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随从梁武帝。帝性好棋,每从夜至旦不辍,等辈皆寐,唯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平建邺,稍为主书,散财聚士,恒思立效。除奉朝请。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除庆之假节、总知军事。魏豫州刺史李宪遣其子长钧别筑两城相拒,庆之攻拔之,宪力屈遂降,庆之入据其城。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常山王元昭等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韦放曰:“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须挫其气,必无不败之理。”于是与麾下五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还共诸将连营西进,据涡阳城,与魏相持,自春至冬,各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退。庆之杖节军门,曰:“须虏围合,然后与战;若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陷其四垒。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攻之,遂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诏以涡阳之地置西徐州。众军乘胜前顿城父。武帝嘉焉,手诏慰勉之。
中大通二年,除南北司二州刺史,加都督。庆之至镇,遂围县瓠,破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于溱水。又破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于楚城。罢义阳镇兵,停水陆转运,江湘诸州并得休息。开田六千顷,二年之后,仓廪充实。又表省南司州,复安陆郡,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攻下楚州,执刺史桓和。景仍进军淮上,庆之破之。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振给,多所全济。州人李昇等八百人表求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卒,谥曰武。
庆之性祗慎,每奉诏敕,必洗沐拜受。俭素不衣纨绮,不好丝竹。射不穿札,马非所便,而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选自《南史》,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平建邺,为主书稍:逐渐
B.仲宗其计壮:佩服
C.乃其俘馘陈:陈述
D.庆之开仓给振:通“赈”,救济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闻呼即至,甚亲赏。/信义安所乎?
B.庆之入据城。/京师学者咸怪无征。
C.须虏围合,然后战。/张胜许之,以货物常。
D.射不穿札,马非所便,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位居我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庆之年轻时候曾是梁武帝的侍从,因为忠心事主,经常得到赞赏,后从军,逐渐得到提拔。
B.陈庆之胆识过人,他曾亲自统领大军攻克涡阳。在与北魏军的对峙中,历经数十上百次的战斗,最终凭借勇气大获全胜。
C.陈庆之在楚城击败北魏军队后,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屯田开荒,发展生产,积蓄了很多粮食。
D.陈庆之为人谨慎,生活俭朴,即使身居高位,仍谦恭有礼,士卒都乐于为其拼死效力。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贼锋必是轻锐,战捷不足为功;如不利,沮我军势.不如勿击。(4分)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4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敌人的前锋必定是轻装精锐部队,如果战胜不算有功,如果失败,就会破坏我军士气,不如不要出击。(锋、轻锐、、沮,大意各1分,共4分)
(2)只是我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强大的秦国不敢发兵攻打我们赵国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共4分)
解析

小题1:陈:陈列
