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甲】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乙】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持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小题1:下列各句中活用现象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C.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必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小题2:下列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B.公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其处智勇,可谓兼矣!
C.相如虽驽,畏廉将军哉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
D.蔺相如持璧睨柱欲发使送武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将相和”中,舍人的一番话从侧面烘托了蔺相如能忍能让的性格,突出了他心胸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精神。
B.廉颇认为自己作为将军,有攻城略地的赫赫战功,蔺相如凭借个人的口才获得赵王的提拔,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
C.蔺相如本是宦官头的舍人,心生嫉妒的廉颇就以此来挖苦攻击蔺相如,称之为“贱人”,表现出一种不平衡的心理。
D.蔺相如对廉颇的谦让之举,引起了门客不满,而他善于作比,委婉劝解,他的话传至廉颇耳中,深深地打动了廉颇。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4分)
(2)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4分)
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以国家利益为先以个人私仇为后。
(2)知道将死而不害怕,必定是很有勇气的,死并不是难事,勇敢面对死亡才是难事。
解析

小题1:B项“负”是使动用法,其余和例句一样是意动用法
小题1:D项“方”都是“正”的意思。A项经、由/趁机。B项主谓之间,取独/代词,代智勇C项难道/只有。
小题1:错在“根本没有立什么功劳”上。廉颇的意思是蔺相如仅仅凭借“口舌”立功的,没有自己攻城***的功劳大,并不是一点都不承认蔺相如的功劳。
小题1:(1)“所以”“先、后“的意动用法,一个1分,句意 1分。(2)处1分。每个句子1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季直,丹阳秣陵人也。祖愍祖,宋广州刺史。父景仁,中散大夫。季直早慧, 愍祖甚爱异之。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人问其故,季直曰:“若有赐,当先父伯,不应度及诸孙,是故不取。”愍祖益奇之。五岁丧母,哀若成人。初,母未病,令于外染衣;卒后,家人始赎,季直抱之号恸,闻者莫不酸感。
及长好学,淡于荣利。起家桂阳王国侍郎、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时人号曰“聘君”。父忧服阕,尚书令刘秉领丹阳尹,引为后军主簿、领郡功曹。出为望蔡令,顷之以病免。时刘秉、袁粲以齐高帝权势日盛,将图之,秉素重季直,欲与之定策。季直以袁、刘儒者,必致颠殒,固辞不赴。俄而秉等伏诛。齐初,为尚书比部郎,时褚渊为尚书令,与季直素善,频以为司空司徒主簿,委以府事。渊卒,尚书令王俭以渊有至行,欲谥为文孝公,季直请曰:“文孝是司马道子谥,恐其人非具美,不如文简。”俭从之。季直又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时人美之。迁太尉记室参军。出为冠军司马、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还除散骑侍郎,领左卫司马,转镇西谘议参军。齐武帝崩,明帝作相,诛锄异己,季直不能阿意,明帝颇忌之,乃出为辅国长史、北海太守。边职上佐,素士罕为之者。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谘议参军,兼尚书左丞。仍迁建安太守,政尚清静,百姓便之。还为中书侍郎,迁游击将军、兼廷尉。
梁台建,迁给事黄门侍郎。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天监初,就家拜太中大夫。高祖曰:“梁有天下,遂不见此人。”十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五。季直素清苦绝伦,又屏居十余载,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闻者莫不伤其志焉。
注:①染衣:染服,僧衣,代指出家。
(选自《梁书·陶季直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忧服阕忧:忧虑B.与季直素善素:平素、一向
C.领左卫司马领:兼任D.又屏居十余载屏居:隐居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陶季直“淡于荣利”的一组
①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 
