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①。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 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②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③三都④。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鄣,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夹谷:地名,春秋时齐地。②拨(fá):大盾。③堕:毁坏;拆毁。④三都:春秋鲁三桓执政,皆建城拟于国都。季孙之费、孟孙之成、叔孙之郈,称三都。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摄相事摄:代理 | B.孔子趋而进趋:小步快走 | C.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伐:夸耀 | D.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克:攻下 |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正面表现孔子在夹谷扬礼节的一组是(3分) ①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②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 ③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 ④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 ⑤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 ⑥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先从孔子任中都宰写起。他任职一年就很有政绩,鲁国各地的官员都纷纷效仿他。于是,他升为司空,后又升为大司寇。 | B.文章写孔子严于礼法之行为使齐景公震憾而省悟,并以退还原来所占的鲁国之郓、汶阳、龟阴之地的行动来向鲁国赔罪。 | C.定公十三年夏,鲁定公听从孔子的建议,打算拆毁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封邑的城墙,在拆毁的过程中,遇到了公山不狃等人的武力阻扰。 | D.公敛处父认为,如果拆了成邑的城墙,那么齐人必将兵临城下,孟氏没有了保障,会处于危险中。于是,他坚决抗命不拆成邑的城墙。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5分) ⑵ 有司却之,不去,景公心怍,麾而去之。(5分)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 4】(1)在那里修筑了盟坛,坛上备好席位,设置了三级登坛的台阶,用国君相遇的简略节相见,拱手揖让登坛。(2)主管官员叫乐队退下,他们却不肯动,齐景公心里很惭愧,挥手叫乐队退下去。 |
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伐:攻打。“伐”在句中作谓语动词,从该句的上下文语境来看,前有“费人攻之,弗克”,后有“费人北”。因此,“伐”含义相当于“攻”。 小题2: 试题分析:①句说的是孔子在鲁国受到重视而被屡次提拔;②句说的是两国君主在夹谷见面的情景;⑥句是齐国有司的话。 小题3: 试题分析:原项中“震撼而吃惊”错,非“震憾”而是“惧怕”。 小题4: 试题分析:先根据上下文语境明确两句的大意,在此基础上把握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特别是省略的成分要补上意思才能明确。(1)句“土阶三等”前就省略了谓语动词“为”,⑵句的主语省略都要补充出来。翻译后,应顺一下,做到句子通顺。 【参考译文】 鲁定公任命孔子做了中都的地方长官,孔子才到职一年就很有绩效,各地都效法他的治理办法。孔子便由中都长官提升为司空,又由司空提升为大司寇。 鲁定公十年的春天,鲁国与齐国和解。到了夏天,齐国大夫黎鉏对景公说:“鲁国起用了孔丘,势必危及齐国”。于是齐景公就派使者告诉鲁国,说要与鲁定公行友好会晤,约定会晤的地点在夹谷。鲁定公准备好车辆随从,毫无戒备地前去赴约。孔子以大司寇的身份,正好代理宰相的职务,他对定公说:“我听说办理外交必须要有武装准备,办理武事也必须有外交配合。从前诸侯出了自己的疆界,一定要带齐必要的官员随从。请求您安排左、右司马一起去。”定公说:“好的。”就带了左、右司马一道去。定公在夹谷与齐侯相会。在那里修筑了盟坛,坛上备好席位,设置了三级登坛的台阶,用国君相遇的简略节相见,拱手揖让登坛。双方互相敬酒的仪式完毕之后,齐国管事的官员快步上前请示说:“请开始演奏四方各族的舞乐”。齐景公说:“好的。”于是齐国的乐队以旌旗为先导,有的头戴羽冠,射披皮衣,有的手执矛、戟、剑、楯等武器也跟着上台了,喧闹着一涌而上。孔子见状赶忙跑过来,一步一阶快步登台,还差一级台阶时,便扬起衣袖一挥,说道:“我们两国国君为和好而来相会,为什么在这里演奏夷狄的舞乐,请命令管事官员叫他们下去!”主管官员叫乐队退下,他们却不肯动,齐景公心里很惭愧,挥手叫乐队退下去。过了一会儿,齐国的管事官员又跑来说道:“请演奏宫中的乐曲”。景公说:“好的。”于是一些歌舞杂技艺人和身材矮小的侏儒都前来表演了。孔子看了又急跑过来。一步一阶往台上走,最后一阶还没有迈上就说:“普通人敢来胡闹迷惑诸侯,论罪当***!请命令主事官员去执行!”于是主事官员依法将他们处以腰斩,叫他们来个手足异处。齐景公大为恐惧,深深触动,知道自己道理上不如他,回国之后很是慌恐,告诉他的大臣们说:“鲁国是用君子的道理来辅佐他们的国君,而你们却仅拿夷狄的办法教我,使我得罪了鲁国国君,这该怎办呢?”主管官员上前回答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向人家道歉认错;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花言巧语来谢罪。您如果痛心,就用具体行动来表示道歉吧。”