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答题(12分)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孔子弟子记事者,皆称仲尼。江南至今不讳字也。河北士人全不辨之,名亦呼为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答题(12分) 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孔子弟子记事者,皆称仲尼。江南至今不讳字也。河北士人全不辨之,名亦呼为字,字固呼为字。 偏傍之书,死有归***①,子孙逃窜,莫肯在家;画瓦书符,作诸厌胜②;丧出之日,门前然火,户外列灰,祓送家鬼,章断注连③。凡如此比,不近有情,乃儒雅之罪人,弹议所当加也。 《礼经》:“父之遗书,母之杯圈④,感其手口之泽,不忍读用。”政(只)为常所讲习,讎校缮写,及偏加服用,有迹可思者耳。若寻常坟典⑤,为生什物,安可悉废之乎?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宴(燕)享焉。…… 四海之人,结为兄弟,亦何容易,必有志均义敌,令终如始者,方可议之。一尔之后,命子拜伏,呼为丈人,申父交之敬,身事彼亲,亦宜加礼。比见北人甚轻此节,行路相逢,便定昆季,望年观貌,不择是非,至有结父为兄、托子为弟者。 (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 【注】 ①归***:也作回煞,旧时迷信谓人死之日若干日灵魂回家一次叫“归***”。②厌(yā)胜:古代一种巫术,指以诅咒制服人或物等③。章断注连:上章以求断绝死者之殃染及旁人。注连,传染的意思。④杯圈:一种木制饮器⑤坟典:《三坟》《五典》的简称,泛指古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尔之后,命子拜伏尔:如此 | B.必有志均义敌敌:敌对 | C.儿生一期期:周年 | D.门前然火然:通“燃”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验贪廉愚智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 B.若寻常坟典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 C.乃儒雅之罪人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 D.亲表聚集,致宴享焉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一个人的名和字是代表不同的意思的,名代表自己,而字则代表着这个人的德行,我们常说的“避讳”一般是指讳字。 | B.在节选的文中,作者从“名字”“归***”“废物”“试儿”“结拜”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对风操德行的一些看法。 | C.作者认为“结拜”是不能随意为之的,结拜者要有共同的志向,而且,也要讲究一定的仪式,不能太草率。 | D.本文节选自《颜氏家训·风操篇》,风操是指士大夫的门风节操。作者从传统经学出发,结合当时的实际,论述了对名讳、结交等流行风尚的看法。 | 小题4:下列文言语段中的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选自《孙子兵法·始计》)A.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 B.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 C.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 D.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名终则讳之,字乃可以为孙氏。(4分) 译文: (2)既不读用,无容散逸,惟当缄保,以留后世耳。(4分) 译文: (3)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4分) 译文: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A 小题4:B 小题5:(1) 古时候,名用来表明本身,字用来表示德行,名在死后就要避讳,字就可以作为孙辈的氏。(“正体”1分, “以”1分 ,“终”1分,“孙氏”1分 ) (2)已经不读不用,那也不该(不能容忍)分散丢失,而应封存保留来传给后代 。(“既”1分,“散逸”1分,“缄”1分“留”1分) (3)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及”1分,“ 见” 1分,“ 乃” 1分,“ 重负” 1分 )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意义代入原文,考察其与上下文语境是否相符。题中,A项的“敌”是“相当、匹配”之意。 小题2: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本题中,A项的“以”都作连词,相当于“来”。B项,前“若”作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后“若”作动词,“像”之意。C项,前“乃”作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后“乃”作副词,相当于“才”。D项,前“焉”作助词,可不译;后“焉”作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将各选项内容同原文仔细对照,尤其要注意命题者在时间、人物、地点、将然或已然、必然或或然等等方面设置的“陷阱”。本题中,A项的“避讳”一般是指讳名而不是讳字。 