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春,二月,曹操攻黎阳,与袁谭、袁尚战于城下,谭、尚败走,还邺。诸将欲乘胜攻之,郭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今权力相侔,各有党与,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不如南向荆州以待其变,变成而后击之,可一举定也。”操曰:“善!”五月,操还许,留其将贾信屯黎阳。
后袁尚果自将攻袁谭,大破之。谭奔平原,遣辛毗诣曹操请救。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谭意,群下多以为刘表强,宜先平之,谭、尚不足忧也。荀攸曰:“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袁氏据四州之地,带甲数十万,绍宽厚得众心;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今兄弟遘恶,其势不两全,若有所并则力专,力专则难也。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此时不可失也。”操从之。
后数日,操更欲先平荆州,使谭、尚自相敝,辛毗望操色,知有变,以语郭嘉。嘉白操,操谓毗曰:“谭必可信,尚必可不?”毗对曰:“明公无问信与诈也,直当论其势耳。今一旦求救明公,此可知也。尚见谭困不能取,此力竭也。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此天亡尚之时也。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天以尚与明公,明公不取伐荆州,荆州丰乐,国无亡衅。今因其请救而抚之,利莫大焉。且四方之寇,莫大河北,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操曰:“善!”许谭。
冬,十月,操至黎阳。尚闻操渡河,乃释平原还邺。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谭复刻将军印以假旷、翔。操知谭诈,乃为子曹整娉谭女安之,引军还。
注:①辛毗(Pí),字佐治,颍川阳翟人。辛毗先事袁谭,后归附曹操,官至卫尉。谥肃侯。②衅:征兆。
(选自《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四》,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辛毗至西平见曹操,谭意致:转告
B.力专则难也图:谋取
C.谭必可信,尚必可不克:克服
D.谭复刻将军印以假旷、翔阴:暗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今一旦求救明公莫大河北
B.尚见谭困不能取明公不取伐荆州
C.绍宽厚得众心乃为子曹整娉谭女安之
D.此天亡尚之时也许谭
小题3:下列句子全部是劝说曹操攻打袁尚的理由的一组是(      )(3分)
① 急之则相保,缓之则争心生
② 及其乱而取之,天下定矣
③ 使谭、尚自相敝
④ 尚见谭困而不能取,此力竭也
⑤ 河北平,则六军盛而天下震矣
⑥ 尚将吕旷、高翔叛归曹操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②③⑥   D 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曹操把袁谭、袁尚打得逃到邺城,但曹操听了郭嘉的建议后就没有乘胜追击。
B.袁氏兄弟内讧时,曹军将领都认为此时不须进攻,只有辛毗力主要抓住机遇。
C.曹操不愿援助袁谭的原因是认为袁谭不可信任,并且对袁尚的实力心存戒备。
D.曹操通过袁谭送印的事,明白了袁谭并非真心归降,就用联姻计稳住了袁谭。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兵 革 败 于 外 谋 臣 诛 于 内 兄 弟 谗 阋 国 分 为 二 连 年 战 伐 介 胄 生 虮 虱 加 以 旱 蝗 饥 馑 并 臻 天 灾 应 于 上 人 事 困 于 下 民 无 愚 智 皆 知 土 崩 瓦 解
小题6: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使二子和睦以守其成业,则天下之难未息也。(3分)
                                                                          
②以明公之威,应穷敌,击敝寇,无异迅风之振秋叶矣。(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B
小题5:兵革败于外/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国分为二/连年战伐/介胄生虮虱/加以旱蝗饥馑并臻/天灾应于上/人事困于下/民无愚智/皆知土崩瓦解
