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之。临刑,呼弼谓之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善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之。”帝呼弼问之,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帝默然。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高颎曰:“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高祖曰:“公得之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如使福善祸淫,大军利涉;如事有乖违,得葬江鱼腹中,死且不恨。”
先是,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于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大兵至,悉发国中士马。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及此,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袭陈南徐州,拔之,执其刺史黄恪。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进屯蒋山之白土冈,陈将鲁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以劲兵拒战。田瑞先犯弼军,弼击走之。鲁达等相继递进,弼军屡却。弼揣知其骄,士卒且惰,于是督厉将士,殊死战,遂大破之。
(《隋书•列传第十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骁勇便弓马便:熟悉
B.轨其背己让:避让,让开
C.轨竟诛见:表被动
D.弼击之走:使……逃,击退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直接表明贺若弼有军事才干的一组是(   )(3分)
①周齐王宪闻而敬之,引为记室        ②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
③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④有军士于民间沽酒者,弼立斩之
⑤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    ⑥弼以大军济江,陈人弗之觉也     
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贺若弼的父亲因为说话不够小心谨慎而被人加害,临刑前拿锥子刺伤贺若弼的舌头,告诫他今后一定要慎言。后来在太子一事上他做到了慎言,新皇登基后才幸免于难。
B.贺若弼曾对上柱国乌丸轨说:皇上如果和大臣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忠臣,大臣如果和皇上关系不密切就会失去性命。
C.隋高祖伐陈,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渡江前贺若弼酹酒而祝,激励士气,然后筹措船只,故设疑阵,麻痹了敌人,趁敌不备,渡江破敌。
D.贺若弼少有大志,年纪轻轻的就文武双全,被权臣周齐王宇文宪招为王府记室,不久,以文才武略而成为皇帝身边的官员,后因高颎的举荐得以充分施展其军事才能,最终实现了父亲的遗志。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之志,访可任者。(3分)
                                                                
(2)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4分)
                                                                
(3) 弼请缘江防人每交代之际,必集历阳。(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D
小题1:(1)高祖称帝,暗有并吞江南的打算,寻找可以担负此重大任务的人。(3分)
(2)贺若弼亲受皇帝庙算谋略,到远处去宣扬国家威望,征伐有罪的人,救民于水火之中,除去凶恶暴虐的罪犯。(4分)
(3)贺若弼请求沿江防守的士兵每在交接的时候,必定要集中在历阳。(3分)
解析

小题1:让:责备
小题1:①④可排除。①说明周齐王宪敬重他,④说明他军纪严明。
小题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能力层次为分别为C和D,侧重“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
小题1:得分点:(1)“受禅”、“阴”、句意各1分(2)“远”“吊”“凶、暴”,句意各1分(3)“缘”、“交代”、句意各1分。
附译文:
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父亲贺若敦,因有武艺忠烈而闻名,在周任官为金州总管,遭宇文护妒忌而杀害。临刑时,叫贺若弼来对他说:“我一定要平定江南,但这志向没有实现,你一定要完成我的遗志;而且我是因舌头说话而死,你不可不引以为训。”接着用锥刺贺若弼舌头直到出血,警诫他讲话要谨慎。
