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皇祐三年,司户孔宗旦策智高必反,以书告其将陈珙。珙不听,宗旦言不已。珙怒诋之曰:“司户狂邪?”四年,智高出横山,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宗旦又告曰:“事急矣,不可以不戒。”珙又不从。凡宗旦之于珙,以书告者七,以口告者多至不可数。度珙终不可得意,即载其家走桂州,曰:“吾有官守不得去,吾亲毋为与死此。”既行之二日,智高果反,城中皆应之。宗旦犹力守南门,为书召邻兵,欲拒之。城亡,智高得宗旦,喜欲用之。宗旦怒曰:“贼!汝今立死,吾岂可污邪!”骂不绝口。智高度终不可下,乃杀之。
当其初,使宗旦言不废,则邕州之祸必不发。发而吾有以待之,则必无事。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况其死节堂堂如是! 而其事未白于天下。比见朝廷所宠赠南兵以来伏节死难之臣,宗旦乃独不与,此非所谓“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
使宗旦初无一言,但贼至而能死不去,固不可以无赏。盖先事以为备,全城而保民者,宜责之陈珙,非宗旦事也。今猥令与陈珙同戮,既遗其言,又负其节。为天下者,赏善而罚恶;为君子者,乐道人之善,乐成人之美。岂当如是邪?凡南方之事,卒至于破十余州,覆军杀将,丧元元之命,竭山海之财者,非其变发于隐伏,而起于仓卒也。内外上下有职事者,初莫不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苟且偷托,以至于不可御耳。有一人先能言者,又为世所侵蔽,令与罪人同罚,则天下之事,其谁复言耶?
闻宗旦非独以书告陈珙,当时为使者于广东西者,宗旦皆历告之。今彼既不能用,惧重为已累,必不肯复言宗旦尝告我也。为天下者,使万事已理,天下已安,犹须力开言者之路,以防未王之,患。况天下之事,其可忧者甚众。而当世之患,莫大于人不能言与不肯言,而甚者或不敢言也。则宗旦之事,岂可不汲汲载之天下视听,显扬褒大其人,以惊动当世耶?
(选自《与孙司封书》,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司户孔宗旦智高必反策:预计
B.久使独有此一善,固不可不旌:表彰
C.使宗旦初无一言使:假使
D.或隐而不言,或而不备忽:忽然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宗旦“直言不讳、勇于为国献身”的高贵品质的一组是:(  ) (3分)
①宗旦言不已  ②略其寨人,因其仓库而大赈之 ③即载其家走桂州
④但贼至而能死不去 ⑤事急矣,不可以不戒 ⑥或隐而不言,或忽而不备
A.①②⑥B.①④⑤C.③⑤⑥D.①②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智高攻破邕州城后,俘获了宗旦,并想要任用宗旦,但被宗旦婉言拒绝了。
B.作者认为朝廷应该着重奖励像宗旦那样“曲突徙薪”的臣子,而不是只奖励救火时烧得焦头烂额的那些“上客”。
C.作者认为治国者,应该惩恶扬善,应该乐于称赞别人的长处,并成全别人的美事。
D.关于智高必反的事,宗旦不仅多次报告陈拱,对于当时在广东、广西两路的朝廷使者,宗旦也都一一告知了。但他们当时都未采纳宗旦的意见,最终造成了灾祸。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略
解析

小题1:忽,玩忽职守
小题1:②智高的恶行③宗旦对家人的保护⑥邕州内外上下有官职者
小题1:原文不是婉拒而是怒斥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的翻译能力。关键词为:(1)谨、庠序、申、颁、语意各一分。 (2) 予、见、患、定语后置、语意各一分。
文言文翻译
皇祜三年,司户孔宗旦策算到侬智高一定会造反,就写信向州将陈珙报告。陈珙没有听从,宗旦劝说不止。陈珙怒斥他:“司户发疯了吗?”皇祜四年,侬智高越过了横山寨,掠取了寨里人,凭借寨中的仓库赈济百姓。宗旦又告诫说:“事情危急了,不能不防御啊!”陈珙又不听从。宗旦对陈珙,书面告诫共有七次,口头告诫多得数不清楚。宗旦估计陈珙终究不会接受自己的意见,就把家人送去桂州避难,说:“我有官职在身,不能离去,我的亲人不必要与我一起死在这里。”他的家人走了二天后,侬智高果然造反,城中将士都响应他。宗旦仍然奋力守住南门,并写信向邻近州县讨救兵,想抵挡侬智高。城破,侬智高抓住了宗旦很高兴,想任用他。宗旦怒道:“反贼!你现在马上就要死了,我岂能受此污辱!”骂不住口。侬智高思量终究不能降服他,就杀了他。
当初,假如宗旦的话不被废弃,那么邕州的战祸就一定不会发生;发生了战祸而我方有所防备,就一定不会有什么大事。即使只有这一点好处,原已不可不加以表彰,何况他临死时气节如此之崇高!然而他的事迹却未能大白于天下。最近见到朝廷优宠封赠对南方用兵以来尽节死难的臣子的名单,宗旦却独独不在其中。
