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6分)管仲论(节选) (北宋)苏洵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6分) 管仲论(节选) (北宋)苏洵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霸诸侯,攘夷狄攘:打击 | B.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顾:探望 | C.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且:将要 | D.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絷:束缚 |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管仲“不知本”的一项是( )(2分) ①管仲相威公,霸诸侯 ②其言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 ③ 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 ④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⑤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 ⑥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者认为齐国的安定强盛,不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齐国的祸乱,不是由于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 | B.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 | C.如果齐桓公问询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了。 | D.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 小题4:把下面三个(含两个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4分) (2)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3分) (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3分) |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功业的成就,不是成功于完成之日,必有一定的因素引起;祸乱的产生,不是发生于作乱之时,也必有根源预兆。 (2)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恩,任命我为洗马。 (3)所以那些才智足以授予一个官职、品行顺合一方、道德符合一君主心意、能力使一国之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之类一样。 |
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B项根据上下文,此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回头看来,使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因而“顾”意为“回头看”。A项可根据上下文句式对仗推断出,C项此处根据语法应该是一个副词,修饰“举”,而“且”字当副词时意为“将要”“暂且”,根据句意,选“将要”;D项可根据此句中“絷威公之手足”的结构推断出。 点评:一词多义是一个重要文言现象。解答此题时可采用联想推断法,如联想课文语句和成语、依照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意等来判断,同时联系上下文意进行推断。 小题2:试题分析:①是说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③是假设管仲这样做;⑥说的是“竖刁、易牙、开方”,而非管仲。 点评:对于筛选文中信息类题型,首先要回顾文本,将试题提供的例句结合上下文逐句进行分析,同时注意题干中要求的关键词语,最后找出符合要求的句子, 小题3:试题分析:D项由“威公薨于乱”可知,齐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不是“齐桓公死后宫廷发生内乱”。 点评:归纳或概括文章内容类型的题,一般都是选择有错误的一项,一般都是从曲解词义、张冠李戴、时序颠倒、无中生有、夸大其词几个角度考查,可将四项全部到文中进行对照,仔细核对原文中的有关内容,得出答案。 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涉及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代官吏任职术语。(1)中注意“盖”是发语词,不译,“由”为“原因”,“作”是“产生”意,“兆”是“预兆”。(2)中注意“特”是“特地”意,“寻”是“不久”,“拜”“除”都是“提拔”,“郎中”“洗马”是官职,不译。(3)注意“故夫”用在句子开头,引出议论,可译为“因此”,“知”通“智”,“才智”,“而”通“能”,能力,“效”译为“胜任”,“比”译为“顺合”“合”译为“合乎”,“征”做使动用法,译为“使……信任”,“若此”译为“像这样”。 点评:翻译文言文的句子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字字落实,做到“信、达、雅”,同时要掌握“留”(专有名词等)、删(不译的虚词)、补(省略成分)、换(古词换今词)、调(调序)、选(词义)、固(结构)、意(意译)的文言文翻译方法。 【参考译文】 管仲做丞相辅助,称霸诸侯,打击夷、狄等异族,到死时都使齐国富强,诸侯不敢背叛。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重用。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功业的成就,不是成功于完成之日,必有一定的因素引起;祸乱的产生,不是发生于作乱之时,也必有根源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认为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至于齐国的祸乱,我不认为是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本就是乱国者,但重用他们的是齐桓公。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才知道***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人,回头看来,使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时,桓公问及丞相人选。此时,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人,不讲人情,不能亲近”罢了。唉,管仲以为桓公真的能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桓公相处多年了,该知道他的为人了吧。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一旦管仲没了,这三人就弹冠相庆了。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桓公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人,而是怕无管仲。有管仲在,那这三人就只是普通人罢了。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少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桓公幸而听了管仲的话,***了这三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列出而除掉吗?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着眼的人啊!如果齐桓公问询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了。这三人又有什么可怕的,不说也可明白啊!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与阮光禄书(清·侯方域) 执事,仆之父行也。神宗之末,与大人同朝,相得甚欢。其后乃有欲终事执事而不能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大人削官归,仆时方少,每侍,未尝不念执事之才而嗟惜者弥日。及仆稍长,知读书,求友金陵,将戒途①,而大人送之曰:“金陵有御史成公勇者,虽于我为后进,我常心重之。汝至,当以为师。又有老友方公孔炤,汝当持刺拜于床下。”