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寓山注》序【明】祁彪佳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日“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寓山注》序 【明】祁彪佳 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日“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①。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丕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复始。一径未通,意犹不慊②也。于是疏凿之工复始。于十一月自冬历丁丑之春,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原文有删节) 【注】①胼胝(pián zhT):手脚因摩擦变硬的厚皮。②慊(qiè):满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荷畚锸荷:挑 | B.而幽敞各极其致致:尽头 | C.险者夷之夷:使……平坦 | D.都堪泛月迎风堪:可以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若有感触焉者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B.其下平田十余亩其可怪也欤 | C.乃可以称园矣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 D.园以内花木之繁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作者“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的一组是 ①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 ②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 ③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 ④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 ⑤虚者实之,实者虚之 ⑥一径未通,意犹不慊也小题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家旁有座名为“寓山”的小山,原是季超、止祥两兄弟交换所得,后来被废置。二十余年后作者辞官回家,路过寓山,动了建造山园的心思. | B.作者只想在山上修建三五座房子,虽然自始至终对于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但在修建过程中兴致愈加浓厚,朝出暮归,乐此不疲,痴迷于山园建造。 | C.作者营构山园时,讲究水石、室庐与花木的搭配适宜,轩与斋、室与山房以类相从.桥、榭、径、峰高低错落;体现了虚实相映、聚散结合等特色。 | D.山园的建造,始于乙亥仲冬,至丙子孟春建成草堂、斋与轩,当年仲夏又开始营建,后又经过从十一月到第二年春天的百余天修建,山园终于告成。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3分) (2)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4分) (3)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3分) |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1)季超兄就弃掷离去,我也将它们丢弃在丛生的竹子和杂草中。 (2)严寒酷暑,身体因冷而起小疙瘩,因热而汗流浃背,我都不认为是苦。 如同名流写文章,不让一句话不押韵。这是开园经营构建的情况。 |
解析
小题1:致:情趣 小题1:A.语气词,不译/兼词,于之,在那里。 B.代词,它,代之寓山/语气副词,表示揣测。 C.均为副词,才。 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小题1:①表现的是季超、止祥两兄弟。 ②是原因,不是表现。 ⑤是“卜筑”的具体做法。 小题1:“自始至终对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理解错误。 小题1:(1)注意“辄” “去”“委置”的翻译。(2)注意“祁” “体粟”“汗浃”以为”的翻译。(3)注意“作文”“韵”“营构”的翻译。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家住在高士里,在原来的山阴道上。家旁有一座小山,好像和我有前定的缘分,它的名字叫“寓山”。以往我还是幼小的孩童的时候,季超、止祥两个兄长用斗粟换取它。他们剔除石头栽上松树,亲自挑着畚箕、扛着铁锹(劳作),手脚因此生了很厚的老茧。我当时也捧着土做小孩的游戏。等到后来二十年,松树渐渐长高,山石也渐渐变得古旧,季超兄就弃掷离去,我也将它们丢弃在丛生的竹子和杂草中。我自从托病辞官南归,偶尔经过这里,对于二十年前的情境事况,好像深有感触。于是兴建山园的兴致,就兴起而不可抑止,这就是开园之始末。 兴建之初,我仅仅想建三五座房子就行了。有一个指点山园建设的客人,说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榭。我听了之后很不在意,认为想法没有达到这个地步。等到在山上徘徊了几回,不觉寻思客人的话,心中很是难忘。某处可以建亭,某处可以建榭,果然是不可缺少的。前面的建筑之事还没有结束,常在心中思考,不知不觉与众不同、突出新颖的园林构思,急迫地奔涌而出。每每到路途困窘险恶的地方,就穷尽心思考虑,表现在梦寐之中,于是便有了另辟的境地,好像是天设的一般。因此兴致更加振奋,趣味也更加浓厚。早晨出去,傍晚回来。严寒酷暑,身体因冷而起小疙瘩,因热而汗流浃背,我都不认为是苦。 两年以来,囊中一贫如洗。我身体也病了好,好了再病,这是开园的痴癖啊。 园子占据山的三面,山下有平田十多亩,水和石各占一半,房屋与花木各占一半。其他轩与斋以类相从,而深幽宽敞各尽其情趣。室与山房以类相从,但高的、低的分别揭出。共显佳妙。与那些桥、榭、径、峰,高低不齐,略加衬托、装饰。大抵虚的地方充实它,充实的地方使它虚空;聚集的地方使它分散,分散的地方使它聚集;危险的地方使它平坦的地方使它险峻。就像良医治病,克制和滋补互相下药;就像良将率兵,奇兵、正兵兼用;就像名手绘画,不让一笔不灵巧;如同名流写文章,不让一句话不押韵。这是开园经营构建的情况。 园开于乙亥年的仲冬,至丙子年孟春,草堂宣告成功,斋与轩也完成了。等到了这年仲夏,又开始经营构建。有一条小路修不通,心里也会感到不满意。于是疏通开凿的工作叉开始。从这年的十一月经过一个冬天一直到丁丑年的春季,总共一百多天,弯曲的水流流过窗下,池沼的水珠飞溅,飘拂到几案上,绿色映衬着红色的栏杆,青绿、朱红流动和浮现,色彩鲜明艳丽,这才可以称为园林。这是开园的时间。 至于山园外山川的秀丽,古时称为万壑千岩;园内花木的繁茂,不止是七松五柳(这 些隐者宅中的树木)。四时的风景,都可 以泛月迎风;三径小路,自然可以呼云醉雪。这些美景我也没有空暇详尽地叙述它们了。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芋老人传 清·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榻,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剌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唯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选自《春洒堂文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衣湿袖单,影乃益瘦益: 更加 | B.老人延入坐延:邀请 | C.以污贿不饬罢饬:规矩 | D.辄屈膝叩首迎款迎:应对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最能表明芋老人“知道”的一组是(3分)( ) ① 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 ② 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 ③ 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 ④ 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 ⑤ 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⑥ 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慈水祝渡的芋老人夫妇生活清苦,心地善良。他们曾热情款待屋檐下避雨的书生,书生饱食之后表示日后一定不会忘记芋老人夫妇的恩情。 | B.当年贫寒的书生贵为相国后,却无法品味出当年芋的味道。于是派人寻找曾为他煮芋的夫妇,但芋老人煮的芋仍未让他感觉到昔日的甘甜。 | C.作者通过芋老人由食芋者前后食芋的不同感受联想并列举一系列所见所闻之事,谆谆告诫人们:无论取得怎样的功名,都不要改变自己从前质朴的心灵。 | D.文末提出疑问,表面上是怀疑故事的真实性,实际是对“野老鄙夫”的赞扬,对“缙绅士大夫”的讽刺,可谓言近旨远,发人深思。 |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5分) (2)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5分)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8分,选择题每题3分)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灶往击之。越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与中国侔。 (《史记·南越列传》)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且番禺负山险负:依仗 | B.