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①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扈跸①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帝知谦可大任,会增设各部右侍郎为直省巡抚,乃手书谦名授吏部,超迁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积谷各数百万。请以每岁三月,令府州县报缺食下户,随分支给。俟秋成偿官,而免其老疾及贫不能偿者。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仍令风宪官以时稽察。”诏行之。河南近河处,时有冲决。谦令厚筑堤障,计里置亭,亭有长,责以督率修缮。并令种树凿井,榆柳夹路,道无渴者。威惠流行,太行伏盗皆避匿。 初,三杨在政府,雅重谦。谦所奏,朝上夕报可,皆三杨主持。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诸权贵人不能无望。及是,三杨已卒,太监王振方用事。适有御史姓名类谦者,尝忤振。谦入朝,荐参政王来、孙原贞自代。通政使李锡阿振,劾谦以久不迁怨望,擅举人自代。下法司论死,系狱三月。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乃复命谦巡抚。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野极谏,不听。野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②,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注】①扈跸:护从皇帝出行。跸:指帝王出行的车驾。②土木:土木堡,地名,明英宗在此被瓦剌军俘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按:巡查 | B.责以督率修缮责:责备 | C.诸权贵人不能无望望:怨恨 | D.擅举人自代擅:擅自 |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于谦正直的一组是 ( ) ①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 ②疏奏陕西诸处官校为民害,诏遣御史捕之。 ③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④太行伏盗皆避匿 ⑤而谦每议事京师,空橐以入 ⑥劾谦以久不迁怨望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谦小时候,有个和尚认为他奇异不凡,将来长大后可以做救世的宰相。 | B.于谦做事有魄力,能为百姓着想,从而得到皇帝赏识,越级提升他为兵部右侍郎。 | C.由于于谦不向当时把持朝政的“三杨”行贿,而受到打击陷害,被捕入狱三个月。 | D.也先入侵,皇帝被俘,有人主张迁都,于谦果断地阻止了这一行动,安定了民心。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3分) (2)州县吏秩满当迁,预备粮有未足,不听离任。(4分) (3)已而振知其误,得释,左迁大理寺少卿。(3分)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小题4:1)回答天子问话的时候,于谦声音洪亮,语言流畅,使皇帝用心听(他讲话)。 2)州县官吏任满应当提升时,(如果)预存储备的粮食不够,就不允许离任。 3)后来王振知道弄错了,于谦才能够被放出来,但还是被降职为大理寺少卿。 |
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责:要求 小题2:①是说他声音洪亮,口才好④侧面表现他的威慑力;⑥侧重被弹劾,都与“正直”无关 小题3:打击陷害于谦的是太监王振。 小题4:注意重要的文言现象:(1)奏对:回答天子问话。音吐:发音。鸿畅:洪亮、流畅。为:为(之)。(2)秩满:任期结束。迁:升迁。听:听任、允许。(3)已而:后来。得释:得以被释放。左迁:降职。 点评:一、所选文章思想性很强,于谦的崇高品质为人称道,他是著名的民族英雄,对当代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意义。二、题目设置较好,考查全面,设置的题目均为高考必考考点。三、翻译题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第一句,这就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原文。 |
举一反三
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余戏举朱彝尊词云:“簸钱斗草①已都输,问持底今宵偿我?”秋芙故饰词云:“君以我不能胜耶?请以所佩玉虎为赌。”下数十子,棋局渐输,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余笑云:“子以玉奴②自况欤?”秋芙嘿然。而银烛荧荧,已照见桃花上颊矣。 去年燕来较迟,帘外桃花已零落殆半。夜深巢泥忽倾,堕雏于地。秋芙惧为狗儿所攫,急收取之,且为钉竹片于梁,以承其巢。今年燕子复来,故巢犹在,绕屋呢喃,殆犹忆去年护雏人耶? 桃花为风雨所摧,零落地上,秋芙拾花瓣砌字,作词云:“一夜落红吹渐漫,风狂春不管。”“春”字未成,而东风骤来,飘散满地,秋芙怅然。余曰:“此真个‘风狂春不管’矣!”相与一笑而罢。 夏夜苦热,秋芙约游理安。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仆夫请回车,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未及南屏,而黑云四垂,山川暝合。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觉竹风骚骚,万翠浓滴,两山如残妆美人,蹙黛垂眉,秀色可餐。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秋月正佳,秋芙命丫环负琴,放舟西湖荷菱之间。时余自西溪归,及门,秋芙先出,因买瓜皮迹之,相遇于苏堤第二桥下。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斯时四山沉烟,星月在水,铮铮杂鸣,不知天风声环佩声也。琴声未终,船唇已移近漪园南岸矣。因叩白云庵门,庵尼故相识也。坐次,采池中新莲,制羹以进。香色清冽,足沁肠腑,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回船至段家桥,登岸,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闻城中尘嚣声,如蝇营营,殊聒人耳。桥上石柱,为去年题诗处,近为剥蚀,无复字迹。欲重书之,苦无中书。其时星斗渐稀,湖气横白,听城头更鼓,已沉沉第四通矣,遂携琴刺船而去。 (节选自清代蒋坦《秋灯琐忆》,有删改) 【注】 ①簸钱斗草:古代的两种游戏。②玉奴:杨贵妃。相传唐玄宗曾与亲王下棋,将输时,杨贵妃放小狗于座侧,将棋局弄乱。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光癸卯闰秋,吾妻秋芙来归 归:出嫁 | B.甫出门,雷声殷殷,狂飙疾作甫:刚刚 | C.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趣:催促 | D.其视世味腥膻,何止薰莸之别视:看待 |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作者夫妻恩爱的一组是( ) ①秋芙纵膝上狗儿搅乱棋势 ②相与一笑而罢 ③余以游兴方炽,强趣之行 ④余与秋芙且观且行,不知衣袂之既湿也 ⑤秋芙方鼓琴作《汉宫秋怨》曲,余为披襟而听 ⑥施竹簟于地,坐话良久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夫妻二人下棋时,秋芙常输,但她并不气馁,要与作者再决胜负,在输了棋之后调皮地让小狗搅乱棋局。 | B.春天,桃花被风雨吹落,秋芙用花瓣拼成诗句,表达自己的伤春之情,可惜“春”字还没有拼成,就被风吹散了。 | C.秋天月明之夜,夫妻二人泛舟西湖,鼓琴为乐,拜访故人,感慨颇多,一直玩到四更天才移船回家。 | D.这篇散文用细腻生动的笔触,记录了作者与妻子之间和谐美满而富有情趣的日常生活琐事,字里行间弥漫着真挚的感情。 | 小题4:把上面文中画横线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秋芙好棋,而不甚精,每夕必强余手谈,或至达旦。(3分) 。 (2)俄见白光如练,雨下如注,乃止大松树下,雨霁更行。(3分) 。 |
