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段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 12分)杜畿字伯侯,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段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 12分) 杜畿字伯侯,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举孝廉,除汉中府丞。会天下乱,遂弃官客荆州,建安中乃还。荀彧进之太祖,拜河东太守。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夹渭为军,军食一仰河东。及贼破,余畜二十余万斛。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逃亡,其得人心如此。魏国既建,以畿为尚书。事平,更有令曰:“昔萧何定关中,寇恂平河内,卿有其功,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各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遂弃官客荆州 客:客居 | B.遣令归谛思之 谛:仔细 | C.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 复:恢复 | D.于是冬月修戎讲武 修:学习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建安中乃还而后乃今培风 | B.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门虽设而常关 | C.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 D.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诸侯以惠爱为德 |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成四组,都属于杜畿“得民心”的措施的—组是 ①少耗减 ②与民无为 ③复其徭役 ④渐课民畜牸牛、草马 ⑤又开学官 ⑥余畜二十余万斛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A.杜畿的继母对他很苛刻,但他对继母却很孝顺。在做郑县县令时,杜畿亲自审理案件,量罪定刑,虽然有不当的地方,但郡里的人们认为他年纪轻却胸怀大志。 | B.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很凋敝,只有河东郡最先平定,所受的损害较少。杜畿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河东郡,他亲自教授百姓畜养牲畜,并开设学堂,河东郡因此富庶而开化。 | C.韩遂、马超叛乱,河东郡的百姓没有人响应。太祖西征,跟叛军在渭水两边对峙,军队的粮食主要靠河东郡提供。在太祖征讨汉中的时候,杜畿派了五千人去运送粮食,没有一个人逃跑。 | D.叛乱平息以后,论功劳,杜畿可以担任谏官,但朝廷考虑到河东郡对国家的重要性,仍然让杜畿做河东郡太守。在杜畿担任河东郡太守期间,河东郡总是全国治理得最好的地力。 |
|
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B |
解析
小题1:复:免除 小题1:前者代词,“他的”,后者连词。A乃:副词,才;B虽:连词“却”;D以:介词,“把”。 小题1:①是表现杜畿善治政所取得的结果。⑥是表现河东郡为“充实之所”。这两项都不是措施。 小题1:“他亲自教授百姓畜养牲畜”与原文“渐课(督促)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相左。 【参考译文】杜畿,字伯侯,幼年丧父,继母对他很苛刻,但他却因对待继母很孝顺闻名。二十岁那年,担任郡功曹,做了郑县的县令。县里关了几百名囚犯,杜畿亲自审理案件,根据他们的罪行轻重进行裁决,全部判决后放走他们,虽然不是全部恰当,但郡里的人们都对他年轻而胸怀大志而感到惊奇。被推举为孝廉,调任汉中府丞,正遇上天下大乱,于是弃官客居荆州,建安年间才返回。荀彧将他推荐给太祖,他被太祖任命为河东太守。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只有河东最先安定,耗损的财力最少。杜畿治理地方,崇尚宽厚仁惠,管理老百姓顺其自然。老百姓曾有打官司的,有的人把这事告诉杜畿,杜畿亲自见他们,给他们讲大道理,叫他们回去仔细想想,若还有想不通的,就叫他们再到府上来(再给他们讲)。父老乡亲自然责斥他们说:“有这样好的府君,怎么不听从他的教诲呢?”从此以后很少有来打官司的。在他管辖的属县,所有的孝子、贞妇、顺孙,都免去他们的赋税徭役,随时慰问鼓励他们。逐渐地督促老百姓畜养母牛、草马,乃至养鸡猪狗等,皆有规定。百姓勤于农作,家家都比较富裕。杜畿于是说:“老百姓富起来了,不可不教导了。”于是在冬天练武讲授有关知识,又开设学堂,杜畿亲自讲学,郡中形成了良好的民风。韩遂、马超叛乱之际,弘农、冯翊诸县大多全县响应,河东郡虽离贼寇很近,但民无二心。太祖西征至蒲阪,与贼寇隔渭河对岸驻军,军粮全靠河东供应,等到打败贼寇,还余粮二十多万斛。太祖出征汉中,杜畿派五千人运粮。运粮的人互相勉励说:“人都有一死,但不可辜负我们的府君。”最终没有一个人当逃兵。杜畿就是这样得民心的。魏国建立以后,起用杜畿做尚书。(立国)诸事办妥后,又有朝廷指令说:“昔日萧何平定关中,寇恂平定河内,你有和他们一样的大功,不久将授你谏官之职,但考虑到河东是国家的重要之郡,充实国库之所,靠它足以制胜天下,所以暂且麻烦你坐镇那里。”杜畿在河东为官十六年,河东郡总是全国治理得最好的地方。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项籍使将兵,数窘汉王。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及三族。季布匿濮阳周氏,周氏曰:“汉购将军急,迹且至臣家,将军能听臣,臣敢献计;即不能,愿先自刭。”季布许之。乃髡钳季布,衣褐衣,置广柳车中,并与其家僮数十人,之鲁朱家所卖之。朱家心知是季布,乃买而置之田。 朱家乃乘轺车之洛阳,见汝阴侯滕公。滕公留朱家饮数日,因谓滕公曰:“季布何大罪,而上求之急也?”滕公曰:“布数为项羽窘上,上怨之,故必欲得之。”朱家曰:“君视季布何如人也?”曰:“贤者也。”朱家曰:“臣各为其主用,季布为项籍用,职耳。项氏臣可尽诛耶?今上始得天下,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而汉求之急如此,此不北走胡即南走越耳。夫忌壮士以资敌国,此伍子胥所以鞭荆平王之墓也。君何不从容为上言邪?”汝阴侯滕公心知朱家大侠,意季布匿其所,乃许曰:“诺。”待闲,果言如朱家指。上乃赦季布。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选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臣光曰:高祖起丰、沛以来,网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及即帝位,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何哉?夫进取之与守成,其势不同。当群雄角逐之际,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及贵为天子,四海之内,无不为臣;苟不明礼义以示之,使为臣者,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是故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而怀私结恩者,虽至于活己,犹以义不与也。