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每小题3分)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憕、姨弟杜恽,并乡里有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每小题3分)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憕、姨弟杜恽,并乡里有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每小题3分)
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事继母以孝闻。睿内兄王憕、姨弟杜恽,并乡里有盛名。伯父祖征谓睿曰:“汝自谓何如憕、恽?”睿谦不敢对。祖征曰:“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
后东宫建,迁太子右卫率,出为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北伐,诏睿都督众军。睿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魏小岘城,未能拔。睿巡行围栅①,魏城中忽出数百人陈于门外,睿欲击之,诸将皆曰:“向本轻来,未有战备,徐还授甲,乃可进耳。”睿曰:“不然。魏城中二千余人,闭门坚守,足以自保,无故出入于外,必其骁勇者也,若能挫之,其城自拔。”众犹迟疑,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乃进兵。士皆殊死战,魏军果败走,因急攻之,中宿而城拔。  
睿于故旧,无所遗惜,士大夫年七十以上者,多与假板②县令,乡里甚怀之。十五年,拜表致仕,优诏不许。十七年,征散骑常侍、护军将军,寻给鼓吹一部,入直殿省。居朝廷,恂恂未尝忤视,高祖甚礼敬之。性慈爱,睿抚孤兄子过于己子。历官所得禄赐,皆散之亲故,家无余财。后为护军,居家无事,慕万石、陆贾之为人,因画之于壁以自玩。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第三子棱,尤明经史,世称其洽闻。睿每坐,棱使说书,其所发摘,棱犹弗之逮也。高祖方锐意释氏③,天下咸从风而化。睿位居大臣,不欲与俗俯仰,所行略如他日。
(选自《梁书》卷十二列传第六,有删节)
注:①栅:营寨。②假板:未经朝廷而对低级官吏进行任命,受任命者称假板官。③释氏:佛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五年,拜表致仕致仕:退休
B.本轻来,未有战备向:刚才
C.多与假板县令,乡里甚怀之怀:怀恨,不满
D.汝自何如憕、恽谓:认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天下咸从风化虽才高于世,无骄尚之情
B.慕万石、陆贾之为人,画之于壁以自玩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座
C.其发摘,棱犹弗之逮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学也
D.睿抚孤兄子过己子青,取之
小题3: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文章或小减,学识当过之;而干国家,成功业,皆莫汝逮也。(5分)
(2)睿指其节曰:“朝廷授此,非以为饰,韦睿之法,不可犯也。” (5分)
答案

小题1: C
小题2:C
小题3: (1)你的文章比起他们来或许略为逊色,但学识应当超过他们。在参与国家大事、为国建功立业方面,他们都比不上你啊。(得分点“小减”“莫汝逮”各1分,大意正确3分,共5分)(2)睿指着朝廷的符节说:“朝廷交给我(符节)不是拿来装饰用的,我的军法是不可违背的。(得分点“节”“以”各1分,大意正确3分,共5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怀”是“思念”的意思。完成此类题目,简单的办法是代入法和排除法,先将试题所给的各个选项的意思带入原句,然后根据语境和自己的积累进行比较排除,最后得出最后结论。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而”: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B项“因”:副词,于是/介词,趁机 。C项“所”:用在动词前,构成名词性词组。D项“于”:介词,对于/介词,从。
小题3: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文最简单的办法是“连”和“猜”。县根据语境,结合自己的积累,把要翻译的句子的意思串联起来,自己暂时不懂得可以先放过,然后依据上下文,把不很懂得的词的意思猜一下。
【参考译文】
韦睿,字怀文,是京兆杜陵人。侍奉继母因为孝顺而闻名。韦睿的内兄王憕,姨弟杜恽,一起在乡里有好的名声。伯父祖征对韦睿说:“你自己认为有什么比得上憕、恽的?”睿谦虚不敢回答。祖征说:“你的文章比起他们来或许略为逊色,但学识应当超过他们。在参与国家大事。为国建功立业方面,他们都比不上你啊。”
