,事亦竟白。
满考,入京师,王振①欲见之,令忱道意。敬宗曰:“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振知不可屈,乃贻之文锦羊酒,求书程子《四箴》,冀其来谢。敬宗书讫,署名而已。返币,终不往见。王直为吏部尚书,从容谓曰:“先生官司成久,将荐公为司寇。”敬宗曰:“公知我者,今与天下英才终日论议,顾不乐耶?”性善饮酒,至数斗不乱。襄城伯李隆守备南京,每留饮,声伎满左右。竟日举杯,未尝一盼,其严重如此。
十二年冬乞休,不允。景泰元年九月与尚书魏骥同引年致仕。家居不轻出。有被其容接者,莫不兴起。天顺三年五月卒,年八十三。后赠礼部侍郎,谥文定。
初,敬宗与李时勉同在翰林,袁忠彻尝之。曳二人并列曰:“二公他日功名相埒。”敬宗仪观魁梧,时勉貌稍,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时勉平恕得士,敬宗方严。终明世称贤祭酒者,曰南陈北李。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一》)
①王振:明英宗时专权的宦官。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永乐大典》与:参与
B.盍具疏自理:道理
C.袁忠彻尝之相:观察
D.时勉貌稍寝:丑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诬他事,讼之法司愿十五城请易璧
B.返币,终不往见民到于今受
C.位虽不崇,任重矣欲速不达
D.属草,辞稍迁就人方刀俎,我为鱼肉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敬宗任国子监司业时,锐意革除内部弊端陋习,他上书给皇上,请求按生员在监学习时间的长短安排外放历事的顺序,得到了准许。
B.陈敬宗对监生和僚属要求严格,所掌监馆纪律严明、秩序井然,且注重以身立范,因而遭到下属的诬陷,所幸并未因此丧失皇帝的信任。
C.大权在握的宦官王振想与陈敬宗增进私交,示意他去拜谒自己,敬宗不予理会;后又送来厚礼,求其抄书,敬宗却将礼物返还,可见其端肃耿直。
D.陈敬宗曾与李时勉分任南北两京的祭酒职务,两人仪容、个性和治校方式虽有不同,但贤德、才能都被人们称颂,并称“南陈北李”。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六 馆 士 千 余 人 每 升 堂 听 讲 设 馔 会 食 整 肃 如 朝 廷 稍 失 容 即 令 待 罪 堂 下。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吾为诸生师表,而私谒中贵,何以对诸生?(4分)
                                                                      
(2) 竟日举杯,未尝一盼,其严重如此。(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第后面题。(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①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②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③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节选自班固《汉书》,有改动)
注:①浑邪:人名。 ②缑氏:县名。③将漕:领送漕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家财半助边。输:捐献  
B.人皆从式,式何故冤。见:我
C.于是上久不式。报:答复  
D.上过其羊所,之。善:认为……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不轨之臣不可以化而乱法 请以赵十五城秦王寿
B.尊显风百姓且立石于其墓之门,旌其所为
C.上贤,下诏曰……填然鼓,兵刃既接
D.虽未战,可谓义形内矣内惑郑袖,外欺于张仪
小题3:联系全文看,下列关于卜式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奔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可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内心有高尚品德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输边,从郎官、县令升至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小题4:用 / 把下列句子断开(3分)
初 式 不 愿 为 郎 上 曰 吾 有 羊 在 上 林 中 欲 令 子 牧 之 岁 余 羊 肥 息
小题5:翻译上面文言文段中划线的句子。(6分)
(1)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
译文:                                                                        
(2)会吕嘉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小题1:孔子所说的“乡原”,是指什么样的人?孔子为什么称之为“德之贼”?(2分)
                                                                             
小题2:请简要阐述“和而不同”和“同而不和”的区别。(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①, 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候、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 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大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为九卿,廉,内行修洁。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大史公曰: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戏,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史记》一二O卷《汲郑列传》)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  ②算:竹器    ③推毂:推荐
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       ⑤逋负:拖欠款项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置驿马长安诸郊,诸故人存:问候
B.每朝,候上之说间:空闲时
C.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人下:下等
D.郑庄行,千里不粮赍:携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脱张羽厄,声闻梁楚之间及陷罪,然后从而刑之
B.与官属言,恐伤之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
C.请治行何也?其妻问其与饮食,则尽富贵也
D.数岁,官卒余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至于泰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当时曾经担任过项羽的将军,项羽死后,不久也就归顺了汉朝。
B.郑当时以行侠仗义为自豪,解救了张羽,名声传扬在梁楚一带。他喜欢结交朋友,常常夜以继日邀请拜谢宾客。
C.郑当时喜欢黄帝、老子的言论,仰慕年高有德的人;他年轻,官位卑微,但交游的朋友都是与他祖父同辈的人。
D.郑当时曾位列九卿,中途罢官回家,家境贫寒,门庭冷落。晚年,担任汝南郡太守且在任上去世。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 推 毂 士 及 官 属 丞 史 诚 有 味 其 言 之 也 常 引 以 为 贤 于 己 未 尝 名 吏 与 官 属 言 若 恐 伤 之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3分)          
(2)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以道作人君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①。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道德经》)  
 注:①好还:容易得到报应。
小题1:孔子和老子共同的治国主张是什么?(1分)
小题2:简析孔子与老子在论“道”上的差异。(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