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34分,共7小题)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①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34分,共7小题)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①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34分,共7小题)
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①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于郑国,栋也。栋折榱②崩,侨将厌③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猎,射御贯④,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
子皮曰:“善哉,虎不敏。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我,小人也。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后知不足。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
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选自《左传》)
[注]①子产,名“侨”。下文中“蔑”即指然明,“虎”即指子皮。②榱cuī,椽子。③厌,同“压”。④贯,同“惯”。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郑人游于乡校游:游玩
B.不如吾闻而药之也药:医治
C.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少:年纪轻
D.微子之言,吾不知也微:不是
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今吾子爱人则以政/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
B.使夫往而学焉/或植杖而芸籽
C.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园日涉以成趣
D.其谁敢求爱于子/山原旷其盈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产不同意毁乡校,是因为他认为人们到乡校议论执政的好坏,有利于执政者改进提高,也有利于老百姓宣泄他们的情绪。
B.尹何很老实,深得子皮喜欢。子皮认为尹何不会背叛自己,想派尹何治理封邑。
C.子产认为子皮该派尹何去学习美锦制作,这样对尹何可能更合适。
D.子产善于通过比喻来说明执政的道理,把深奥的道理通俗化、生动化,表现出很高的水平。
小题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官大邑,所以庇身也,我远而慢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部分断句。(划线处不得超过6次,3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选自《礼记·大学》)
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C
小题4:(1)大决口所造成的灾害,一定会伤许多人,我们救都救不及。
(2)如果从来未登上车射箭驾御,那就会总是害怕翻车压人,哪还有功夫去想获取猎物?
(3)官职、封邑是用来庇护自身的,我却疏远而且轻视它。
小题5: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药。把(老百姓的议论)当做管理社会的良药。
点评:本题最简单有效地方法就是代入法,用代入法很明显发现B项讲不通,根据语法经验,可判断是意动用法,同时我们平时要积累课本字词,如“微”,课文中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中“微”表示否定假设。
小题2:试题分析:B两句中的“而”都是顺承关系连词。则,却/或者;以,拿/而;其,表反问/代词。
点评:文言虚词考查的范围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要求能既够辨别词性(用法),又能够理解其意义。因此需要学生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整理总结。本次所考虚词紧扣考纲要求。
小题3:试题分析:“美锦”只是比喻性的说法。
点评:本文属于政论文,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而且政论文通常不直接讲道理,而是用比喻类比等方法,因此理解起来难度更大,学生适合人物传记类文章。
小题4:试题分析:(1)大决:大决口;克:能够。
(2)“是惧”宾语前置;厌覆:翻车压住。
(3)远:形容词用做动词,疏远;慢:轻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点评:这三个翻译句子考查知识点较全面,有词类活用,有宾语前置句式,同时还有课本中学过的词,“克”,能够。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找准得分点,确保得分点准确无误,然后翻译时尽量直译,保持句意通顺。
译文:郑国人到乡校游玩聚会,常议论执政者施政的得失。郑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掉,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人们早晚工作之余,到乡校游玩,议论议论执政者施政的好坏。他们认为好的,我就推行下去;他们所厌恶的,我就改正过来。这是我的老师呵,为什么要毁掉呢?我听说忠诚为善可以减少怨恨,没听说作威作福可以制止怨恨。难道不能够一下子就制止各种议论吗?但那就像堵塞河流一样。大决口所造成的灾害,一定会伤许多人,我们救都救不及。不如开小决口加以疏导,不如我听到他们的议论,当作治病的良药。”
然明说:“从今以后,我知道您确实是可以担当国家大事的人了。小人实在没有才能。如果真能按您说的去做,那整个郑国都确实有依靠了,岂只是我们几个人!”
孔子听到这些话,说:“从这件事看来,有人说子产不仁,我是不会相信的。”
子皮想让尹何做他封地的长官。子产说:“他年纪太轻,不知道行不行。”子皮说:“他忠厚老实,我很喜欢,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那里后再学习,也就能逐渐更懂得治理封邑了。”子产说:“不能这样做。人们爱人,总想要谋求对他有利。如今您喜欢一个人,却把政事交给他,这就好像一个人,还不会用刀子却让他去***牲畜,受到的损伤一定很多。您喜欢一个人,只不过是伤害他罢了,那谁还敢希求您喜欢呢?您在郑国是栋梁,栋梁折断,椽子一定崩裂,我也将被压在底下,怎敢不把话都说出来?您有美丽的绸缎,不会让人拿去学习剪裁吧?重要官职,大的封邑,是您自身的庇护,却让人骈学着管理,您对于美锦,不是看得比官职、封邑重要得多吧?我听说学习好了后才去管理政务,从未听说把管理政务当作学习的。如果真的这样做了,一定会有害处。比如打猎,射箭驾车都习惯熟练了,就能猎获禽兽。如果从来未登上车射箭驾御,那就会总是害怕翻车压人,哪还有功夫去想获取猎物?”