贺若弼少年时精神振奋,情绪激昂,有大志,勇敢而善于弯弓骑马,会写文章,博览群书,在当时很有名声。周齐王宇文宪闻名而很敬重他引他为记室。不久以后,被封当亭县公,升为小内史。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对皇帝说“太子不具有做帝王的才能,臣也曾与贺若弼谈论过。”皇帝叫贺若弼来问,贺若弼知道太子地位不可动摇,恐怕祸难落到自己头上,就讲假话说:“皇太子道德学问日有提高,没有看到他的缺点。”皇帝沉默不言。贺若弼回来后,乌丸轨责备他背叛自己,贺若弼说:“君主的口不密则失信臣下,臣下的口不密则生命难保,所以不敢轻易议论。”等到宣帝即帝位,乌丸轨最终被杀,而贺若弼则避免了杀身之祸。不久与韦孝宽一起征伐陈朝,攻克数十城,其中多数是贺若弼的计谋。拜官寿州刺史,改封襄邑县公。高祖杨坚为丞相,尉迟迥在邺城作乱,恐怕贺若弼有变化,派长孙平骑驿马去取代他。
高祖称帝,暗有并吞江南的打算,寻找可以担负此重大任务的人。高说:“朝延的大臣当中,从文武才干来说,没有一个比得上贺若弼的人。”高祖说:“您算说对了。”于是任命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委任他平定陈朝的大事。贺若弼很高兴地把这件事作为自己的任务。与寿州总管源雄同任官于重镇。贺若弼送诗给源雄说:“交河是骠骑将军的帐幕,合浦是伏波将军的军营,勿使在骐阁上,没有我二人的名字。”他献上攻取陈朝的十项计策、皇帝认为很好赐给他宝刀。
开皇九年,大举征伐陈朝,任命贺若弼为行军总管。即将渡江,他用酒洒地祝愿说:“贺若弼亲受皇帝庙算谋略,远处去宣扬国家威望,征伐有罪的人,救民于水火之中,除去凶恶暴虐的罪犯。上天和长江,你们明鉴这一切。如果你们想使善人得到福气,坏人得到灾难,那么大军就能顺利渡江;如果事情与这相反,那么我们就在长江葬身鱼腹之中,死也不恨。”
早先,贺若弼请求沿江防守的士兵每在交接的时候,必定要集中在历阳。于是每次在历阳树立了许多旗帜,军营帐幕漫山遍野。陈朝人以为大兵来攻,征发了全国大部分士兵马匹来防御过后知道是隋驻防的士兵交替,他们许多征集的士兵也就散走了。后来多次这样,以为是平常的事,就不再布置兵力来防备了。到此,贺若弼率领大军渡江时,陈朝人竟根本没有察觉贺若弼袭击陈的南徐州,攻克了,抓获它的刺史黄恪。隋军军令严肃,秋毫无犯,有的士兵在民间沽买酒喝,贺若弼立即斩首。他进军驻屯蒋山的白土冈,陈朝将领鲁广达、周智安、任蛮奴、田瑞、樊毅、孔范、萧摩诃等率领强劲士兵抵抗。田瑞先攻贺若弼军,贺若弼把他打跑了。鲁广达等军相继进攻,贺若弼军屡屡败退,贺若弼估计他们士兵已经骄傲,而且疲劳了,就严厉督促将士们殊死战斗,于是大败陈军。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21分)
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打柴),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大雪,母薄暮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怖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此雍正(清爱新觉罗胤祯的年号)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                            
(选自杨振中《文言文启蒙读本·犬救幼女》)
渭州蒿店有巡检廨宇,率命班行领卒数百戍焉,庆历中,羌人入冠,巡检张殿直者应援于外,其家悉为番贼所俘虏。既入贼境,骨肉皆为赏口,其妻分隶一番酋,俾主汲炀之役,每荷汲器至水次,必南望,大恸而后归其家。一犬亦攘掠而得者,常随妻出入,屡衔其衣,呦呦而吠,摇尾前行十数步,回顾又鸣,如此者半岁。妻因泣谓犬曰:“汝能导我归汉耶”犬即跃鸣,妻乃计曰:“住此而生不若逃而死,万一或得达汉。”计遂决。俟夜,随犬南驰,天将晓,犬必择草木岑蔚之处,令妻跧伏,犬即登高阜顾望,意若探候者,时捕雉兔衔致妻前,得以充饥,凡旬日达汉境。巡逻者以闻,访其夫尚在,乃好合如故。自此朝暮所食必分三器,一以饲犬。斯事番人具知之。
评曰犬六畜也惟豢养之恋既陷夷狄之域尚由思汉又能导俘虏之妇问关而归可谓兽貌而人心也有被衣冠而叛父母之国者斯犬之罪人也。   (选自张师正《括异志·蒿店巡检》)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母惊怖万状,奔走号呼,不见女竟:终于
B.率命班行卒数百戍焉领:统率、率领
C.犬,六畜也,豢养之恋惟:只,只有
D.主汲炀之役俾:使,让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住此而生不若逃死吾尝终日思矣
B.巡检张殿直者应援其身也,则耻师焉
C.意探候者更若役,复赋,则何如
D.巡逻者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两则材料写的都是“义犬”,第一则材料通过铺叙、抑扬等手法,写了义犬依偎在小女孩身边,最终让小女孩战胜寒夜存活的令人惊叹的故事;第二则材料中的义犬则和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联系在一起。
B.小女孩在狗的忠心保护下大难不死固然让同乡人称奇,但邻里间互帮互组也让人羡慕不已。
