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诤”)之,及留侯策(计策),太子得毋废。 ……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永巷令)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犁(等到)孝惠还,赵王已死。于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夏,诏赐郦侯父追谥为令武侯。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 煇(熏)耳,饮瘖(哑)药,使居厕(猪圈)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节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 小题1:对下列四句中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高祖微时妃也微:地位低贱 | B.使人请太后请:告诉 | C.高帝属臣赵王属:部属 | D.太后欲***之,不得间间:机会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以五百岁为春 | B.使人持鸩饮之项伯***人,臣活之 | C.太后闻其独居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D.乃知其戚夫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 )A.吕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原配夫人,因为年纪大,经常留在家中,很少见到高祖,和高祖越来越疏远。 | B.吕后派使者往返多次召赵王进京,而赵国丞相周昌都找许多理由阻止了;吕后非常恼怒,就派人去召周昌到长安,然后又派人去召赵王进京借机***了他。 | C.吕后想要***赵王,却得不到机会。后来借惠帝出去射箭之机派人拿去毒酒让赵王喝下。惠帝知道后,痛哭而且病倒,从此再不愿意料理朝政了。 | D.吕后痛恨当初戚姬被宠,自己被高祖疏远,且戚姬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吕后于是***赵王,害戚姬,使她变成人彘。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4分) 译文: (2)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5分) 译文: 小题5:为下面这句话断句,用“/”标出。 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3分) |
答案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吕后年纪大,经常留守在家中,很少见到高祖,和高祖越来越疏远。 (2)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一志***掉,我不能让赵王前去。 小题1: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 |
解析
小题1:属:托付、交给。 小题1:A项两个“为”均为动词,作为立意,B项两个“之”均为代词,指代第三人称“他”。C项两个“其”字也均为代词,“他”。D项第一个“乃”字为副词,才,第二个“乃”字为副词,竟然。 小题1:惠帝痛哭而且病倒是知道人彘是戚夫人之后。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核。 小题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5分) (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6.11) (2)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7.11) (3)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 (4)哀公问:“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6.3) 小题1:颜渊死时,孔子为什么恸哭?请结合四个语段用自己的话来概括。(3分) 小题2:孔子称赞颜回“箪食瓢饮”“不改其乐”,而对现代人而言,我们应该还能从中读出对今天有益的启示来,请列举一条。(2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生七岁,有僧奇之曰:“他日救时宰相也。”举永乐十九年进士。 宣德初,授御史。奏对,音吐鸿畅,帝为倾听。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扈跸乐安,高煦出降,帝命谦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帝大悦。师还,赏赉与诸大臣等。 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明年秋,也先大入寇,王振挟帝亲征。谦与尚书邝埜极谏,不听。埜从治兵,留谦理部事。及驾陷土木,京师大震,众莫知所为。郕王监国,命群臣议战守。侍讲徐珵言星象有变,当南迁。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时京师劲甲精骑皆陷没,所余疲卒不及十万,人心震恐,上下无固志。谦请王檄取两京、河南备操军,山东及南京沿海备倭军,江北及北京诸府运粮军,亟赴京师。以次经画部署,人心稍安。即迁本部尚书。 初,大臣忧国无主,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王惊谢至再。谦扬言曰:“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王乃受命。九月,景帝立,谦入对,慷慨泣奏曰:“寇得志,要留大驾,势必轻中国,长驱而南。请饬诸边守臣协力防遏。京营兵械且尽,宜亟分道募民兵,令工部缮器甲。