子皮说:“对呵!我真是不聪明。我听说君子致力于了解大的、远的,小人只专注小的、近的。我就是小人呵!衣服是穿在我身上的,我了解它而且谨慎找人裁剪。官职、封邑是用来庇护自身的,我却疏远而且轻视它。不是您一番话,我还不会明白道理。从前我说:“你治理郑国,我治理我的家族,以庇护自己,那就可以了。’从今以后我才知道不够了。自现在起我请示即使是我家族的事务,也要听从您的话去办!”子产说:“人心不相同,就像人的面孔不相同一样。我怎敢说您的面孔像我的面孔呢?只不过我心里认为危险的,也告诉您罢了。”
子皮认为子产很忠诚,所以把权力全部交给他,子产因此能够治好郑国。
举一反三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于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节)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   ②舣船;使船靠岸。
小题1: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壁:营垒。
B.田父曰绐:欺骗
C.此天下亡我,非战之也罪:过错。
D.纵江东父兄怜而我王:让……称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此天亡我     臣壮也
B.所当破,所击服    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
D.不忍***之,赐公。   具告事。
小题3:关于文中划波浪线处的句子,断句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C.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D.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答:                                                              
(2).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答:                                                                 
(3). 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帝不之罪。寻以为扬烈将军,讨华轶。所统厉武将军丁乾与轶所统武昌太守冯逸交通,访收斩之。逸来攻访,访率众击破之。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轶众溃,遂平江州。
帝以访为振武将军,命访与诸军共征杜弢。弢作桔槔打官军船舰,访作长岐枨以距之,桔槔不得为害。访复以舟师造湘城,军达富口,而弢遣杜弘出海昏②。访步上柴桑,偷渡,与贼战,斩首数百。贼退保庐陵,复围弘于庐陵。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军人竞拾之,弘因阵乱突围而出。访率军追之,获鞍马铠杖不可胜数。弘入南康,太守率兵逆击,又破之,奔于临贺。帝又进访龙骧将军。
访既在襄阳,务农训卒,勤于采纳。王敦患之,而惮其强,不敢有异。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智勇过人,为中兴名将。性谦虚,未尝论功伐。或问访曰:“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访曰:“将士用伞,访何功之有!”士以此重之。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选自《晋书·周访传》,有删改)
[注]①散吏:闲散的官员。②海昏:地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周穷乏,家无余财振作
B.吏误收访,访奋击者收留
C.访复以舟师湘城前往
D.访威风既著,远近悦服愉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家庐江寻阳焉弘阵乱突围而出
B.时有访同姓名者贼战,斩首数百
C.轶将周广烧城应访访作长岐枨距之
D.弘大掷宝物城外又破之,奔临贺
小题3: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3分)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12分)
① 时陶侃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
②人有小善,鲜不自称。卿功勋如此,而无一言,何也?
③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傅喜字稚游,河内温人也。少好学问,有志行。哀帝立为太子,成帝选喜为太子庶子①。哀帝初即位,以喜为卫尉,迁右将军。是时,王莽为大司马,乞骸骨,避帝外家。上既听莽退,众庶归望于喜。喜从弟孔乡侯晏亲与喜等,而女为皇后。喜执谦②称疾。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由是傅太后不欲令喜辅政。上于是用左将军师丹代王莽为大司马,赐喜黄金百斤、上将军印绶,以光禄大夫养病。
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皆上书言:“喜行义修洁,忠诚忧国,内辅之臣也。今以寝病,一旦遣归,众庶失望,皆曰傅氏贤子,以论议不合于定陶太后故退。百寮莫不为国恨之。忠臣,社稷之卫。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喜立于朝,陛下之光辉,傅氏之废兴也。”上亦自重之。明年正月,乃徙师丹为大司空,而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丁、傅骄奢,皆嫉喜之恭俭。又傅太后欲求称尊号,与成帝母齐尊。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傅太后大怒,上不得已,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后数月,遂策免喜曰:“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其上大司马印绶,就第。”傅太后又自诏丞相、御史曰:“高武侯喜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丹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罪恶虽在赦前,不宜奉朝请③,其遣就国。”后又欲夺喜侯,上亦不听。
喜在国三岁余,哀帝崩,平帝即位,王莽用事,免傅氏官爵归故郡,晏将妻子徙合浦。莽白太后下诏曰:“高武侯喜姿性端悫④,论议忠直。虽与故定陶太后有属,终不顺指从邪,介然守节,以故斥逐就国。传不云乎?‘岁寒然后知松伯之后凋也’。其还喜长安,以故高安侯莫府赐喜,位特进⑤,奉朝请。”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后复遣就国,以寿终。莽赐谥曰贞侯。
【注释】①庶子:官名。②执谦:坚持谦逊。③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④端悫(què):正直诚谨。⑤特进:官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喜数谏之数:多次
B.今以寝病寝:卧床
C.百寮莫不为国恨之恨:憎恶
D.终不顺指从邪指:旨意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傅喜为官“忠直”的一项是()(3分)
①傅太后始与政事,喜数谏之    ②拜喜为大司马,封高武侯
③丁、傅骄奢,皆嫉喜之恭俭    ④喜与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共执正议。
⑤先免师丹以感动喜,喜终不顺。⑥喜虽外见褒赏,孤立忧惧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⑥D.①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哀帝当政后,因为傅喜曾做过太子庶子,于是屡受提拔,虽然称病在家,仍然受到哀帝的特殊恩遇。
B.由于大司空何武、尚书令唐林的坚持,也是因为哀帝的器重,傅喜不但没有被遣归,相反被任命为大司马,封为了高武侯。
C.哀帝不敢违背太后的意愿,只好想方设法让大臣改变主张,他先免去了师丹的官职,然后打算免去傅喜、孔光的官职。
D.王莽又掌握了大权后,唯独没有免除傅喜的官爵,其中有傅喜耿介坚节,没有顺从定陶太后的意愿的原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百万之众,不如一贤,故秦行千金以间廉颇,汉散万金以疏亚父。(5分)
(2)君辅政出入三年,未有昭然匡朕不逮,而本朝大臣遂其奸心,咎由君焉。(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处断句。(6分,每小题3分)
小题1: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斥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
小题2: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翻译下列句子(8分)
小题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分)
——————————————————————————————————————
——————————————————————————————————————
小题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分)
——————————————————————————————————————
——————————————————————————————————————
小题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分)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