小题6:①假如他的两个儿子相处融洽友爱,这样来共守已有的基业,则天下的灾难就不能平息。(采分点:使、息、大意各1分) ② 凭您的威势,对付处于困窘境地的敌人,攻打疲惫的敌军,同疾风吹落秋天的树叶没有什么差别。(穷、敝、 “无异”后省略的“于”的意思、大意各1分)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要调动记忆,结合对字形的分析,联系语境考察。但大多可采用简捷有效的“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题中,C项的“克”是“攻下,战胜,打败”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本题中,A项的“于”都作介词,但前“于”表动作对象,相当于“向”;后“于”表比较,相当于“比”。B,项的“而”都作连词,都表转折,相当于“却”。C项,前“以”作介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后“以”作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也可不译。D项,前“乃”作动词,表判断,“是”;后“乃”作副词,相当于“就”。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题***要求,然后从文中找出筛选信息的区间,运用排除法找出答案。本题要求的是选出“劝说曹操攻打袁尚的理由”,而①是郭嘉提出放弃攻打邺城,应去攻打荆州的建议;③是曹操认为不用此时攻打袁尚;⑥所讲之事发生时曹操已经开始攻打袁尚:它们都不属于曹操攻打袁尚的理由。
小题4: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每一选项和文中相应的事件对应,针对选项划定区域,小心比对,看是否搞混与事情发生有关的人物、时间和地点。本题中,B项的错误在于:不只辛毗一个人主张,还有荀攸。
小题5: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要抓住一些标志,结合文句意思进行。这些标志,有的是虚词,比如,“夫、盖、若夫”等虚词常在句首,“也、哉、乎、耶”等常在句末,“而、然、故、者”等多在句中停顿处,等等;有的是对称式短语,有的是“曰”等对话式词语。除此之外,有时还需依靠找出动词和它们的宾语来断句,有时也还得认真揣测文意。题中,对称性词语“兵革败于外”和“谋臣诛于内”、“兄弟谗阋”和“国分为二”、“天灾应于上”和“人事困于下”等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民无愚智”后可断可不断。
小题6:
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本题第(1)小题中的“使”是“假如”之意;“息”是“平息”之意。第(2)句中的“穷”是“困窘”之意;“敝”是“疲惫”之意;“无异”后省略的“于”的意思是“同、跟、和”。
【参考译文】
春季,二月,曹操进攻黎阳,与袁谭、袁尚在黎阳城下大战,袁谭、袁尚败走,退回邺城。曹军将领都提出要乘胜攻打邺城,郭嘉说:“袁绍(生前)喜欢这两个儿子,没能决定让谁作继承人。如今,他们权力相当,各有党羽辅佐。局势危急,就相互援救;局势稍有缓和,就又会争权夺利。不如向南进攻荆州来等待他们兄弟变乱,变乱发生后,再攻打他们,可以一举平定。”曹操说:“好!”五月,曹操回到许都,留部将贾信驻守黎阳。
不久,袁尚果然亲自率兵攻打袁谭,大败袁谭。袁谭逃到平原,袁谭派辛毗到曹操那里求救。辛毗到西平拜见曹操,转达袁谭求救的心意。曹操部下官员多认为刘表势大,应当先平定他,袁谭、袁尚自相残***,不足忧虑。荀攸说:“目前,天下正争斗激烈,而刘表坐守江、汉之间,可知他没有占有四方兼并天下的大志。袁氏家族占据四州土地,有兵马数十万,袁绍因为品性宽厚而得民心,假如他的两个儿子相处融洽友爱,这样来共守已有的基业,则天下的灾难就不能平息。如今他们兄弟结怨交恶,势不两立,如果一个人吞并了另一个人,则力量就会集中起来,力量集中后,再想谋取就困难了。应该趁他们内斗相持不下时,动手夺取,天下就可以平定了,这个机会不能失去。”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
过了几天,曹操又打算先平定荆州,让袁谭、袁尚互相削弱。辛毗观察曹操脸色,知道他又改变主意,就去告诉郭嘉。郭嘉报告曹操,曹操对辛毗说:“袁谭是否一定可信?袁尚是否一定能被攻克?”辛毗说:“您不要问是可信还是有诈,只应直接来看整个形势的发展变化。如今,袁谭忽然向您求救,其情形表明他已走投无路;袁尚看到袁谭陷入困境,却不能一举攻破袁谭,说明袁尚也已智穷力竭。那形势是军队在外战败,谋士在内被***,兄弟内讧,国分为二,连年征战,将士的甲胄里都长出虱子。再加上旱灾蝗灾饥荒同时发生,上有天灾相应,下有人祸困扰,无论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百姓,都已知道袁氏统治将要土崩瓦解。这正是上天灭亡袁尚的时机。凭您的威势,对付处于困窘境地的敌人,攻打疲惫的敌军,同疾风吹落秋天的树叶没有什么差别。上天把消灭袁尚的机会赏赐给您,您不去进攻,反而要讨伐荆州。荆州年丰民乐,没有灭亡的征兆(没有机会可供您利用)。现在,利用袁谭的求救而去援助,没有比这更有利了。况且四方的敌人,没有比占据黄河以北的袁氏更强大的了。您平定黄河以北后,就军威大盛,震动天下了。”曹操说:“好!”于是,答应出兵救援袁谭。