小题1:A项,介词,“被”;动词,通“现”,表现。B项,均为代词,“那”“那个”;“它”,代指地动仪。C项,介词,“跟”“同”;动词,“给”。D项,都是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讲作“但是”
小题1:陈庆之只是隶属于领军曹仲宗,“亲自统领大军”错误;大获全胜主要凭借智谋,而不只是“凭借勇气”。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附参考译文: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幼年曾随从梁武帝。梁武帝爱好下棋,经常从晚上下到次日清晨还不停止,同僚都睡觉了,只有陈庆之不睡,一听到呼唤就立即到达,很是被亲近赏识。跟随梁武帝平定建邺,逐渐升为主书,他散耗家财,团结了一批有用之士,常想建立功业。被任命为奉朝请。
梁武帝普通七年,朝廷派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任命陈庆之为假节、总管军事。北魏豫州刺史李宪派遣他的儿子李长钧另修筑两城来抵抗,陈庆之攻破其地,李宪力气用尽而投降,陈庆之就进入占据了寿春城。
梁武帝大通元年,陈庆之跟随领军曹仲宗攻伐涡阳,北魏派遣常山王元昭等人来支援,先头部队到达驼涧,离涡阳四十里。(陈庆之打算出征迎战,)韦放说:“敌军的前锋必定是轻装精锐部队,如果战胜不算有功;如果失败,则破坏我军士气,不如不要出击。”陈庆之说:“北魏军队远道而来,都已疲惫不堪,必须挫伤他们的锐气,这定然没有打不败他们的道理。”于是带领部下五百名骑兵迅速出击,打败了敌军的先头部队,北魏士兵大为震惊。陈庆之回来后与其他将领连营向西进军,占据涡阳城,与北魏军相对峙。 自春天到冬天,经过了几十上百次的战斗,部队已十分疲劳,锐气也减弱了,北魏的援兵又想在梁军后面修筑营垒。曹仲宗等人怕腹背受敌,打算退兵。陈庆之持节来到军门,说:“必须等到北魏军包围圈合拢,然后才能与他们战斗;如果打算退兵,我陈庆之另外有皇帝的密令。”曹仲宗很佩服他的计谋,于是就同意了。北魏军在十三城布阵,形成掎角之势,陈庆之攻破他们四座城垒。其他九城兵力还很强大,陈庆之把被***的敌人的左耳陈列到城前,然后鸣鼓呐喊发起进攻,敌人一下就逃跑溃散了,其中大部分都被斩***和俘虏了,连涡水好像也在呜咽。梁武帝下诏在涡阳地区设置西徐州。大军乘胜向前到达城父。梁武帝嘉奖他们,并亲笔写诏书慰问和勉励陈庆之。
中大通二年,被任命为南北司二州刺史,担任都督。陈庆之到任后,就包围了县瓠城,在溱水打败北魏颍州刺史娄起、扬州刺史是云宝。又在楚城打败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梁州刺史司马恭。他解散镇守义阳的士兵,停止水陆运输,江湘地区各州郡都得到休养生息。开辟农田六千顷,两年以后,仓库里堆满了粮食。又上表要求撤去南司州,恢复安陆郡,设置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派大将侯景攻下楚州,俘获了刺史桓和。接着,侯景进军淮上,陈庆之打败了他。当时下着大雪,天寒地冻,侯景抛弃了大批军用物资逃走。这一年豫州发生饥荒,陈庆之打开粮仓救济灾民,救活了不少人。豫州百姓李异等八百人上表要求为陈庆之树碑以称颂其功德,朝廷同意。(大同)五年,陈庆之去世,谥号为“武”。
陈庆之性情谦恭谨慎。每次奉接诏书敕令,必定先洗澡再拜而受之。他生活节俭朴素,不穿绢绸衣服,也不爱听音乐。射箭不能穿过盔甲,骑马也不是很擅长,但善于安抚军士,能使他们拼死作战。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冬,上在邯郸。陈将侯敞将万余人游行,王黄将骑千余军曲逆,张春将卒万余人渡河
攻聊城;汉将军郭蒙与齐将击,大破之。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至马邑,不下,攻残之。赵利守东垣,帝攻拔之,更命曰真定。帝购王黄、曼丘臣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于是陈军遂败。
淮阴侯信称病,不从击,阴使人至陈所,与通谋。信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之。春,正月,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臣光曰:世或以韩信首建大策,与高祖起汉中,定三秦,遂分兵以北,禽魏,取代,仆赵,胁燕,东击齐而有之,南灭楚垓下,汉之所以得天下者,大抵皆信之功也。观其距蒯彻之说,迎高祖于陈,岂有反心哉!良由失职怏怏,遂陷悖逆。夫以卢绾里旧恩,犹南面王燕,信乃以列侯奉朝请;岂非高祖亦有负于信哉?臣以为高祖用诈谋禽信于陈,言负则有之;虽然,信亦有以取之也。始,汉与楚相距荥阳,信灭齐,不还报而自王;其后汉追楚至固陵,与信期共攻楚而信不至;当是之时,高祖固有取信之心矣,顾力不能耳,及天下已定,信复何恃哉!夫乘时以侥利者,市井之志也;酬功而报德者,士君子之心也。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是故太史公论之曰:“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矣!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