C.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两则材料的现实价值:人畜是平等的, 既然狗可以救人,人也当然可以敬狗,劝解人以一种敬畏生命的精神去爱护和保护大自然。
D.张殿直的妻子被番人俘虏后,受了与她一起被抢来的狗总爱南望的影响,一心南归,在狗的帮助下最终成功。
小题4:用斜线(/)给上面文段中的画线部分断句。(5分)
评 曰 犬 六 畜 也 惟 豢 养 之 恋 既 陷 夷 狄 之 域 尚 由 思 汉 又 能 导 俘 虏 之妇 问 关 而 归 可 谓 兽 貌 而 人 心 也 有 被 衣 冠 而 叛 父 母 之 国 者 斯 犬 之 罪 人 也。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俄大雪,母薄暮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3分)
译文:                    ▲                              
(2)庆历中,羌人入冠,巡检张殿直者应援于外,其家悉为番贼所俘虏。(4分)
译文:                     ▲                               
                     ▲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陆琼,字伯玉,吴郡吴人也。父云公,梁给事黄门侍郎,掌著作。
琼幼聪惠有思理,六岁为五言诗,颇有词采。大同末,云公受梁武帝诏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并集。琼时年八岁,于客前覆局①,由是京师号曰“神童”。异言之武帝,有敕召见,琼风神②警亮,进退详审,帝甚异之。十一,丁父忧,毁瘠有至性,从祖襄叹曰:“此儿必荷门基,所谓一不为少。”及侯景作逆,携母避地于县之西乡,勤苦读书,昼夜无怠,遂博学,善属文。
永定中,州举秀才。天嘉元年,为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寻以本官兼尚书外兵郎,满岁为真。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及讨周迪、陈宝应等,都官符③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迁新安王文学,掌东宫管记。及高宗为司徒,妙简僚佐,吏部尚书徐陵荐琼于高宗曰:“新安王文学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进居郎署,岁月过淹,左西掾缺,允膺兹选。”乃除司徒左西掾。
太建元年,除太子庶子,兼通事舍人。转中书侍郎、太子家令。长沙王为江州刺史,不循法度,高宗以王年少,授琼长史,行江州府国事,带寻阳太守。琼以母老,不欲远出,太子亦固请留之,遂不行。累迁给事黄门侍郎,领羽林监。转太子中庶子,领步兵校尉。又领大著作,撰国史。
后主即位。直中书省,掌诏诰。初,琼父云公奉梁武帝敕撰《嘉瑞记》,琼述其旨而续焉,自永定讫于至德,勒成一家之言。迁吏部尚书,著作如故。
琼性谦俭,不自封植,虽位望日隆,而执志愈下。园池室宇,无所改作,车马衣服,不尚鲜华,四时禄俸,皆散之宗族,家无馀财。暮年深怀知足,思避权要,恒谢病不视事。俄丁母忧,去职。初,琼之侍东宫也,母随在官舍,后主赏赐优厚。及丧柩还乡,诏加赙赠,并遣谒者黄长贵持册奠祭,后主又自制志铭,朝野荣之。琼哀慕过毁,以至德四年卒,时年五十,诏赠领军将军,官给丧事。有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陈书 卷三十》)
【注】①覆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观人围棋,局坏,(王)粲为覆之。”覆,同“复”,覆局,指记忆力极强。 ②风神,指神态。③都官符,指诏书。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儿必荷门基荷:承担
B.善属文属:写作
C.自永定讫于至德讫:至,到
D.不尚鲜华尚:超过,过分
小题2: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陆琼“见识优敏,文史足用”的一组是(   )
①丁父忧,毁瘠有至性  ②琼素有令名,深为世祖所赏     ③都官符及诸大手笔,并敕付琼    ④又领大著作,撰国史   ⑤勒成一家之言     ⑥虽位望日隆,而执志愈下
A.①②④B.③④⑤C.②③⑥D.①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琼的父亲陆云公接受梁武帝的诏令校定《棋品》,朱异、刘溉以下人员同时集中在一起,陆琼这时八岁,能在客人面前覆盘。
B.天嘉元年,陆琼担任宁远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不久以法曹行参军的身份兼任尚书外兵郎,任职期满由代理转为正职。
C.长沙王做江州刺史时,不遵循法度,高宗因为长沙王年少,派陆琼去做长史。陆琼前去担任了江州府国事,兼任寻阳太守。
D.陆琼生性谦虚俭朴,从不为自己聚敛财货。四时的俸禄,都散发给宗族人员,自己家中没有剩余财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琼以母老,不欲远出,太子亦固请留之,遂不行。(4分)
  答:                            
(2)暮年深怀知足,思避权要,恒谢病不视事。俄丁母忧,去职。(3分)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9分)