遣都督孙镗、卫颖、张軏、张仪、雷通分兵守九门要地,列营郭外。都御史杨善、给事中王竑参之。徙附郭居民入城。通州积粮,令官军自诣关支,以赢米为之直,毋弃以资敌。文臣如轩輗者,宜用为巡抚。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宜用为将帅。至军旅之事,臣身当之,不效则治臣罪。”帝深纳之。 谦既死,而亨党陈汝言代为兵部尚书。未一年败,赃累巨万。帝召大臣入视,愀然曰:“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亨俯首不能对。俄有边警,帝忧形于色。恭顺侯吴瑾侍,进曰:“使于谦在,当不令寇至此。”帝为默然。 (节选自《明史·于谦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命谦口数其罪数:清算 | B.王惊谢至再谢:拒绝 | C.以赢米为之直直:通“值”,代价 | D.上下无固志固:坚定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十三年以兵部左侍郎召洎牧以谗诛 | B.武臣如石亨、杨洪、柳溥者曩者辱赐书 | C.不效则治臣罪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D.帝忧形于色士大夫请于当道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谦由于口才出众,在高煦投降一事中表现出色,深得皇帝赞赏,班师回朝后得到了和其他大臣一样的赏赐。 | B.皇帝在土木堡被俘后,京师上下大为震惊,有人主张南迁,于谦以宋王朝南渡为例,严厉加以驳斥,他的主张得到了当时监国的郕王的认可。 | C.景帝即位之后,于谦奏议积极备战,认为应该招募民兵制造武器,据守要地迁民入城,文臣武将各司其职,以应对必然长驱南下的敌寇。景帝完全接纳了他的意见。 | D.陈汝言战败之后,皇帝念及于谦,痛惜不已,认为如果于谦尚在,情势必然不至于如此不堪。 |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谦厉声曰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王是其言守议乃定。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顾佐为都御史,待寮属甚严,独下谦,以为才胜己也。 (2)于谦被遇景泰朝,死无余资,汝言抑何多也!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士燮字威彦,苍梧广信人也。燮少游学京师,事颍川刘子奇,治《左氏春秋》。察孝廉,补尚书郎。父赐丧阕后,举茂才,除巫令,迁交阯太守。 弟壹,初为郡督邮。刺史丁宫征还京都,壹侍送勤恪,宫感之,临别谓曰:"刺史若待罪三事,当相辟也。"后宫为司徒,辟壹。比至,宫已免,黄琬代为司徒,甚礼遇壹。董卓作乱,壹亡归乡里。 燮体器宽厚,谦虚下士,中国士人往依避难者以百数。耽玩《春秋》,为之注解。陈国袁徽与尚书令荀彧书曰:"交阯士府君既学问优博,又达于从政,处大乱之中,保全一郡,二十余年疆埸无事,民不失业,羁旅之徒,皆蒙其庆,官事小阕,辄玩习书传,《春秋左氏传》尤简练精微,吾数以咨问传中诸疑,皆有师说,意思甚密。又《尚书》兼通古今,大义详备。闻京师古今之学,是非忿争,今欲条《左氏》、《尚书》长义上之。"其见称如此。 朱符死后,汉遣张津为交州刺史,津后又为其将区景所***,而荆州牧刘表遣零陵赖恭代津。是时苍梧太守史璜死,表又遣吴巨代之,与恭俱至。汉闻张津死,赐燮玺书曰:"交州绝域,南带江海,上恩不宣,下义壅隔,知逆贼刘表又遣赖恭窥看南土,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后燮遣吏张旻奉贡诣京都,是时天下丧乱,道路断绝,而燮不废贡职。 后巨与恭相失举兵逐恭恭走还零陵建安十五年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骘到燮率兄弟奉承节度而吴巨怀异心骘斩之。权加燮为左将军。建安末年,燮遣子廞人质。燮又诱导益州豪姓雍闿等,率郡人民使遥东附,权益嘉之,迁卫将军。燮每遣使诣权,致杂香细葛,辄以千数,明珠、大贝、流离、翡翠之珍,无岁不至。权辄为书,厚加宠赐,以答慰之。燮在郡四十馀岁,黄武五年,年九十卒。 (选自《三国志士燮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左氏春秋》治:研究 | B.壹亡归乡里亡:逃跑 | C.又达于从政达:通晓 | D.致杂香细葛致:得到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陈国袁徽与尚书令荀彧书曰 | B.津后又为其将区景所*** 君安与项伯有故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C.厚加宠赐,以答慰之 | D.明珠、大贝、流离、翡翠之珍 |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古之学者必有师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燮学问渊博,精通《左传》、《尚书》等。袁徽对士燮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他通晓古文《尚书》和今文《尚书》,理解透彻而全面。 | B.士燮心胸宽厚,谦恭虚心,礼贤下士,中原士人纷纷投奔他以避乱世。而士燮也能在时局非常混乱的情况下保全郡中百姓,使百姓安居乐业。 | C.士燮既善于做官,又精于学术。做官方面,处于动荡不安的乱世却能在郡任职四十多年;学术方面,针对他人对经书的疑义能答疑解惑。 | D.士燮有功于孙权,深得孙权重用,曾被孙权任命为左将军、交州刺史、卫将军等。归附孙权后,他曾诱导益州豪族雍闿等人归附孙权。 | 小题4: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后巨与恭相失举兵逐恭恭走还零陵建安十五年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骘到燮率兄弟奉承节度而吴巨怀异心骘斩之。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后宫为司徒,辟壹。