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12分)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12分)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①,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12分)
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少孤,事母孝,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服除,以窭困调南和尉,有惠政。
黜陟使以闻,擢补龙武军录事参军。德秀不及亲在而取,不肯婚,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之,能食乃止。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之。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之矣,不可负约。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明日盗负虎还,举县嗟叹。
玄宗在东都,酺五风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是时颇言且第胜负,加赏黜。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帝闻,异之,叹曰:“贤人之言哉!”德秀益知名。
所得俸禄,悉衣食人之孤遗者。任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爱陆浑佳山水,乃定居。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岁饥,日或不爨。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都尽。”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瓤而已。
《新唐书·元德秀传》
注:①擢第:登第。②酺:音pú,合聚饮食。③笥:音sì,盛衣物的竹器。④饫:音yù,饱。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政仁慈B.德秀自之喂养
C.盗请虎自赎击打D.吾当,不及余人受牵连
小题2:下列对人物的思想性格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举进土,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为国为亲,忠孝两全。
B.许之矣,不可负约——一诺千金,言而有信。
C.人以酒肴从之,不问贤鄙为酣饫——宽厚不羁,不论贵贱。
D.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豁达自任,志向高雅。
小题3: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一项是(3分)
A.元德秀不忍离开母亲,就背着母亲去京城入试。母亲去世,他服丧期满,任南和县尉,后升任龙武军录事参军。
B.元德秀为官所得俸禄全部用于抚养孤独无依的人,任满的时候,他是赶着柴车离开的,他死的时候,家中只有最起码的生活用具。
C.元德秀在陆浑为官定居的时候,纵情山水,常弹琴、喝酒、写文章以自娱。
D.元德秀任鲁山县令时,不怕获罪,批准一个被关押的盗贼***虎自赎。
小题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
翻译:(元德秀)长大后,将要娶媳妇,(因)家里十分贫穷,才自己请求任鲁山县令。
B.吏曰:“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
翻译:有个小吏对他说:“那是他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要受到牵累吗?”
C.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翻译:我不幸生活在风气颓败的社会中,所不觉为耻的,就是结识了元紫芝呀。
D.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翻译:(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很久没见到你的人影了,为什么整天不声不响地待在这儿,十分像个女孩子?”
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A
解析

小题1:“坐”,获罪。
小题1:此句表现的是人物对母亲的孝顺。
小题1:元德秀并未在陆浑为官。
小题1:是侄子长大后,元德秀要为侄子娶媳妇。
译文:
元德秀,字紫芝,是河南人。年轻时就死了父亲,对母亲十分孝顺。参加进士考试,不忍心离开母亲左右,就亲自背着母亲进了京城。考上进士后,母亲去世,他守在母亲的坟墓旁边守护,饭食中没有盐和醋,睡觉时没有什么垫在身下。服丧期满,因为贫困而调到南和县任县尉,治理期间有好名声。
黜陟使上书奏明皇帝,(元德秀)被提拔补官到龙武县担任录事参军。元德秀没有来得及在父母亲健在时娶妻,就不肯结婚。有人认为他不可以断绝了后代,他回答说:“我哥哥有儿子,我的先祖可以得到祭祀,我干嘛还要娶妻呢?”当年,他哥哥的儿子在襁褓中就死了母亲,又没有钱请奶妈,德秀就亲自喂养他,等到侄子能吃饭了才停止喂养。侄子长大后,元德秀将要为他娶媳妇,因为家里十分贫穷,才自己请求任鲁山县令。有个小偷被关押在牢里,当地正碰上老虎作恶,小偷请求打虎赎身,元德秀答应了他。有个官吏对他说:“那是小偷的诡计,将来他逃走了,你不是要受到牵累吗?”元德秀说:“我已经答应了他,不可以背弃约定的事。如果有所牵累,我应当定罪,不牵连到别人。”第二天,小偷带着老虎的尸体回来了,全县的人都为此而感叹。
