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8分)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甫天宝初应进士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共18分)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拜右拾遗。房琯为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是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辅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栗,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夫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 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 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有九。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甫自京师宵遁 宵:夜里 | B.拜右拾遗 拜:授予官职 | C.严武过之 过:拜访 | D.啖牛肉白酒 啖:吃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谒肃宗于彭原 //皆以美于徐公 | B.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 C.严挺之乃有此儿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D.自棹舟迎甫而还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虽生于官宦世家,但他仕途不顺,后来因为献赋才侥幸被皇上赏识。 | B.杜甫因为房琯兵败一事而遭受牵连,被贬到华州做了司功参军。 | C.杜甫与严武交情甚厚,在言行上常常对严武不讲礼节,十分傲慢。 | D.晚年的杜甫在颠沛流离中度过,文中对杜甫死的说法值得参考。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2)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 (3)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
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天宝末年,(杜甫)献上三篇《大礼赋》。唐玄宗认为这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查他的文章,然后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 (2)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皇上准许了他。 (3)杜甫曾经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 |
解析
小题1:宵:名词做状语,在夜里 小题1:两个“乃”都是“竟然”的意思。A中前一个“于”,在;后一个“于”,比。B中前个“为”是动词,做;后一个“为”是介词,替。D中前一个“而”表承接关系,后一个“而”表转折关系 小题1:“因为房琯兵败一事而遭受牵连”一说有误,杜甫是在房琯被免职后上书直言,触怒了唐肃宗而被贬到华州做了司功参军 小题1:(1)“奇之”“召”“授”(2)“请”“帅”“许”(3)“尝”“为暴水所阻”“得”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节乳母者,魏公子之乳母。秦攻魏,破之,***魏王瑕,诛诸公子,而一公子不得,令魏国曰:“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节乳母与公子俱逃,魏之故臣见乳母而识之曰:“乳母无恙乎?”乳母曰:“嗟乎!吾奈公子何?”故臣曰:“今公子安在?吾闻秦令曰:‘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匿之者,罪至夷。’乳母倘言之,则可以得千金。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乳母曰:“吁!吾不知公子之处。”故臣曰:“我闻公子与乳母俱逃。”母曰:“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故臣曰:“今魏国已破,亡族已灭。子匿之,尚谁为乎?”母吁而言曰:“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今持逆乱而以求利,吾不为也。且夫凡为人养子者务生之,非为***之也。岂可利赏畏诛之故,废正义而行逆节哉!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遂抱公予逃于深泽之中。故臣以告秦军,秦军追,见争射之,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秦王闻之,贵其守忠死义,乃以卿礼葬之,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赐金百镒。君子谓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夫慈故能爱,乳狗搏虎,伏鸡搏狸,恩出于中心也。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注]之。”此之谓也。 【注】墐:jìn埋。 (节选自《列女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祠以太牢,宠其兄为五大夫祠:供奉 | B.匿之者,罪至夷夷:灭族 | C.则昆弟无类矣类:幸存 | D.废正义而行逆节哉逆节:违背节义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有能得公子者,赐金千镒 | B.①遂抱公子逃于深泽之中 ②乃使从者衣褐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C.①乃以卿礼葬之 | D.①尚谁为乎 | ②斧斤以时人山林 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乳母坚守忠义的一组是(3分) 吾不知公子之处 ②知而不言,则昆弟无类矣 ③吾虽知之,亦终不可以言 ④今持逆乱而以求利 ⑤妾不能生而令公子禽也 ⑥节乳母慈惠敦厚,重义轻财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5分) (2)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5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每题3分,翻译8分)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屯:驻扎 | B.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虞:预料,准备 | C.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奄:奄奄一息 | D.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破:打败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靖纵兵击破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B.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 D.至江陵,屯营于城下师不必贤于弟子。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靖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左仆射杨素认为他将来做官一定能做到自己现在的位置。 | B.李靖在攻打萧铣的战斗中,看重行军的速度,抓住了先机,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 C.李靖通过侦察知道可汗军营受惊扰的情况后,暗中派间谍使离间计,终使可汗亲信主动投降。 | D.唐太宗认为,李靖在平定突厥各部的叛乱中,战功卓著,可以和汉代的李陵相媲美。 |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①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4分) ②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4分) |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菌不知晦朔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B.穷发之北 发:毛,文中指草木。 C.绝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彼且奚适也 适:到……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B.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 C.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且焉置土石 | D.夫列子御风而行吾尝终日而思矣 | 小题3: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奚以知其然也A.《齐谐》者,志怪者也。 | 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小题4:下列对第一段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朝菌,朝生暮死之菌;蟪蛄,即寒蝉;此二者是“小年”之物。而冥灵、大椿都是长寿之木。 | B.彭祖不过活了八百岁,他的寿命与冥灵、大椿比起来不也很短吗?而世间众人每每与他相比,不也太可悲吗? | C.文段中“汤之问棘”一段话看似与课文中第一段的内容重复,其实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并与文章开头部分形成呼应和应证。 | D.这一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给人一种既夸张又鲜明的印象,目的是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一观点。 | 小题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⑴奚以知其然也。 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阅读苏辙《巢谷传》,完成小题。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斧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至友其秀杰友:以…为友,结交 | B.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徙:搬家,迁徙 | C.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恨:遗憾 | D.县斧而爨,易子而食县:通假字,通“悬”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 | B.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 |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 不拘于时,学于余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 B.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 C.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 D.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4分) (2)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4分) (3)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4分) |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明:照明 | B.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咎:责怪 | C.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前往 | 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识:认识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B.入之愈深,其进愈难古之人不余欺 | C.不出,火且尽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 D.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奇特美丽的景色,往往在偏远险要的地方,而能观赏到的人却很少。 | B.苏轼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尊重事实的精神,也让他在游览中获得喜悦。 | C.两段文字夹叙夹议,因事见理,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 D.王文概括地叙写景物,记叙得简要明白;苏文以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取胜。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3分) (2)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