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与韩荆州书(唐) 李白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与韩荆州书(唐) 李白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9分)
与韩荆州书
(唐) 李白
白闻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①之事,使海内豪俊,奔走而归之,一登龙门,则声价十倍!所以龙蟠凤逸②之士,皆欲收名定价于君侯。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之,则三千之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十五好剑术,遍诸侯。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皆王公大人,与气义。此畴曩③心迹,安敢不尽于君侯哉!
君侯制作侔④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幸愿开张心颜,不以长揖见拒。必若接之以高宴,纵之以清谈,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昔王子师为豫州,未下车,即辟荀慈明,既下车,又辟孔文举;山涛作冀州,甄拔三十余人,或为侍中、尚书,先代所美。而君侯亦荐一严协律,入为秘书郎,中间崔宗之、房习祖、黎昕、许莹之徒,或以才名见知,或以清白见赏。白每观其衔恩抚躬,忠义奋发,以此感激,知君侯推赤心于诸贤腹中,所以不归他人,而愿委身国士。傥急难有用,敢效微躯。且人非尧舜,谁能尽善?白谟猷筹画,安能自矜?至于制作,积成卷轴,则欲尘秽视听。恐雕虫小技,不合大人。若赐观刍荛,请给纸墨,兼之书人,然后退扫闲轩,缮写呈上。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⑤。幸惟下流,大开奖饰,惟君侯之。            
(选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古文鉴赏辞典》)
【注】①吐握:吐哺(口中所含食物)握发(头发)。后世以“吐握”形容礼贤下士。 ②龙盘凤逸:喻贤人在野或屈居下位。 ③畴曩(chóu nǎnɡ):往日。 ④制作:指文章著述。侔(móu):相等,齐同。⑤薛、卞之门:薛指古代善于鉴定刀剑的薛烛;卞指发现宝玉的楚人卞和。比喻善于鉴赏人才的人。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贱而之忽:忽然B.遍诸侯干:求取
C.王公大人,与气义许:称许、赞许D.惟君侯之图:考虑、切磋
小题2:下面四组中,全部是表现李白表白自己才***一组是(3分)
①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②白陇西布衣,流落楚汉
③十五好剑术                        ④三十成文章
⑤王公大人,许与气义                ⑥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文开篇引用谈士们所说的“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意在突出对韩荆州的仰慕,也表明韩荆州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B.文中李白颂扬韩荆州的德行、学问和文章等,意在表明他有如此高的修养,一定能够识拔像自己一样的贤能之士。
C.文末作者用了薛烛、卞和的典故,主要目的是赞美韩荆州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高尚品德。
D.本文虽是干谒之作,但作者并没有露出卑屈之态,而是对自己的才能充满自信。

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A项解释不准确,从原文上句“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大意“希望您不因自己富贵而对他们傲慢”可知,忽:轻视。所以选A。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①是李白的假想、希望,表达的是对韩荆州的推崇;②是李白自述处境,无才干无关。所以选B。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主要目的是赞美韩荆州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高尚品德,不准确,从原文可知,主要目的是为了让韩荆州引荐自己。所以选C。
参考译文:
我听说天下谈士聚在一起议论道:“人生不用封为万户侯,只愿结识一下韩荆州。”怎么使人敬仰爱慕,竟到如此程度!岂不是因为您有周公那样的作风,躬行吐哺握发之事,故而使海内的豪杰俊士都奔走而归于您的门下。士人一经您的接待延誉,便声名大增,所以屈而未伸的贤士,都想在您这儿获得美名,奠定声望。希望您不因自己富贵而对他们傲慢,不因他们微贱而轻视他们,那么您众多的宾客中便会出现毛遂那样的奇才。假使我能有机会显露才干,我就是那样的人啊。
我是陇西平民,流落于楚汉。十五岁时爱好剑术,谒见了许多地方长官;三十岁时文章成就,拜见了很多卿相显贵。虽然身长不满七尺,但志气雄壮,胜于万人。王公大人都赞许我有气概,讲道义。这是我往日的心事行迹,怎敢不尽情向您表露呢?
您的著作堪与神明相比,您的德行感动天地;文章与自然造化同功,学问穷极天道人事。希望您度量宽宏,和颜悦色,不因我长揖不拜而拒绝我。如若肯用盛宴来接待我,任凭我清谈高论,那请您再以日写万言试我,我将手不停挥,顷刻可就。如今天下人认为您是决定文章命运、衡量人物高下的权威,一经您的品评,便被认作美士,您何必舍不得阶前的区区一尺之地接待我,而使我不能扬眉吐气、激厉昂扬、气概凌云呢?