唐玄宗在东都时,在五凤楼下设宴,命令三百里内的县令、刺史都要拿出歌曲到他那里汇集。当时人们都传言皇帝将要排出优劣,施加赏罚。只有德秀带了演员几十个,集体唱一首叫《于蔿于》的歌,《于蔿于》是德秀所创作的歌。皇帝听到后,十分惊奇,赞叹说:“唱的都是贤人说的话呀!”元德秀更加出名了。
元德秀所得到的俸禄都供给那些孤儿吃饭穿衣。(后来)竹筐里带着绢一匹,赶着一辆柴车离任。他喜欢陆浑的好山好水,就在那里隐居。他家里不造围墙,不用钥匙,也没有仆人小妾。碰上荒年,有时揭不开锅。他喜欢喝酒,悠然地弹着琴来自娱自乐。人们用酒和菜肴和他来往,他不问贤鄙全都一醉方休。元德秀擅长于写文章,曾经写了一篇《蹇士赋》来比况自己。房琯每次见到元德秀,总是叹息说:“只要看到元紫芝的面貌,就会把人的名利之心都洗涤干净。”苏源明也常常对别人说:“我不幸生活在风气颓败的社会中,所不觉为耻的,就是结识了元紫芝呀。”
元德秀在天宝十三年去世,死时,家里只有枕头、鞋子和舀水的瓢一类东西。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彭越者,昌邑人也,字仲。常渔钜野泽中,为群盗。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杰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居岁余,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后期者斩。旦日日出,十余人后,后者至日中。于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后,不可尽诛,诛最后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后不敢。”于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汉王追楚,为项籍所败固陵。乃谓留侯曰:“诸侯兵不从,为之奈何?”留侯曰:“与此两国约:即胜楚,睢阳以北至谷城,皆以王彭相国;从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信。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于是汉王乃发使使彭越,如留侯策。使者至,彭越乃悉引兵会垓下,遂破楚。项籍已死。春,立彭越为梁王,
十年秋,陈豨反代地,高帝自往击,至邯郸,征兵梁王。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高帝怒,使人让梁王。梁王恐,欲自往谢。其将扈辄曰:“王始不往,见让而往,往则为禽矣。不如遂发兵反。”梁王不听,称病。梁王怒其太仆,欲斩之。太仆亡走汉,告梁王与扈辄谋反。于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囚之雒阳。有司治反形已具,请论如法。上赦以为庶人,传处蜀青衣。西至郑,逢吕后从长安来,欲之洛阳,道见彭王。彭王为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处故昌邑。吕后许诺,与俱东至洛阳。吕后白上曰:彭王壮士,今徙之蜀,此自遣患,不如遂诛之,妾谨与俱来。”于是吕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复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族之。上乃可,遂夷越宗族,国除。
(选自《史记·彭越列传》,有删节)
注:彭越此时被封为梁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旦日日出会期:约定
B.于是越乃一人斩之引:拉出
C.使人梁王让:知会
D.于是上使使梁王掩:突袭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彭越见识与才能的一组是(  )
①两龙方斗,且待之  
②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
③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
④彭越乃悉引兵垓下,遂破楚
⑤梁王称病,使将将兵诣邯郸
⑥彭王壮士,今徒之蜀,此自遣患
A.②④⑥B.③⑤⑥C.①②⑤D.①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彭越曾经做过强盗,秦末时社会动乱,豪杰并起,彭越没有急于起事,而是耐着性子,择时而动。
B.彭越虽然归附了刘邦,但显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并不打算完全听命于刘邦,所以刘邦才采用了留侯张良的计谋,以利诱之,彭越才助刘邦消灭了项羽。
C.少年推举彭越为首领,彭越为了立威,在第二天集会时找借口***掉一个不服从自己的人,一下子就震住了大家
D.彭越被贬蜀州,路上遇到吕后,本想求吕后替自己求情,却没有想到吕后反而劝刘邦彻底消灭彭越,以绝后患。这显示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泽间少年相聚百余人,往从彭越,曰: “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愿与诸君。”
(2)君王能出捐此地许二人,二人今可致;即不能,事未可知也。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唐代小说,完成后面的题目(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棋 鬼
蒲松龄
扬州督同将军梁公,解组乡居,日携棋酒,游林丘间。会九日登高,与客弈,忽有一人来,逡巡局侧,耽玩不去。视之,目面寒俭,悬鹑结焉,然意态温雅,有文士风。公礼之,乃坐。亦殊撝谦。公指棋谓曰:“先生当必善此,何勿与客对垒?”其人逊谢移时,始即局。局终而负,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又着又负,益愤惭。酌之以酒,亦不饮,惟曳客弈。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方以一子争路,两互喋聒,忽书生离席悚立,神色惨沮。少间,屈膝向公座,败颡乞救。公骇疑,起扶之曰:“戏耳,何至是?”书生曰:“乞付嘱圉人,勿缚小生颈。”公又异之,问:“圉人谁?”曰:“马成。”先是,公圉役马成者,走无常,十数日一入幽冥,摄牒作勾役。公以书生言异,遂使人往视成,则僵卧已二日矣。公乃叱成不得无礼,瞥然间,书生即地而灭,公叹咤良久,乃悟其鬼。