小题4: 试题分析:给文言文断句,要抓住一些标志,结合文句意思进行。这些标志,有的是虚词,比如,“夫、盖、若夫”等虚词常在句首,“也、哉、乎、耶”等常在句末,“而、然、故、者”等多在句中停顿处,等等;有的是对称式短语,有的是“曰”等对话式词语。除此之外,有时还需依靠找出动词和它们的宾语来断句,有时也还得认真揣测文意。题中,文言虚词“者”“也”都可作为断句的重要依据。此外,其中的一些对举性词语,比如“能而示之不能”同“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同“远而示之近”等,也可作为断的依据。 小题5: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正体”是“自身”之意;虚词“以”可译为“用来”;“终”是“命终”之意;“孙氏”是“孙辈的姓氏”之意。第(2)句中的“既”是“已经”之意;“散逸”是“分散丢失”之意;“缄”是“封存”之意;“留”是“保留、留传”之意。第(3)句中的“及”是“牵连、连累”之意;“见”表被动,“受到”之意;“乃”相当于“才”;“重”表示“严重”;“负”是“辜负、对不起”之意。 【参考译文】 古时候,名用来表明本身,字用来表示德行,名在死后就要避讳,字就可以作为孙辈的氏。孔子的弟子记事时,都称孔子为仲尼。江南地方至今对称字不避讳。黄河以北地区人士对名和字完全不加区别,名也叫做字,字自然叫做字 旁门左道的书里讲,人死后某一天要“回煞”,这一天子孙逃避在外,没有人肯留在家里;要画瓦书符,作种种巫术法术;出丧那天,要门前生火,户外铺灰,除灾去邪,送走家鬼,上章以求断绝死者所患疾病之传染连续。所有这类迷信恶俗做法,都不近情,是儒学雅道的罪人,应该加以弹劾检举。 《礼经》上说;“父亲留下的书籍,母亲用过的杯圈,觉得上面有汗水和唾水,就不忍再阅读使用。”这正因为是父亲平常讲习,经校勘抄写,以及专门使用,有遗迹可供思念。如果是一般的书籍,各种日用品(公用的器物),怎能统统废弃不用呢?已不读不用,那也不该分散丢失,而应封存保留传给后代。 江南的风俗,在孩子出生一周年的时候,要给(他)缝制新衣,洗浴打扮,男孩就用弓箭纸笔,女孩就用刀尺针线,再加上饮食,还有珍宝和衣服玩具,放在孩子面前,看他动念头想拿什么,用来测试他是贪还是廉,是愚还是智,这叫做试儿。聚集亲属姑舅姨等表亲,招待宴请。 四海五湖之人,结义拜为兄弟,也不能随便,一定要志同道合,始终如一的,才能够和他谈论结拜之事。一旦如此,就要叫自己的儿子出来拜见,称呼对方为丈人,表达对父辈的敬意,自己对对方的双亲,也应该施扎。近来见到北方人对这一点很轻率,路上相遇,就可结成兄弟,只需看年纪老少,不讲是非,甚至有结父辈为兄,给子辈为弟的。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上辇过郎署,问郎署长冯唐曰:“父家安在?”对曰:“臣大父赵人,父徙代。”上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 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上方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曰:‘阃①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自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②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 上说。是日,令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 【注解】①阃:城门之外。 ②上功:呈报功劳。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 数:多次 | B.良久,召唐,让曰 让:谦让 | C.皆自用飨士 飨:犒劳 | D.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坐:因……犯罪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之用也 而莫之夭阏者 | B.跪而推毂临清流而赋诗 | C.军功爵赏皆决于外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D.复以为云中守 但以刘日薄西山 | 小题3: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最恰当一项是A.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 B.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 C.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 D.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 |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 (1)赏赐决于外,不从中覆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 (2)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 (3)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 |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康福,蔚州人,世为本州军校。祖嗣,蕃汉都知兵马使,累赠太子太师。父公政,历职至平塞军使,累赠太傅。福便弓马,少事后唐武皇,累补军职,充承天军都监。庄宗嗣位,尝谓左右曰:“我本蕃人,以羊马为活业。彼康福者,体貌丰厚,宜领财货,可令总辖马牧。”