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选自庄子《逍遥游》)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实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奋发)
B.《齐谐》者,怪者也。(记载)
C.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环旋着往上飞)
D.而后乃今风(培育、培植)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能证明万物皆“有所待”的一组是(3分)     (  )
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②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④去以六月息者也
⑤而后乃今培风
⑥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A.①③⑤B.③④⑤C.③⑤⑥D.②④⑥
小题3: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本文运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例如本文中的鲲、鹏、学鸠、斥鷃,有的是根据神话故事加工的,有的是杜撰的,但都纳入庄子的寓言中,寄托他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接受感染。
B.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是顺应自然,反对人为。庄子认为达到“无己”的境界方是逍遥游。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何等壮阔。
C.“御六气之辩”中的六气指的是阴、阳、风、雨、晦、明。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描写学鸠,赋与人的情性,是拟人。这些都增强了文章表达效果。
D.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看来荒诞无稽,却是作者真实感情的流露。“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指的是航海运输。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5分)
                                                                       
(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5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
(1)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2)小的智慧比不上大的智慧,短促的寿命赶不上长的寿命。
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能力。关键词为:(1) 野马是指雾气。以译为用。息指气息。之结构助词,连词成句。(2)知为通假字。小年指短促的寿命。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姬者,楚庄王之夫人也。庄王即位,好狩猎,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王改过,勤于政事。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曰:“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王曰:“与贤者俱,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贤者何也?”曰:“虞丘子也。”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何也?”曰:“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王曰:“何谓也?”对曰:“妾执巾栉十一年,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今贤于妾者二人,同列者七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宠乎?妾闻堂上兼女,所以观人能也,妾不能以私蔽公,欲王多见,知人能也。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知贤不进,是不忠;不知其贤,是不智也。妾之所笑,不亦可乎?”王悦。明日,王以姬言告虞丘子,丘子避席,不知所对。于是避舍使人迎孙叔敖而进之,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楚史书曰:“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此之谓也。
颂曰:樊姬谦让,靡有嫉妒。荐进美人,与己同处。非刺虞丘,蔽贤之路。楚庄用焉,功业遂伯。                 (节选自《列女传·楚庄樊姬》)
小题1: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妾岂不欲王之爱宠乎 擅:独占
B.遣人之郑、卫贤女进于王 求:寻找
C.丘子避席,不知所对:正确
D.楚庄用焉,功业遂伯:称霸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王之所谓贤者何是寡人之过
B.今贤妾者二人若亡郑而有益
C.姬所笑何也臣壮也,犹不如人
D.楚庄用,功业遂伯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樊姬“善于劝谏”的一组是(3分)
①樊姬谏不止,乃不食禽兽之肉
②王尝听朝罢晏,姬下殿迎之
③虞丘子贤则贤矣,未忠也
④遣人之郑、卫求贤女进于王
⑤(虞丘子)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
⑥庄王之霸,樊姬之力也
A.①②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庄王得到贤妻良臣的辅助,又善于吸纳批评意见,知错就改,是春秋时代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王。
B.楚庄王的夫人樊姬毫无嫉妒之心,胸怀豁达,知人善任,举荐贤臣,历史上对她的评价很高。
C.虞丘子听了楚庄王转告樊姬对他的评价,马上以实际行动“进贤退不肖”,改正了任人唯亲的错误。
D.孙叔敖由樊姬推荐担任了楚国令尹,充分发挥了治国的才能,所以说樊姬对楚国的强大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0分)
(1) 何罢晏也?得无饥倦乎?(3分)
翻译:                                                                      
(2) 王以为令尹,治楚三季而庄王以霸。(3分)
翻译:                                                                      
(3)妾闻虞丘子相楚十余年,所荐非子弟则族昆弟,未闻进贤退不肖,是蔽君而塞贤路。(4分)
翻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程琳字天球,永宁郡博野人。举服勤辞学科,补泰宁军节度推官。权三司使范雍使契丹,命琳发遣三司使。太仓赡军粟陈腐不可食,岁且饥,琳尽发以贷民,凡六十万斛,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迁给事中、权知开封府。王蒙正子齐雄捶老卒死,贷妻子使以病告。琳察其色辞异,令有司验得捶死状。蒙正连姻章献太后家,太后谓琳曰:“齐雄非***人者,乃其奴尝捶之。”琳曰:“奴无自专理,且使令与己犯同。”太后默然,遂论如法。
改三司使,出纳尤谨,禁中有所取,辄奏罢之。内侍言琳专,琳曰:“三司财赋,皆朝廷有也。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帝然之。或请并天下农田税物名者,琳曰:“合而为一,易于勾校,可也。后有兴利之臣,复用旧名增之,是重困民,无已时也。”再迁吏部侍郎,遂参知政事,迁尚书左丞。时元昊反,犹遣使来朝,众请按诛之。琳日:“遣使,常事也,***之不祥。”后使者益骄横,大臣患之。琳曰:“始不***,无罪也;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国法也,又何患耶?”元昊死,谅祚立,方幼,三大将分治其国。议者谓可因此时,以节度使啖三将,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琳曰:“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议者惜其失几。既而遣使册命,夏人方围庆阳。琳曰:“彼若贪此,可缓庆州之难矣。”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果喜,即日迎册使,庆阳之围亦解。
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判大名府。琳持重不扰,前后守魏十年,度要害,缮壁垒,增守御备。植杂木数万,曰:“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人爱之,为立生祠。改武胜军,又换镇安军节度使。上书曰:“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未报,得疾卒。赠中书令,谥文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后默然,遂如法论:判罪 B.是重困民,无时也已:停止