越日,马成寤,公召诘之。成曰:“书生湖襄人,癖嗜弈,产荡尽。父忧之,闭置斋中。辄逾垣出,窃引空处,与弈者狎。父闻诟詈,终不可制止,父愤悒赍恨而死。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于今七年矣。会东岳凤楼成,下牒诸府,征文人作碑记。王出之狱中,使应召自赎。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岳帝使直曹问罪于王,王怒,使小人辈罗搜之。前承主人命,故未敢以缧绁系之。”公问:“今日作何状?”曰:“仍付狱吏,永无生期矣。”公叹曰:“癖之误人也,如是夫!”
异史氏曰:“见弈遂忘其死;及其死也,见弈又忘其生。非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哉?然癖嗜如此,尚未获一高着,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可哀也哉!”
(《聊斋志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日登高,与客弈会:相约
B.神情懊热,若不自已:停止
C.父愤悒恨而死赍:怀着
D.故未敢以缧绁之系:捆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公礼,乃坐B.及死也,见弈又
误人也,如是夫非所欲有甚于生者哉
C.酌之酒,亦不饮D.自晨至日昃
故未敢缧绁系之                   今七年矣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癖之误人”的一组是(     )
①日携棋酒,游林丘间        ②自晨至于日昃,不遑溲溺
③父愤悒赍恨而死            ④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⑤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⑥徒令九泉下,有长死不生之弈鬼也
A.①③⑤B.②⑤⑥C.①②④D.③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书生爱棋成癖,家产荡尽,父亲气死,他也不知悔改,最后被阎王减了寿数,罚进饿鬼狱。
B.书生虽然酷爱下棋,但棋艺不精,与扬州督同将军梁公的客人下棋时,屡战屡败,最后只好跪地求饶。
C.梁公对书生以礼相待,起初以为他只是个爱好下棋的穷书生,直到他“即地而灭”后,梁公才渐渐明白他原来是鬼。
D.书生在阴间时本来有个赎罪转生的机会,可他沉迷弈棋,误了给东岳泰山凤楼写碑记的期限,最后落得个永世不得超生的下场。
小题5:翻译(6分)
①阎摩王以书生不德,促其年寿,罚入饿鬼狱。
译文:                                                                     
②不意中道迁延,大愆限期。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后赤壁赋
苏轼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去。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寐,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注】①巉岩:高峻险要的岩石。②披蒙茸:披,分开。蒙,覆盖。茸,这里指杂草。③冯夷:传说中的水神。④玄裳缟衣:玄,黑中带红。缟,白色。裳,下衣。衣,上衣。⑤畴昔:过去,以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客予过黄泥之坂从:跟随
B.顾所得酒乎安:哪里
C.掠予舟而西也西:西方
D.道士笑顾:回头
小题2:下列划线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将归临皋②渔嶕江渚之上
B.①今薄暮,举网得鱼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
C.①江山不可复识矣②固一世之雄也,今安在哉
D.①待子不时之需②举匏樽相属
小题3:对文中“玄裳缟衣”的“孤鹤”所具有的象征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象征身遭贬谪、孤独寂寥的作者本人。
B.象征作者出世的理想。
C.象征因“客去”而感觉孤寂的作者。
D.象征作者“羽化”的游仙思想
小题4:对本文中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二段中“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一句,既是写实,又多少带有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慷慨。
B.文中的“孤鹤”和“道士”是以不同形象出现的同一对象。
C.本文中道士化鹤的描写,反映出作者在出世入世问题上的矛盾心情;《赤壁赋》中“苏子”的议论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思想。
D.本文和《赤壁赋》都表现出一种消极和虚无的思想,这正是作者的思想局限造成的。
小题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译文:
(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a;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矢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嘉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踰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诛兵部尚书陈新甲论:判罪
