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

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帝曰:“朕行有三:一,监前代成败,以元龟;二,进善人,共成政道;三,斥远群小,有受谗言,朕能守勿失,亦欲史氏不能书吾恶也。”
于时皇子虽幼,皆外任都督、刺史,遂良谏曰:“昔二汉以郡国参治,杂用周制。今州县率仿秦法,而皇子孺年并任刺史,陛下诚以至亲扞四方。虽,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京师,教以经学,畏仰天威,不敢犯禁,养成德器,审堪临州,后敦遣。惟陛下省察。”帝嘉纳。
西突厥寇西州,帝曰:“往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麹文泰子弟,不用计,乃今悔之。”帝于寝宫侧别置院居太子,遂良谏,以为“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宜许太子间还东宫,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帝从其言。
帝寝疾,召遂良、长孙无忌曰:“叹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太子仁孝,尽诚辅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毋忧。”因命遂良草诏
高宗即位,封河南县公,进郡公。坐事出同州刺史。再岁,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进拜尚书右仆射。
(取材于《新唐书》)
[注]①元龟:可作为借鉴的往事。②有:或许。③ 攰:guì疲乏。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起居:皇帝的言行
B.臣谓皇子未冠者未冠:尚未冠名
C.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懿德:美好的德行
D.因命遂良草诏草诏:起草诏书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监前代成败,以元龟坐事出同州刺史
B.朕能守勿失无忌、遂良在,毋忧
C.虽,刺史,民之师帅也养成德器,审堪临州,后敦遣
D.不用计,乃今悔之太子仁孝,尽诚辅之
小题3:给下列文句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虞世南死,无与(之)论书者
B.遂良独论(其)所出
C.臣职载(于)笔,君举必书
D.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诸)京师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起初,褚遂良是由于书法方面有相当的造诣而得到唐太宗青睐的。
B.褚遂良负责“起居录”敢于坚持原则,使唐太宗不得不奉公守法。
C.褚遂良作为谏官,遇事勇于进言规劝,他的意见大多被皇帝采纳。
D.唐太宗病危时把太子托付给褚遂良等人,希望他们尽心辅佐太子。
小题5:把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
②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 ①告诫皇帝不做非法的事,没听说过天子自己观看(自己的)历史的。
②朋友深交时容易产生怨恨,父子沉溺于爱怜时增多过失。
[评分标准:本题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未冠”是未行冠礼,尚未成年;文化史术语,注意积累记忆。“懿”,美好的。“草诏”一词多义,据此处的语境,应为动词,故为“起草诏书”
小题2:
试题分析:两个“然” 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承指上文所说之事,意为“这样,如此”。A前“为”是“作为”,动词,后“为”是“担任”,动词;B前“而”是连词,可不译,后“而”是代词“你”;D前“其”是代词“他们的”,后“其”是副词,表祈使
小题3:
试题分析:这里应是第一人称我,而不是他。根据语言环境来推断可以得出此结论。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不得不”的说法过分,无据。“起居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原文中“朕行有三”的话说明唐太宗有主观能动性,并非迫不得已。
小题5: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要有得分点意识,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戒”译为告诫,“非法”译为不合法度的事,形容词用作名词,“自观史”译为自己观看(自己的)历史。(2) “怨”译为怨恨,“滞爱”沉溺于爱怜;“愆”过失、过错。
【参考译文】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年间,逐步升迁到起居郎。他广泛涉猎文学和历史,擅长隶书楷书。唐太宗曾经叹息说:“虞世南死了,没有与我谈论书法的人了。”魏征禀告举荐了褚遂良,皇帝让他侍奉书法方面的事。皇帝正广泛求购王羲之的法帖,天下人争相进献。然而没有谁能够评断真假。惟独褚遂良论断出处的,没有错误假冒的。
(褚遂良)升任谏议大夫,兼掌管记录皇帝言行的工作。皇帝说:“你记(皇上的)言行,一般做人君的能看不能看呢?”(褚遂良)回答:“现在记录皇帝言行的人,就是古代的左右史官,(皇帝的)善恶一定要记录,(作用在于)告诫皇帝不做非法的事,没听说过天子自己观看(自己的)历史的。”皇帝说:“我有不好的言行,你一定会记录吗?”(褚遂良)回答:“遵守道义不如奉行职守,臣的职责承载在笔上,皇上您的言行我一定会记录。”皇帝说:“我的行为有三方面:一,借鉴前代的成败,把它作为鉴戒;二,引进能人,共同实现为政之道;三,斥退远离小人,或许听到谗言,我能够坚守而不失误,也是想要史官不能记下我的坏处。”
在这时,皇帝的儿子虽然年幼,都外放担任都督、刺史,褚遂良进谏说:“过去两汉用郡国参与治理,间杂使用周代制度。如今设州县全都仿效秦代的法度,而皇子幼年一齐担任刺史,陛下您的确是在用至亲守卫四方。虽然如此,刺史,是人民的领导者,用人得当下面就安定稳妥,用人失当辖域就劳苦疲惫。我认为皇子未成年的,可以暂且留在京城,用经学教导(他们),(使他们)敬畏仰慕天子的威严,不敢违犯禁令,养成德行和才能,考察(他们)能胜任管辖州县,然后再勉励派遣。请陛下审察(我的谏言)。”皇帝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西突厥进犯西州,皇帝说:“以前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麹文泰的子弟(为王),我没有采纳他们的计策,今日才后悔。”皇帝在寝宫旁另置院落让太子居住,褚遂良进谏,认为“朋友深交时容易产生怨怼,父子沉溺于爱怜时增多过失。应该准许太子偶尔回到东宫,亲近师傅,专心学艺,来扩大美德。”皇帝听从了他的话。
