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世宗之时,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yú,抬)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而益治兵         治:治理        B数顾大臣问治道     顾:召集
C以谓平定僭乱       僭:超越本分    D世宗临其丧         临:面临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朴“明敏而多材智”的一组是(    )
①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②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③外事征伐,而内修法度                ④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
⑤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  ⑥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④⑥    D 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朴很有政治眼光。他最初依附枢密使杨邠,后来发现隐帝任用小人,而杨邠与将相关系不好,料知混乱必然要发生,就离开了他。
B王朴在众文士主张兴修文教的情况下,主张用武,得到世宗的赏识,并被派征伐江淮,回来后,被提拔为户部侍郎。
C王朴不仅多才多艺,精通哲学、音律、历法,还善于搞城市建设,他规划京师规制,将开封改造得大路通畅,壮伟宏阔。
D王朴视察汴河口,返回时到原来的丞相李谷家拜访,发病,倒在座位上,回家后就逝世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5分)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  (《游褒禅山记》)(4分)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

解析

小题1:应为“凭吊”
小题1:③说的是世宗,与王朴无关;⑤世宗悲痛,说明两人关系密切。不能作为王朴明敏才智的证明;⑥是说人们对王朴性格刚毅果断的反映。与王朴明敏才智无关。
小题1:张冠李戴。征伐江淮的是世宗。王朴当时做东京留守,留守京师。
小题1:参考译文:王朴,字文伯,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年轻时考中进士。担任校书郎,依附于汉枢密使杨邠。杨邠和王章、史弘肇等人不和,王朴见后汉建立的时间较短。后汉隐帝(刘承佑)年少软弱,任用小人,而杨邠作为大臣,和将相的是关系不和睦,料知他一定会作乱,于是离开扬邠回到家乡。
    
