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每题3分,翻译8分)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左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每题3分,翻译8分)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左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选择每题3分,翻译8分)
李靖,本名药师,雍州三原人也。少有文武才略,每谓所亲曰:“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皆善之。素尝拊其床谓靖曰:“卿终当坐此。”仕隋为马邑郡丞。会高祖(李渊)击突厥,靖察高祖,知有四方之志,因自锁上变,将诣江都,至长安,道塞不通而止。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 
萧铣据荆州,遣靖安辑之,其年八月,集兵于夔州。铣以时属秋潦,江水泛涨,三峡路险,必谓靖不能进,遂休兵不设备。九月,靖乃率师而进,将下峡,诸将皆请停兵以待水退。靖曰:“兵贵神速,机不可失,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进兵至夷陵,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屯清江,靖纵兵击破之。至江陵,屯营于城下,铣甚惧,始征兵于江南,果不能至。靖又破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铣遣使请降,靖即入据其城,号令严肃,军无私焉。
突厥诸部离叛,朝廷将图进取,以靖为代州行军总管,率骁骑三千自马邑出其不意,直趋恶阳岭以逼之。突利可汗不虞于靖,见官军奄至,于是大惧。相谓曰:“唐兵若不倾国而来,靖岂敢孤军而至?”一日数惊。靖候知之,潜令间谍离其心腹,其所亲康苏密来降。四年,靖进击定襄,破之,可汗仅以身遁。太宗尝谓曰:“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书名竹帛。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
(节选自《旧唐书.李靖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铣将文士弘率精兵数万清江屯:驻扎
B.突利可汗不于靖虞:预料,准备
C.见官军至,于是大惧奄:奄奄一息
D.靖又其骁将杨君茂、郑文秀破:打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靖纵兵击破师道不传也久矣
B.不欲就大事,以私怨斩壮士乎?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C.必当立功立事,取富贵。斧斤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D.至江陵,屯营城下师不必贤弟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靖年轻时就有文才武略,左仆射杨素认为他将来做官一定能做到自己现在的位置。
B.李靖在攻打萧铣的战斗中,看重行军的速度,抓住了先机,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C.李靖通过侦察知道可汗军营受惊扰的情况后,暗中派间谍使离间计,终使可汗亲信主动投降。
D.唐太宗认为,李靖在平定突厥各部的叛乱中,战功卓著,可以和汉代的李陵相媲美。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
①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太宗寻召入幕府。(4分) 
②卿以三千轻骑深入虏庭,克复定襄,威振北狄,古今所未有。(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1)高祖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或“豪壮;豪迈”),太宗又坚决请求(不要***他),于是就了他。太宗不久就(把李靖)召入幕府。
(2)你带领三千轻骑兵深入到突厥内地攻克收复了定襄,威名震慑了北边的胡人,这真是从古到今所没有的功绩。
解析

小题1:奄:突然
小题1:A代词/取独。B 都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C来/凭借。D在/比
小题1:唐太宗的意思是李靖要超过李陵很多,而不是相媲美
小题1:(1)“壮”“固”“舍”“寻”各1分(2)“以”“虏庭”“克复”“振”各1分
译文:
李靖,本名药师,是雍州三原县人。年轻时有文才武略,常常对自己亲近的人说:“大丈夫如果遇上英明的君主和大好时机,就一定要建立功劳成就事业,来搏取富贵。” 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都称赞他,杨素曾抚着自己的坐床对他说:“你最终能坐到这个位置!”在隋朝担任马邑郡丞的官职,正碰上唐高祖李渊去攻打突厥,李靖观察李渊,知道他有夺取天下的意图,于是给自己戴上枷锁,将要前往扬州,向朝廷报告事变,到了长安,因为道路堵塞不通才作罢。高祖攻下京城,抓住李靖,将要***他。李靖大喊道:“您拉起正义的队伍,本应为天下除暴乱,为什么不想成就大事,却要因为个人的私怨***掉壮士呢?”高祖认为他的话很有气魄,太宗又坚决请求(不要***他),于是就放了他。太宗不久就把李靖召入幕府。
