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汪应轸,字子宿,浙江山阴人。少有志操。正德十二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十四年,诏将南巡。应轸抗言:“自下诏以来,臣民旁皇,莫有固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而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汪应轸,字子宿,浙江山阴人。少有志操。正德十二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十四年,诏将南巡。应轸抗言:“自下诏以来,臣民旁皇,莫有固志。临清以南,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苟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昔谷永谏汉成帝,谓:‘陛下厌高美之尊号,好匹夫之卑字。数离深宫,挺身晨夜,与群小相逐。典门户奉宿卫者,执干戈而守空宫’。其言切中于今。夫谷永,谐谀之臣;成帝,庸暗之主。永言而成帝容之。岂以陛下圣明,不能俯纳直谏哉?”疏入,留中。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跪阙门,受杖几毙。 教习竣,拟授给事中。有旨补外,遂出为泗州知州。土瘠民惰,不知农桑。应轸劝之耕,买桑植之。募江南女工,教以蚕缫织作。由是民足衣食。帝方南征,中使驿***道路。应轸率壮夫百余人列水次,舟至,即挽之出境。车驾驻南京,命州进美妇善歌吹者数十人。应轸言:“州子女荒陋,无以应敕旨。臣向募有桑妇,请纳之宫中,传受蚕事。”事遂寝。 世宗践阼,召为户科给事中。山东矿盗起,兖州,流入畿辅、河南境。应轸奏言:“弭盗与御寇不同。御寇之法,驱之境外而已。若弭盗而纵使出境,是嫁祸于邻国也。凡一方有警,不行扑灭,致延蔓他境者,俱宜重论。”报可。在科岁余,所上凡三十余疏,咸切时弊。以便养,乞改南,遂调南京户科。张璁、桂萼在南京,方议追尊献皇帝。雅知应轸名,欲倚以自助。应轸与议不合,即奏请遵礼经、崇正统,以安人心。不报。 嘉靖三年春,出为江西佥事。居二年,具疏引疾,不俟命而归,为巡按所劾。诏所司逮问。应轸自陈亲老,鲜兄弟,乞休侍养。吏部为之请,乃免逮。久之,廷臣交荐,起故官,视江西学政。父艰归,病卒。 (选自《明史·汪应轸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民旁皇,莫有固志旁皇:通“彷徨”,犹疑不决 | B.教习竣,拟授给事中竣:完成,完毕 | C.廷臣交荐,起故官交:交替,更替 | D.事遂寝寝:停止,平息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汪应轸直言敢谏的一组是(3分) ①临清以南,率弃业罢市,逃窜山谷 ②敬不即收成命,恐变生不测 ③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 ④臣向募有桑妇,请纳之宫中,传受蚕事 ⑤秦请遵礼经、崇正统,以安人心 ⑥所上凡三十余疏,咸切时弊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汪应轸出任江西佥事两年后上疏称病,不待复命便立即返乡,被巡按官员弹劾,后经自陈实情,又因吏部求情才得免罪获释。 | B.汪应轸出任泗州知州时针对土地贫瘠、百姓懒情、不懂农桑的具体民情,采取买桑劝农、募工教织的措施,使得泗州百姓丰衣足食。 | C.汪应轸为奉养亲老,请求调任南京,但与张璁、桂萼商议追封兴献皇帝尊号一事意见不合,立即上疏奏请世宗皇帝尊崇礼经与正统,以便安稳民心。 | D.汪应轸曾用谷永劝谏汉成帝的典故当面劝止皇帝南巡,却因讽喻失当,招引圣怒,继而被罚跪宫门,遭受杖责几乎丧命。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应轸率壮夫百余人列水次,舟至,即挽之出境。 (2)凡一方有警,不行扑灭,致延蔓他境者,俱宜重论。”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小题4:(1)(5分)汪应轸率领一百多个精壮农夫排列在水边,船来了,立即把船拉出泗州境外。(5分:率,列,次,句意)(2)(5分)凡是一方有盗贼,地方官不去扑灭,以致盗贼蔓延到其他地方,都应从重论处。(5分:警,俱,论,句意)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交:副词,一齐,同时。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此题选项A既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廷臣交荐,起故官”翻译“朝臣们交替推荐,皇帝启用他,仍作原来的官”,“交替”和“推荐”显然搭配不当。也可通过成语“交口称誉”来判读选项解释错误。