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王莽时为郡吏,政教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
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亨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乃今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于是得全。
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
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
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
                                (选自《后汉书·刘平传》)
注 ①政教:政令规章等。②亨:通“烹”,煮。③属:刚才。④烈士:此指忠勇正直、坚忍不屈的人。⑤冒:迎着,顶着。⑥服阕:指服丧完毕。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汉代任官者遭父母亡必须离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与贼期:一定的时间期限。B.贼乃兵止敛:聚集。
C.后数日萌死竟:竟然。D.狱无囚系:关押。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具体表明刘平“重诚信”和“尽忠义”的一组是(   )
A.“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号泣请曰:“请以身代府君。”
B.平抱仲女而弃其子  今旦为老母求菜……还就死
C.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  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
D.常闻烈士,乃今见之  平倾其创血以饮之……至其本县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文中可以看出,刘平是封建时代儒家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至诚,明信义,奉孝养,行德政。
B.本文主要记载了刘平的三件事情:战乱逃亡,养弟女,弃己子;荒野遇贼,俟母食毕,如约诣贼;太守遭难,舍己为人,送丧到家。
C.本文还附带提到了刘平善于治理、政绩突出的一面:他拟任郡吏,属县有贼,所至皆平;任全椒长,以德役民,政治清明,百姓感恩,后来皇帝颁布诏书,他才离职而去。
D.全文从德、信、能、绩等不同的方面折射出了刘平的一生,特别突出了他居难而操守不改、处变而笃行节义的精神,而这正是儒家所提倡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3分)
                                                                          
(2)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3分)
                                                                          
(3)萌伤甚气绝,有顷,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贤主所贵莫如士。所以贵士,为其直言也。言直则枉者见矣。人主之患,欲闻枉而恶直言,是障其源而欲其水也,水奚自至?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能意见齐宣王。
狐援说齐湣王曰:“殷之鼎陈于周之廷,其社盖于周之屏,其干戚之音①,在人之游。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王必勉之。其无使齐王之大吕陈之廷,无使太公之社盖之屏,无使齐音②,充人之游。”齐王不受。狐援出而哭国三日,其辞曰:“先出也,衣;后出也,满囹圄。吾今见民之洋洋然东走而不知所处。”齐王问吏曰:“哭国之法若何?”吏曰:“斮。”王曰:“行法。”吏陈斧质于东闾,不欲杀之,而欲去之。狐援闻而蹶往过之。吏曰:“哭国之法新。先生之老欤昏欤?”狐援曰:“曷为昏哉?”于是乃言曰:“有人自南方来,鲋入而鲵居④,使人之朝为草而国为墟。殷有比干,吴有子胥,齐有狐援。已不用若言,又斮之东闾。每斮者以吾参乎二子者乎!”狐援非乐斮也,国已乱矣,上已悖矣,哀社稷与民人,故出若言。出若言非平论也,将以救败也,固嫌于危。此触子⑤之所以去之也,达子之所以死之也。
赵简子攻卫附郭,自将兵。及战,且远立,又居于犀蔽屏橹之下,鼓之而士不起,简子投桴而叹曰:“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行人烛过免胄横戈而进曰:“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艴然作色曰:“寡人之无使,而身自将是众也,子亲谓寡人之无能,有说则可,无说则死。”对曰:“昔吾先君献公即位五年,兼国十九,用此士也。惠公即位二年,淫色暴慢,身好玉女,秦人袭我,逊去绛七十,用此士也。文公即位二年,底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城濮之战,五败荆人;围卫取曹,拔石社;定天子之位,成尊名于天下,用此士也。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之有?”简子乃去犀蔽屏橹而立于矢石之所及,一鼓而士毕乘之。简子曰:“与吾得革车千乘也,不如闻行人烛过之一言。”行人烛过可谓能谏其君矣,战斗之上,桴鼓方用,赏不加厚,罚不加重,一言而士皆乐为其上死。