称制,与中国侔侔:相等 | C.以其党为假守假:假装 | D.击灭南越而并王之王:统治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秦为无道,天下苦之凌万顷之茫然 | B.败数县而去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C.击灭南越而并王之吾从而师之 | D.佗因此以兵威边洎牧以馋诛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 B.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 C.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 小题4:请用“/”为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高 帝 立 我 通 使 物 今 高 后 听 谗 臣 别 异 蛮 夷 隔 绝 器 物 此 必 长沙 王 计 也 欲 倚 中 国 ,击 灭 南 越 而 并 王 之,自 为 功 也。 小题5: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六国论》) (2)盖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赤壁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9分,每小题3分)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内史,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晋书·王羲之(节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看,看待 | B.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消息,音信 | C.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弥:满,整 | D.意甚悦,固求市之市:买 |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 | B.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C.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劳苦而功高如此 | D.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王羲之特别擅长隶书,是古今以来的第一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人们对其书法笔势的赞誉。 | B.太尉郗鉴想在王家子弟中选女婿,王羲之以“东床坦腹”的自然坦然,使自己成为了郗家的乘龙快婿。 | C.王羲之对自己的书法造诣相当自信,认为自己丝毫不逊色于钟繇、张芝。 |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他不和,只去吊唁了一次,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 小题4:把第一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4分) (2)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4分) |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晏子对曰: “其行公正而无邪,故谗人不得入;不阿党,不私色,故群徒之卒不得容;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以甲兵,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识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今衰世君人者,辟邪阿党,故谗诌群徒之卒繁;厚身养,薄视民,故聚敛之人行;侵大国之地,耗小国之民,故诸侯不欲其尊;劫人以兵甲,威人以众强,故天下不欲其强;灾害加于诸侯,劳苦施于百姓,故仇敌进伐,天下不救,贵戚离散,百姓不兴。”公曰:“然则何若?”对曰:“请卑辞重币,以说于诸侯,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其可乎?”公曰:“诺。”于是卑辞重币,而诸侯附,轻罪省功,而百姓亲,故小国入朝,燕鲁共贡。 墨子闻之曰:“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为人者重,自为者轻。景公自为,而小国不与,为人,而诸侯为役,则道在为人,而行在反己矣,故晏子知道矣。”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第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崇乐以从嗜欲乐:音乐 | B.不阿党,不私色阿:迎合 | C.轻罪省功,以谢于百姓省:反省 | D.为人,而诸侯为役役:奴役 | 小题2:下列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而小国不与失其所与,不知 | B.其行公正而无邪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 C.故谗诌群徒之卒繁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 D.灾害加于诸侯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小题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叙述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齐景公最初轻视诸侯和百姓,没有将心思放在治国上。当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 便向晏子求教。 | B.晏子通过对圣君和昏君的治国之道的对比,让齐景公知道了“宽厚爱人”的重要性。 | C.齐景公认为晏子的说法很有道理,便依其法而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 D.墨子听说此事后,对晏子给与很高的评价,认为晏子的观点虽然在做法上违背了个人利益,但事实上却使更多的人能够依附于你。 | 小题4:把第I卷文言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2)“晏子知道,道在为人,而失为己。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王闻而止之。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①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②,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③,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 (节选自《史记·勾践世家》) 【注】①逢同:越国大夫。②鲍氏:齐国大夫鲍牧。③“伐柯者其则不远”:语自《诗经》,意思是用斧子伐木来做斧柄,样子就在眼前。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让:谦让。 | B.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役反:从(齐国)回来完差。 | C.请成越王曰:……请成:请求跟……讲和 | D.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君:统治,治理 |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 B.伍员貌忠而实忍人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 C.越其可逆天乎倔生下,故久立与其客语 |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吴国伍员和越国范蠡忠方直谏的一项是 ( )A.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 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 B.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 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 | C.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 ‘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 |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 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员谏吴王释齐灭越,吴不听,伐齐取胜后,更不听伍员一句忠言。 | B.吴王始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认定伍员欺君,于是赐属镂剑让他自***。 | C.四年后,越趁吴国力衰微伐吴,大胜,迫使吴王向越国求和以图保命。 | D.范蠡谏越王:等了二十多年上天才将吴赐越,毋忘会稽之耻。终灭吴。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3分) (2)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4分) (3)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3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