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陈宁,茶陵人。元末为镇江小吏,从军至集庆,馆于军帅家,代军帅上书言事。太祖览之称善,召试檄文,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时方四征,羽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陈宁,茶陵人。元末为镇江小吏,从军至集庆,馆于军帅家,代军帅上书言事。太祖览之称善,召试檄文,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时方四征,羽书帝午,宁酬答整暇,事无留滞,太祖益才之。淮安纳款,奉命征其兵,抵高邮,为吴人所获。宁抗论不屈,释还,擢广德知府。会大旱,乞免民租,不许。宁自诣太祖奏曰:“民饥如此,犹征租不已,是为张士诚驱民也。”太祖壮而听之。 辛丑除枢密院都事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明年改浙东按察使有小隶讼其隐过宁已擢中书参议太祖亲鞫之宁首服系应天狱一岁吴元年冬尽将决太祖惜其才命诸将数其罪而宥之用为太仓市舶提举。 洪武元年召拜司农卿,迁兵部尚书。明年出为松江知府。用严为治,积岁蠹弊,多所厘革。寻改山西行省参政。召拜参知政事,知吏、户、礼三部事。宁,初名亮,至是赐名宁。 三年,坐事出知苏州。寻改浙江行省参政,未行,用胡惟庸荐,召为御史中丞。太祖尝御东阁,免冠而栉。宁与侍御史商暠入奏事,太祖见之,遂移入便殿,遣人止宁毋入。栉已,整冠出阁,始命入见。六年命兼领国子监事。俄拜右御史大夫。八月遣释奠先师。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不陪祀而受胙,太祖以宁不举奏,亦停俸半月。自是,不预祭者不颁胙。久之,进左御史大夫。 宁有才气,而性特严刻。其在苏州征赋苛急,尝烧铁烙人肌肤。吏民苦之,号为陈烙铁。及居宪台,益务威严。太祖尝责之,宁不能改。其子孟麟亦数谏,宁怒,捶之数百,竟死。太祖深恶其不情,曰:“宁于其子如此,奚有于君父耶!”宁闻之惧,遂与惟庸通谋。十三年正月,惟庸事发,宁亦伏诛。 (节选自《明史·奸臣列传·一九六卷》)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馆于军帅家馆:寄居 | B.太祖益才之。才:认为……有才干 | C.多所厘革。厘:治理 | D.免冠而栉栉:洗头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召试檄文,词意雄伟,乃用为行省掾吏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 B.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不陪祀而受胙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 | C.太祖以宁不举奏,亦停俸半月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D.久之,进左御史大夫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小题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能表明陈宁有才无德的一组是(3分) ① 太祖览之称善,召试檄文,词意雄伟。 ② 宁酬答整暇,事无留滞,太祖益才之。 ③ 奉命征其兵,抵高邮,为吴人所获。 ④ 自是,不预祭者不颁胙。 ⑤ 其在苏州征赋苛急,尝烧铁烙人肌肤。 ⑥ 宁闻之惧,遂与惟庸通谋。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宁向太祖进谏,善于变通陈情。一次他乞免民租,未得到允许,就向太祖面奏,以征租不止会把百姓赶跑为由,说服了太祖。 | B.陈宁虽有才气,但性情严酷刻薄。他在苏州做知府时,征赋苛急,曾烧红了铁烙人肌肤。官居高位后,仍不听太祖的指责,也不听儿子的多次劝阻,反而恼怒,将儿子捶打数百至死。 | C.太祖对陈宁虽爱其才,但恨其恶,不姑息。陈宁在提拔为中书参议后,因隐过被揭发,坐了一年牢。因为没举奏丞相胡惟庸等不陪祀而受胙,被停了半个月薪水。终因与胡惟庸勾结,二人一同被***。 | D.陈宁是一个奸臣,有才无德。他在广德任知府时,乞免民租,而在苏州知府任上时,却征赋苛急;虽以严为治,取得一点政绩,但严刻之中丧失人性,致使官民苦不堪言,乃至太祖恨恶之极。 |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4分) 辛丑除枢密院都事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明年改浙东按察使有小隶讼其隐过宁已擢中书参议太祖亲鞫之宁首服系应天狱一岁吴元年冬尽将决太祖惜其才命诸将数其罪而宥之用为太仓市舶提举。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宁自诣太祖奏曰:“民饥如此,犹征租不已,是为张士诚驱民也。”太祖壮而听之。 ②三年,坐事出知苏州。 |
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1)辛丑除枢密院都事/癸卯迁提刑按察司佥事/明年改浙东按察使/有小隶讼其隐过/宁已擢中书参议/太祖亲鞫之/宁首服/系应天狱一岁/吴元年/冬尽将决/太祖惜其才/命诸将数其罪而宥之/用为太仓市舶提举。(每错断、漏断3处扣一分,扣完为止。)(2)①陈宁自己到太祖那儿报告说:“老百姓遇上像这样的饥荒,朝廷还征租不止,这是替张士诚那儿驱赶百姓啊。”太祖认为他勇敢眼光远大,听从了他的意见。(诣:到……去。壮:认为勇敢、有眼光。“诣”、“壮”各1分,文意1分。) ②洪武三年,因犯错受罚离开京城做苏州知府。(坐:因犯……罪或错误。知:做……的知府。“坐”、“知”各1分,文意1分。) |
解析
小题1:D(栉:梳头) 小题1:C(A.副词,于是,就/副词,却,竟然。B.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接,就。C.都是介词,因,因为。D.衬音助词,用来调节音节,不译/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小题1:A(③是写陈宁被抓获。④是写发放祭肉的一条规定。均与德才无关。) 小题1:C(原文基本如此,但也有姑息情节。陈宁坐了一年牢后,本应处决,太祖过爱其才,还是免了他死罪,并用他做太仓市舶提举。对陈宁严酷行为也未处治。) 小题1: 参考译文: 陈宁是茶陵人。元朝末年做了镇江的低级军官,跟随军队到了集庆。寄居在军队首领家,代军队首领起草报告说明军情。太祖看了报告说好,召入让他写讨敌文告,言词大气,就任用他做了行省掾吏。当时正四面征讨,调兵文告纷繁,陈宁处理起来严谨从容,工作没有耽搁,太祖更认为他有才干。到淮安收款,奉命征调那里的部队,到达高邮时,被张士诚抓获。陈宁直言不屈,被放回,朝廷提拔他为广德知府。正碰上大旱,陈宁请求免除百姓田租,未得同意。