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本题的题干“直接”表明“汪应轸”“直言敢谏”的一组。第①句是汪应轸陈述临清以南一带的民情,不属直言敢谏;第③句是以联名上奏的行动间接表明汪应轸敢谏;第⑥句是通过由史论人的立场间接表明汪应轸直言敢谏。排除这几项可达到答案。 小题3: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根据原文,“疏入,留中。继复偕修撰舒芬等连章以请。跪阙门,受杖几毙”选项“汪应轸曾用谷永劝谏汉成帝的典故当面劝止皇帝南巡”中的“当面劝止”有误,事件错误。 小题4: 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关键点(1)率——率领,列水次——列在水边,挽——拉。(2)警——盗贼,不行扑灭,致延蔓他境者,俱——都,宜——应该,论——论处。 【参考译文】 汪应轸,字子宿,浙江山阴人。少年时就有志向操守。正德十二年考取进士,选为庶吉士。正德十四年,皇上下诏书宣布即将往南方巡视。应轸上疏反对说:“自从皇上下诏以来,大臣和百姓徘徊不定,没有主意。临清以南一带,百姓相率抛弃家业不事贸易,往山谷逃窜。如果皇上不立即收回成命,恐怕发生意外。从前谷永劝阻汉成帝,说:‘陛下厌弃高贵的尊号,喜欢平民的卑称。几度离开深宫,早晚露身在外,与众小人为伍。使掌管宫廷门户和在宫中值宿警卫的人,手持武器却守卫空宫。’他的话对于现在倒是很确当。谷永,是亲狎阿谀的臣子;汉成帝,是昏庸的君主。谷永进言汉成帝尚能容忍他。难道以陛下的圣明,还不能接受臣下的直言进谏吗?”疏章呈入,滞留在宫中。接着应轸又与翰林院修撰舒芬等人联名上奏请求。都跪在宫门外,受杖责几乎丧命。 (汪应轸)在翰林院学习结束后,朝廷准备授官给事中。皇上有旨任他为地方官,应轸于是外任泗州知州。泗州土地贫瘠人民懒惰,不懂耕种养蚕。应轸鼓励百姓耕种,买来桑树种植。又招募江南的女工,教当地人用蚕茧抽丝纺织。百姓因此丰衣足食。皇上正在南方征伐,宫中的使者沿途***扰。汪应轸率领一百多个精壮农夫排列在水边,船来了,立即把船拉出本州境外。皇上驻留南京,命令泗州进献善于歌唱奏乐的美女数十人。应轸奏道:“本州女子粗蛮,无人符合皇上的要求。臣过去曾招募了一些善于养蚕纺织的妇女,请收入宫中,传授养蚕纺织的技术。”此事于是作罢。 世宗登基,应轸召入任户科给事中。山东的矿盗起事,劫掠东昌、兖州,流窜进入京师地区和河南境内。应轸上奏说:“平定盗贼和抵御贼寇不同。抵御贼寇,只要将其驱赶出境即可。如果为了平定盗贼听任其流出本地,这是嫁祸邻近的地方。凡是一方有盗贼,地方官不去扑灭,以致盗贼蔓延到其他地方,都应从重论处。”获皇上批准。应轸在户科一年多,一共呈上三十多道疏章,都切中时弊。为便于养亲,请求改任南京官职,于是调往南京户科。张璁、桂萼在南京,正在议论追封兴献皇帝尊号。一向知道应轸有名,想靠他协助自己。应轸与他们议论不合,就奏请遵循礼经、尊崇正道,以安人心。皇上不予答复。 嘉靖三年春季,应轸外任江西佥事。过了两年,上疏称病,不待复命即回乡,被巡按官员弹劾。皇上下令司法部门将他逮捕审问。应轸自述尊亲年迈,又无兄弟,请求退休以事奉养。吏部为他求情,于是得释。过了一段时间,因朝臣纷纷推荐,以原官获启用,视察江西学政。后遭逢父丧回乡,因病去世。 |
举一反三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张大节,字信之,代州五台人。擢天德三年进士第,调崞县丞。改东京市令。世宗判留务,甚爱重之。海陵修汴京,以大节领其役。世宗改元于辽东,或劝赴之,富贵可一朝遂,大节曰:“自有定分,何遽尔。”随例补尚书省令史,擢秘书郎、大理司直。会左警巡使阙,世宗谓宰臣曰:“朕得其人矣。”遂授大节。俄以杖***豪民为有司所劾,削一阶解职。未几,授同知洺州防御使事。 入为太府丞、工部员外郎。卢沟水啮安次,承诏护视堤城。擢修内司使,推排东京路户藉,人服其平。进工部郎中。时阜通监铸钱法弊,与吏部员外郎麻珪莅其事。积铜皆窳①恶,或欲征民先所给直,大节曰:“此有司受纳之过,民何与焉。” 以其事闻,卒得免征。就改户部郎中,定襄退吏诬县民匿铜者十八村,大节廉得其实,抵吏罪,民斫石颂之。召授工部侍郎,改户部。世宗东巡,徙太府监,谕之曰:“侍郎与太府监品同,以从行支应籍卿办耳。” 章宗即位,擢中都路都转运使,因言河东赋重宜减,议者或不同,大节以他路田赋质之,遂命减焉。乞致仕,不许,徙知太原府,以并、代乡郡,故优宠之。近郭有男子被***者,闻其妻哭声不哀,召而审之,果为奸夫所***,人以为神。西山有晋叔虞祠,旧以施钱输公使库,大节还其庙以给营缮。选授河东路提刑使,未赴,留知大兴府事,治有能名。 阅岁,移知广宁府,复请老,授震武军节度使。部有银冶,有司以为争盗由此生,付河东、西京提刑司与州同议,皆以官榷为便,大节曰:“山泽之利,当与民共,且贫而无业者,虽严刑能禁其窃取乎?宜明谕民,授地输课,则其游手者有所资,于官亦便。”上从其议。复乞致仕,许之,仍擢其子尚书刑部员外郎岩叟为忻州刺史,以便禄养。承安五年卒,年八十。 (注释:窳(yǔ):粗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左警巡使阙阙:空缺 | B.