后来东宫建立了,升做太子右卫率一职,出任做了辅国将军。四年,王师向北讨伐,诏告睿统帅众军。韦睿派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打魏小岘城,没能获取。睿巡视行走到营寨,魏城中忽然出来几百人陈列于门外,韦睿想攻击他们,各将士们都说:“我们刚刚都是轻装而来,没有作战的准备,等我们回去穿上盔甲后,才能够向他们进攻。”韦睿说:“不这样。魏城中有二千多人,关闭城门坚守着,完全可以自己保护(自己),没有理由在外面出来进去的,一定是勇猛的战士,如果能挫败他们,这城就能攻下了。”大家犹豫迟疑了。韦睿指着朝廷的符节说:“朝廷交给我(符节)不是拿来装饰用的,我的军法是不可违背的。”于是进攻。战士们都拼死作战,魏军果然败兵逃跑,因为快速攻城,半夜就攻下城来。
韦睿对于故交旧友,毫不吝惜。士大夫七十岁以上的人,大多数被韦睿授予假板县令,乡里人对他都很思念。十五年,韦睿上书恳请退休,皇帝下诏不允许。十七年,做了散兵常侍,护军将军,授予了锣鼓,吹号各一个,进入了直殿省。在朝廷中,韦睿诚实、恭敬从来不曾忤逆皇上,高祖很是礼待、敬仰他。(韦睿)性情慈爱,韦睿抚养哥哥的独生子比对自己的孩子还尽心。他历任官员所得到的福禄赏赐,都发给亲戚故友,家中没有多余的钱财。后来做了护军,在家没有事情,仰慕万石,陆贾的为人,于是在墙上画下他们的想象,自己的欣赏。韦睿那时已经老了,空闲的日子仍然检查每个孩子的学习,三儿子棱,尤其通晓经史,人称他知识广博,韦睿天天坐着,让韦棱讲解书,韦睿所发表的见解,韦棱自己认为赶不上父亲。高祖开始意志坚决于佛教,天下人都跟随这风气而变化,韦睿身居要职,却不愿跟随世俗之风,他的行为大致和往常一样。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个语段,完成文后的小题(7分)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小题1:用“/”给下面文段断句。(4分)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小题2: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堪称君子?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康延孝,代北人也。为太原军卒,有罪亡命于梁。末帝以延孝为左右先锋指挥使。延孝见梁末帝任用群小,知其必亡,乃百骑奔于唐。见庄宗于朝城,庄宗人问延孝梁事,延孝具言:“末帝懦弱,小人进任,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庄宗初闻延孝言梁必亡,喜,及闻其大举也,惧,曰:“其将何以御之?”延孝曰:“梁兵虽众,分则无余。臣请待其既分,以铁骑五千自郓汴,出其不意,捣其空虚,不旬日,天下定矣。”庄宗甚壮其言,卒用延孝策,自郓入汴,凡八日而灭梁。
三年,征蜀,延孝为先锋排阵斩斫使,破凤州,取固镇,降兴州。蜀平,延孝功为多。左厢马步军都指挥使董璋位在延孝下,然特见重于郭崇韬。崇韬有军事,独召璋与计议,而不问延孝,延孝大怒,让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相从,反俯首郭公之门,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璋诉于崇韬,崇韬解璋军职,表为东川节度使。延孝愈怒曰:“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璋有何功而得旄节!”因见崇韬言其不可。崇韬曰:“敢违吾节度!”延孝惧而退。明年崇韬死,延孝谓璋曰:“公复俯首何门邪?”璋求哀以免。
继岌①班师,命延孝以万二千人为殿,行至武连,闻朱友谦无罪见***。友谦有子令德在遂州,庄宗遣使者诏继岌即诛之。继岌不遣延孝,而遣董璋,延孝大怒,谓其下曰:“南平梁,西取蜀,其谋尽出于郭公,而汗马之劳,攻城破敌者我也。今郭公已死,我岂得存?而友谦与我俱背梁以归唐者,友谦之祸次及我矣!”延孝部下皆友谦旧将,知友谦难,皆号哭诉于军门曰:“朱公无罪,二百口被诛,旧将往往从死,我等死必矣!”延孝遂拥其众自剑州返入蜀,自称西川节度、三川制置等使。继岌遣任圜以七千骑追之,及于汉州,会孟知祥夹攻之,延孝战败,被擒,载以槛车。车至凤翔,庄宗遣宦者***之。                                        
摘自《新五代史》             
[注]:继岌:即李继岌,后唐将领,后受封为魏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乃百骑奔于唐以:凭借
B.庄宗人问延孝梁事屏:屏退,使……隐退
C.以铁骑五千自郓汴趣:通“趋” 奔赴、趋向
D.知友谦难被:遭受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延孝胸有韬略、骁勇善战的一组是(  )(3分)
①乃以百骑奔于唐   ②因见崇韬言其不可 ③出其不意,捣其空虚 ④破凤州,取固镇,降兴州 ⑤吾冒白刃,犯险阻,以定两川 ⑥会孟知祥夹攻之