语不及执事。及至金陵,仅见方公。执事与方公,同为父行,理当谒,然而不敢者,执事当自追忆其故,不必仆言之也。 忽一日,有王将军过仆甚恭。每一至,必邀仆为诗歌,既得之,必喜,而为仆贳②酒奏伎,招游舫,携山屐,殷殷积日不倦。仆初不解,既而疑以问将军。将军乃屏人以告仆曰:“是皆阮光禄所愿纳交于君者也,光禄方为诸君所诟。诸君者,陈君定生、吴君次尾。此二子,皆为君之友。愿君道之以光禄之意,庶稍湔③乎。”仆敛容谢之曰:“光禄身为贵卿,又不少佳宾客,足自娱,安用此二三书生为哉。仆道之两君,必重为两君所绝。若仆独私从光禄游,又窃恐无益光禄。辱相款八日,意良厚,然不得不绝矣。” 昨夜方寝,而杨令君文骢叩门过仆曰:“左将军④兵且来都人汹汹阮光禄扬言于清议堂云子与左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仆乃知执事不独见怒,而且恨之,欲置之族灭而后快也。仆与左诚有旧,亦已奉熊尚书之教,驰书止之,其心事尚不可知。若其犯顺,则贼也;仆诚应之于内,亦贼也。士君子稍知礼义,何至甘心作贼! 窃怪执事常愿下交天下士,而展转蹉跎,乃至嫁祸而灭人之族,亦甚违其本念。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未必不悔,悔未必不改。果悔且改,静待之数年,心事未必不暴白。心事果暴白,天下士未必不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仆果见天下士接踵而至执事之门,亦必且随属其后,长揖谢过,岂为晚乎? 仆今已遭乱无家,扁舟短棹,措此身甚易。独惜执事忮⑤机一动,长伏草莽则已,万一复得志,必至***尽天下士以酬其宿所不快,则是使天下士终不复至执事之门,而后世操简书以议执事者,不能如仆之词微而义婉也。仆且去,可以不言,然恐执事不察,终谓仆于长者傲,故敢述其区区,不宣。 ——选自《四部备要》本《壮悔堂文集》 [注]①戒途:出发②贳(shì):赊③湔(jiān):洗濯④左将军:此时为朝廷叛将⑤忮(zhì):嫉妒。 小题1:下列划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执事,仆之父行也行,同辈 | B.虽于我为后进,我常心重之重,想念 | C.有王将军过仆甚恭过,拜访 | D.终谓仆于长者傲谓,以为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将戒途,而大人送之曰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B.①每一至,必邀仆为诗歌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C.①仆乃知执事不独见怒②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 D.①果悔且改,静待之数年②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回忆当年父亲嘱咐自己到金陵要拜访的人时没有提到阮光禄,说明父亲并不欣赏阮光禄的人品德性。 | B.从此信中看出,阮光禄善于使用手段拉拢作者,想让作者去同有关人士说情解释,以表明自己是清白的。 | C.当作者明白王将军的意图时,感谢厚待的话语中主要为阮光禄着想,才不得不恳切表示同阮光禄断绝关系。 | D.文章最后一段告诫阮光禄,并写出我与后世议者对光禄的不同态度,提醒阮光禄善待天下士,不要留下骂名。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左将军兵且来都人汹汹阮光禄扬言于清议堂云子与左有旧且应之于内子盍行乎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将军乃屏人以告仆曰:“是皆阮光禄所愿纳交于君者也,光禄方为诸君所诟。”(4分) (2)倘一旦追忆天下士所以相远,未必不悔,悔未必不改。(3分) |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小题。(5分)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孟子》 小题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孔子与孟子共同的观点。(1分) 小题2: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分别谈谈对上述两则材料中所反映出的政治观的理解。(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贺小传 李商隐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叙,状长吉之奇甚尽,世传之。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①为意。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始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欻②下榻叩头,言:“阿③弥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 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常所居窗中,勃勃④有烟气,闻行车嘒管⑤之声。太夫人急止人哭,待之如炊五斗黍许时,长吉竟死。王氏姊非能造作谓长吉者,实所见如此。 呜呼!天苍苍而高也,上果有帝耶?帝果有苑圃、宫室、观阁之玩耶?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噫!又岂世所谓才而奇者,不独地上少,即天上亦不多耶?长吉生二十七年,位不过奉礼太常,时人亦多排摈毁斥之,又岂才而奇者,帝独重之,而人反不重耶?又岂人见会胜帝耶? [注]①程限:让人遵循的标准、规范。②欻(xū):忽然。③阿:母亲。④勃勃:烟气向上的样子。⑤嘒管:声音轻微的管乐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语长吉之事尢备备:详细 | B.过亦不复省省:察看 | C.长吉竟死竟:竟然 | D.帝独重之重:重视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为李长吉集叙为刎颈之交 | B.阿弥老且病吾今且报府 | C.天苍苍而高也吾尝终日而思 | D.闻行车嘒管之声欲诛有功之人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贺身体细瘦,二眉相通,手指很长,勤奋刻苦读书,写作速度很快。 | B.李贺治学严谨,只要不是大醉或吊丧,他总在认真地修改平时的创作。 | C.李贺也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曾向绯衣人使者叩头求饶免死。 | D.李贺虽然才华出众,但却怀才不遇,一直未得到朝廷重用。 |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4分) (2)苟信然,则天之高邈,帝之尊严,亦宜有人物文采愈此世者,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6分) |
阅读《始得西山宴游记》选段,完成小题。 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嵝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日与其徒上高山同一类人 | B.望西山,始指异之感到……奇异 | C.外与天际交会 | D.攀援而登,箕踞而遨游览,指观赏 | 小题2:下列句中“是”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A.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 B.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C.自言本是京城女。 | D.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 小题3:下列句中划线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觉而起,起而归漫漫而行 | B.其高下之势其曲中规 | C.故为之文以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小题4:文中最能表现作者(柳宗元)物我两忘、出世超尘的句子是 ( )A.施施而行, 漫漫而游 | B.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 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 D.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小题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分) 小题2: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3分) 小题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