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享其余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为治新缯绮縠衣,闲居斋戒;为治斋宫河上,张缇绛帷,女居其中。为具牛酒饭食,(行)十余日。共粉饰之,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以故城中益空无人,又困贫,所以来久远矣。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愿三老、巫祝、父老送女河上,幸来告语之,吾亦往送女。”皆曰:“诺。”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即将女出帷中,来至前。豹视之,顾谓三老、巫祝、父老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有顷,曰:“弟子何久也?复使一人趣之!”复投一弟子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西门豹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奈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西门豹曰:“诺,且留待之须臾。”须臾,豹曰: “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
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当其时,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豹曰:“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今父老子弟虽患苦我,然百岁后期令父老子孙思我言。”至今皆得水利,民人以给足富。十二渠经绝驰道,到汉之立,而长吏以为十二渠桥绝驰道,相比近,不可。欲合渠水,且至驰道合三渠为一桥。邺民人父老不肯听长吏,以为西门君所为也,贤君之法式不可更也。长吏终听置之。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泽流后世,无绝已时,几可谓非贤大夫哉!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为牛酒饭食具:备办B.以故城中空无人更,更加
C.来告语之幸:幸亏D.皆缯单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①会长老,问民所疾苦 ②比诸侯
B.①故多持女远逃亡 ②常身翼蔽沛公。
C.①留待之须臾 ②若属皆为所虏。
D.①不敢复言河伯娶妇。 ②常晋君赐矣
小题3: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西门豹初到邺城,从长老哪里了解到当地给河伯娶亲的事:即,祝巫看到长得漂亮的贫苦人家的女子,就说此女子应该嫁给河伯为妻,便立即给被选定的女子打扮好,投到河中。
B.西门豹为了改变这个恶俗,采用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办法,借口给河伯选定的妻子不好看。把祝巫投入河中让她给河伯禀告,并接着将祝巫的三个弟子、三老及廷掾都投入河中,邺城的官员百姓,再没有人敢提起给河伯娶亲的事情了。
C.西门豹到邺城后,开始兴修水利。老百姓有怨言,他也无所畏惧,并认为修水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然而,兴修水渠的事情因为阻碍了御道而被迫改变。体现了西门豹审时度势,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
D.本篇在写作上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在叙事上,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逐步展开的。这样就使文章生动具体,避免了平铺直叙。其次,注意从神态、语气上加强人物形象的刻画,也注意选择具有性格化的语言来刻划人物。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幸:期望,希冀。
小题2:A.①代词,他;②结构助词,的。B.①介词,因为;②用。C.①暂且;②将要 D.①②均为动词,可以翻译为:给。
小题3:A项:从文中可知:并不是立即打扮投入河中,而是洗沐之”往下,“为治新缯绮縠衣 ”“为治斋宫河上 ”“为具牛酒饭食”“共粉饰之 ”等这一系列的叙述描写。染为河伯娶妇的隆重气氛,因而也就更深刻的揭露了三老、廷掾和巫祝等故弄玄虚、愚弄民众的狡诈嘴脸。B项:从文中可知,西门豹并没有把廷掾投入河中,而是借口等待的时间太长了。顺势结束了这一场闹剧。C项:“然而,兴修水渠的事情因为阻碍了御道而被迫改变。体现了西门豹审时度势,知错能改的优良品质。”这个表述不准确,阻碍御道是汉代以后的事情。而且当地百姓非常拥戴西门豹,当地官吏听从了百姓的建议。原来的渠道也并没有改变。D项:本篇在写作上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这是一篇历史散文,但带有很强的故事性。在叙事上,不是采取第三人称作客观地叙述,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人物对话逐步展开的。如第一大段用西门豹和父老的对话,揭开了为河伯娶妇的内幕。第二大段用西门豹和女巫、三老、廷掾之间的矛盾冲突,表现西门豹的斗争精神和斗争策略。这样就使文章生动具体,避免了平铺直叙。其次,注意从神态、语气上加强人物形象的刻划。如写西门豹故作虔诚,“簪笔磬折,向河立待良久”。写廷掾、豪绅的狼狈相,则用“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也注意选择具有性格化的语言来刻划人物。写西门豹为惩治女巫、三老,则说“巫妪何久也?”,“弟子何久也?”就把故作焦急的神情写出来了。写巫妪的横行霸道,作威作福,则说“是当为河伯妇”,真是说一不二。