A.①②⑥B.②③⑤C.③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康延孝虽是亡命之身,但他熟谙兵法,洞察实事,他审时度势,向庄宗分析后梁的弊端,并为其出谋划策,堪称后唐灭梁的功臣。
B.康延孝生性耿直,性情暴躁,当位居其下的董璋受到郭崇韬的重用时,他大为不满,以军功自居,力劝郭崇韬用军法处置董璋。
C.康延孝虽立有大功,但恃功自傲,不满同僚,顶撞上级,猜疑朝廷对其不公,竟至公开谋反,最终兵败被***。
D.康延孝本是前朝旧臣,“背梁投唐”是他人生的转折点,献计灭梁、征蜀立功更是他人生的辉煌。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懦弱,小人进任,而忠臣勇士皆见疏斥,此其必亡之势也。(5分)
                                                                                                             
(2)让璋曰:“吾有平蜀之功,公等仆相从,反俯首郭公之门,吾为都将,独不能以军法斩公邪?”(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刘幽求,冀州武强人。圣历中,举制科中第。调阆中尉,刺史不礼,弃官去。久之,授朝邑尉。桓彦范等诛张易之、昌宗,而不***武三思,幽求谓彦范曰:“公等无葬地矣。不早计,后且噬脐①。”不从。既,五王皆为三思构死。
临淄王入诛韦庶人,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敕一出其手。以功授中书舍人,参知机务。睿宗立,进尚书右丞、徐国公,增封户至五百。
景云二年,以户部尚书罢政事。不旬月,迁吏部,拜侍中。玺诏曰:“顷王室不,中宗厌代,戚孽专乱,将陨社稷,朕与王公皆几于难。幽求处危思奋,翊赞圣储,协和义士,震殄元恶。国家之复存,系幽求是赖,厥庸②茂焉,朕用嘉之。宜加赐实封二百户,子子孙孙传国无绝,特免十死,铭诸铁券,以传其功。”先天元年,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
幽求自谓有劳于国,在诸臣右,意未满,而窦怀贞为左仆射,崔湜为中书令,殊不平,见于言面。已而湜等附太平公主,有逆计。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暐。定计,使暐说玄宗曰:“湜等皆太平党与,日夜阴计,若不早图,且产大害,太上不得高枕矣。臣请督羽林兵除之。”帝许之。未发也,而暐漏言于侍御史邓光宾,帝惧,即列其状。睿宗以幽求等属吏,劾奏以疏间亲,罪应死。帝密申右之,乃流幽求于封州、暐于峰州、光宾于绣州。明年,太平公主诛,即日召复旧官,军国事,还封户,赐锦衣一袭。
开元初,进尚书左丞相,兼黄门监,俄以太子少保罢。姚崇素忌之,奏幽求郁怏散职,有怨言。诏有司治,宰相卢怀慎等奏言:“幽求轻肆不恭,失大臣礼,乖崖分③之节。”翌日,贬睦州刺史,削实封户六百。迁杭、郴二州,恚愤卒于道,年六十一。赠礼部尚书。
(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四十六》)
注释:①噬脐:咬腹脐,比喻不可达到。②厥庸:他的功劳。  ③崖分:合适的界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顷王室不造:建立
B.意未满望:怨愤
C.军国事知:掌管
D.诏有司治鞫: 审讯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幽求功劳大的一组是(3分)
①不早计,后且噬脐  ②预参大策,是夜号令诏敕一出其手 
③戚孽专乱,将陨社稷,朕与王公皆几于难   ④翊赞圣储,协和义士,震殄元恶  
⑤特免十死,铭诸铁券,以传其功  ⑥幽求与右羽林将军张暐定计
A.①②③B.③⑤⑥C.②④⑤D.①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幽求比较有远见。他劝说桓彦范在诛***张易之时,也要把武三思***掉,不然将为武三思所害,彦范等人不听从,后来果为武三思所害。
B.睿宗赞赏刘幽求功勋卓著,对他大加封赏。睿宗赏赐他二百户,子孙可持续继承封国,并把赦免死罪的文字刻在铁券上,来表彰其功劳。
C.刘幽求自认为功劳大,功劳在众臣之上。看到窦怀贞担任左仆射,崔湜做中书令,他心中特别不平,就借机与张暐密谋,诬告崔湜谋反。
D.刘幽求受姚崇和宰相卢怀慎等人告发。姚崇平日里忌妒幽求,告发其疏于职守,有怨愤之言,卢怀慎等说幽求轻肆不恭,致使幽求被贬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太祖取婺州,召见濂。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左氏传》,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则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已论赏赉,复曰:“得天下以人心为本。人心不固,虽金帛充轫,将焉用之?”大祖悉称善。