即使宗旦当初不讲一句话,仅仅贼兵到来时能宁死不离职守,本已不可不给予奖赏。因为在事先作好防备,保全城池与人民,应该是陈珙的责任,而不是宗旦的事情。现在随意地判定他与陈珙同罪,既忘记了他的忠言,又辜负了他的高节。治理天下的人,本应赏善罚恶;作为君子,则乐于称道别人的善行,乐于成全他人的好事。难道应当像现在这样处置吗?至于南方的战争,最终发展到了失陷十余州,军队覆没,将吏被杀,人民丧命,国家耗尽财力的地步,不是因为事发之前没有迹象,祸起突然无法应付。内外上下的官吏在战祸将起之时没有不知道的,但他们有的隐瞒不说,有的疏忽无备,苟且偷安,互相推诿,发展到了无法抵御的地步。有一个事先敢说的,又被世人欺蒙埋没,让他与罪人受同样的惩罚,对于天下大事,难道还有谁肯说呢!
听说宗旦不单单写信告诫陈珙,凡是当时在广东西路任转运使的,宗旦都一一告诫过他们。现在,他们既没有听宗旦之言,又害怕连累自己,一定不肯再说“宗旦已经告诫过我”了。对于治理天下的人来说,即使万事已经整治好了,天下已经安定,尚且必须力开言路,以防止尚未来临的祸患。何况天下的事情,可忧虑的还很多,而当前的弊病,没有比人们不能说话和不肯说话,有的甚至不敢说话更大的了。这样看来,宗旦的事迹,怎么可以不急切地让天下人看到和听到,表彰赞扬他,来震动当世呢!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5分)
贺钦,字克恭,世家定海,父孟员,以戎籍隶辽义州卫。钦少颖敏,习举子业辄鄙之曰:“为学止于是耶?”取《近思录》读之,有省。成化二年以进士授户科给事中。因亢旱上章极谏,复以言官旷职召灾,自劾求退。会陈献章被征来京师,钦听其论学,叹曰:“至性不显,真理犹霾,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即日上疏解官去,执弟子礼事献章。既别,肖其像事之。其学专读《五经》、《四书》、小学,期于反身实践,主敬以收放心。有来学者,辄辞之曰:“己尚未治,何以治人?”既而从游者甚众,磨砻淬厉,成其器业。如是者十余年,虽不出户庭,而官贵人闻风仰德者,莫不躬拜床下。
弘治改元,用阁臣荐,起为陕西右参议。玺书至而母适病死,乃上疏恳辞。
正德四年,太监刘瑾括辽东田,东人震恐思乱。义州以守臣贪残变先发,聚从劫掠,顾相戒曰:“毋惊贺黄门。”钦闻之,往谕曰:“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众初汹汹,至是知悔,罗拜而泣呼曰:“吾父也,愿教之。”钦曰:“惟不杀人,祸可恨。守臣激变,民则无辜,能止杀以待命,尚不失为良民也。良民何畏焉?”未几,有言镇城军果至者,众复噪曰:“贺黄门无嫚语。”环跪钦里门。钦曰:“吾固知有是也。城中扰攘至此,镇城焉得不发兵?兵虽至,尔等不杀人,必宥尔,无恐。”众散去,乱遂定。时又有边将诈诱杀为阵获者,上官按之不得实,一见钦即惭伏地曰:“他人可欺,吾敢欺贺先生耶?”其至诚感人如此。
钦处家笃恩谊,正伦理,厚姻成,睦宗党。冠婚丧祭一遵古礼,不根之言纤毫不入于耳,子姓必薰陶之以孝弟之义。日改月化,一乡人皆兴于善。里俗溺于异端,丧葬皆作佛事,啖酒肉,肆为奢僭,钦以身范之。晚更好《易》,究心象数,手不释卷,大臣荐引相属,终不起。少尝隐居医无闾山,因以医闾自号,人遂称为医闾先生。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治改元,阁臣荐用:由
B.自求退 劾:检举揭发。
C.必尔,无恐 宥:宽恕。
D.玺书至而母病死适:适宜
小题2:下列各句中,划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钦听论学 孰能讥之乎
B.罗拜泣呼曰 盖将自其变者观之
C.义州守臣贪残变先发 又悲夫古书之不存
D.时又有边将诈诱杀阵获者 人刀俎,我为鱼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贺钦做官,进德修业,尊师重道,传道授业,都坚持用高标准要求自己
B.贺钦晚年好《易》不愿做官,因年轻时曾隐居学医,大家称他医闾先生。
C.贺钦处变不惊,机智策略地安抚变乱民众,化解矛盾,维护了社会安宁。
D.贺钦重视伦理道德,对家属亲戚、邻里乡党、民情风俗,都有教化和影响。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世即用我,而我奚以为用?(3分)
(2)若等吾乡人也,今不幸至此,然吾窃为若等忧,镇城兵不即至耶,如之何?(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6分)
诸葛孔明
陈亮
孔明,伊、周之徒也。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而处英雄之不幸也。夫众人皆进,而我独退,雍容草庐,三顾后起。挺身托孤,不放不摄,而人无间言。权倡人主而上不疑,势倾群臣而下不忌。厉精治蜀,风化肃然。宥过无大刑故无小帝者之政也以佚道使人虽劳不怨以生道杀人虽死不怨杀者王者之事也。孔明皆优为之,信其为伊、周之徒也。而论者乃谓其自比管、乐,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是何足与论孔子之仕鲁与自比老、彭哉!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此无异于儿童之见也。彼岂非以仲达之言而信之耶?而不知其言皆谲也。仲达不能逞其谲于孔明,故常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论者特未之察耳。