一般人都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谁能完美无缺?我的谋略策画,岂能自我夸耀?至于我的作品,已积累成为卷轴,却想要请您过目。只怕这些雕虫小技,不能受到大人的赏识。若蒙您垂青,愿意看看拙作,那便请给以纸墨,还有抄写的人手,然后我回去打扫静室,缮写呈上。希望青萍宝剑、结绿美玉,能在薛烛、卞和门下增添价值。愿您顾念身居下位的人,大开奖誉之门。请您加以考虑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2分)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①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何如?”对曰:“臣请以雕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②,老弱负土,齐、赵陪位于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于人腹肠。”于是王乃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
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③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
即为孙叔敖衣冠,扺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余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受赇枉法④,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注:①啖:给……吃。②穿圹:挖掘坟墓。圹,墓穴。③若:你。④受赇枉法:接受贿赂,歪曲和破坏法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庙食太牢太牢:祭祀时用羊、猪两牲
B.左右之,以为不可争:争论
C.我贫困往见优孟属:嘱托
D.楚王及左右不能也别:离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②庄王许
B.①病死,属其子曰②父死时
C.①左右争之,以为不可②欲以为
D.①皆知大王贱人贵马也②身死家灭
小题3:下列句子中,能展现优孟机智多谋的有哪些?(  )(3分)
①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
②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
③即为孙叔敖衣冠,扺掌谈语。
④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善待之。
⑤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⑥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全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庄王要用葬大夫的礼来葬马,而优孟故意说反话,认为要用葬国君的礼来葬马,由此推理出恶劣后果,使楚王看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B.第三自然段中写楚庄王想要厚葬爱马,不近情理地拒谏,表明他是一个昏庸偏执的君主。
C.优孟葬马的办法与葬六畜一样,先设灶,再拿锅,并调以姜、枣、木兰等作料,又拌以米饭,煮熟了可以让人大饱口福。
D.本文记叙了优孟谏楚庄王的两件事,主要用对话方式表现,绘影绘声,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12分)
马人望,字俨叔。人望颖悟,幼孤,长以才学称。咸雍中,第进士,为松山县令。岁运泽州官炭,独役松山,人望请于中京留守萧吐浑均役他邑。吐浑怒,下吏,系几百日;复引诘之,人望不屈。萧喜曰:“君为民如此,后必大用。”以事闻于朝,悉从所请。
徙知涿州新城县。县与宋接境,驿道所从出。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近臣有聘宋还者,帝问以外事,多荐之,擢中京度支司盐铁判官。转南京三司度支判官,公私兼裕。迁警巡使。京城狱讼填委,人望处决,无一冤者。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同知留守萧保先怪而问之,人望曰:“民产若括之无遗,他日必长厚敛之弊,大率十得六七足矣。”保先谢曰:“公虑远,吾不及也。”
寻擢枢密都承旨。宰相耶律俨恶人望与己异,迁南京诸宫提辖制置。岁中,为保静军节度使。有二吏凶暴,民畏如虎。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黥配之。是岁诸处饥乏,惟人望所治粒食不阙,路不鸣桴①。遥授彰义军节度使。迁中京度支使,始至,府廪皆空;视事半岁,积粟十五万斛,钱二十万襁②。徙左散骑常侍,累迁枢密直学士。
未几,拜参知政事,判南京三司使事。时钱粟出纳之弊,惟燕为甚。人望以缣③帛为通历,凡库物出入,皆使别籍,名曰“临库”。奸人黠吏莫得轩轾④,乃以年老扬言道路。朝论不察,改南院宣徽使,以示优老。逾年,天祚手书“宣马宣徽”四字诏之。既至,谕曰:“以卿为老,误听也。”遂拜南院枢密使。人不敢干以私,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如曹勇义、虞仲文尝为奸人所挤,人望推荐,皆为名臣。当时民所甚患者,驿递、马牛、旗鼓、乡正、厅隶、仓司之役,至***不能给。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久之请老,以守司徒、兼侍中致仕。卒,谥曰文献。
人望有操守,喜怒不形,未尝附丽求进。初除执政,家人贺之。人望愀然曰:“得勿喜,失勿忧。抗之甚高,挤之必酷。”其畏慎如此。
(选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五》)
注:①桴:通“枹,鼓槌”。②襁:成串的铜钱。③缣:双丝的细绢。④轩轾:车前高后低为“轩”,车前低后高为“轾”,喻指高低轻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几百日系:关押
B.民产若之无遗括:搜括
C.黥之配:发配
D.惟人望所治粒食不阙:缺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人不敢干私②秦亦不城予赵
B.①人望请中京留守②其身也则耻师焉
C.①未两旬毕②泉涓涓始流
D.①以年老扬言道路②秦王恐其破璧,辞谢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马人望“有操守”的一组是(  )(3分)
①复引诘之,人望不屈。
②人望治不扰,吏民畏爱。
③会检括户口,未两旬而毕。
④人望假以辞色,阴令发其事。
⑤用人必公议所当与者。
⑥人望使民出钱,官自募役,时以为便。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马人望任新城知县治理有方,政绩突出,一些官员向皇上推荐他。
B.马人望在保静军节度使任上,严厉惩处了两个凶横残暴的官员。
C.因小人谗言,朝廷以年老为由,调离了马人望,后皇上又重用他。
D.驿递、马牛、旗鼓、乡正等小吏坑害老百姓,令老百姓倾家荡产。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4分)
世儒学者,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夫贤圣下笔造文用意详审尚未可谓尽得实况仓卒吐言安能皆是不能皆是时人不知难或是而意沉难见,时人不知问。
(节选自王充《论衡》)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7分)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人心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小题2:结合上面的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严公,指杜甫的好友严武。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水木清华,神肤洞达清华:清幽而绚丽
B.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次第:整齐
C.不必求肖,想当尔尔尔尔:这样
D.碑皆不堪读不堪:不能忍受
小题2: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耽林泉之趣”的一项是(   )
①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    
②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
③尽溪,平望如荠              
④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⑤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⑥迫暮趣归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④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开门见山,以微景入题,为读者描绘了浣花溪精致的一面,给人以清新俊爽之感。
B.文章描写景物,善于抓住其特有形态,条理分明,历历如画,写景抒情,结合自然。
C.文章第二和第三段,为浣花溪记游的主体,文字清幽之妙,结构详略之胜,堪称佳构。
D.文章结尾,作者入骨地嘲讽了那些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文雅、热衷应酬的丑态。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溪周之,非桥不通。
译文:                                                     
(2)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