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之香而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日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辩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问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惟恐落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也!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老人而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者,往往而然。
(选自《清文选·芋老人传》,有删改)
[注]①倾盖:指道行相遇,停车靠近交谈,彼此马车的伞盖倾斜相交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人入坐延:邀请
B.书生甲第为相国用:因为
C.厚而遣之资:钱财
D.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显著
小题2:下列选项中,都能表明芋老人“深明事理”的一组是(  )(3分)
①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②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③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④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
⑤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         ⑥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
A.①③⑥B.②③④C.①④⑤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叙述和分析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十年后,书生身居相国之位,回想起芋老人的一饭之恩,感恩图报,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了。
B.芋老人认为,相国在饥寒交迫之时,饥不择食,故觉得芋头很香;而当上相国之后,美味佳肴享用不尽,自然就觉得芋头不如十年前那样香了。
C.文章由相国十年前后食芋而味道不同引发议论,说明了“时位移人”的道理,并批评了富而弃其妇,贵而绝其交,为吏而背其所学等社会现象。
D.芋老人虽然只是乡下一个粗陋的老百姓,但深明事理,擅长言辞,将许多达官显贵不能讲明的道理,用生活中浅显的例子表述清楚。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3分)
(2)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4分)
(3)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1)您以前从郡城跑了几十里路,被大雨困住,(所以)不挑食啊。
(2)这么说来(或“既然这样,那么……”),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昨天,哪里只是在一双筷子之间呢?
(3)用来铸造成十二个铜人,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力量)。
解析

小题1:应为动词,资助、赏赐。
小题1:①谈不上“深明”;⑤是作者的评价,说感到奇怪;⑥讲的是“能言”,另,属泛指,不专指芋老人。
小题1:让芋老人的儿子不再当佣工的是“丞、尉”。
小题1:(1)走、于、句意各1分;(2)然则、以、岂独、句意各1分;(3)以为、以弱、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芋老人,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外出当佣工,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衫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影就更加瘦弱。芋老人邀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刚从郡城参加童生考试回来。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了很久,叫老妻煮芋头拿来给书生吃,书生吃了满满一碗;在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我吃芋头!”雨停了之后,书生就离去了。
十多年后,书生因为科举考上高的等第,还做到宰相。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而感叹说:“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这事情之后,都以为老人和宰相有旧交情,纷纷邀请芋老夫妇来见面,和他们行平等的礼节;芋老人的人也不再到外面当佣工了。
到京城后,宰相慰劳他们说:“我一直忘不了老人家您以前请的那顿芋头,今天还想再麻烦您妻子为我煮一次芋头呢!”一会儿,芋老妻煮好芋头端给宰相吃,宰相吃了吃,又放下手中的筷说:“为什么从前吃的芋头就那么香,那么甜呢!”芋老人向前说:“都是同样的芋头啊!从前芋头之所以那么香甜,并不是烹调有什麼两样,而是时势地位改变人的口味啊!从前(那时候),相公您从郡城出来,走了几十里路,又被雨淋得湿透了,(又饿又冷),吃东西是不会挑剔的。现在您的厨房多的是精美的食物,又有朝廷当赐的膳食,经常摆设酒席,陈列食物,哪里还吃得出芋头的甘甜呢?(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相公您的改变仅仅止于芋头而已呢!我的年纪老了,听到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我村子南边有对贫苦的夫妻,妻子每天织布纺纱,取水舂米,勤苦地帮助丈夫读书;丈夫幸运地考中科举,得到功名后,就宠爱其他的姬妾,抛弃家里的妻子,以致妻子忧伤过度,郁郁而终。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妻子看成像芋头一样啊!城东边有甲、乙两名同学,共用一方砚台、一盏灯火,住的地方只有一扇窗户,一张床铺,连早晨起来穿的衣服、鞋子都不分彼此。后来乙先考中及第,进入官场当了官,听说甲落魄潦倒,还讥笑他,不管他。两人的交情因此断绝了。这种情形,就是把他的朋友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更听说过某某谁家的孩子在读书的时候,立志说未来自己如果得志显达的话,就要廉洁干练如某某古人,就要忠孝如某某古人。可是真的做了官后,却因为贪污不检点、操守不佳而被罢官。这种情形,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我老人家邻居有家私塾,听里头的老师向学生讲述前代(明朝末年)的事情,有将相、卿相、卿尹、刺史、太守、县令,他们有人腰佩紫绶金印,有人上下轿由仆从折帘撩幔。然而一旦国内发生事变,异族自外入侵,他们往往就下跪叩头,争先恐后地投降了,竟然把宗庙、社稷(整个国家)、自己的名誉、君王的荣宠,统统等同于芋头了。这麼说来,世人由于眼前(的遭遇)而忘掉了过去,哪里单单只是一双筷子之间而已呢!”老人话没说完,宰相赶紧向他道谢说:“老人家您真是个明白道理的人啊!”宰相就优厚地赏赐芋老人,派人护送他回去,于是芋老人的名声大为显扬。