比至,宫已免,黄琬代为司徒,甚礼遇壹。(5分) 译文: (2)今以燮为绥南中郎将,董督七郡,领交阯太守如故。(4分) 译文: |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19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曹无伤。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嫌隙 | B.刑人如恐不胜 刑:刑法 | C.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非常:意外变故 | D.沛公则置车骑置:放弃,丢下 | 小题2:下列各句均直接表现项羽“为人寡谋”的一项是(3分)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②壮士,赐之卮酒 ③寿毕,请以剑舞 ④项王默然不应 ⑤君王为人不忍 ⑥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小题3:下列对文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鸿门宴》描写了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成果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 | B.本文刻画人物多用对比手法,使人物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突出。如项羽自矜功伐,寡谋轻信;刘邦却谦卑恭谨,老谋深算。 | C.本文围绕项羽是否采取行动,刘邦能否安然逃脱两个问题逐层展开,情节忽张忽弛,跌宕有致,引人入胜。 | D.本文善于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 | 小题4:翻译文段中划线的句子。(10分)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分) (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6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照玄上人诗集序 (明)刘基 予初来杭时,求士于郑希道先生,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余素知郑君善鉴而言不过,心常怀之。及访于杭人,无能言上人之能诗者,心窃怪之。及余徙居白塔之下,而上人乃住持万松岭之寿宁寺,于是始得遍观其所为诗 。盖浩如奔涛,森如武库,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凛乎其不可攀也,而忧世感时之情,则每见于言外。呜呼。是宜不以诗闻于杭之人矣。 夫诗何为而作哉。情发于中而形于言。《国风》、二《雅》列于《六经》,美刺风戒,莫不有裨于世教。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察治忽,以达穷而在下者之情,词章云乎哉。后世太师①职废,于是夸毗戚施②之徒,悉以诗将其谀,故溢美多而风刺少。流而至于宋,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今天下不闻有禁言之律,而目见耳闻之习未变,故为诗者,莫不以哦风月、弄花鸟为能事,取则于达官贵人,而不师古;定轻重于众 人,而不辨其为玉为石。惽惽怓怓③,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然则上人之不以诗称于今之人,不亦宜哉。 呜呼。有伯乐而后识马,有匠石而后识梧槚③。自古以及于今,伯乐几人?匠石几人耶?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予既重上人之诗,而又悲夫人之不知郑先生之为伯乐、匠石也,故为序其端焉。 (选自《诚意伯文集》) 【注】①太师:古代乐官之长。②夸毗(pí)戚施:比喻谄谀献媚的小人③惛(mǐn)惛怓怓(náo):惛,糊涂;怓:吵闹。③梧槚(jiǎ):梧桐与山楸,比喻人才。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峭如苍松之栖县崖县:通“悬”,陡峭 | B.是故先王以之验风俗验:考察 | C.流而至于宋流:流传 | D.故为序其端焉端:原委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则每见于言外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 B.悉以诗将其谀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 C.定轻重于众人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D.有伯乐而后识马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 小题3: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A.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 B.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 C.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 D.此倡彼和/更相朋附/转相诋訾/而诗之道无有能知者矣 | 小题4:简要概括照玄上人的诗不为世人所知的原因。(3分)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为余言照玄上人之为诗,雄俊峭拔,近世之以能诗名者,莫之先也。(4分) 译文: (2)于是诽谤之狱兴焉,然后风雅之道扫地而无遗矣。(3分) 译文: (3)抱奇材而不遇以泯死者不少矣。(3分) 译文: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