C.众请诛之按:抓捕D.未,得疾卒报:答复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程琳为官机智的一组是(3分)(  )
①饥民赖以全活,而军得善粟②臣为陛下惜,于臣何有③今既骄横,可暴其恶诛之④具礼币赐予之数移报之⑤异时楼橹之具,可不出于民矣⑥臣虽老,尚能为国守边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⑥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程琳执法如山,不允许任何人凌驾于法律之上,王蒙正虽然与章献太后家联姻,但他的儿子王齐雄***人,程琳同样对他依法严惩。
B.程琳善于处理政事,元昊造反仍派使朝见,程琳力排众议,主张不***;元昊死,幼子立,程琳主张不应趁人之丧,而应采取怀柔政策。
C.程琳能从危机中捕捉时机,他受命赴庆阳册封,偏偏遇到夏人包围庆阳,他便把册封用的礼品财物转赐给夏人,从而解除了庆阳之围。
D.程琳非常体恤民生疾苦,他不但从不扰民,还主张合并天下农田税物名称以减轻百姓负担,百姓对他十分敬爱,为健在的他建立了祠庙。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使各有所部分,以弱其势,可不战而屈矣。(5分)
(2)幸人之丧,非所以柔远人,不如因而抚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①”,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②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注]①重瞳子:传说舜的双眼各有二个瞳子。②背关:指项羽背弃关中有利地形。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兴之也!暴:暴虐
B.吾闻汉我头千金,邑万户购:悬赏
C.然羽非有尺寸尺寸:一点点凭借或资本
D.乃“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引:援引,说。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②臣得有以报太子
B.①自矜功伐,奋其私智不师古
②因人之力敝之
C.①天亡我,我何渡为!
②顷未发,太子迟之
D.①欲力征经营天下
②倚柱而笑,箕踞
小题3:对文章分析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认为项羽的功业表现在“非有尺寸,乘势起垄亩之中”,“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他的过失表现在他“怨王侯叛己”,“自矜功伐”,“不师古”。叙事简要,极富概括性。
B.司马迁认为项羽的主要过错是“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行文中含有责备与痛惜之情,使文章文情并茂。
C.这段文字对项羽一生作了总的评价,既赞扬了项羽的灭秦之功,又指出他“自矜功伐”等方面的过错,显示了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实事求是地公正态度。
D.这段文章对项羽一生的功过褒贬适当,褒多于贬,反映了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的偏爱和敬重。
小题4:文言文句子翻译  (10分)
(1)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3分)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分)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小题。(19分,选择9分翻译10分)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小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夜而出   zhuì  B其乏困   gòng  C秦伯  yuè  D使杞子、孙、杨孙戍之  páng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
A焉用亡郑以邻           陪:增加 
B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C朝而夕设版焉             济:救济
D秦以利晋                  阙:侵损,削减
小题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者      B是寡人之过也    C邻之厚,君之薄也     D何陋之有
小题4:翻译下面两句话。
①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醉书斋记
郑日奎
于堂左洁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
甫晨起,即科头①。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笔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顷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家人瞷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乃窃相议,俟稍定,始散去。
婢子送酒茗来,都不省取。或误触之,倾湿书册,辄怒而加责,后乃不复持至。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惟内子时映帘窥余,得间始进,曰:“日午矣,可以饭乎?”余应诺。内子出,复忘之矣。羹炙皆寒,更温以俟者数四。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左右,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
客或访余者,刺已入,值余方校书,不遽见。客伺久,辄大怒诟,或索取原刺,余亦不知也。盖余性既严急,家中人启事不以时,即叱出,而事之急缓不更问,以故仓卒不得白。而家中盐米诸琐务,皆内子主之,颇有序。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
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商于内子,内子笑曰:“君无效刘伶断饮法②,只赚余酒脯,补五脏劳耶?吾亦惟坐视君沉湎耳,不能赞成君谋。”余惝然久之,因思余于书,洵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且为文字饮,不犹愈于红裙耶?遂笑应之曰:“如卿言,亦复佳。”乃不复立戒,而采其语意以名吾斋,曰“醉书”。        (选自《续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科头:不戴帽子。②刘伶新饮:刘伶或酒《管书•刘伶传》载,刘伶曾求其妻具酒肉立誓戒酒,誓后依然嗜酒如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婢子送酒茗来,都不取。省:知道。
B.起视之,皆烂漫睡地上矣。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
C.余是以无所顾虑,而嗜益。僻:怪僻,
D.只余酒脯,补五脏劳耶赚:获取。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俟遂自投汨罗
B.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
C.余倘然久念悲其远也,亦哀
D.仍挟一册俱郦元之所见闻,殆余同
小题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作者“醉书”的一组是
①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 
②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
③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 
④他日忽自悔,谋立誓戒之 
⑤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 
⑥逾时或犹未食,无敢前请者 
A.①③④B.③⑤⑥C.①②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的状态,展示了一个嗜书知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B.作者性格严厉急躁,不谙世事,不近人情,读书入迷时,常对家人呵斥怒责,并拒绝会见来访的客人,因而经常得罪来访者,造成了紧张的人际关系。
C.作者夫人主持家务,井然有序,客观上“纵容”了丈夫的“醉书”习性:当作者对这种习性悔而思改时,她幽默地表示反对,可见她主观上对丈夫的“醉书”持赞赏态度。
D.作者本打算戒除“醉书”的习性,但又考虑到男人痴迷诗文总胜于沉溺女色等因素,最终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放弃了这种打算。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