冬季,十月,曹操进军到达黎阳。袁尚听到曹军渡过黄河的消息,就解除了对平原的包围,撤回邺城。袁尚部将吕旷、高翔背叛袁尚,投降曹操。袁谭又暗中刻好将军的印信,送给吕旷、高翔。曹操知道袁谭并非真心归降,便给儿子曹整娶了袁谭的女儿(娉:问名。古代婚礼“六礼”之一。即男方请媒人问女方名字和出生年月日)),用此来安抚袁谭,然后率军回去。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柳彧,字幼文,河东解人也。彧少好学,颇涉经史。武帝亲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转郑令。平齐之后,帝大赏从官,留京者不预。彧上表,于是留守并加泛级。
高祖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以母忧去职。未几,起为屯田侍郎,固让弗许。时制三品已上,门皆列戟。左仆射高颎子弘德封应国公,申牒请戟。彧判曰:“仆射之子更不异居,父之戟槊已列门外。尊有压卑之义,子有避父之礼,岂容外门既设,内閤又施!”事竟不行,颎闻而叹伏。后迁治书侍御史,当朝正色,甚为百僚之所敬惮。上嘉其婞直,赐钱十万,米百石。
于时刺史多任武将,类不称职。彧上表曰:“方今天下太平,四海清谧,共治百姓,须任其才。昔汉光武一代明哲,起自布衣,备知情伪,与二十八将披荆棘,定天下,及功成之后,无所职任。伏见诏书,以上柱国和干子为杞州刺史,其人年垂八十,钟鸣漏尽。前任赵州,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百姓吁嗟,歌谣满道。乃云:‘老禾不早***,余种秽良田。’古人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此言各有所能也。干子弓马武用,是其所长,治民莅职,非其所解。如谓优老尚年,自可厚赐金帛,若令刺举,所损殊大。臣死而后已,敢不竭诚。”上善之,干子竟免。有应州刺史唐君明,居母丧,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二人竟坐得罪。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彧多所矫正,上甚嘉之。又见上勤于听受,百僚奏请,多有烦碎,因上疏谏,上览而嘉之。后以忤旨免。未几,复令视事,因谓彧曰:“无改尔心。”以其家贫,敕有司为之筑宅。因曰:“柳彧正直士,国之宝也。”其见重如此。
右仆射杨素当途显贵,百僚慑惮,无敢忤者。尝以少谴,敕送南台。素恃贵,坐彧床。彧从外来,见素如此,于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奉敕治公之罪。”素遽下。彧据案而坐,立素于庭,辨诘事状。素由是衔之。彧时方为上所信任,故素未有以中之。
彧见近代以来,都邑百姓每至正月十五日,作角抵之戏,递相夸竞,至于糜费财力,上奏请禁绝之。诏可其奏。是岁,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州县肃然,莫不震惧。上嘉之。(选自《隋书》第62卷,列传第27)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母忧去职不赂者赂者丧
B.其重如此百姓之不保,为不用恩焉
C.阶下端笏整容谓素曰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D.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从父妹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柳彧“正直”的性格特点的一项是
①甚为百僚之所敬惮                      ②暗于职务,政由群小,贿赂公行
③娶雍州长史库狄士文之从父妹,彧劾之    ④百僚奏请,多有烦碎
⑤奉敕治公之罪                          ⑥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
A.③⑤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柳彧年少好学,涉猎广泛,跑到皇宫请求武帝对他测试,武帝很欣赏他。平定齐朝之后,武帝大赏下属官员,留守京城的官员不在其列,柳彧上表给皇帝,于是留守京城的官员一并得到好处。