我结尾赞许说:芋老人能够在无意中遇到宰相,一见如故,进而和他结缘,真是奇特的事情哪!不知道宰相如何?能否不愧对老人家的话呢?不过,从他能够不忘怀那顿芋头看来,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吧!只是芋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呢!难道他真是名明白道理的人吗?唉!天下道理,有些是达官贵人与读书人所说不出来的,然而乡下老人,粗鄙百姓却能够说得出来,往往就是这个样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武承嗣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祔姑于庙者也。” 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之意。
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
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索及骑射,每陷阵,如鹘入乌群,所向披靡。及孙万荣死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狄仁杰曰:“楷固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奏请赦之。所亲皆止之,仁杰曰:“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用其言,赦之。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太后欲造大佛像,狄仁杰上疏谏,其略曰:“今之伽蓝①,制过宫阙。功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又曰:“如来设教,以慈悲为主,岂欲劳人,以存虚饰!”又曰:“比来水旱不节,当今边境未宁,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隅有难,将何以救之!”太后曰:“公教朕为善,何得相违!”遂罢其役。
太后信重狄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辛丑,甍,太后泣曰:“朝堂空矣!”
注:①伽蓝:梵语,译为佛教寺院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三》有删记)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朕家事,卿勿知。预:预先B.今之伽蓝,过宫阙制:规模
C.遂其役 罢:取消,停止D.常谓之国老而不名:称呼名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王者四海为家②仆口语遇遭此祸
B.①武,陛下之姓②使天下仕皆欲立于王之朝
C.①陛下起二子,两翼振矣②险以远,至者少
D.①苟利于国,岂身谋②余不忍此态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立子”,还是“立侄”问题上,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从母子亲情,君王与国家的关系、君臣关系、释梦等多方面劝说太后“立子”,最终武则天听从了他的意见。
B.狄仁杰担任宰相时,太后让他荐举人才,他直接推举了自己的儿子,结果太后很满意。
C.狄仁杰要上奏请求赦免契丹的降将李楷固,狄人杰的亲属友好都劝阻他,狄仁杰却“苟
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听了他这句话,赦免了李楷固。
D.狄仁杰在世时,武太后十分信任倚重他,常常采纳他的建议,即使违背了自己的本意时
也是如此;狄仁杰去世后,武太后很悲伤,感叹朝堂空了,没有可以依靠的人了。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5分)
2)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为我用矣。(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19分)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乃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镒,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嫂蛇行匍匐,四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 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    (选自《史记·苏秦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而归去:离开B.形容枯槁形容:身形面容
C.有愧色状:神色D.将楚王说:通“悦”,取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乃发书,陈箧数十
B.安有说人主不能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C.张乐设饮,迎三十里
D.嫂行匍匐,四跪而谢
小题3:下列有关原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苏秦耗尽资用,游说秦王没有成功,狼狈还家,受到家人冷落。
B.苏秦不怕失败,发奋读书,刻苦钻研,充满自信,终于成功。
C.当苏秦的策略被采用后,黄金万镒为其所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光耀于道路,这样的行为让赵国很重视他。
D.苏秦去楚国,途经洛阳时衣锦还乡,家人隆重欢迎,他的嫂子对他前倨后恭,态度大变。
小题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共2小题,10分)
(1)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5分)
(2)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9分,)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二十九年,从(淮阳)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拜会稽太守。会稽乱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托鬼诈怖愚民,皆案论之。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民初颇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百姓以安。
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车,啼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肃宗初立,擢自远郡,代牟融为司空。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上疏。及马防为车骑将军,当出征西羌,伦又上疏曰:“闻马防请杜笃为从事中郎。笃为乡里所废,客居美阳,女弟为马氏妻,恃此交通,所在县令苦其不法,收系论之。今来防所,议者咸致疑怪,况乃以为从事,将恐议及朝廷。今宜为选贤能以辅助之,不可复令防自请人,有损事望。”并不见省用。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有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其可谓无私乎?”