于是齐景公就退还了从前所侵夺的鲁国郓、汶阳、龟阴的土地,以此来向鲁国道歉并悔过。 鲁定公十三年(前497)的夏天,孔子对定公说:“臣下的家中不能收藏武器,大夫的封邑不能筑起高一丈长三百丈的城墙。”于是就派仲由去当季氏的家臣,打算拆毁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封邑的城墙。这时,叔孙氏首先把郈邑的城墙拆了。季孙氏也准备拆费邑的城墙,公山不狃和叔孙辄就带领费邑的人袭击鲁城。鲁定公和季孙、孟孙、叔孙三人就躲进了季孙的住宅,登上了季孙武子的高坛。公山不狃率领的费邑人进攻他们,没有能打进去,孔子命令申句须、乐颀下台来攻打他们,费邑人失败逃走,鲁国人乘胜追击,在姑蔑把他们彻底击溃。公山不狃、叔孙辄两人逃到了齐国,费邑的城墙终于被拆毁了。接着准备拆成城,孟孙氏的家臣公敛处父告诉孟孙说:“拆除了成邑的城墙,齐国人必将进逼到我们的北大门。且成城又是你们孟氏的屏障,没有成城也就等于没有孟氏。我不打算拆毁”。十二月,鲁定公率兵包围了成城,没有攻下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0分)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足之所履履:踩 | B.庖丁释刀对曰释:放下 |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遇:对待 | D.族庖月更刀族:众 |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砉然向然,奏刀騞然 | B.技盖至此乎 | C.善刀而藏之 | D.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依乎天理 | B.因其固然 | C.为之四顾 | D.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 12.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以无厚入有间 | C.依乎天理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 D.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 13.小题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一段描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声响,极力渲染庖丁解牛的自然、优美。 | B.解牛三年之后,庖丁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用眼睛看就可把它拆卸开来。 | C.庖丁能够“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所以他的刀用了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 D.文中的“养生之道”是指在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 |
|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文后题目(8分)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小题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孔子认为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 B.孟子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 D.孔子认为,“多见而识之”与“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相比,后者是次一等的智慧。 | 小题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9分) 王起,字举之。元和末,累迁中书舍人。李朅叛,与播①俱上疏请诏王智兴讨之,卒定其乱。进吏部侍郎。方播以仆射居相,避选曹,改兵部。 入拜尚书左丞。灵武、邠、宁多旷土,奏为营田,以省馈挽②。历河中节度使。方蝗旱,粟价腾踊,起下令家得储三十斛,斥其余以市,否者死。神策士怙势不从,置于法。由是廥③积威出,民赖以生。召授兵部尚书。以检校尚书右仆射为山南东道节度使。滨汉塘堰联属,吏弗完治,起至部,先修复,与民约为水令,遂无凶年。 李训为宰相,起门生也,欲引与共政,即加银青光禄大夫,复以兵部尚书召判户部。训败,起素长厚,人不以训诿之,止罢其判。饿加皇太子侍读。文宗上文,好古学,是时,郑覃以经术进,起以敦博显,帝数访逮时政。因积雨,愿宽逐臣过恶,又短鲍叔终身不忘人过,以解帝锢人意。俄兼太常卿、礼仪使。帝题诗太子笏以赐,诏画像便殿,号“当世仲尼”,其宠遇如此。又使广《五位图》,俾太子知古今治乱。 起治生无检,所得禄赐为僮婢盗有,贫不能自存。帝知之,诏月益仙韶院④钱三十万。议者谓与玩臣分给,可耻也。起赖其入,不克让。 武宗立,为章陵卤簿使、东都留守。召为吏部尚书。帝患选士不得才,特命起典贡举。凡四举士,皆知名者,人伏其鉴。擢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夙儒兼宰相秩,前世所罕。入辞,帝劳曰:“公,国耆老,朕有阙,当以闻。”宴赐备厚。 起性友悌,播丧,哀戚加于人。嗜学,非寝食不辄废。天下之书无不读,一经目,弗忘也。庄恪太子薨,诏为哀册,词情凄惋,当世称之。 (节选自《新唐书·王起传》) [注]①播:王播,王起之兄。②馈挽:运送粮饷。③廥:仓库。④仙韶院:当时宫中乐工伶人所住之处。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斥其余以市市:集市。 | B.又使广《五位图》广:增补。 | C.起赖其人,不克让赖:依靠。 | D.嗜学,非寝食不辄废废:停止。 |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王起做事有成的一组是(3分) ①与播俱上疏请诏王智兴讨之 ②由是唐积咸出,民赖以生 ③先修复,与民约为水令,遂无凶年 ④帝数访逮时政 ⑤凡四举士,皆知名者,人伏其鉴 ⑥播丧,哀戚加于人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起关心百姓疾苦,不畏豪强。