由是署为马坊使,大有蕃息。及明宗为乱兵所迫,将离魏县,会福牧小坊马数千匹于相州,乃驱而归。明宗即住,授飞龙使,俄转磁州刺史,充襄州兵马都监。 福善诸蕃语,明宗视政之暇,每召入便殿,谘访时之利病,福即以蕃语奏之。框密使重诲恶焉,常面戒之曰:“康福但乱奏事,有日斩之!”福惧。会灵武兵马留后韩浔,以人情不协,虑为所图,上表请帅,制加福光禄大夫、检校司空,行凉州刺史,充朔方、河西等军节度。福之是拜,盖重诲嫉而出之。福泣而辞之,明宗曰:“朕遣兵援助,勿过忧也。”因令将军牛知柔领兵送赴镇。行次青岗峡,会大雪,令人登山望之,见川下烟火,吐蕃数千帐在焉,寇不之觉,因分军三道以掩之。蕃众大骇,弃帐幕而走,***之殆尽,获玉璞、牛马甚多。到镇岁余,西戎皆款附,改赐福耀忠匡定保节功臣,累加官爵。 福镇灵武凡三岁,每岁大稔,仓储盈羡,有马千驷,因为人所谮。安重诲奏曰:“累据使臣所言,康福大有宝货,必负朝廷。”明宗密遣人谓曰:“朕何负于卿,而有异心耶!”福奏曰:“臣受国重恩,有死无贰,岂愿负于圣人,此必谗人之言也。”因表乞入觐,不允。及再上章,随而赴阙,移授彰义军节度使。清泰中,移镇秦州,加特进、开国侯,充西面都部署。天福七年秋,卒于京师,年五十八。赠太师,谥曰武安。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九十一·列传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宜领财货领:管理 | B.康福但乱奏事但:只要 | C.西戎皆款附款:缴纳钱财 | D.每岁大稔稔:丰收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康福受朝廷器重的一组是(3分) ①少事后唐武皇,累补军职 ②明宗即位,授飞龙使 ③谘访时之利病 ④臣受国重恩 ⑤到镇岁余,西戎皆款附 ⑥移镇秦州,加特进、开国候,充西面都部署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康福家世代为本州军校。他出身官贵人家,擅长骑马射箭,在他年轻时就追随后唐武皇,曾经多次补任军职,充任承天军都监。 | B.康福得到明宗的信任的起因是在他担任马坊使时在相州饲养几千匹小坊马,当后唐明宗被乱兵所逼迫流亡逃难时,他驱赶着这些马跟随明宗而去。 | C.康福擅长诸蕃语言,用蕃语奏对明宗的谘访,遭到当朝重臣安重诲的嫉恨,最终被安排出京到灵武。行至青岗峡他突袭吐蕃军成功,并在灵武建立业绩,得到加官。 | D.康福镇守灵武三年,政绩卓著,因此受到大家的称赞。但安重诲却陷害他要造反,明宗也担心他谋反。 |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见川下烟火,吐蕃数千帐在焉,寇不之觉,因分军三道以掩之。(5分) (2)因表乞入觐,不允。及再上章,随而赴阙,移授彰义军节度使。(5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后面的题目。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绝宾客往来之望 绝:断绝、隔绝 B.然常自损,不欲多之 损:裁减 C.后还到扬州更募 募:募捐 D.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 典:执掌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是曹操自明绝无“不逊之志”的一组是( )(3分) ①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 ②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 ③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 ④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⑤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 ⑥孤复定之,遂平天下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曹操在济南为官时,开始割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但这样就触犯了一些权贵的利益,他怕由此给家族招来灾祸,只好托病还乡。 | B.曹操辞官还乡后,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书房,准备秋夏时读书,冬春时打猎,曾一度产生老于荒野、断绝与宾客交往的念头。 | C.收编了黄巾军的三十多万人后,曹操先后打败了袁术、袁绍和刘表,自己也当上了宰相。他认为,作为臣子,显贵至极,这已超过了他原来的愿望。 | D.曹操主动提出辞退三县的封地,但决不放弃兵权。他这样做,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放弃了兵权后会遭到别人的谋害。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5分) (2)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5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张存敬,谯郡人也。性刚直,有胆勇,临危无所畏惮。唐中和中,从太祖赴汴,以其折节,颇见亲昵,首为右骑都将。从讨巢、蔡,凡历百战,多于危蹙之间,显有奇略,由是频立殊效。光启中,李罕之会晋军围张宗奭于盟津,太祖遣丁会、葛从周、存敬同往驰救。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大顺二年,为诸军都虞侯,佐霍存董大军收宿州,以功奏加检校兵部尚书。太祖东征徐、兗,存敬屡有俘斩之功。凡受指顾,皆与机会,矢石所及,必以身先,太祖尤加优异,以为行营都指挥使、检校右仆射。