B.高祖登基后,柳彧升迁到尚书虞部侍郎,因母亲去世而回家服丧。不久,起用为屯田侍郎,正好左仆射高颎的儿子弘德向主管部门申请戟门,柳彧认为:父子已经分居,儿子不能安装戟门,高颎知道后很不高兴。
C.柳彧在奏章中写道:管理百姓,必须使用有才能的人。武将上柱国和干子年龄太大,以前政绩很差,怨声载道,现在不宜担任刺史。柳彧后来因违背圣旨被免职,复职时皇帝对柳彧说:“不要改变你的禀性。”
D.当时的官员都不敢得罪右仆射杨素。杨素犯了错误被送到南台时,他还自恃尊贵,坐在柳彧坐凳上。柳彧看见了,拿着手板严肃地对杨素说:“奉皇帝命令惩处你的罪过。”并立即查问杨素的犯罪事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甚为百僚之所敬惮。(3分)
译文:                                                                     
(2)耕当问奴,织当问婢。(3分)
译文:                                                                     
(3)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高稼,字南叔,邛州蒲江人。真德秀一见以国士期之。嘉定七年进士。调成都尉,转九陇丞。稼持论不阿,忧世甚切,及郑损为制置使,即求去。未几,改知绵谷县。制置司以总领所擅十一州会子[注]之利,请尽废之。令下,民疑,为之罢市。稼亟出私钱以给中下户。稼弟定子时为总领所主管文字,相与征其误而力救之,得存其半,公私仅济。岁大饥,有司置弗闻,稼捐橐中装,市粟以食之,全活甚众。损之入蜀也,稼同产弟了翁诵言于朝,谓必败事。损之,遂劾稼罢。
制置使赵彦呐以参议官辟之。制置司近汉中,稼言汉中荡无藩篱,宜经理仙人原以为缓急视师之地。彦呐以委稼,稼至原,缮营垒,峙刍粮,器甲,开泉源,守御之规,罔不备具。以直秘阁知沔州、利州提点刑狱兼参议官。始至,曰:“郡当兵难之后,生聚抚摩,所当尽力,去之日,誓垂橐以入剑门。”乃葺理创残,招集流散,民皆襁负来归。
北兵自凤州入,吏民率逃,议欲退保大安。稼白彦呐曰:“今日之事,有进无退;若仓皇召兵,退守内地,敌长驱而前,蜀事去矣。”彦呐曰:“吾志也。”已而竟行,留稼守沔。
沔无城,依山为阻,稼升高鼓噪,盛旗鼓为疑兵。何璘军无纪律,稼捕其纵火者三人,诛之。未几,北兵大至,璘遁。其众皆溃,遂下沔州。
先是,曹友知沔不可守,劝稼移保山寨。稼曰:“吾郡将也,城不可弃。即事不,有死而已。”且曰:“吾得死所,何憾!”及事迫,常平司属官冯元章率吏士力请稼避,稼不为动。城既陷,众拥稼出户,稼叱之不能止,兵骑四集围之,遂死焉。稼为人慷慨有大志,闻人有善,称之不容口;不善,面折无所避。推毂人士,常恐不及,视财如粪土。死之日,闻者莫不于邑流涕。
(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八忠义四》,有删改)
[注]会子:南宋时的一种纸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损之,遂劾稼罢衔:特指怀恨
B.器甲比:排列
C.即事不济:救济
D.常平司属官冯元章率吏士力请稼避少:稍微
小题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高稼“忧世甚切”的一组是
①出私钱以给中下户 ②市粟以食之 ③诵言于朝,谓必败事 ④乃葺理创残,招集流散 ⑤推毂人士,常恐不及 ⑥视财如粪土
A.①⑤⑥B.①②④C.②③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稼为官,不忘百姓。在他的极力挽救下,纠正了制置司废除会子的错误,得以留存其中的一半,使公私双方勉强能够接济。
B.高稼具有远见卓识。赵彦呐征召他为参议官时,他认识到汉中空虚没有屏障,建议应该治理仙人原来作为紧急时刻视察军队的地方。
C.高稼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刚到沔州时,就立下誓言,当尽力去做。由于治理有方,百姓都背着婴儿前来归附他。
D.高稼对国家忠诚。守卫沔州时,有存活下来的机会,但他不放弃城池,与敌人顽强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沔无城,依山为阻,稼升高鼓噪,盛旗鼓为疑兵。(5分)
(2)稼为人慷慨有大志,闻人有善,称之不容口;不善,面折无所避。(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周经,字伯常,刑部尚书瑄子也。天顺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成化中,历侍读、中允,侍孝宗于东宫。讲《文华大训》,太子起立,阁臣以为劳,议请坐听。经与诸讲官皆不可,乃已。孝宗立,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弘治二年擢礼部右侍郎。奉御赵瑄献雄县地为东宫庄。经等劾瑄违制,下诏狱。而帝复从镇抚司言遣官勘实。经等复争之曰:“太祖、太宗定制,闲田任民开垦。若因奸人言而籍之官,是土田予夺,尽出奸人口,小民无以为生矣。”既而勘者及巡抚高铨言闲田止七十顷,悉与民田错。于是从经言仍赋之民,治瑄罪。