B.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讽:暗示
C.因朗内通之罪发:揭发
D.中贪田成辈纳赂请属:亲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石麒尽力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殆此也
B.石麒例出之斧斤时入山林
C.石麒益愤,里请罢斥人之力而敝之
D.皆拒不应,疏劾之彼奚适也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徐石麒“刚方清介”的一组是(   )
①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②石麒多所平反。③石麒以祖宗之法裁之。④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⑤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疾乞休。⑥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②④⑥
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了。
B.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
C.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很有传奇色彩。
D.徐石麒博闻强识,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4分)
(2)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3分)
(3)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2分)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
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
孝宗立迁湖广按察使既至命汲水百斛洗涤厅事而后视事曰吾以除秽也居无何复以佥都御史巡抚云南三司多旧僚相见欢然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遂劾罢不职者八人。
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自处必以礼。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①,朝觐谒吏部亦然。或言不可,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天启初,谥贞肃。
(选自《明史》卷一五九,有删改)
注:①绣服:官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善辨疑案情
B.善之,上已知其人矣对待
C.尽廨中器物付有司登记
D.遂劾罢不者八人职务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至鬻子女
B.惟携一仆、书数卷还继宗欲宽之无由
C.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祛除之吾朝廷得人贺耳
D.汪直欲见,不可因悟仓吏缺粮
小题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杨继宗刚正廉洁的一组是(3分)
①文桎梏诣部,继宗察非盗,竟辨出之
②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
③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
④为知府,谒上官必衣绣服,朝觐谒吏部亦然
⑤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
⑥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
A.①②⑤B.②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礼、张文在押送盗贼途中放跑了盗贼,张文以身抵罪,杨继宗察明他并非强盗,终于辨明情况将他释放。
B.杨继宗生性刚正廉洁,太监们索要钱财,杨继宗当即要求他们立下印券。太监吓得咋舌不敢接受。
C.担任浙江按察使期间,杨继宗经常召集乡间父老询问疾苦,帮助他们解除困难,又大力兴办社学。
D.杨继宗很有识人眼光,他教导的两名学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因此很佩服他。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孝 宗 立 迁 湖 广 按 察 使 既 至 命 汲 水 百 斛 洗 涤 厅 事 而 后 视 事 曰 吾 以 除 秽 也 居 无 何 复 以 佥 都 御 史 巡 抚 云 南 三 司 多 旧 僚 相 见 欢 然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既而出位揖之曰:“明日有公事,诸君幸相谅。”
翻译:                                                                                                                                                                       
②笑曰:“此朝廷法服也,此而不服,将安用之?”
翻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