始孔明出祁山,仲迭出兵拒之,闻孔明将芟上邦之麦,卷甲疾行,晨夜往赴。孔明粮乏已退,仲达谲言日:“吾倍道疲劳,此晓兵者之所贪也。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夫军无见粮而转军与战,纵能胜之,后何以继?此少辩事机者之所必不为也。仲达心知其然,外为失言以谲其下耳。已而孔明出斜谷,仲达又率兵拒之。知孔明兵未逼渭,引军而济,背水为垒。孔明移军且至,仲达谲言曰:“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阵。若西上五丈原,诸军无事矣。”夫敌人之兵已在死地,而率众直进,来与之战,此亦少辨事机者之所不为也。仲达知其必不出此,姑诳为此言以妄表其怯,以示吾之能料,且以少安其三军之心也。故孔明持节制之师,不用权谲,不贪小利,彼则曰:“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凡此者,皆伺孔明之开阖,妄为大言以谲其下,此岂其真情也!
夫善观人之真情者,不于敌存之时,而于敌亡之后。孔明之存也,仲这之言则然。及其殁也,仲达按行其营垒,敛衽而叹曰:“天下奇才也!”彼见其规矩法度,出于其所不能为,恍然自失,不觉其言之发也。可以观其真情矣。论者不此之信,而信其谲,岂非复为仲达所谲哉!
唐李靖,谈兵之雄者也。吾尝读其问对之书,见其述孔明兵制之妙,曲折备至;曾不一齿仲达。彼晓兵者,固有以窥之矣。书生之论,曷为其不然也!孔明距今且千栽矣,未有能谅其心者。吾愤孔明之不幸,故备论之,使世以成败论人物者共少戒也。
(选自《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甚者至以为非仲达敌:敌人
B.故常孔明之开阖伺:窥探
C.仲达出兵之拒:抵御
D.夫军无粮而转军与战见:现成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势倾群臣下不忌爽籁发清风生
B.论者不此信,而信其谲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C.孔明移军至不者,若属皆为所虏
D.不觉其言之发是社稷之臣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篇即明确指出,诸葛亮与古代圣贤伊尹、周公是一类人物,然后历数诸葛亮的品德与功业,体现出作者对诸葛亮的高度评价。
B.作者在读了唐代李靖的文章后,感慨李靖作为一个通晓兵法的人竟然也会发表书生式的迂腐议论,可见后人难以懂得诸葛亮的内心。
C.文章通过剖析仲达对诸葛亮上邦芟麦和兵出斜谷两件事的言论,论证了作者关于仲达用大话欺骗部下、所说非其真实想法的观点。
D.这是一篇史论,文章对诸葛亮给予充分理解和深切同情,严正驳斥了一些人对诸葛亮的攻击和贬损,并且明确反对以成败论英雄。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3分)
宥 过 无 大 刑 故 无 小 帝 者 之 政 也 以 佚 道 使 人 虽 劳 不 怨 以 生 道 杀 人 虽 死 不 怨 杀 者 王 者 之 事 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尔。(4分)
(2)亮不敢据渭水,此易与耳。(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5 分)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
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⑴不少成语出自《论语》,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面语段的成语。(1分)
                  
⑵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4分)
                                                                                    
                                                                                    
题型:语言运用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5分)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父恢,为南海太守。祐年十二,随从到官。恢欲杀青简以写经书,祐谏曰:“今大人逾越五岭,远在海滨,其俗诚陋,然旧多珍怪,上为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此书若成,则载之兼两。昔马援以薏苡兴谤,嫌疑之间,诚先贤所慎也。”恢乃止。