选自《资治通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陈将侯敞将万余人游行游行:流动袭击
B.不下,攻之残:***戮
C.不己功伐:夸耀
D.观其蒯彻之说距:距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①世或韩信首建大策②越国鄙远
B.①告信欲反状吕后②至激义理者不然
C.①与萧相国谋②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还。
D.①酬功报德者②秦以城求璧赵不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世人有的认为,卢绾仅仅凭与高祖是里巷旧邻的交情,就被封为燕王,而韩信却以侯爵身分奉朝请,高祖确实有亏待韩信的地方。
B.韩信有个门下舍人曾因得罪韩信,被囚禁起来,准备处死。春季,正月,舍人上书举报事变,将韩信打算谋反的情况告诉吕后。
C.司马光认为,高祖早在韩信被***之前就已经有诛***韩信的念头了,只是当时力量还做不到罢了。待到天下已经平定,韩信就没有什么可依赖之处了。
D.太史公司马迁认为,韩信对汉家的功勋,本可以与周公、召公、太公吕尚等人相比,可惜他在天下已定之时,图谋叛逆,最终也只能落得个被斩灭宗族这一理所当然的下场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购王黄、曼丘臣以千金,其麾下皆生致之。(3分)
(2)吾悔不用蒯彻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3分)
(3)信以市井之志利其身,而以士君子之心望于人,不亦难哉!(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性常先生传
【明】王阳明
王纲字性常,一字德常,弟秉常、敬常,并以文学知名。性常尤善识鉴,有文武长才。少与永嘉高则诚、族人元章相友善,往来山水间,时人莫测也。
元末尝奉母避兵五泄山,有道士夜投宿,性常异其气貌,礼敬之曰:“君必有道者,愿闻姓字。”道士曰:“吾终南隐士赵缘督也。”与语达旦,因授以筮法。
且为性常筮之。曰:“公后当有名世者矣,然公不克终牖下,今能从吾出游乎?”性常以母老有难色,道士笑曰:“公俗缘未断,吾固知之。”遂去。
诚意伯刘伯温微时,常造焉。性常谓之曰:“子真王佐才,然貌微不称其心,宜厚施而薄受之。老夫性在丘壑;异时得志,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后伯温竟荐性常于朝。洪武四年,以文学征至京师。时性常年已七十而齿发精神如少壮。上问而异之,亲策治道,嘉悦其对,拜兵部郎中。未几,潮民弗靖,遂擢广东参议往督兵粮。
谓所亲曰:“吾命尽兹行乎?”致书与家人诀,携其子彦达以行。至则单舸往谕,潮民感悦,咸叩首服罪,威信大张。
回至增城,遇海寇曹真窃发,鼓噪突至,截舟罗拜,愿得性常为帅。性常谕以逆顺祸福,不从,则厉声叱骂之。遂共扶舁之而去。贼为坛坐性常,日罗拜,请不已。性常亦骂不绝声,遂遇害。
时彦达亦随入贼中,从旁哭骂,求死。贼欲并***之,其酋曰:“父忠而孝,***之不祥。”与之食,不顾。贼悯其诚孝,容令缀羊革裹尸,负之而出,得归葬禾山
洪武二十四年,御史郭纯始备上其事,得立庙死所,录用彦达。彦达痛父以忠死,躬耕养母,簏衣恶食,终身不仕。
性常之殁,彦达时年十六云。               (选自《王阳明全集·卷六·世德记》)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常尤善识鉴识鉴:相面看人
B.诚意伯刘伯温微时,常焉造:拜访
C.未几,潮民弗靖:平安
D.遇海寇曹真窃发,鼓噪突至鼓噪:鸣鼓呐喊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王性常放达忠贞的一组是
①往来山水间,时人莫测也  ②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  ③亲策治道,嘉悦其对
④至则单舸往谕            ⑤则厉声叱骂之          ⑥遂共扶舁之而去
A.①③④ 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位道士遇到性常,因两人说话投机,道士就把卜筮的方法传授给他,并给他算了一
卦,得知他未割断凡俗的缘分,就离开了。
B.性常对处于低微地位的刘伯温寄予厚望,肯定他是辅佐皇上成就大业的人才,要求他
在成功之后,千万不要用世俗的事来牵累我王性常。
C.性常七十多岁的时候因为刘伯温的举荐被召到京师,收到皇上的器重,被授予兵部郎
中,后又提升为广东参议前去督办兵粮,劝降了叛乱的潮民,在老百姓中威望很高。
D.性常在增城时遇到海寇偷袭,被海寇扣留,海寇请求他做他们的首领,遭到性常的断然拒绝,性常为此厉声训斥,大骂不已,遭到海寇的残忍***害。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公后当有名世者矣,然公不克终牖下,今能从吾出游乎?