大节以他路田赋质之质:抵押 | C.卢沟水啮安次啮:侵蚀 | D.部有银冶 冶:熔炼(金属)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张大节执政为民的一组是( ) ①海陵修汴京,以大节领其役。 ②推排东京路户藉,人服其平。 ③此有司受纳之过,民何与焉。 ④因言河东赋重宜减。 ⑤果为奸夫所***,人以为神。 ⑥山泽之利,当与民共。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大节深得世宗信任,被任命为左警巡使后不久,因为用杖刑打死豪族被官府弹劾,被减一等级官阶解除职务,但没过多久,授予同知洺州防御使事。 | B.世宗东巡时,调任张大节为太府监,对他说:“侍郎和太府监等级相同,只是因为随行人员的供给与应付要靠你办理罢了。 | C.西山有晋代叔虞的祠庙,原来祠中靠施舍得来的钱都要交纳到公使库,张大节却还给寺里用作供给、建造和修缮的费用。 | D.张大节多次请求辞官,却被委以要职,最后一次终于得到允许。同时他的儿子尚书刑部员外郎岩叟被朝廷提拔为忻州刺史,以便岩叟有钱来养活自己。 | 小题4:请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节廉得其实,抵吏罪,民斫石颂之(4分) (2)宜明谕民,授地输课,则其游手者有所资,于官亦便。(6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南康直节堂记① [宋]苏 辙 南康太守听事之东,有堂曰“直节”,朝请大夫徐君望圣之所作也。庭有八杉,长短巨细若一,直如引绳,高三寻,而后枝叶附之。岌然如揭太常之旗,如建承露之茎;凛然如公卿大夫高冠长剑立于王廷,有不可犯之色。堂始为军六曹吏所居,杉之阴,府史之所蹲伏,而簿书之所填委,莫知贵也。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 夫物之生,未有不直者也。不幸而风雨挠之,岩石轧之,然后委曲随物,不能自保。虽竹箭之良,松柏之坚,皆不免于此。惟杉能遂其性,不扶而直,其生能傲冰雪,而死能利栋宇者,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求之于人,盖所谓不待文王而兴者耶? 徐君温良泛爱,所居以循吏称,不为皦察之政,而行不失于直。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诗》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堂成,君以客饮于堂上。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有如此杉,特立不倚,散柯布叶,安而不危乎?清风吹衣,飞雪满庭,颜色不变,君来燕嬉乎!封植灌溉,剪伐不至,杉不自知,而人是依乎!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歌阕而罢。 元丰八年正月十四日,眉山苏辙记。 注:①苏辙作此文时为元丰八年,他因苏轼案牵连而遭贬已有五年,其时应是仍在筠州。筠州虽属江南西路而南康属江南东路,但二者相邻,故与徐望圣有往来。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岌然如揭太常之旗 揭:高举 | B.观其所说,而其为人可得也 说:同“悦” | C.然后委曲随物 委曲:屈曲变弯 | D.有如此杉,特立不倚 特立:与众不同 |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府史之所蹲伏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B.惟杉能遂其性其孰能讥之乎 | C.与竹柏同,而以直过之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D.君以客饮于堂上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小题3:下列是对文意的叙述或对文章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徐望圣在南康太守听事堂的东面种了八棵又高又直的杉树,并在杉树旁建造了一座厅堂,命名为“直节堂”。 | B.作者认为树木刚生长时,没有不直的,然而经过风吹雨打,或受到岩石的挤压,往往不能保全自己直的本性,只有杉树可以。 | C.“直节”即本文核心所在,作者对杉树的“直节”之性作了由衷的赞美。巨杉之性即刚直豪杰之士的品格。表面状物,实则写人。 | D.文章写堂而写杉,写杉而实写徐望圣,借写徐望圣有讲自己的政治品格和人生态度抒发无遗,纡徐曲折,极尽含蓄之妙。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客醉而歌曰吾欲为曲为曲必屈曲可为乎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君见而怜之,作堂而以“直节”命焉。