萧铣占据荆州称帝,高祖派李靖去平定他,那年八月,在夔州聚集军队。萧铣认为当时正是秋汛季节,江水上涨,三峡道路十分危险,坚信李靖不能进军,于是让士兵休息,不加防备。九月,李靖就带兵前进,将下三峡,将领们都请求停止进军来等待江水退了再说。李靖说:“兵贵神速,机会不能丧失,如果趁江水上涨的形势,快速地到达荆州城下,就是人们常说的疾雷炸响,来不及掩住耳朵,这是军事家的上等策略。即使他们知道了我们的行动,匆忙征调军队,也没有办法应对我们,这样他们一定会成为俘虏的。”进军到了夷陵,萧铣的将领文士弘带领几万精兵屯驻在清江,李靖挥师打败了他。来到江陵,扎营在城下,萧铣十分害怕,这时才从江南征调人马,果然调集不到。李靖又打败了他的勇将杨君茂、郑文秀。萧铣派人请求投降,李靖当即进入占据了江陵城,军队号令如山,纪律严明,没有私下掳掠的现象。
突厥各部叛变,朝廷计划进军攻打,任命李靖为代州行军总管。李靖率领三千勇猛的骑兵出敌不意,从马邑直走恶阳岭来逼迫敌军。突利可汗没有料到李靖会这样做,看到官兵突然来到,于是很害怕。将士们议论纷纷:“唐军如果不是调集全国军队来了,李靖怎么敢孤军深入呢?”一天之内多次自相惊扰。李靖通过侦察知道这种情况,暗中让间谍挑拨突利可汗和他心腹将领的关系,突利可汗亲近的康苏密前来投降。贞观四年,李靖进击定襄,打败了突厥,突利可汗只身一人逃走了。唐太宗曾对他说:“从前李陵带领步兵五千去攻打匈奴,最后不免自己投降了匈奴,但还得到史书留名。你带领三千轻骑兵深入到突厥内地,最后攻克了定襄,威名震慑了北边的胡人,这真是从古到今所没有的功绩。”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言文段,完成小题。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小题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菌不知晦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B.穷之北              发:毛,文中指草木。
C.云气,负青天        绝:阻挡
D:彼且奚也            适:到……去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虽免行,犹有所待者也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
B.而彼且奚适此小大之辩
C.少,月出于东山之上且置土石
D.夫列子御风行吾尝终日思矣
小题3:下列句子与所给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奚以知其然也
A.《齐谐》者,志怪者也。B.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4:下列对第一段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菌,朝生暮死之菌;蟪蛄,即寒蝉;此二者是“小年”之物。而冥灵、大椿都是长寿之木。
B.彭祖不过活了八百岁,他的寿命与冥灵、大椿比起来不也很短吗?而世间众人每每与他相比,不也太可悲吗?
C.文段中“汤之问棘”一段话看似与课文中第一段的内容重复,其实是庄子的有意之笔,通过“重言”来加重论说的分量,并与文章开头部分形成呼应和应证。
D.这一段文字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给人一种既夸张又鲜明的印象,目的是论证“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一观点。
小题5: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⑴奚以知其然也。
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苏辙《巢谷传》,完成小题。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闻西边多骁勇,骑射击刺为四方冠,去游秦凤、泾原间,所至友其秀杰。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会泸州蛮乞弟扰边,诸郡不能制,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悯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斧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至其秀杰友:以…为友,结交
B.予兄子瞻,亦自惠再昌化徙:搬家,迁徙
C.不旬日必见,死无矣恨:遗憾
D.斧而爨,易子而食县:通假字,通“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予在朝,谷浮沉里中B.予乡闾故,幼而识之
句读不知,惑之不解武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C.昔赵襄子厄晋阳D.故作传,异日以授之
不拘时,学于余           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小题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B.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C.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D.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4分)
(2)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4分)
(3)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二)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苏轼《石钟山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也明:照明
B.既其出,则或其欲出者咎:责怪
C.余自齐安舟行临汝适:前往