(节选自《后汉书·四十一》)
〔注〕①赇(qiú):贿赂 ②马防:马廖之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伦之愈急,后遂断绝案:案件
B.永平五年,法征坐:因……而获罪
C.伦悉其丰赡者遣还之简:选择
D.冠盖之士争赴之趣:投靠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第五伦公正无私的一组是(3分)(    )
①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             ②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
③言事无所依违                       ④诸子或谏止,辄叱遣之
⑤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⑥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五伦任会稽太守时,坚决禁绝欺诈恐吓百姓的迷信活动,使百姓能安居乐业,在他因犯
法被召回时,百姓都依依难舍。
B.第五伦任蜀郡太守时,不以贫富而以志行任免官吏,这样就禁绝了竞相行贿的现象,整肃
了吏治,选拔了人才,时人认为他知人善任。
C.第五伦认为皇帝拜马防为车骑将军,出征西羌,属任人不当,上疏谏止,但是皇帝没有接
受他的忠告。
D.第五伦认为自己称不上“无私”,因为对欲赠千里马者,虽未举荐,但心存恩念;儿子
有病,自己也牵肠挂肚,夜不成眠。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小攀车,啼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5分)
(2)笃为乡里所废,客居美阳,女弟为马氏妻,恃此交通。(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2分)
刘表字景升,山阳高平人也。少知名,号八俊。长八尺余,姿貌甚伟。以大将军掾为北军中侯。灵帝崩,代王叡为荆州刺史。是时山东兵起,表亦合兵军襄阳。袁术之在南阳也,与孙坚合从,欲袭夺表州,使坚攻表。坚为流矢所中死,军败,术遂不能胜表。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天子都许,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治中邓羲谏表,表不听。羲辞疾而退,终表之世。张济引兵入荆州界,攻穰城,为流矢所中死。荆州官属皆贺,表曰:“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长沙太守张羡叛表,表围之,连年不下。羡病死,长沙复立其子怿,表遂攻并怿。南收零、桂,北据汉川,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
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 观天下变。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说表曰:“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于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于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故为将军计者,不若举州以附曹公,曹公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之策也。” 表大将蒯越亦劝表。表狐疑,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嵩还,深陈太祖威德,说表遣子入质。表疑嵩反为太祖说,大怒,欲***嵩。考***随嵩行者,知嵩无他意,乃止。表虽外貌儒雅,而心多疑忌,皆此类也。
刘备奔表,表厚待之,然不能用。建安十三年,太祖征表,未至,表病死。
( 选自陈寿《三国志》 )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封成武侯,节假:给予
B.曹公必重将军德:品德
C.济以来,主人无礼穷:困厄,走投无路
D.长享福祚,之后嗣垂:流传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大将军掾为北军中侯然后称兵向江汉
B.袁术在南阳也此万全策也
C.表虽外貌儒雅,心多疑忌表许之不至
D.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知嵩无他意,
小题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体现刘表“儒雅”的一组是(  )(3分)
①济以穷来,主人无礼,至于交锋,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贺也。
②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 观天下变。
③少知名,号八俊。
④众闻之喜,遂服从。
⑤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
⑥考***随嵩行者,知嵩无他意,乃止。
A.①⑤⑥B.②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表在做荆州刺史时,趁山东兵起,带兵驻守襄阳,并击败袁孙联军。