(3分) (2)庐山之民,升堂见杉,怀思其人,其无已乎?(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6分) (材料一)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材料二)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里仁》) (材料三)台湾学者萧民元先生对材料二有过质疑,他认为“刑”是一个音误字(声音相近,写的人写时误听而错写),正确的应该是“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信,小人怀惠。” 小题1:请指出材料一所体现出的孔子的思想。(2分) 小题2:你同意萧民元先生的观点吗?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和孔子的有关思想说说相关理由。(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9分) 市 隐 斋 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日:“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干没氏①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②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公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干没氏:指投机牟利的人。②锥刀:喻微末的小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渠欲得君作记 渠:他。 | B.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辨:区别。 | C.出处一致 处:退隐。 | D.以诗酒游诸公间 游:游玩。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君其以我故为之其皆出于此乎 | B.则容或有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 C.胁肩以入市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 D.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斯天下之民至焉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在文中以“夫隐,自闭之义也”为前提,通过鲜明的比较,分析了大隐与小隐、真正的隐居与沽名钓誉之徒的假隐居的不同。 | B.娄公自题斋名为“市隐”,又广邀文人墨客赋诗作文,宣扬隐居的乐趣,但因对隐逸的认识不同,他的良苦用心没有被元好问理解。 | C.文中用韩伯休的故事说明真的隐士不用修饰,无需声名,从而含蓄地嘲讽了那些“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欺世盗名假隐士。 | D.本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没有对斋本身作叙述描画,而是以作者与李生论辩是否为娄公作记的对话来结构全篇,层层深入,以理取胜。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言 身 之 文 也身 将 隐 焉 用 文之 是 求 显 也 奚 以 此 为 哉 予 意 大 夫士 之爱 公 者 强 为 之 名 耳 非 公 意 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4分) (2)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子何疑焉?(3分) |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完成后面题目。(5分)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予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小题1:指出孔子与世人对“孝”的认识的异同。(2分) 小题2:2012年,“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颁布,其中有“支持父母的业余爱好”“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等。结合孔子的孝道观,谈谈你对此的看法。(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