②起家桂阳王国侍朗、北中郎镇西行参军,并不起
③请俭为渊立碑,终始营护,甚有吏节 ④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
⑤无为务人间之事,乃辞疾还乡里   ⑥及死,家徒四壁,子孙无以殡敛 
A.①③④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陶季直“早慧”,他的祖父陶愍祖“异之”,是“异”其“智”;此后,陶季直面对祖父的金钱物质赏赐竟能首先考虑到辈分有序,陶愍祖“益奇之”,则是“奇”其“品”。
B.陶季直认为刘秉、袁粲二人都是儒生,他们推翻齐高帝的图谋必败,因此坚决不参与他们的谋反,而日后刘、袁二人伏罪处死的结局也充分验证了陶季直预见的正确性。
C.武帝去世,齐明帝即位,铲除异己,陶季直很不满意,齐明帝也嫉妒他,于是把他调出京城担任辅国长史、北海太守。
D.陶季直为官能急流勇退,常说官做到二千石,最初的愿望就全实现了。平素行政廉洁,死后家徒四壁,子孙都没有安葬他的钱,众人无不伤心落泪。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愍祖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令诸孙各取,季直时甫四岁,独不取。(5分)
(2)或劝季直造门致谢,明帝既见,便留之,以为骠骑谘议参军。(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各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竹修:修长
B.足以极视听之娱,可乐也信:确实
C.修短随化,终于尽期:至,到
D.虽世事异殊:特殊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会会稽山阴之兰亭海运则将徙南冥
B.每览昔人兴感由内无应门五尺
C.亦足畅叙幽情不物喜,不以已悲
D.列坐次吾还也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第一段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交代了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与会的人物,也写了兰亭优雅的环境和活动情况。
B.第三段写了喜欢“静”和喜欢“躁”的人,他们在性格乃至行为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两者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由此引发作者的感慨。
C.东晋许多名士崇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无。对他们 “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作者有深深的共鸣,表示认同,所以悲痛。
D.作为文集的“序”,作者在结尾不忘提及结集的目的,记载与会之人并收录他们赋的诗,目的是让后世读者有感于他们的情致。
小题4:翻译句子(10分)
(1)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6分)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云,字游,鲁人也,徙平陵。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长八尺余,容貌甚壮,以勇力闻。年四十,乃变节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前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好倜傥大节,当世以是高之。
是时,少府五鹿充宗①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其异同,令充宗与诸《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衣登堂,抗首而请,音动右左。既论难,连拄五鹿君,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由是为博士,迁杜陵令。
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逢、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
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常居户田,教授诸生。时出乘牛车从诸生,所过皆敬事焉。薛宣为丞相,云往见之。宣备宾主礼,因留云宿,从容谓云曰:“在田野亡事,且留我东阁,可以观四方奇士。”云曰:“小生乃欲相吏邪?”宣不敢复言。
云年七十余,终于家。病不呼医饮药。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为丈五坟,葬平陵东郭外。
(选自《汉书•朱云传》)
①少府五鹿充宗:少府,官名;五鹿,复姓。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世以是之高:崇敬
B.御史遂云去将:带领
C.以直臣旌:表彰
D.云自是之后不复仕:做官
小题2:以下四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朱云不惧权势的一组是( )(3分)
①容貌甚壮,以勇力闻 ②摄衣登堂,抗首而请 ③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 ④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余 ⑤小生乃欲相吏邪 ⑥遗言以身服敛,棺周于身,土周于椁