及年二十,丧父,居无檐石,而不受赡遗。常牧豕于长垣泽中,行吟经书。遇父故人,谓曰:“卿二千石子而自业贱事,纵子无耻,奈先君何?”祐辞谢而已,守志如初。后举孝廉,将行,郡中为祖道,祐共小吏雍丘黄真欢语移时,与结友而别。功曹以祐倨,请黜之。太守曰:“吴季英有知人之明,卿且勿言。”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其清节。迁胶东侯相。祐政唯仁简,以身率物。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③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祐屏左右问其故,性具谈父言。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遗之。
祐在胶东九年,迁齐相,大将军梁冀表为长史。及冀诬奏太尉李固,祐闻而请见,与冀争之,不听,冀怒而起入室,祐亦径去。冀遂出祐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授。年九十八卒。(选自《后汉书·吴祐传》有删节)
【注】①兼两:同时使用两辆车。②薏苡(yiyi):一种草本植物。③啬夫:农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祐辞而已,守志如初。谢:道歉
B.纵子无,奈先君何?耻:觉得……羞耻
C.卿二千石子而自贱事业:从事,做
D.祐使归谢其父,还以衣之。遗 :赠送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臣壮也,犹不如人。功曹以祐倨,请黜
B.吾属今之虏矣!上国家所疑,下为权戚所望。
C.今有一言,可解燕国之患。昔马援薏苡②兴谤。
D.吾还也真后亦举孝廉,除新蔡长,世称清节。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与“常牧豕于长垣泽中”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B.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C.沛公安在?
D.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吴祐十二岁时就跟随父亲到任所生活,在劝谏父亲停止烤简刻书这件事上,他表现出了成人一般的沉稳与远见。
B.吴祐在父亲去世后,安于清贫自立自持,边放猪边吟诵经书,不为人言所动。后与黄真一起被举荐为孝廉,并被人称赞为清廉有节操。
C.吴祐后升迁为胶东侯相,他为政仁慈清简,率先垂范。遇到打官司的百姓,他先闭门自责,然后才审断诉讼,或亲自调解。
D.吴祐坚守志节,大将军梁冀曾上表推荐他任长史,但当梁冀诬奏太尉李固时,吴祐就前去与之争辩。后被调出任河间相,遂辞官回乡耕读。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民有争诉者辄闭门自责然后断其讼以道譬之或身到闾里重相和解啬夫孙性私赋民钱市衣以进其父父得而怒曰有君如是何忍欺之促归伏罪性惭惧诣阁持衣自首。
小题6:此题考查断句,要结合句意断句,共13处,每错3处扣1分。
(2)联系课文内容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3分)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3分)
(一)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选自《季氏将伐颛臾》)
(二)
“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岂徒孔子知之,冉有亦知之,即季孙亦未尝不知之。探其意中所怀挟者而告之曰,吾恐在此不在彼,亦因其所惧者而惧之也。季孙之忧,自在萧墙而其欲则在颛臾知忧不在此而曰忧是以为君子之所疾。
(选自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卷七)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无乃尔是与过:过错
B.陈力列,不能者止就:担任
C.既来之,则之安:使……安定
D.岂孔子知之徒:只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季氏将有事颛臾有动中,必摇其精
B.危不持,颠而不扶襟三江带五湖
C.今由求也,相夫子客亦知夫水月乎
D.冉有亦知然而不王者,未有也
小题3:请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限3处)(3分)
自 在 萧 墙 而 其 欲 则 在 颛 臾 知 忧 不 在 此 而 曰 忧 是 以 为 君 子 之 所 疾。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2分)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2分)
小题5:“因其所惧者而惧之也”中两个“惧”的内涵分别是什么?结合两段选文简要回答。(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