洪武二年诏修元史,命充总裁官。濂傅太子先后十余年,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使归于道,至有关政教及前代兴亡事,必拱手曰:“当如是,不当如彼。”皇太子每敛容嘉纳,言必称师父。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濂从容言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审能行之,则心清而身泰矣。”帝称善者良久。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卒于夔,年七十二。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寻改起居注 寻:不久。
B.已论赏赉 赉:赏赐。
C.审能行之 审:清楚。
D.未尝讦人过 讦:揭发。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宋濂诚谨的一组是(3分)
①凡一言动,皆以礼法讽劝? ②当如是,不当如彼? ③车驾祀方丘,患心不宁
④濂具以实对? ⑤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⑥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A.①③④B.①④⑤C.②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濂聪敏好学,记忆力很强。他先后跟随梦吉和吴莱学习,通晓《五经》,后来被举荐担任了翰林编修。
B.宋濂对《春秋》有自己的见解。他奉召讲解《春秋左氏传》时,说《春秋》是孔子褒善贬恶的书,如果能遵行,则赏罚公正,天下安定。
C.宋濂很受太子敬重。担任太子的老师十几年,宋濂对太子的言行都用礼法来劝导,使其符合正道,太子都恭敬地接受。
D.宋濂多次受到太祖的称赞。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太祖很生气,有的大臣说茹太素不敬太祖,只有宋濂认为他是尽忠太祖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宿大本堂,讨论达旦,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5分)
⑵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士大夫造门乞文者,后先相踵。(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阳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①,侍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以此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②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馀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居岁馀,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释】①狗监:汉代内官名,主管皇帝的猎犬。②西僰:(xī bó)古族名。春秋前后居住在以僰道为中心的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使从者吉谢:告诉B.故空此三人为辞 藉:借助
C.长卿未尝有书也固:本来D.忠其书,天子异之奏:进献
小题2:以下四组句子,全都表现司马相如才华令人叹服的一组是(  )(3分)
①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②自往迎相如③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
④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⑤与卓氏婚,饶于财⑥时时著书,人又取去
A.①③⑥B.③④⑥C.②③④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粱孝王到京城朝见景帝时,司马相如见到并喜欢上了跟梁孝王前来的几个游说之士,于是借口生病辞掉官职,旅居粱国。
B.临邛县令王吉发自内心地尊敬司马相如,相如到临邛县后,他每天前去拜访相如。卓王孙、程郑请相如吃饭时,他甚至亲自去迎接。
C.司马相如在景帝及武帝朝分别任职,两位皇帝对他的辞赋的态度迥然不同。他为武帝写作的游猎之赋,假托三个虚构的人物,来阐明做天子的大义。
D.司马相如不追慕官爵名位,不同公卿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常借病在家闲居。可是,却曾因有人上书说他出使时接受贿赂而失去过官职。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5分)
(2)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