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光化二年夏四月,幽、沧侵凌魏郡,复以存敬为都指挥使。三年,大举,与葛从周连统诸军攻浮阳,树数十栅,围刘守文累月。时幽州刘仁恭举兵来援,存敬潜军击之于乾宁军南老鸦堤。是日,燕人大败,斩首五万级,生擒马慎交已下一百余人,获马万余蹄。其年秋九月,引军收镇州,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直入镇之壅门,收鞍马牛驼万计。翼日,镇人纳质而旋。寻为宋州刺史,逾年,甚有能政。复拥众伐蓟门,数旬间连下瀛、莫、祁、景四州,擒俘不可胜纪。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枕尸数十里,中山开壁请降。 天复元年春,太祖以河中节度使王珂与太原结亲,凭恃骄恣,命存敬统大军讨之。即日收绛州,擒刺史陶建钊,降晋州刺史张汉瑜,二郡平。进围河中,王珂请降。太祖嘉之,乃以存敬为护国军留后。未几,检校司空,寻移宋州刺史。将之任所,寝疾,逾旬卒于河中。太祖闻之,痛惜移晷。开平初,追赠太保。乾化三年,又追赠太傅 (选自《旧五代史·张存敬传》) 注:①移晷:日影移动,指经过了一段时间。 小题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颇见亲昵见:被 | B.行颍州刺史行:巡行 | C.逾年,甚有能政逾:越过,超过 | D. 寻移宋州刺史寻:不久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张存敬战绩显赫的一组是(3分) ( ) ①多于危蹙之间,显有奇略 ②矢石所及,必以身先 ③燕人大败,斩首五万级 ④直入镇之壅门,收鞍马牛驼万计 ⑤自怀德驿与中山兵接战,枕尸数十里 ⑥太祖闻之,痛惜移晷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张存敬性格刚直、有胆略,跟随太祖征战的时候,因为能够委屈自己,敬服他人,因 而获得太祖的器重。 | B.幽、沧侵犯魏郡的时候,张存敬重新被启用担任都指挥使,第二年他孤军围困了刘守文几个月,并打败了刘仁恭 | C.张存敬担任宋州刺史期间,不但善于处理政事,而且战功显赫,先是攻下了四个州, 并且使中山人开城投降。 | D.张存敬后来在河中府病逝,太祖知道之后,哀痛惋惜了一段时间,并先后追赠太保、 | 太傅的官职。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存敬引骑军先犯敌将,诸军翼之,敌骑大败,乃解河桥之围。 译文: (2)存敬勒众涉滹沲河,师人鼓行而进,逢镇之游兵数千,因逐之。 译文: |
文言文阅读(19分) 王徽字昭文,京兆人。第进士,授校书郎。徐商领盐铁,辟署使府。始,宣宗诏宰相选可尚主者,或以徽闻。徽本澹声利,闻不喜,往见宰相刘 曰:“徽年过四十,又多病,不应在选。” 为言,乃罢。召授右拾遗。书二十余上,言无回忌,公议浩然归重。徐商罢政事,守江陵,心欲表徽在幕府,恐其不乐外,恶不言。徽自往曰:“公知徽,安得不从?”商大喜,表为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高 荐知杂事,进考功员外郎。故事,考簿以朱注上下为殿最,岁久易漫,吏辄窜易为奸。擞始用墨,遂绝妄欺。 广明元年,以徽为户部侍郎。是日,黄巢入关,僖宗西狩,冒夜出。徽诘朝乃知,追帝不及,堕崖樾间,为贼所执,迫还,将污以官。徽阳喑不答,以刃环胁,卒不动。喊令归第,使医护视。久之,守者懈,乃奔河中,裂缣书章,遣人间走蜀。诏拜兵部尚书。因说行营都监杨复光,请赦沙陀罪,令赴难。其夏,沙陀会诸军,遂平京师,徽助为多,迁右仆射。 大乱之后,宫观焚残,鞠为丘莽,乘舆未有东意,诏徽充京畿安抚制置 奉使。徽外调兵食,内抚绥流亡,逾年,稍稍完聚,兴复殿寝,裁制有宜,即奉表请帝东还。又进御史大夫,仍权京兆尹。宦要家争遣人治第,侵冒齐民,讼诉满前,徽不屈势幸,一平以法,由是为帝左右所憎,共谮罢徽,令赴行在。帝念徽无罪,拜吏部尚书。未行而嗣襄王煜作乱,帝进次汉中。 逼召徽,以 废自言。及 僭号,迫群臣作誓牒,徽托手弱,卒不肯署。 平。帝至凤翔,召徽为御史大夫,固辞足痹,复拜太子少师。 昭宗立,见便殿,进对详洽,乃复授吏部尚书。是时,铨选失序,吏肆为奸,补调重复不可检。徽为手藉,一验实之,遂无奸滞。大顺元年卒,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内抚绥流亡绥:安抚。 | B.一平以法一:都,一概。 | C.共谮罢徽谮:诬陷,中伤。 | D.帝进次汉中次:表次数。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徽忠贞不渝的一组是(3分) ①书二十余上,言无回忌 ②徽始用墨,遂绝妄欺 ③以刃环胁,卒不动 ④ 逼召徽,以 废自言 ⑤徽托手弱,卒不肯署 ⑥固辞足痹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徽淡泊名利。宣宗下诏让宰相挑选可以与公主结婚的人,当王徽听说有人将他上报后很不高兴,前去拜见宰相刘,以年老多病推辞,后经刘劝说,他才作罢。 | B.王徽知恩图报。曾对王徽有知遇之恩的徐商被罢政事后驻守江陵,想调王徽到自己幕府任职,又担心他不愿意外任,王徽却主动前往,表达了自己愿随从徐商的意愿。 | C.王徽为官正直。战乱之后,高官显贵人家竞相派人修治府第,侵害了百姓,百姓纷纷向时任御史大夫的王徽诉告,王徽不屈从权势,依法公正裁决。 | D.王徽为吏精明。任吏部尚书时,他针对官吏考核选任混乱,主事官吏胡作非为,以致官职补调重复无法检查的现象,亲手登记造册以方便查对,消除了作弊拖延的现象。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考簿以朱注上下为殿最,岁久易漫,吏辄窜易为奸。 (2)久之,守者懈,乃奔河中,裂缣书章,遣人间走蜀。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