周世宗时期,对外征讨,对内修订法度。王扑聪明,才智很高,不只当世政务。就是阴阳律历巧等方面,也没有不精通的。王朴性格刚直果断,又被周世宗所信任,凡是他所做的事情,当时没有谁敢责备的,然而也没有谁能超过他;周世宗讨伐淮河地区,王朴留守京师,增广新城,开通道路,京城更加庄严宏伟。现在京师的情况,大多是他规划的。他制定的音乐,至今还采用着,无法更改。他上奏的用兵方略,也不是只能用在一时的策略。他说的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以最先平定,并州是一定要消灭的敌人,在最后灭亡。”后来宋朝兴起,平定天下,只有并州最后臣服。都像王朴说的一样。
显德六年春天,周世宗派王朴巡视汴河口,建造斗门,回京.到前任宰相李谷的府第拜访,疾病发作,倒在座位上,抬回去后就死了,时年五十四岁。周世宗亲临了他的丧礼凭吊,用玉馘敲门地,大声痛哭了好几次。追赠王朴为侍中。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尉迟敬德,名恭,朔州善阳人。隋大业末,刘武周乱,以为偏将。与宋金刚袭破(唐)永安王孝基,执独孤怀恩等。武德二年,秦王战柏壁,金刚败奔突厥,敬德合余众守介休。王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谕之,乃与寻相举地降,从击王世充。会寻相叛,诸将疑敬德且乱,囚之。屈突通等曰:“敬德慓敢,今执之,猜贰已结,不即***,后悔无及也。”王曰:“不然。敬德必叛,宁肯后寻相者耶?”释之,引见卧内,曰:“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我终不以谗害良士。”因赐之金,曰:“必欲去,以为汝资。”是日猎榆窠,会世充自将兵数万来战。单雄信者,贼骁将也,骑直趋王,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乃翼王出,率兵还战,大败之。王顾曰:“比众人意公必叛,我独保无它,何相报速耶?”
窦建德营板渚,王命李勣等为伏,亲挟弓,令敬德执矟,略其垒,大呼致师¹。建德兵出,乃稍引却,***数十人,众益进。伏发,大破之。时世充兄子琬使于建德,乘隋帝厩马,铠甲华整,出入军中以夸众。王望见,问:“谁可取者?”敬德请与高甑生、梁建方三骑驰往,禽琬,引其马以归,贼不敢动。
隐太子尝以书招之,赠金皿一车。辞曰:“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今于殿下无功,其敢当赐?若私许,则怀二心,徇利弃忠,殿下亦焉用之哉?”太子怒而止。敬德以闻,王曰:“公之心如山岳然,虽积金至斗,岂能移之?然恐非自安计。”巢王果遣壮士刺之。敬德开门安卧,贼至,不敢入。因谮于高祖,将***之。王固争,得免。
(玄武门之变后)王为皇太子。时坐隐、巢者百余家,将尽没入之。敬德曰:“为恶者二人,今已诛,若又穷支党,非取安之道。”由是普原。
尝侍宴庆善宫,有班其上者,敬德曰:“尔何功,坐我上?”任城王道宗解喻之,敬德勃然,击道宗目几眇²。太宗不怿,罢,召让曰:“朕观汉史,尝怪高祖时功臣少全者,今视卿所为,乃知韩彭夷戮,非高祖过,国之大事,惟赏与罚,横恩不可数得,勉自修饬,悔可及乎!”敬德顿首谢。
显庆三年卒,年七十四。谥“忠武”。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1.致师:叫阵挑战。  2.眇:眼瞎。  3.韩彭:汉初大将韩信、彭越。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乃翼王出常以身翼蔽沛公
B.何相报速耶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乃稍引却却匈奴七百余里
D.任城王道宗解喻之王好战,请以战喻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我终不以谗害良士斧斤以时入山林
B.其敢当赐其可怪也欤
C.因谮于高祖,将***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D.殿下亦焉用之哉则将焉用彼相矣[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尉迟敬德作战勇猛,曾打败过唐军。归顺秦王后有人怀疑他谋反,将他抓了起来,要***他。秦王不仅下令放了他,还送给他一些金银。
B.尉迟敬德将隐太子收买自己的事告诉了秦王,秦王断定对方不会就此罢休。果然后来又发生了尉迟敬德被人行刺和遭诬陷等事情。
C.尉迟敬德自恃功高,在一次侍宴时为了座次而大打出手,惹得唐太宗十分不满,事后对其进行了重重的责罚。
D.这篇文章通过救王驾、擒王琬、拒收买、闹御宴等情节,多角度来表现人物性格,将尉迟敬德这一形象塑造得丰满鲜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谮于高祖,将***之。王固争,得免。
(2)秦王实生之,方以身徇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灵壁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龟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的北面
B.处者安于故而难出故:故旧
C.舟车冠盖之冲冲:要塞
D.盖其先君子之泽也泽:施恩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与“硕求余文以记之”中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C.古人秉烛游,良有以也
D.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小题3:下列有关文章的内容或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它前面记游,后面议理,借题发挥,借事议理,环环相扣。
B.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必仕”的人会为君王社稷殚精竭虑,公而忘私,以至忽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C.苏轼又提出“不必不仕”是因为“不仕”固然可以全身修性,但是没有尽到对君王、社稷的责任和义务。
D.饥渴的时候就要吃喝,吃饱喝足了就要停止。苏轼用这一比喻句表达出追求自适放达的人生态度。
小题4:(4分)有人说,苏轼是集儒道思想于一体的文学家。结合本文苏轼的“仕”之思想,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3分)
(2)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4分)
(3)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耶律屋质,字敌辇。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遇事造次,处之从容,人莫能测。
会同间,太宗崩,诸大臣立世宗,太后闻之,怒甚,遣皇子李胡以兵逆击,遇安端、刘哥等于泰德泉,败归。李胡尽执世宗臣僚家属,谓守者曰:“我战不克,先殪此曹!”人皆相谓曰:“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
时屋质从太后,世宗以屋质善筹,欲行间,乃设事奉书,以试太后。太后得书,以示屋质。屋质读竟,言曰:“太后佐太祖定天下,故臣愿竭死力。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太后曰:“我若疑卿,安肯以书示汝?”屋质对曰:“李胡、永康王皆太祖子孙,神器非移他族,何不可之有?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太后乃遣屋质授书于帝。