皇帝卧病,召见褚遂良、长孙无忌说:“慨叹汉武帝托付霍光,刘备托付诸葛亮,我今天托付你们啦。太子仁爱孝顺,希望你们竭尽诚心辅佐他。”对太子说:“有无忌、遂良在,你不必担忧。”于是让褚遂良起草诏书。
唐高宗即位,封(褚遂良为)河南县公,(后)晋升郡公。(一度)因事获罪出京担任同州刺史。次年,召回朝廷拜授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最后)擢升为尚书右仆射。
举一反三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汝 独 不 闻 邪 昔 者 海 鸟 止 于 鲁 郊 鲁 侯 御 而 觞 之 于 庙 奏 九 韶 以 为 乐 具 太 牢 以 为 膳 鸟 乃 眩 视 忧 悲 不 敢 食 一 脔 不 敢 饮 一 杯 三 日 而 死 此 以 己 养 养 鸟 也 非 以 鸟 养 养 鸟 也。
(取材于《庄子·至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答题(12分)
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孔子弟子记事者,皆称仲尼。江南至今不讳字也。河北士人全不辨之,名亦呼为字,字固呼为字。
偏傍之书,死有归***,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丧出之日,门前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凡如此比,不近有情,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政(只)为常所讲习,讎校缮写,及偏加服用,有迹可思者耳。寻常坟典,为生什物,安可悉废之乎?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江南风俗,儿生一,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燕)享。……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一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比见北人甚轻此节,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
(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
【注】 ①归***:也作回煞,旧时迷信谓人死之日若干日灵魂回家一次叫“归***”。②厌(yā)胜:古代一种巫术,指以诅咒制服人或物等③。章断注连:上章以求断绝死者之殃染及旁人。注连,传染的意思。④杯圈:一种木制饮器⑤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之后,命子拜伏尔:如此B.必有志均义敌:敌对
C.儿生一期:周年D.门前火然:通“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验贪廉愚智均之二策,宁许负秦曲
B.寻常坟典其视下也,亦是则已矣
C.儒雅之罪人 精思傅会,十年
D.亲表聚集,致宴享  置杯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一个人的名和字是代表不同的意思的,名代表自己,而字则代表着这个人的德行,我们常说的“避讳”一般是指讳字。
B.在节选的文中,作者从“名字”“归***”“废物”“试儿”“结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风操德行的一些看法。
C.作者认为“结拜”是不能随意为之的,结拜者要有共同的志向,而且,也要讲究一定的仪式,不能太草率。
D.本文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风操是指士大夫的门风节操。作者从传统经学出发,结合当时的实际,论述了对名讳、结交等流行风尚的看法。
小题4:下列文言语段中的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选自《孙子兵法·始计》)
A.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B.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C.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D.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4分)
译文:
(2)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4分)
译文:
(3)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上辇过郎署,问郎署长冯唐曰:“父家安在?”对曰:“臣大父赵人,父徙代。”上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上方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推毂,曰:‘阃①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自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说。是日,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
【注解】①阃:城门之外。 ②上功:呈报功劳。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尚食监高祛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  数:多次
B.良久,召唐,曰 让:谦让
C.皆自用士             飨:犒劳 
D.且云中守魏尚上功首虏差六级   坐:因……犯罪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用也    而莫夭阏者 
B.跪推毂临清流赋诗
C.军功爵赏皆决外          州司临门,急星火