他任河中节度使时,遇到蝗旱灾害,下令各家各户不得储藏过多的粮食,惩处了仗势不听命令的神策士兵。 | B.王起为人厚道,受人尊敬。他的门生李训想引荐他共同执政,于是授给他高官要职;后来李训遭受灾祸,人们因为王起厚道,并没有处分他。 | C.王起为官有才有德,深受皇帝的宠爱。文宗不仅题诗给他,还下令让人给他画像,称他为当世仲尼;武宗任用他为相,也曾给他丰厚的赏赐。 | D.王起缺乏管理家庭经济的能力。他所得的俸禄赏赐被僮仆奴婢偷走据为已有,结果自己贫穷不能生存,靠朝廷特意为他增加的三十万钱生活。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积雨,愿宽逐臣过恶,又短鲍叔终身不忘人过,以解帝锢人意。 (2)人辞,帝劳曰:“公,国耆老,朕有阙,当以闻。”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庖丁解牛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 | B.批大卻,导大窾导:指导 | C.族庖月更刀,折也族:众,一般 | D.然已解,如土委地委:卸落 |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之踌躇满志 | B.吾闻庖丁之言始臣之解牛之时 |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 | D.进乎技矣依乎天理 | 小题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3分)A.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 B.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C.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 D.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 小题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庖丁解牛技巧发展到第二阶段,三年后,解牛时不再把牛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因为他对牛的身体结构完全了解。这充分反映了他技术的精湛。 | B.庖丁解牛的故事说明,凡事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认识并掌握其客观规律;只有认识并掌握它的客观规律,做起事来才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 C.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之一是他对技术的追求超过了对“道”的追求。 | D.庖丁解牛讲究避开矛盾,寻找合适的部位,依照牛的生理规律,顺其自然。 |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9分) (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3分) (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3分) (3)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分)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项羽已***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与秦军遇遇:遭遇 | B.时不利兮骓不逝逝:流逝 | C.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营垒 | D.诸侯皆属焉属:归属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词义和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由:介词,从 | B.项王乃大惊乃:副词,表示承接,于是,就 | C.项王则夜起则:连词,不译 | D.以示士卒必死以:连词,承接关系,来 | 小题3: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 B.涉间不降楚 | C.楚兵冠诸侯 | D.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 小题4: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巨鹿之战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采用了句式短小、铿锵有力的短句作排比(整句)。虽然着墨不多,但非常有气势,酣畅淋漓地表现了大将风范与气概。 | B.项羽《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腔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之哭。 | C.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通过众人的胆怯畏惧,侧面烘托了项羽神通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这是项羽功业的巅峰,展现了他的将帅神威。 | D.项羽在垓下构筑营垒驻军,夜间,听见汉军的四周都唱起来了楚歌,他大惊,以为楚地都被汉军占领了。 |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3分) 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3分) 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