帝遣宣徽使耶律海思复书,辞多不逊。屋质谏曰:“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帝曰:“彼众乌合,安能敌我?”屋质曰:“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借曰幸胜,诸臣之族执于李胡者无噍类①矣。以此计之,惟和为善。”帝然之。
始相见,怨言交让,殊无和意。太后谓屋质曰:“汝当为我画之。”屋质进曰;“太后若能释怨,臣乃敢进说。”太后曰:“汝第言之。”太后复谓屋质曰:“议既定,神器竟谁归?”屋质曰:“太后若授永康王,顺天合人,复何疑?万口一辞,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乃许立康。
天禄二年,耶律天德、萧翰谋反下狱,刘哥及其弟盆都结天德等为乱。耶律石剌潜告屋质,屋质遽引入见,白其事。刘哥等不服,事遂寝。未几,刘哥邀驾观樗蒲②,捧觞上寿,袖刃而进。帝觉,命执之,亲诘其事。刘哥自誓,帝复不问。屋质奏曰:“当使刘哥与石剌对状,不可辄恕。”帝曰:“卿为朕鞫之。”屋质率剑士往讯之,天德等伏罪。诛天德,杖翰,迁刘哥。
保宁五年五月薨,年五十七。帝痛悼,辍朝三日。   (选自《辽史•列传第七》,有删改) 
[注]①噍类:能吃东西的动物,特指活着的人。②樗蒲:赌博的一种活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相见,怨言交让让:责备B.愿立永康王,不可夺也夺:强取
C.太后曰:“汝第言之。”第:只管D.刘哥等不服,事遂寝寝:停止
小题2:下列句子中,都能反映耶律屋质“善筹”的一组是(3分)
①姿简静,有器识,重然诺                ②太后宜思长策,与永康王和议
③即不敌,奈骨肉何?况未知孰胜?          ④臣愿竭死力
⑤屋质率剑士往讯之                      ⑥当使刘哥与石剌对状
A.①③⑤B.②③⑥C.②④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宗驾崩后,太后不同意诸大臣让世宗继承王位的主张,派皇子李胡起兵,骨肉相残的局面险些发生。
B.在矛盾调解的过程中,耶律屋质秉持“惟和为善”的观点,先说服太后接受了和议,后说服世宗放弃了坚持敌对的想法。
C.和解开始时,双方各不相让,最后通过耶律屋质的调解,太后终于答应世宗的要求,同意立永康王。
D.刘哥和他的弟弟勾结耶律天德叛乱,后来因为耶律石剌将计划暗中告诉了耶律屋质,叛乱才没有发生。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若果战,则是父子兄弟相夷矣!军次潢河,隔岸相拒。(4分)
(2)若太后见疑,臣虽欲尽忠,得乎?(4分)
(3)书意如此,国家之忧未艾也。能释怨以安社稷,则臣以为莫若和好。(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梅圣俞诗集序
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奋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应该是困厄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予友梅圣俞①,少以荫补②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③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选自《四部丛刊》)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荫yìn补:子孙因前辈功勋而得官为“荫”,官吏或缺被选充职为“补”。梅尧臣26岁时因叔父梅询荫补为太庙斋郎。③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荐:推荐。
B.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羁:寄居或停留在外地。
C.盖愈穷则愈工。穷:生活贫穷。
D.犹从辟书,为人之佐。辟书:聘书,指接受某部门长官的聘请。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②余既哭而铭之
B.①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②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
C.①非诗之能穷人。②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
D.①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②其为文章,简古纯粹。
小题3: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B.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C.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D.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21分)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小题1:下列实词解释有误的一句是(3分)            (    )
A.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B.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
D.范增数目项王目:使眼色
小题2: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C.不然,籍何以至此常以身翼蔽沛公
D.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
小题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于是项伯复夜去
D.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小题4: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段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刘邦亲自带着一百多人马来到鸿门向项王赔罪,使矛盾得到缓解。
B、范增屡次暗示项羽***掉刘邦,项羽坚决反对。
C、项伯掩护刘邦,使项庄不能击***刘邦。
D、项羽已答应项伯要好好款待刘邦,因此不理睬范增多次暗示。
小题5:翻译下列语句:
⑴、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分)
                                                                         
⑵、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分)
                                                                         
⑶、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