D.因笑谓迈曰:“汝之乎?”识:认识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四人拥火以入独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B.入愈深,其进愈难古人不余欺
C.不出,火尽又有若老人咳笑于山谷中者
D.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浅深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奇特美丽的景色,往往在偏远险要的地方,而能观赏到的人却很少。
B.苏轼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尊重事实的精神,也让他在游览中获得喜悦。
C.两段文字夹叙夹议,因事见理,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D.王文概括地叙写景物,记叙得简要明白;苏文以景物描写的生动形象取胜。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谓之后洞。(3分)
(2)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见山楼记
(明)宋 濂
见山楼者,上虞魏君仲远之所建也。仲远居县西四十里所,龙山委蛇走其南,将升而复翔,其旁支斜迤而西,则为福祈诸峰,若车,若旌,若奔马,若渴鹿饮泉,不一而足;势之下降,为阴阜,为连坡,为平林,一奋一止,复襟带乎先后。东则遥岑隐见青云之端,宛类蛾眉,向群山相妩媚为妍。
其下有巨湖,广袤百里,汪肆浩渺,环漫乎三方,晦明吐吞,朝夕万变。方屏插起湖滨,曰夏盖山,去天若尺五,岩峙谷张,尤可玩爱,诚越中胜绝之境也。仲远心乐之,以为非高明之居,不足延揽精华而领纳爽气,于是构斯楼,日与贤士大夫同登。
鼎俎既备,肴核维旅,壶觞更酬,吟篇迭咏。及至神酣意适,褰帘以望,远近之山,争献奇秀,晴容舍青,雨色摊翠,不俟指呼,俨若次第排闼而入,使人涵茹太清,空澄中素,直欲骖鸾翳凤,招偓佺、韩终,翩然被发而下大荒,其视起灭埃氛,弗能自拔者为何如也。伻来俾濂记之。   
夫自辛卯兵兴,阖庐所在,往往荡为灰烬,狐狸昼舞,鬼燐宵发,悲风翛然袭人,君子每为之永慨。自非真人龙兴,拨乱世而反之正,含齿戴发之氓,孰不在枯鱼之肆哉?纵有佳山日在眉睫间,将不暇见之矣。今仲远雍容于观眺之际,亦曰帝力难名,而吾民恒获遂其生尔。若太常博土施侯,作见山阁于临川,而荆国王文公为证其事,且谓吾人脱于兵火,洗沐仁圣之膏泽百余年,而施侯始得以楼出自娱。仲远之去乱离仅四三载尔,乃能抗志物表,厥修故事如承平时。此无他,皇化神速,有非前代所可及,雍熙之治,将见覃及于海内。是楼之作,其殆兆民之先见者欤?虽欲不为之记,不可得也。第所愧者,濂之学识缪悠,立言无精魄,难以传远。仲远尚求荆国其人而为之,庶几楼之胜概,与雄文雅制同为不朽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向群山相妩媚为妍:美好
B.于是斯楼,日与贤士大夫同登构:建造
C.及至神酣意适,帘以望褰:撩开
D.伻来濂记之俾:代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不足延揽精华领纳爽气蟹六跪二螯
B.及至神酣意适,褰帘望臣险衅,夙遭闵凶
C.含齿戴发二虫,又何知
D.今仲远雍容观眺之际其身也,则耻师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见山楼在上龙山下的大湖旁,魏仲远为了登高望远,饱览夏盖山的优美景色,接受湖山的爽朗气息,于是就建造了这个楼。
B.登山的人准备好餐具,备办好果品和菜肴,交相饮酒,诗文迭出,饱览眼前美景如入虚幻之境,便派人嘱咐我写下这篇记。
C.作者认为自辛卯年战乱以来,整日里鬼哭狼嚎,民不聊生,如果不是朱元璋起兵平定天下,纵有美丽景色也无时间来欣赏。
D.作者认为魏仲远建造见山楼就像施侯建造见山阁,都是由于摆脱战乱的原因,魏仲远还想请王安石来写那流传不朽的文章。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一奋一止,复襟带乎先后。(3分)
(2)仲远之去乱离仅四三载尔,乃能抗志物表,厥修故事如承平时。(4分)
(3)是楼之作,其殆兆民之先见者欤?(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
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
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
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
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
(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性沉静详审:慎重
B.文简畅有法为:写作
C.劝帝早朝罢晏:晚
D.还边兵,宫市革:改变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3分)
①下诏罪己,求直言              ②凡十余条,皆切至
③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④天子至尊,不敢渎献
⑤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⑥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
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到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
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5分)
(2)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