A.①③⑥B.①⑤⑥C.②③④D.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朱云,汉时有名的高士。他少年任侠好勇,中年改节读书,研习《易》及《论语》,由豪侠而成为名儒。
B.华阴丞认为朱云才兼文武,忠正而有智谋,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推荐他做御史大夫。这一建议却遭到太子太傅匡衡的反对。
C.汉成帝时,朱云斥责皇帝的师傅张禹为佞臣,成帝很生气,御史拉他下殿,他攀住栏杆硬是不肯走,于是“朱云折槛”成为一段佳话。
D.朱云生性鲠直,倜傥有大节,人们很尊敬他。他对皇帝的意见也敢反驳,对宰相邀他做官婉言谢绝,病重时不请医不喝药,要求死后薄葬。
小题4:翻译句子
(1)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5分)
(2)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5分)
有樵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①嵌空②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③死矣。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注释:①故:通“固”本来。②嵌空:深陷的样子。③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功夫。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
小题1:下列句中的“而”字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穴故嵌空而缭曲  ②蟹六跪而二螯
③遂蛇行而入      ④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小题2:下列划线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行遇虎B.乃运数石
C.填然D.君子博学而参醒乎己
小题3:下列句子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虎被熏灼B.虎亦随入
C.有碑仆道D.木直中绳,煣以为轮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
小题5:请写出至少5个含有“虎”字的成语。(2分)(三至四个得1分,五个满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为吏诬诉,黜陟使阎立本召讯,异其才。稍迁大理丞,岁中断久狱万七千人,时称平恕。权善才、范怀义坐误斧昭陵柏,高宗诏诛之。仁杰奏不应死,帝怒曰:“是使我为不孝子,必***之。”仁杰曰:“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今误伐一柏***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帝意解,遂免死。左司郎中王本立怙宠自肆,仁杰劾奏其恶,有诏原之。仁杰曰:“陛下惜有罪,亏成法,臣愿先斥,为群臣戒。”本立抵罪。出为宁州刺史,抚和戎落,郡人勒碑以颂。时越王兵败,支党余两千人论死,仁杰疏曰:“此皆非本恶,诖误至此。”有诏悉谪戍边。会为来俊臣所构,守者浸弛,即丐笔书帛,置褚衣中。谓吏曰:“方暑,请付家彻絮。”仁杰子光远得书,因免死。万岁通天中,契丹陷冀州,擢仁杰为魏州刺史。前刺史惧贼至,驱民保城,修守具。仁杰至,曰:“贼在远,何自疲民?万一虏来,吾自办之,何预若辈?”悉纵就田,民为立祠。突厥入赵、定,时民多胁从于贼,贼已去,惧诛,逃匿。仁杰上疏曰:“愿赦河北,一不问罪。”诏可。后欲以武三思为太子,以问宰相,众莫敢对。仁杰曰:“匈奴犯边,陛下使三思募勇士,逾月不及千人。庐陵王代之,不浃日辄五万。今欲继统,非庐陵王莫可。”初,李昭德数请还太子,而后意不回,唯仁杰每以母子天性为言,故卒复唐嗣。后将造浮屠大像,度费数百万。仁杰谏曰:“物不天降,终由地出。不损百姓,且将何求?既失农时,是为弃本。”后由是罢役。圣历三年卒,年七十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权善才、范怀义误斧昭陵柏坐:坐下
B.仁杰为魏州刺史擢:提拔
C.故复唐嗣卒:最终
D.既农时,是为弃本失:耽误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狄仁杰平恕忠直的一组是
①仁杰子光远得书,因免死      ②仁杰奏不应死
③此皆非本恶,诖误至此        ④驱民保城,修守具
⑤愿赦河北,一不问罪          ⑥既失农时,是为弃本
A.①⑤⑥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
A.狄仁杰体恤百姓,契丹攻陷冀州,他坚持让百姓回家种田;武则天想造佛像,他以误农时、弃根本为由加以劝阻。
B.狄仁杰敢于直言劝谏。权善才、范怀义误用斧头砍伐昭陵的柏树,高宗很生气,要***他们,狄仁杰上奏直谏,高宗免去二人的死罪。
C.狄仁杰忠于唐室,在立太子的关键问题上,他用招募勇士这件事把武三思和庐陵王做了对比,让武则天明白了人心所向。
D.狄仁杰能力出众,黜陟使阎立本惊异他的才干,就推荐他做大理丞,他一年就决断了大量积压的案件,受到人们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之法固有差等,犯不至死而致之死,何哉?
(2)物不天降,终由地出。不损百姓,且将何求?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