经刚介方正,好强谏,虽重忤旨不恤。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太监李广死,帝得朝臣与馈遗簿籍,大怒。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有及经者。经上疏曰:“昨科道劾廷臣奔竞李广,阑入臣名。虽蒙恩不问,实含伤忍痛,无以自明。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陛下试思广在时,曾言及臣否。且交结馈遗簿籍具在,乞检曾否有臣姓名。更严鞫广家人,臣但有寸金、尺帛,即治臣交结之罪,斩首市曹,以为奔竞无耻之戒。若无干涉,亦乞为臣洗雪,庶得展布四体,终事圣明。若令含污忍垢,即死填沟壑,目且不瞑。”帝慰答之。十三年,星变,自陈乞休。报许,赐敕驰驿,加太子太保,以侣钟代。廷臣争上章留之,中外论荐者至八十余疏,咸报寝。
武宗即位,言官复荐,召为南京户部尚书,遭继母忧未任。正德三年,服阕。经婿兵部尚书曹元方善刘瑾,言经虽老尚可用,乃召为礼部尚书。固辞不许,强赴召。受事数月即谢病去。五年三月卒,年七十一。赠太保,谥文端。(节选自《明史•列传七十一》 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悉与民田错:交错B.科道因劾诸臣交通状交通:互相通行
C.皆惮而之疾:憎恨、厌恶D.且交结馈簿籍具在遗:赠送。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经“刚介方正”的一组是
①经与诸讲官皆不可,乃已              ②弘治二年擢礼部右侍郎
③经等劾瑄违制,下诏狱                ④宦官、贵戚皆惮而疾之
⑤帝慰答之                            ⑥固辞不许,强赴召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经顽固守旧。周经在侍讲东宫时,有人建议让站着听讲的太子坐下听,周经和各位侍讲的官员
都不同意。
B.周经处事刚直。周经曾经弹劾赵瑄进献东宫土地做庄园是违制的,将会危害百姓,皇帝采纳他的
建议,惩罚了赵瑄。
C.周经遇事沉着。太监李广之死牵连朝中大臣,有人借机告发周经交结太监,周经为此上疏自辩,
得到了皇帝的肯定。
D.周经为官谨慎。武宗即位,虽然多次有人荐举周经,但他拒绝出仕,由于女婿与刘瑾的关系才勉
强赴任,不久就因病辞职。
第Ⅱ卷(共11小题,共120分)
四、(23分)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因奸人言而籍之官,是土田予夺,尽出奸人口,小民无以为生矣。
(2)夫人奔竞李广,冀其进言左右,图宠眷耳。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青霞先生文集》序
〔明〕茅坤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宰执,宰执深之。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已而,君累然携妻子,出家塞上。会北敌数内犯,而帅府以下,束手闭垒,以恣敌之出没,不及飞一镞以相抗。甚且及敌之退,则割中土之战没者与野行者之馘①以为功。而父之哭其子,妻之哭其夫,兄之哭其弟者,往往而是,无所控吁。君既上愤疆埸(yì)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数呜咽欷歔,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以泄其怀,即集中所载诸什是也。
君故以直谏为重于时,而其所著为诗歌文章,又多所讥刺,稍稍传播,上下震恐。始出死力相煽构,而君之祸作矣。君既没,而中朝之士虽不敢讼其事,而一时阃寄②所相与谗君者,寻且坐罪罢去。又未几,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而君之故人俞君,于是裒③辑其生平所著若干卷,刻而传之。而其子襄,来请予序之首简。
茅子受读而题之曰:若君者,非古之志士之遗乎哉?孔子删《诗》,自《小弁》之怨亲,《巷伯》之刺谗而下,其间忠臣、寡妇、幽人、怼士之什,并列之为“风”,疏之为“雅”,不可胜数。岂皆古之中声(中正平和之音)也哉?然孔子不遽遗之者,特悯其人,其志。犹曰“发乎情,止乎礼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为戒”焉耳。
君既没,而海内之荐绅大夫,至今言及君,无不酸鼻而流涕。呜呼!集中所载《鸣剑》、《筹边》诸什,试令后之人读之,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他日国家采风者之使出而览观焉,其能遗之也乎?予谨识之。至于文词之不工,及当古作者之旨与否,非所以论君之大者也,予故不著。