陈宁自己到太祖那儿报告说:“老百姓遇上像这样的饥荒,朝廷还征租不止,这是替张士诚那儿驱赶百姓啊。”太祖认为他勇敢眼光远大,听从了他的意见。 辛丑年任枢密院都事。癸卯年升为提刑按察司检事。第二年改任浙东按察使。有个差役揭发了他未暴露的过错,当时陈宁已被提拔为中书参议,太祖亲自审问了他,陈宁坦白了,被囚在应天监狱一年。吴元年,冬天过了将要处决他,太祖爱惜他的才干,命各将领列举他的罪过,免了死罪,用他做太仓市舶提举。 洪武元年下令封他为司农卿,升兵部尚书。第二年出京任松江知府。从严理政,多年弊政,有很多改变。不久改任山西行省参政。朝廷下令封为参知政事,掌管吏、户、礼三部政事。陈宁,原名亮,到这时皇上赐名宁。 洪武三年,因犯错受罚离开京城做苏州知府。不久改任浙江行省参政,未出发,因胡惟庸举荐,朝廷召他为御使中丞。太祖曾到东阁,脱下帽子梳头。陈宁跟御使商暠进阁报告工作,太祖看到他俩,就移步进便殿,叫人阻止陈宁不要进来。梳头完毕,整理好帽子出了东阁,才命令进见。洪武六年,命他兼管国子监的工作。不久做了御史大夫。八月派他祭奠先圣先师。丞相胡惟庸、参政冯冕、诚意伯刘基不陪同祭祀却领了祭肉,太祖因陈宁不检举报告,也停了他半个月的薪水。从这以后,不参加祭祀的人不发放祭肉。很久以后,升任左御史大夫。 陈宁有才能魄力,但性情严酷刻薄。他在苏州征收赋税烦细严峻,曾烧红了铁烙人皮肤。官民深受其苦,称他为陈烙铁。等到处在高级官吏的位子上,更加追求威严。太祖曾批评过他,陈宁不改。他的儿子孟麟也多次劝诫,陈宁恼怒了,捶打儿子几百下,打死了。太祖十分不满他不讲人性,说“陈宁对自己的儿子都这样,对于君父会有什么心肠呢!”陈宁听说后很害怕,就跟胡惟庸串通密谋。洪武十三年正月,胡惟庸案发,陈宁也被处死。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少时家贫,好读书。里中社,平为宰,分肉食甚均。父老曰:“善,陈孺子之为宰!”平曰:“嗟乎,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陈涉起而王陈,立魏咎为魏王,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说魏王不听,人惑谗之,陈平亡去。平遂至修武降汉。 其后,楚急攻,围汉王于荥阳城。久之,汉王患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顾楚有可乱者,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出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以为然,乃出黄金四万斤,与陈平,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羽果意不信钟离昧等。项王既疑之,使使至汉。汉王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亚父欲急攻荥阳城,项王不信,不肯听。亚父闻项王疑之,乃怒:“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请骸骨归!”归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 [注]太牢具:牛羊猪三牲皆备的饭食,待客的最高礼数。 恶草具:粗劣的饭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宰:治理。 | B.久之,汉王患之。患:担忧。 | C.人惑谗之谗:说坏话。 | D.彼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周殷之属属:属于。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善,陈孺子之为宰 ②亚父闻项王疑之 | B.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C.①围汉王于荥阳城 ②陈平既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 | D.①吾以为亚父使,乃项王使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天下纷纷,何时定乎? B、汉王以为然。 C、恣所为,不问其出入。 陈平从少年往事魏王咎于临济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平少有大志,足智多谋。刘邦荥阳被围,他利用楚军中存在的可以导致混乱的因素,行反间计,使得项羽怀疑刚直忠诚之臣,成功地分裂了楚军。 | B.刘邦能够用贤不疑、不吝重金。他接受了陈平的反间计,让陈平谨慎从事;又依计而行,故意降低规格接待楚使,加深了项羽疑心。 | C.项羽听信谗言,猜忌多疑。这样的性格弱点,使他生疑中计,贻误了战机。 | D.范增颇有谋略、性情刚直。他欲争攻荥阳,体现了正确了战略主张;面对项羽的生疑,他忿而离去,最终使敌人的计谋得逞。 | 小题5: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 ②间其君臣以疑其心。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赵韩王普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喻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②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③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③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素嫌其人,不与与:赞成 | B.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稍:稍微 | C.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因:趁着 | D.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则:原来是 | 小题2:《续资治通鉴宋纪》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这一点的一组是(3分)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功臣们都因此得以善终。 |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仍任他为相。 | 小题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3分)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小题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3分) ⑵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4分) ⑶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3分)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方山子①传(苏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注】①方山子:即宋陈慥,字季常。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苏轼在任凤翔签判时,与其相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 | B.晚乃遁于光、黄间遁:隐居 | C.余既耸然异之耸:通“怂”,惊讶 | D.见方山子从两骑从:跟从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B.过岐亭,适见焉然力足以至焉 | C.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 D.亦足以富乐秦以攻取之外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山子是个隐士,晚年隐逸光州、黄州一带,自得其乐。文中几次写他的一些 旧时往事,作者有意识地通过前后两种生活的对比来丰富其形象。 | B.作者描写自己与方山子一起射猎和练兵的情景,旨在表现方山子并非真正的隐 逸之士,随时准备驰骋于当世。 | C.末段以光、黄间其他“阳狂垢污”的异人来衬托方山子,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 对方山子及其同类异人的生活的向往。 | D.作者与方山子之间有微妙的情感联系,“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一句与 | 苏轼被贬黄州相照应。本文也可以说折射了作者在黄州的一种心态。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文言句子。(10分) ⑴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5分) ⑵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5分)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一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固一世之雄也固:本来;诚然 | B.酾酒临江酾:酒洒于地 |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危:端正 | D.托遗响于悲风遗响:余音,这里指洞箫的余音 | 小题2:下列四组加点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①寄蜉蝣于天地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B.①相与枕藉乎舟中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C.①挟飞仙以遨游②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 | D.①不知东方之既白②目遇之而成色 |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顺流而东也 | 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 C.舞幽壑之潜蛟 |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小题4: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而今安在哉?A.月出于东山之上 | B.固一世之雄也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富豪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小题1:选出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A.早实以蕃:结实 | B.致其性:尽 | C.其培欲平:培土 | D.有类橐驼者:这一帮人 | 小题2:对本文字词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2分)A.“驼业种树”中“业”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作职业”。 | B.“非有能硕茂之也”中“硕茂”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句话译“并没有办法使它们长得高大茂盛”。 | C.“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这句三个“以”都是连词,用法含义完全一样。 | D.“若甚怜焉”中“焉”是代词,他们,指代老百姓。 | 小题3:对文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第三段两面对举,关键在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为了把这一道理阐述得更深刻、更有说服力,文章用了对比的写法,先从管理的善与不善进行对比,继从种植的当与不当对比。 | B.第四段揭出文旨,作者通过对话,运用“养树”与“养人”互为映照的写法,把种树管树之理引申到吏治上去。 | C.文章集中“吏治不善”的种种表现,加以典型化,且有言有行,刻画细致入微,入木三分,如写官吏们大声吆喝,驱使人民劳作,一连用了三个“尔”,四个“而”和七个动词,把俗吏来乡、鸡犬不宁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 D.写橐驼种树,用的是整齐的排比句,而写他植者之种树不当,则用散句来表示,语言错落有致,富有变化。 |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8分) (1)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3分) (《种树郭橐驼传》)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分) (《劝学》) (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3分) (《赤壁赋》)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