(2)贼悯其诚孝,容令缀羊革裹尸,负之而出,得归葬禾山。
(3)异时得志,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15分)
晁错,颍川人也。以文学为太常掌故。错为人峻直刻深。孝文帝时,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数上书,孝文时,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孝文不听,然奇其材,迁为中大夫。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口让多怨,汝何为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汝归矣!”遂饮药死,曰:“吾不忍见祸逮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斩错。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招错。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还,谒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注:郡:指诸侯国支系亲属拥有的封地。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错常请间言事    数:多次
B.口多怨,汝何为也让:责备
C.吾不忍见祸身逮:及、殃及
D.吾亦之恨:痛恨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属于导致晁错死亡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②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③(错父)遂饮药死 ④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⑤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⑥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⑤C.②③⑤⑥D.①②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受到皇帝的器重。景帝时,他受宠超过九卿,当时许多法令多是由他更改修定的。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削弱诸侯,文帝没有听从,但很赏识他的才能。景帝即位后,采纳了他削藩的政治主张。
C.晁错的父亲担心削藩会危及儿子的性命,从家乡赶来极力劝阻。看到儿子一意孤行,晁父因伤心而自***。
D.当听到邓公分析吴楚借诛***晁错之名而行谋反之实、错***晁错带来的严重后果后,汉景帝同意邓公的看法。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汝用事,即侵削诸侯,疏人骨肉。(3分)
②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涉首难:发难,起义
B.自功伐矜:夸耀
C.奋其私智而不古师:学习
D.天亡我,非用兵之也罪:罪恶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位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燕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B.欲力征经营天下则思正身黜恶
C.五年卒亡为惑也,终不解矣
D.岂不谬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
小题3:下列句子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然羽非有尺寸B.放逐义帝而自立
C.欲以力征经营天下D.尚不觉寐而不自责
小题4:下列各句中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句是:(   )
A.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项王自度不能脱D.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2分)
张起岩,字梦臣。年弱冠,为福山县学教谕,值县官捕蝗,移摄县事。久之,听断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中延祐乙卯进士,除知登州事。
中书参政杨廷玉以墨败,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之下吏。丞相倒剌沙疾其摧辱同列,悉诬台臣罔上,欲置之重辟。起岩以新除留台,抗章论曰:“台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今以奉职获戾,风纪解体,正直结舌,忠良寒心,殊非盛世事。今台臣坐谴,公论杜塞,何谓法祖宗耶!”章三上,不报。起岩廷争愈急,帝感悟。
文宗亲郊,起岩充大礼使,导帝陟降,步武有节,陪位百官,望之如古图画中所睹。帝甚嘉之,赐赉优渥。宁宗崩,燕南俄起大狱,有妄男子上变,言部使者谋不轨,按问皆虚,法司谓:“《唐律》,告叛者不反坐。”起岩奋谓同列曰:“方今嗣君未立,人情危疑,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趣有司具狱,都人肃然,大事寻定。
顺帝令中书铨选官员,起岩荐一士可用,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丞相以为忤己。御史台奏除浙西廉访使,不允。已而擢陕西行台侍御史。将行,复留为侍讲学士。转燕南廉访使,搏击豪强,不少容贷,贫民赖以吐气。滹沱河水为真定害,起岩论封河神为侯爵,而移文责之。复修其提防,瀹其湮郁,水患遂息。拜翰林学士承旨。右丞相别里怯不花为台臣所纠,去位。未几再入相,讽词臣言台章之非,起岩执不可,闻者壮之。
诏修辽、金、宋三史,复命入翰林为翰林学士承旨充总裁官史官有露才自是者每立言未当起岩据理窜定史成年始六十有五遂上疏乞骸骨以归后四年卒谥曰文穆
(选自《元史·张起岩列传》,有删改)
【注】①台臣:谏官,此特指元朝行御史台的长官。②倒剌沙:回回人,元泰定帝时任中书左丞相。③上变:进京告变。1332年,元宁宗死,元顺宗未立,有人进京告变,诬告说京师以南有某大臣马上就要起兵。④别里怯不花:元顺帝时担任右丞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县官捕蝗,移摄县事值:值班
B.悉诬台臣上,欲置之重辟罔:迷惘
C.帝甚嘉之,赐赉优渥:丰厚
D.以奸谋,虑妨大计杜:拒绝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台臣奉旨就庙堂逮下吏讽词臣言台章
B.中书参政杨廷玉墨败今奉职获戾
C.复留侍讲学士右丞相别里怯不花台臣所纠
D.起岩即摄衣移文责之
小题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张起岩“耿直无畏”的一组是
①久之,听断明允                    ②起岩廷争愈急
③导帝陟降,步武有节               ④将行,复留为侍讲学士
⑤不亟诛此人,以杜奸谋,虑妨大计   ⑥丞相不悦,起岩即摄衣而起
A.②⑤⑥B.①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担任县学教谕时,张起岩因为灭蝗虫有功、办事公平果断而得到百姓的认可。
B.张起岩通过三次上奏章据理力争,让皇帝最终坚持弹劾了中书参政杨廷玉。
C.张起岩打击豪强,抨击封河神为侯爵的迷信活动,疏通河道,为人民平息了水患。
D.右丞相别里怯不花意欲报复御史,张起岩据理力争,听到的人都为张起岩壮胆。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中划波浪线处断句。(4分)
复 命 入 翰 林 为 翰 林 学 士 承 旨 充 总 裁 官 史 官 有 露 才 自 是 者 每 立 言 未 当 起岩 据 理 窜 定 史 成 年 始 六 十 有 五 遂 上 疏 乞 骸 骨 以 归 后 四 年 卒 谥 曰 文 穆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若得张教谕为真县尹,吾属何患焉?
②有妄男子上变,言部使者谋不轨,按问皆虚。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