筛选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点评:应对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一定要有完成文言文试题的自信心。转变观念,增强信心。一些同学对文言文阅读存在畏难心理,总是认为自己不能读懂文言文材料,不能做对文言文试题。其实,这些担心是不必要的。只要对近年来的文言文材料与试题进行一些研究、比较就会明白,文言文的阅读考查其实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因为文言文阅读考查说到底还是考查浅易的文言文,内容不会很陌生,语言上的难度一般不会超过高中课本里所选文言文的难度。只要我们注重日常的训练和积累,调整好临场发挥的状态,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重视课本,夯实基础。虽然目前高考不使用课本中的语言材料命题,但是高考文言文阅读中考查的知识点一般都是课本知识点的直接或间接迁移,课本上的文言文是高考考查的文言知识的载体。
【翻译】魏文侯的时候,西门豹做邺县令。西门豹到了邺县,召集年高而有名望的人,询问民间感痛苦的事情。那些人回答说:“苦于给河神娶媳妇,因为这个缘故弄得贫困。”西门豹问其原因,回答说:“邺地的三老、廷掾常年向百姓征收赋税,收取他们的钱达数百万之多,用其中的二三十万为河神娶媳妇,再同庙祝、巫婆一同瓜分其余的钱,拿回家去。那期间,巫婆四处巡视,见到贫苦人家的女儿中长得漂亮的,就说这应该做河神的媳妇,当即下聘礼娶走。为她洗澡沐浴,给她缝制新的绸绢衣服,独住下来,静心养性,替她在河边盖起斋居的房子,挂上大红厚绢的帐子,让女孩住在里面。又给她宰牛造酒准备饭食,折腾十几天。到时,大家一同来装点乘浮之具,像出嫁女儿的床帐枕席一样,让这女孩坐在上面,放到河中漂行。起初漂在水面,漂流几十里就沉没了。那些有漂亮女子的人家,害怕大巫婆替河神娶他们的女儿,因此大多带着女儿远远的逃离了。所以城里越来越空虚,人越来越少,更加贫困了,这种 情况已经很久了。民间俗话说:‘假如不给河神娶媳妇,河水冲来淹没田产,淹死那些老百姓。’”西门豹说:“等到为河神娶媳妇时,请三老、巫婆、父老们到河边去送新娘,也希望来告诉我,我也要去送新娘。”大家说:“是。”
到了那一天,西门豹到河边同大家相会。三老、官吏、豪绅以及乡间的父老们都到了,连同观看的百姓共二三千人。那个大巫婆是个老太婆,年纪已有七十岁。随从的女弟子十几个,都穿着绸子单衣,站在大巫婆后面。西门豹说:“叫河神的媳妇过来,看看她美不美。”巫婆们就将新娘从帐子里扶出,来到西门豹面前。西门豹看了看,回头对三老、庙祝、巫婆及父老们说:“这个女孩不美,烦劳大巫婆到河中报告河神,需要调换一个漂亮女孩,后天送她来。”就让士兵一齐抱起大巫婆投进河里。过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大巫婆怎么一去这么久,还不回来呢?徒弟去催促她一下。”又把一个徒弟投进河中。过了一会儿,又说:“徒弟怎么一去这么久不回来呢?再派一个人去催促她们!”又把一个徒弟投进河里。总共投进河里三个徒弟。西门豹说:“巫婆、徒弟是女人,不会禀告事由,烦劳三老替我进去禀告河神。”又把三老投进河里。西门豹头上插着笔,弯着腰,面对河水站着等了很长时间。长者、官吏和旁观者都非常害怕。西门豹回头说:“巫婆、三老不回来,怎么办?”想再派廷掾和一个豪绅进去催促他们。廷掾和豪绅都跪在地上磕头,把头都磕破了,血流在地上,脸色如死灰一样。西门豹说:“好吧,暂且等待一会儿。”待了一会儿,西门豹说:“廷掾起来吧。看情景河神留客太久了,你们都离开这里回家吧。”邺县的官吏、百姓都很害怕,从此以后,不敢再说替河神娶媳妇了。
西门豹就征发百姓开凿了十二条渠道,引漳河水浇灌农田,农田都得到灌溉。在开凿河渠时,老百姓开渠多少是有些劳苦的,不很愿意干。西门豹说:“百姓可以同他们安享其成,却不可以同他们谋划事业的开创。现在父老子弟虽然以为我给他们带来辛苦,但是百年以后,希望让父老子弟们再想想我所说的话。”直到现在,那里都得到河水的利益,百姓因此富裕起来。十二条河渠横穿御道,到汉朝建立时,地方官吏认为十二条河渠上的桥梁截断了御道,彼此相距又很近,不行。想要合并渠水,并且把流经御道的那段,三条渠水合为一条,只架一桥。邺地的百姓不肯听从地方官吏的意见,认为那些渠道是经西门先生规划开凿的,贤良长官的法度规范是不能更改的。地方长官终于听取了大家的意见,放弃了并渠计划。所以西门豹做邺县令,名闻天下,恩德流传后世,难道能说他不是贤大夫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大铁椎传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馀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
小题1:下列句中加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北平陈子灿兄河南省:探望。
B.故尝与宋将军过:访问。
C.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扣:通“叩”,询问。
D.时座上有健客啖:谈话。
小题2:下列各组加线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冠不袜,蓝手巾裹头臣险衅,夙遭闵凶
B.久居,祸及汝若属皆为所虏
C.夺物,故仇我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D.如锁上练,引长丈许遽扑,入石穴中
小题3:下列省略句中补出的省略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北平陈子灿省兄(于)河南于:介词,到……(某地)
B.故尝与(之)过宋将军之:代词,他,指代大铁椎。
C.吾始闻汝名,以(之)为豪之:代词,你,指宋将军。
D.客不得已,与(之)偕行之:代词,他,指宋将军。