B.天子定都许都,刘表暗中与袁绍勾结。治中邓羲进谏刘表,但刘表不听,邓羲辞官离他而去,一直到刘表死也不愿再在他手下做官。
C.太祖与袁绍对峙官渡,刘表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韩嵩和刘先认为,由于刘表实力不济,为了长享福祚,垂之后嗣,不如投降太祖曹操。
D.刘表的部属韩嵩从曹操那里回来,极力陈说曹操如何有威德,不如拿整个荆州归附曹操。刘表怀疑韩嵩反过来替曹操游说,要***掉韩嵩。后来把韩嵩随从人员拷打至死也没得到韩嵩私通曹操的口供,知道韩嵩无他意,才停止。
小题5: 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一段文字断句。(4分)
豪 杰 并 争 两 雄 相 持 天 下 之 重 在 于 将 军 将 军 若 欲 有 为 起 乘 其 弊 可 也若 不 然 固 将 择 所 从 将 军 拥 十 万 之 众 安 坐 而 观 望 夫 见 贤 而 不 能 助 请和 而 不 得 此 两 怨 必 集 于 将 军 将 军 不 得 中 立 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使人纳其众,众闻之喜,遂服从。
②表狐疑,乃遣嵩诣太祖以观虚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祖云,父溆,仕历州县令佐,世以儒学称。禹锡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又登宏辞科。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从事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典记室,尤加礼异。从佑入朝,为监察御史。与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善。
贞元末,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顺宗即位,久疾不任政事,禁中文诰,皆出于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在道,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士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蛮俗好巫,每淫祠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时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刘禹锡有母,年八十余。今播州西南极远,猿狖所居,人迹罕至。禹锡诚合得罪,然其老母必去不得,则与此子为死别,臣恐伤陛下孝理之风。伏请屈法,稍移近处。”宪宗曰:“夫为人子,每事尤须谨慎,常恐贻亲之忧。今禹锡所坐,更合重于他人,卿岂可以此论之?”度无以对。良久,帝改容而言曰:“朕所言,是责人子之事,然终不欲伤其所亲之心。”乃改授连州刺史。去京师又十余年。连刺数郡。
太和二年,自和州刺史征还,拜主客郎中。禹锡衔前事未已,复作《游玄都观诗》。其前篇有“玄都观里桃千树,总是刘郎去后栽”之句,后篇有“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又到来”之句,人嘉其才而薄其行。
(选自《旧唐书》,有删节)
小题1: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记室,尤加礼异典:主管
B.贬连州刺史坐:受牵连,犯罪
C.多禹锡之辞也率:大致,一般
D.禹锡前事未已衔:嘴里说着
小题2: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刘禹锡各方面才能的一组是(3分)  (    )
①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
②禹锡尤为叔文知奖,以宰相器待之。
③引禹锡及柳宗元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
④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情性。
⑤乃依***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
⑥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A.①②④B.①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禹锡首次被贬官,是因为他参与了王叔文改革集团。改革失败,他被贬连州,又改贬到朗州。
B.刘禹锡在被贬朗州十年间,创作了不少民间俚曲。他依照诗人的写法,创作新歌词入民谣,并教人歌唱。
C.刘禹锡因写《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被外放作播州刺史,裴度为之求情,皇帝认同了裴度的说法,念及刘禹锡母子之情,改授连州刺史。
D.刘禹锡因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和《游玄都观诗》,诗中有怨忿之句,人们钦佩刘禹锡的诗才,而不赞赏他的人品。
小题4: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王叔文于东宫用事,后辈务进,多附丽之。(4分)
(2)夫为人子,每事尤须谨慎,常恐贻亲之忧。(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