——节选自《四库全书》
注:①馘(guó):割下的左耳。古代战时割取所***敌人的左耳,用以记功。 ②阃(Kŭn)寄:戍边将领。  ③裒(Póu):收集、聚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锦衣经历上书宰执诋:诋毁
B.宰执深之疾:痛恨
C.其志矜:同情
D.至于文词之不工工:精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体现沈青霞敢于讽谏的一组是      ()
①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 ②特薄其谴,徙之塞上③而以其所忧郁发之于诗歌文章 ④稍稍传播,上下震恐⑤始出死力相煽构⑥故宰执之仇君者亦报罢
A.①②⑥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沈青霞敢讲真话,受人尊重,后因得罪权贵被陷害致死,他那讥刺时政的诗文也是他招祸的原因之一。
B.沈青霞得罪当朝宰相,幸亏皇帝仁慈圣明,特别减轻他的罪责,让他到边塞去出家。
C.沈青霞被害以后,虽然朝中的官员不敢为他申冤,但当年身居军事要职、一起陷害沈君的人,不久便因罪撤职罢官。
D.先生逝世后,他的一个姓俞的学生才收集并整理先生一生著作的诗文若干卷,刻印成书,想让这些诗文得以流传。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君既上愤疆埸之日弛,而下痛诸将士日菅刈我人民以蒙国家也(5分)
②其足以寒贼臣之胆,而跃塞垣战士之马,而作之忾也,固矣!(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李师中字诚之,楚丘人。年十五,上封事言时政。父纬为泾原都监,夏人十余万犯镇戎,纬帅兵出战,而帅司所遣别将郭志高逗留不进,诸将以众寡不敌,不敢复出,纬坐责降。师中诣宰相辩父无罪,时吕夷简为相,诘问不屈,夷简怒,以为非布衣所宜言。对曰:“师中所言,父事也。”由是知名。
举进士,鄜延庞籍辟知洛川县。民有罪,妨其农时者必遣归,令农自诣吏。令当下者榜于民,或召父老谕之。租税皆先期而集。民负官茶直十万缗,追系甚众,师中为脱桎梏,语之曰:“公钱无不偿之理,宽与汝期,可乎?”皆感泣听命。乃令乡置一匮,其名,许日输所负,一钱以上辄投之。书簿而去。比终岁,逋者尽足。
庞籍为枢密副使,荐其才。召对,转太子中允、知敷政县,权主管经略司文字。夏人以岁赐缓,移书边曰:“愿勿逾岁暮。”诏吏报许,师中更牒曰:“如故事。”枢密院劾为擅改制书,师中曰:“所改者郡牒耳,非诏也。”朝廷是之,薄其过。
熙宁初,拜天章阁待制。西夏人入寇,以师中知秦州。诏赐以《班超传》,师中亦以持重总大体自处。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则战,婴其锐锋,而内无以遏其入。师中善守者列塞上,而使善战者中居,令诸城曰:“即寇至,坚壁固守;须其去,出战士尾袭之。”约束既熟,常以取胜。
师中志尚甚高,每进见,多陈天人之际、君臣大节,请以进贤退不肖为宰相考法。在官不贵威罚,务以信服人,至明而恕。去之日,民拥道遮泣,马不得行。杜衍、范仲淹、富弼皆荐其有王佐才。然好为大言,以故不容于时而屡黜,气未尝少衰。
(节选自《宋史•李师中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令农自诣吏隙:空闲。
B.乃令乡置一匮,其名籍:户籍。
C.师中善守者列塞上简:选择、选拔。
D.以进贤退不肖为宰相考法课:考核。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李师中对百姓“不贵威罚”的一组是(   )(3分)
①妨其农时者必遣归           ②租税皆先期而集
③师中为脱桎梏               ④许日输所负
⑤比终岁,逋者尽足           ⑥民拥道遮泣,马不得行
A.①②⑥B.②④⑤C.①③④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师中有胆识。15岁时,就敢于上密封奏书论说当时政事,在他父亲李纬因将领畏敌不前而被贬官一事上,他也敢于到宰相那里辩白父亲无罪。
B.李师中敢于坚持己见。夏国上奏想延缓对朝廷的进奉日期,便移文到边界上提出要求,皇上下诏给官吏说可以,李师中却主张按照旧例执行。
C.李师中很有战略眼光。针对西夏的进犯,李师中选择把善于守御的人布置在边塞上,而让善于作战的人处于中间地带,他的抗敌策略实行后,常常获胜。
D.李师中志向高远,但不被当权的人接纳以致多次遭贬斥,原因是他喜欢说有关大事的言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师中曰:“所改者郡牒耳,非诏也。”朝廷是之,薄其过。(5分)
(2)前此多屯重兵于境,寇至则战,婴其锐锋,而内无以遏其入。(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