小题4:下列对《大铁锤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介绍宋将军的“工技击”“雄健”,是为了衬托大铁椎的勇武。用了以勇衬勇的表现手法。
B.文中描写了大铁椎的外貌和言行,表现了大铁椎身怀绝技,轻捷善战的个性特征。
C.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说明他是一个胆小鬼。
D.“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渲染了战前的肃***气氛。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潜,字元亮,大司马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以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在县,公田悉令种秫谷,曰:“令吾常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
顷之,征著作郎,不就。既绝州郡觐谒,其乡亲张野及周旋人羊松龄、宠遵等或有酒要之,或要之共至酒坐,虽不识主人,亦欣然无忤,酣醉便反。未尝有所造诣,所之唯至田舍及庐山游观而已。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融然。又不营生业,家务悉委之儿仆。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尝言夏月虚闲,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以宋元嘉中卒,时年六十三,所有文集并行于世。
注释:①秫谷:可酿酒。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不吏职,少日自解归堪:忍受,禁得起
B.素简贵,不事上官私:暗地里
C.既绝州郡谒觐:拜见
D.未尝有所造诣造诣:学问技艺达到的程度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陶潜不受世俗羁绊的一组是
(3分) (    )
①征著作郎,不就 ②躬耕自资,遂抱羸疾 ③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④素简贵,不私事上官 ⑤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⑥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②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陶潜为了有隐居之资,应对年老家贫的尴尬局面,做了州祭酒,但不堪吏职,不久便自解归,躬耕自资,又得了病,执事者便让他当了彭泽县令。
B.陶潜担任彭泽县令时,郡里派遣督邮到县里来,别人告诉他应当束好腰带去拜见督邮,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便解印而去。
C.文中“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句与我们学过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都表现了陶渊明悠闲自得陶醉于自然的情态。
D.陶渊明深谙音乐,他自己备有一张琴,每逢朋友在一起喝酒,就抚琴作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5分)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2)(5分)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暗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较,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正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 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注]①通侻:随便,不拘小节。侻,同“脱”。②军谋祭酒:官职名。③覃思:深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就任
B.下车即其甲卒缮:整治
C.粲恒之典:掌管
D.其强记默如此识:认识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王粲才华出众的一组是(  )
①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②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③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
④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⑤用相比较,不误一道
⑥文武并用,英雄毕力
A.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粲才华出众,幼小时就受到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司徒征召他做僚属,皇上下诏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他都没有就任。
B.王粲劝刘表的儿子刘琮归顺太祖曹操。太祖任命刘琮为丞相府属官,赐以关内侯的爵位。
C.王粲将袁绍、刘表两人与曹操进行对比,称赞曹操不仅能够收纳贤人豪杰,而且能够让他们各尽其才。
D.王粲博闻强记,过目不忘;撰写文章,一挥而就,即使时人反复斟酌推敲,也比不上他。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3分)
                                                                          