【注释】①干戚之音:代指殷朝的宫廷音乐。②齐音:指齐国的宫廷音乐。⑥③洋洋然:犹茫茫然。④鲋(fù):小鱼。鲵,大鱼。这句话是隐语又是预言。⑤触子:与下句的“达子”都是齐湣王之臣。犀蔽屏橹:当作“犀蔽犀橹”。犀蔽,即用犀牛皮做的屏障。犀橹:即用犀牛皮蒙的大盾。艴(fú)然作色:因盛怒而面变色。底:通“砥”,磨砺。乘:登,指登上敌城。战斗之上:犹战斗之间或战斗之时。
小题1:下面划线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
A.言直则者见矣枉,邪曲
B.是其源而欲其水也障,屏障
C.国之法若何哭,哀悼
D.有则可,无说则死说,道理
小题2:下面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以贵士,其直言也一言而士皆乐其上死
B.狗彘食人食不知检一鼓士毕乘之
C.使人朝为草而国为墟亦有君不能耳,士何弊
D.每斮者以吾参二子者乎生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小题3:文中画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B.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C.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D.亡国之音/不得至于庙/亡国之社/不得见于天/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呜呼,士之速弊一若此乎?(3分)
译文:                                                                    
(2)是贱其所欲而贵其所恶也,所欲奚自来?(4分)
译文:                                                                     
(3)先出也,衣;后出也,满囹圄。吾今见民之洋洋然东走而不知所处。(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诤”)之,及留侯策(计策),太子得毋废。
……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永巷令)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犁(等到)孝惠还,赵王已死。于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 煇(熏)耳,饮瘖(哑)药,使居厕(猪圈)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节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
小题1:对下列四句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高祖时妃也微:地位低贱
B.使人太后请:告诉
C.高帝臣赵王属:部属
D.太后欲杀之,不得间:机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臣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以五百岁
B.使人持鸩饮项伯杀人,臣活
C.太后闻独居闻道也固先乎吾
D.知其戚夫人今其智反不能及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
A.吕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原配夫人,因为年纪大,经常留在家中,很少见到高祖,和高祖越来越疏远。
B.吕后派使者往返多次召赵王进京,而赵国丞相周昌都找许多理由阻止了;吕后非常恼怒,就派人去召周昌到长安,然后又派人去召赵王进京借机杀了他。
C.吕后想要杀赵王,却得不到机会。后来借惠帝出去射箭之机派人拿去毒酒让赵王喝下。惠帝知道后,痛哭而且病倒,从此再不愿意料理朝政了。
D.吕后痛恨当初戚姬被宠,自己被高祖疏远,且戚姬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吕后于是杀赵王,害戚姬,使她变成人彘。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4分)
译文:                                            
(2)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5分)
译文:                                            
小题5:为下面这句话断句,用“/”标出。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