D.复为云中守 但刘日薄西山
小题3: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A.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B.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C.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D.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
(1)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2)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3)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康福,蔚州人,世为本州军校。祖嗣,蕃汉都知兵马使,累赠太子太师。父公政,历职至平塞军使,累赠太傅。福便弓马,少事后唐武皇,累补军职,充承天军都监。庄宗嗣位,尝谓左右曰:“我本蕃人,以羊马为活业。彼康福者,体貌丰厚,宜领财货,可令总辖马牧。”由是署为马坊使,大有蕃息。及明宗为乱兵所迫,将离魏县,会福牧小坊马数千匹于相州,乃驱而归。明宗即住,授飞龙使,俄转磁州刺史,充襄州兵马都监。
福善诸蕃语,明宗视政之暇,每召入便殿,谘访时之利病,福即以蕃语奏之。框密使重诲恶焉,常面戒之曰:“康福但乱奏事,有日斩之!”福惧。会灵武兵马留后韩浔,以人情不协,虑为所图,上表请帅,制加福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行凉州刺史,充朔方、河西等军节度。福之是拜,盖重诲嫉而出之。福泣而辞之,明宗曰:“朕遣兵援助,勿过忧也。”因令将军牛知柔领兵送赴镇。行次青岗峡,会大雪,令人登山望之,见川下烟火,吐蕃数千帐在焉,寇不之觉,因分军三道以掩之。蕃众大骇,弃帐幕而走,***之殆尽,获玉璞、牛马甚多。到镇岁余,西戎皆款附,改赐福耀忠匡定保节功臣,累加官爵。
福镇灵武凡三岁,每岁大稔,仓储盈羡,有马千驷,因为人所谮。安重诲奏曰:“累据使臣所言,康福大有宝货,必负朝廷。”明宗密遣人谓曰:“朕何负于卿,而有异心耶!”福奏曰:“臣受国重恩,有死无贰,岂愿负于圣人,此必谗人之言也。”因表乞入觐,不允。及再上章,随而赴阙,移授彰义军节度使。清泰中,移镇秦州,加特进、开国侯,充西面都部署。天福七年秋,卒于京师,年五十八。赠太师,谥曰武安。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九十一·列传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宜领财货领:管理B.康福但乱奏事但:只要
C.西戎皆款附款:缴纳钱财D.每岁大稔稔:丰收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福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少事后唐武皇,累补军职 ②明宗即位,授飞龙使  ③谘访时之利病
④臣受国重恩 ⑤到镇岁余,西戎皆款附 ⑥移镇秦州,加特进、开国候,充西面都部署
A.①②⑥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康福家世代为本州军校。他出身官贵人家,擅长骑马射箭,在他年轻时就追随后唐武皇,曾经多次补任军职,充任承天军都监。
B.康福得到明宗的信任的起因是在他担任马坊使时在相州饲养几千匹小坊马,当后唐明宗被乱兵所逼迫流亡逃难时,他驱赶着这些马跟随明宗而去。
C.康福擅长诸蕃语言,用蕃语奏对明宗的谘访,遭到当朝重臣安重诲的嫉恨,最终被安排出京到灵武。行至青岗峡他突袭吐蕃军成功,并在灵武建立业绩,得到加官。
D.康福镇守灵武三年,政绩卓著,因此受到大家的称赞。但安重诲却陷害他要造反,明宗也担心他谋反。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见川下烟火,吐蕃数千帐在焉,寇不之觉,因分军三道以掩之。(5分)
(2)因表乞入觐,不允。及再上章,随而赴阙,移授彰义军节度使。(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后面的题目。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宾客往来之望            绝:断绝、隔绝
B.然常自,不欲多之         损:裁减
C.后还到扬州更             募:募捐
D.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兵众     典:执掌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曹操自明绝无“不逊之志”的一组是( )(3分)
①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②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
③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            ④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⑤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                ⑥孤复定之,遂平天下
A.②④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曹操在济南为官时,开始割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但这样就触犯了一些权贵的利益,他怕由此给家族招来灾祸,只好托病还乡。
B.曹操辞官还乡后,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书房,准备秋夏时读书,冬春时打猎,曾一度产生老于荒野、断绝与宾客交往的念头。
C.收编了黄巾军的三十多万人后,曹操先后打败了袁术、袁绍和刘表,自己也当上了宰相。他认为,作为臣子,显贵至极,这已超过了他原来的愿望。
D.曹操主动提出辞退三县的封地,但决不放弃兵权。他这样做,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放弃了兵权后会遭到别人的谋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5分)
(2)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