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子孙享有天禄四百馀年,宜矣! (选自《资治通鉴第十一卷·汉纪三·太祖高皇帝中》)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项羽灭,高祖购求布千金 购:重金收买 | B.意季布匿其所 意:料想 | C.高祖以丁公徇军中 徇:*** | D.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 多:赞赏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独以己之私怨求一人,何示天下之不广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B.而丁公独以不忠受戮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 C.则国家其能久安乎! 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 D.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 | 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供职如郡县。 小题3:下列句子中,分别表明高祖“倡导礼仪”、“鄙弃二心”的一项是 ( )A.敢有舍匿,罪及三族 民无定主,来者受之,固其宜也 | B.季布召见,谢,上拜为郎中 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 | C.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 人怀贰心以徼大利,则国家其能久安乎! | D.戮一人而千万人惧,其虑事岂不深且远哉! | 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之所以要缉拿季布,是因为在项氏手下为将时,屡次使高祖身陷绝境。 | B.朱家不仅冒险收留了季布,而且为他奔走,辨说道理,当季布最终被赦免后,朱家也名闻天下。 | C.丁公当年遇到身处危难之中的高祖,被高祖的好话所打动,不仅没有将高祖***掉,还主动撤回了军队。 | D.当年的仇敌季布最后被封官,有救命之恩的丁公却被找了个借口处死,高祖这样做,是从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的角度考虑的。 | 小题5:下列对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不仅认为高祖处置季布和丁公是必要的和恰当的,而且对处置的深远意义评价很高。 | B.司马光认为高祖之所以这样做不是恩将仇报,而是由于“进取”与“守成”的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 C.司马光认为,高祖将丁公处死的目的是要让天下千千万万人明白礼仪并引以为戒。 | D.司马光写这段话的目的是赞扬高祖富有远见、与时俱进的政治才能。 | 小题6:将下列文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断以大义,使天下晓然皆知为臣不忠者无所自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选自庄子《逍遥游》)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实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奋发) | 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环旋着往上飞) | D.而后乃今培风(培育、培植)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证明万物皆“有所待”的一组是(3分) ( ) 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④去以六月息者也 ⑤而后乃今培风 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小题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鷃,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庄子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 B.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顺应自然,反对人为。庄子认为达到“无己”的境界方是逍遥游。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 | C.“御六气之辩”中的六气指的是阴、阳、风、雨、晦、明。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 D.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指的是航海运输。 |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分)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5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此之谓也。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节选自《列女传·楚庄樊姬》) 小题1: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 擅:独占 | B.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 求:寻找 | C.丘子避席,不知所对对:正确 | D.楚庄用焉,功业遂伯伯:称霸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是寡人之过也 | B.今贤于妾者二人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C.姬之所笑何也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D.楚庄用焉,功业遂伯焉用亡郑以陪邻 |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樊姬“善于劝谏”的一组是(3分) ①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 ②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 ③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 ④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 ⑤(虞丘子)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 ⑥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庄王得到贤妻良臣的辅助,又善于吸纳批评意见,知错就改,是春秋时代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王。 | B.楚庄王的夫人樊姬毫无嫉妒之心,胸怀豁达,知人善任,举荐贤臣,历史上对她的评价很高。 | C.虞丘子听了楚庄王转告樊姬对他的评价,马上以实际行动“进贤退不肖”,改正了任人唯亲的错误。 | D.孙叔敖由樊姬推荐担任了楚国令尹,充分发挥了治国的才能,所以说樊姬对楚国的强大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 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3分) 翻译: (2) 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3分) 翻译: (3)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4分) 翻译: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琳字天球,永宁郡博野人。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权三司使范雍使契丹,命琳发遣三司使。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岁且饥,琳尽发以贷民,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琳察其色辞异,令有司验得捶死状。蒙正连姻章献太后家,太后谓琳曰:“齐雄非***人者,乃其奴尝捶之。”琳曰:“奴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己犯同。”太后默然,遂论如法。 改三司使,出纳尤谨,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内侍言琳专,琳曰:“三司财赋,皆朝廷有也。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帝然之。或请并天下农田税物名者,琳曰:“合而为一,易于勾校,可也。后有兴利之臣,复用旧名增之,是重困民,无已时也。”再迁吏部侍郎,遂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时元昊反,犹遣使来朝,众请按诛之。琳日:“遣使,常事也,***之不祥。”后使者益骄横,大臣患之。琳曰:“始不***,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议者惜其失几。既而遣使册命,夏人方围庆阳。琳曰:“彼若贪此,可缓庆州之难矣。”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果喜,即日迎册使,庆阳之围亦解。 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琳持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植杂木数万,曰:“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人爱之,为立生祠。改武胜军,又换镇安军节度使。上书曰:“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未报,得疾卒。赠中书令,谥文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后默然,遂论如法论:判罪 | B.是重困民,无已时也已:停止 | C.众请按诛之按:抓捕 | D.未报,得疾卒报:答复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程琳为官机智的一组是(3分)( ) ①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②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③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④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⑤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⑥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程琳执法如山,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王蒙正虽然与章献太后家联姻,但他的儿子王齐雄***人,程琳同样对他依法严惩。 | B.程琳善于处理政事,元昊造反仍派使朝见,程琳力排众议,主张不***;元昊死,幼子立,程琳主张不应趁人之丧,而应采取怀柔政策。 | C.程琳能从危机中捕捉时机,他受命赴庆阳册封,偏偏遇到夏人包围庆阳,他便把册封用的礼品财物转赐给夏人,从而解除了庆阳之围。 | D.程琳非常体恤民生疾苦,他不但从不扰民,还主张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以减轻百姓负担,百姓对他十分敬爱,为健在的他建立了祠庙。 |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5分) (2)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5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①”,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②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注]①重瞳子:传说舜的双眼各有二个瞳子。②背关:指项羽背弃关中有利地形。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兴之暴也!暴:暴虐 | B.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购:悬赏 | C.然羽非有尺寸尺寸:一点点凭借或资本 | D.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引:援引,说。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②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B.①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 | C.①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 D.①欲以力征经营天下 | ②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小题3:对文章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垄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 | 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 | C.这段文字对项羽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地公正态度。 | D.这段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适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的偏爱和敬重。 | 小题4:文言文句子翻译 (10分)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3分) 。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分)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