孟子①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①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②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③,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两段文字分别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1、5章) 孟轲,驺(zōu)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注] ①莫强:没有比它更强的。②比:替,为;一:全,都;洒:洗刷③耨:nòu,锄草。易耨:及时除草。易,疾,速,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夺不餍餍:满足。 | B.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悌:孝敬父母。 | C.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务:努力从事。 | D.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序:依次序整理。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亦将有以利吾国乎②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 B.①夫谁与王敌②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 C.①南辱于楚②得复见将军于此 | D.①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小题3:下列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部属于孟子的仁政主张的一项是( ) ①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②王亦曰仁义而已矣 ③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④故曰:“仁者无敌。” 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 ⑥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反对追求“利”,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抛弃父母,弑杀君王,正是因为互相争夺利益,而“仁义”则是解决这些弊端的根本。 | B.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 C.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和这些统治阶级是合不来的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 D.孟子对孔子的学说不但有所继承,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选文第一、二段所体现的即是这种思想主张。 |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相应的题目。(9分)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小题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 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3分) 。 (2) 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3分) 。 小题2:全文体现了孔子什么样的政治态度?(3分) 。 |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3)而不坠,则失者锱铢(4);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5)株拘(6);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 (1)痀偻:驼背。 (2)蜩:蝉。承蜩:用竿子粘蝉。 (3) 累丸二: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为捕蝉做准备)。 (4)则失者锱铢: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 (5)厥:竖。(6)株拘:树根盘错处,此句的意思是:我立定身子,犹如竖立在地面的断木。 小题1:写出下列加线字在文中的含义(3分) (1)犹掇之( )( )(2)孔子顾谓弟子( ) 小题2:翻译句子。(4分) (1)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 (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 小题3:拓展(4分) (1)下列哪一句名言最符合文中孔子的说法,请指出并说明理由(1分)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③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2)请结合本文所阐发的道理,谈谈你的体会。(3分) |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徇:示众 | B.士卒次舍 次:按次序 | C.士卒暴露于境暴露:日晒夜露 | D.身自拊循之拊循:抚慰安抚 | 小题2: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穰苴能“附众”“威敌”的一组是(3分)( ) ①身与士卒平分粮食 ②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 ③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 ④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 ⑤燕师闻之,度水而解 ⑥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晏婴识才举荐,齐王能纳谏任贤,使穰苴的才能得以发挥,未战而屈人之兵。 | B.穰苴很有谋略,请派国君的宠臣为监军,又逆君命将他斩首,借此附众、立威。 | C.穰苴体恤部下,恩威并施,身先士卒,一战而击退晋、燕之师,尽复“所亡封内故境”。 | D.穰苴出身低微,但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请缨抗敌,表现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捍燕晋之师。(5分) 译文: (2)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5分) 译文: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