(2)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3分)
                                                                          
(3)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狄青,字汉臣,汾州西河人。善骑射。初隶骑御马直,选为散直。宝元初,李无昊反,诏择卫士从边,以青为三班差使、殿侍、延州指使。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凡四年,前后大小二十五战,中流矢者八。破金汤城,略宥州,收其帐二千三百,生口五千七百。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临敌被发、带铜面具,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
尹洙为经略判官,青以指使见,洙与谈兵,善之,荐于经略使韩琦、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二人一见奇之,待遇甚厚。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以功累迁西上阁门副使,擢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又加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惠州团练使。
仁宗以青数有战功,欲召见问以方略,会贼寇渭州,命图形以进。元昊称臣,徙真定路副都总管,历侍卫步军殿前都虞候、眉州防御使,迁步军副都指挥使,保大、安远二军节度观察留后,又迁马军副都指挥使。青奋行伍,十余年而贵,是时面涅②犹存。帝尝敕青傅药除字,青指其面曰:“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以彰化军节度使知延州,擢枢密副使。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
嘉祐中,京师大水,青避水徙家相国寺,行止殿上,人情颇疑,乃罢青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判陈州。明年二月,疽发髭,卒。帝发哀,赠中书令,谥武襄。
青为人慎密寡言,其计事必审中机会而后发。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与士同饥寒劳苦,虽敌猝犯之,无一士敢后先者,故其出常有功。尤喜推功与将佐。熙宁元年,神宗考次近世将帅,以青起行伍而名动夷夏,深沈有智略,能以畏慎保全终始,慨然思之,命取青画像入禁中,御制祭文,遣使赍中牢②祠其家。
(选自《宋史·狄青传》,有删节)
【注】 ①面涅:面部创伤的瘢痕 ②中牢:猪羊二牲。指古代一种祭祀的规格。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偏将屡贼败为:因为B.皆披靡莫敢当披靡:溃逃
C.宥州略:占领D.以彰化军节度使延州知;掌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表现狄青“深沉有智略”的一项是:
①时偏将屡为贼败,士卒多畏怯,青行常为先锋。
②又城桥子谷,筑招安、丰林、新砦、大郎等堡,皆扼贼要害。
③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
④青在枢密四年,每出,士卒辄指目以相矜夸。
⑤行师先正部伍,明赏罚。
⑥仲淹以《左氏春秋》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一的项是(3分) (    )
A.狄青善于骑射,李元昊谋反时,他多次充当先锋,率领士兵夺关斩将,先后攻克金汤城、宥州等地。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所向披靡。
B.狄青经经略判官尹洙的推荐,得到了经略使韩琦、范仲淹的赏识。范仲淹授以《左氏春秋》,狄青因此折节读书。后因为功劳大升迁很快。
C.狄青屡立战功,仁宗曾召他进京询问方略,后因战事紧迫,狄青再赴前线,画出作战地图送至京师,仁宗非常器重狄青,后升他为枢密副使。
D.狄青为人缜密寡言,考虑事情深思熟虑。行军打仗,先整顿队伍,明确赏罚,又与士兵同甘共苦,打仗时士兵都冲锋在前,因而屡建战功。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战安远,被创甚,闻寇至,即挺起驰赴,众争前为用。(5分)
                                                                      
(2)陛下以功擢臣,不问门第,臣所以有今日,由此涅尔,臣愿留以劝军中。(5)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孟子·滕文公下》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注】①载不胜:战国时宋国的大夫。②庄岳:齐国一人闹市区的名称。③薛居州:人名。
小题1:下列对选文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学习语言,如果一个人教他,而其他人在一旁干扰,就无法学好。
B.孟子认为,如果把一个人放在适合学习语言的环境中,就能够学得好。
C.孟子认为学习语言需要好的环境,一国之君也应该重用善士,一个薛居州这样的善士就可以导正宋王。
D.这段文字孟子是以学习语言为喻,说明环境对人影响的深远。
小题2:三字经中提到孟母“择邻处”,荀子《劝学》中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请结合选文并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