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9分)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9分)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每小题3分,共9分)
南越王尉佗者,真定人也,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置桂林、南海、象郡,以谪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至二世时,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故召公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嚣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聚兵自守!”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以其党为假①守。秦已破灭,佗即击并桂林、象郡,自立为南越武王。
 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汉十一年,遣陆贾因立佗为南越王,与剖符②通使,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与长沙接境。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佗曰:“高帝立我,通使物,今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隔绝器物,此必长沙王计也。欲倚中国,击灭南越而并王之,自为功也。”于是佗乃自尊号为南越武帝,发兵攻长沙边邑。败数县而去焉。高后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往击之。会暑湿,士卒大疫,兵不能逾岭。岁余,高后崩,即罢兵。佗因此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阁越、西瓯、骆,役属焉,东西万余里。乃乘黄屋左纛,称制③,与中国侔④。                                                                                                                           
(《史记·南越列传》)
注:①假:代理。②剖符:皇帝分封诸侯用的符信。③称制:自称皇帝。④侔:相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郡中长吏无足与言者足:值得
B.秦为无道,天下苦之苦:痛苦
C.因稍以法诛秦所置长吏稍:逐渐,渐渐
D.败数县而去焉去:离开,离去
小题2:下列选项中,全部说明赵佗能够“割据自立”的原因的一组是(    )
①秦为无道,天下苦之   ②中国扰乱,未知所安
③恐盗兵侵地至此   ④番禺负山险,阻南海
⑤颇有中国人相辅   ⑥高后听谗臣,别异蛮夷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④D.③⑤⑥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二世时,赵佗担任南海郡龙川县县令,是任嚣的下属,后得到任嚣的信任,代任南海郡尉的职务。
B.高后执政时期,禁止赵佗在边关设市进行铁器贸易,并派大军征讨赵佗,攻占了赵佗的好几座县城。
C.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由于中原百姓困苦,无暇他顾,被迫封赵佗为南越王,以保持南方的安定。
D.高后驾崩后,赵佗用财物收买百越各部落,使他们归附南越,进而扩展疆土,与汉朝天子分庭抗礼。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道,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5分)
译文:                                                      
②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佗弗诛。(5分)
译文:                                                        
答案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1)我怕强盗的军队侵夺土地.打到这里.我想发动军队切断通往中原的大道,自己早作防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恰巧我的病重了。(得分点:兵、绝、会各1分.句意2分)
(2)汉高祖已经平定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他。(得分点:为、中国、释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小题1:(苦:怨恨)
小题1:(③句是任嚣的担心.⑥句是割据自立后的事.且指高后·而非赵佗。)
小题1:(是赵佗攻占了氏沙边邑数县。)
小题1:略
参考译文:
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攻取并平定了杨越.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把犯罪而被迁徙的百姓安置到这些地方.同越人杂居了十三年。尉佗.秦朝时被任命做了南海郡的龙川县令。到秦二世时.南海郡尉任嚣得病将死.把龙川令赵佗召来.并对他说:‘听说陈胜等发动了叛乱,秦朝推行暴虐无道的政策,天下百姓对此感到怨恨。项羽和刘邦陈胜.吴广等都在各自的州郡.同时聚集民众,想建军队。象猛虎般地争夺天下.中原地区扰攘动乱.不知何时方得安宁.豪杰们背叛秦朝.相互对立。南海郡偏僻遥远-我怕强盗的军队侵夺士地.打到这里,我想发动军队切断通往中原的大路.自己早作防备.等待诸侯的变化·怡巧我的病重了。再说番禺这个地方.背后有险要的山势可以依靠,南有大海作屏障,东西几千里·有些中原人辅助我们。这也能当一州之王.可以建立国家。南海郡的长官中没有谁值得我同他研究这些事,所以把你召来告诉你这些事。任嚣当即向赵佗颁布任命文书.让他代行南海郡的职务。任嚣死后,赵佗就向横浦.阳山。湟豁关一传布檄文.说:“强盗的军队将要到来.要疾速断绝道路.集合军队.保卫自己。”赵佗特此机会·逐渐用法律***了秦朝安置的官吏.而用他的亲信做代理长宫。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
汉高祖已经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汉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他。汉高帝十一年(前196).派遣陆贾去南越.命夸赵佗因袭他的南越王的称号.同他剖符定约.互通使者,让他协调百越,使其和睦相处。不要成为汉朝南边的祸害。南越边界与北方的长沙接壤。
高后时代.有关部门的官吏请求禁止南越在边境市场上购买铁器。赵佗说:“高帝立我为南越王,互通使者和物资,如今高后听信馋臣的意见.把蛮夷视为异类.断绝我们所需要的器物的来源·这一定是长沙王的主张。他想依靠中原的汉王朝.消灭南越.兼作南越王,自己建立功劳。”于是赵佗就擅加尊号,自称南越皇帝,出兵攻打长沙国的边境城邑.打败了几个县才离去。高后派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前去攻打赵佗。正遇上暑潮湿的气候,士卒中的多数人都得了重病。致使大军无法越过阳山岭。又过了一年多,高后死去,汉军就停止了进攻。赵佗因此凭借他的军队扬威于边境.用财物贿赂闽越。西瓯和骆越,使他们都归属南越,使他的领地从东刘西长达一万余里。赵佗竟然乘坐黄屋左纛之车.以皇帝身份发号施令,同汉朝地位相等。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刘统勋,字延清,山东诸城人雍正二年进士乾隆元年,擢内阁学士命从大学士嵇
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擢左都御史,疏言:“大学士张廷玉历事三朝,遭逢极盛,然晚节当慎,责备恒多请自今三年内,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又言:“尚书公讷亲,综理吏、户两部,兼以出纳王言部中议覆事件,出一言而势在必行,殆非怀谦集益之道请加训示,俾知省改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两疏入,上谕曰:“朕思张廷玉、讷亲若果擅作威福,刘统勋必不敢为此奏大臣任大责重,固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则非大臣之度矣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转于廷玉有益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但治事或有未协,朕时加教诲,诫令毋自满足至职掌太多,如有可减,候朕裁定”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廷臣。
命勘海塘时运河盛涨,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俾水有所泄以江南坝决,命偕署尚书策楞往按合疏言河员亏帑①误工,诏夺河督高斌、协办河务巡抚张师载职,穷治侵帑诸吏上又命清察江南河工未结诸案,统勋疏言未结款一百一十一万有奇,请定限核报又以河道总督顾琮请于祥符、荥泽诸县建坝,并浚引河,命统勋往勘统勋议择地培堤坝,引河上无来源,中经沙地,易淤垫,当罢,上从之三十八年十一月,卒是日夜漏尽,入朝,至东华门外,舆微侧,启帷则已瞑上闻,遣尚书福隆安赍药驰视,已无及赠太傅,祀贤良祠,谥文正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②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帑(tǎng):古代指钱财或收藏钱财的府库②跸(bì):泛指帝王出行的车驾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加训示,俾知省改 俾:使,让
B.或量行裁减,免旷废之虞虞:忧虑
C.今一经察议,人知谨饬饬:谨慎
D.命偕尚书策楞往按按:按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寻命以统勋疏宣示廷臣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B.①若有几微芥蒂于胸臆间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则非大臣之度矣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其所司事,或量行裁减
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说明刘统勋刚直、勤政的一组是
①从大学士嵇曾筠赴浙江学习海塘工程
②非特旨擢用,概停升转
③请加训示,俾知省改
④讷亲为尚书,固不当模棱推诿
⑤统勋请浚聊城引河,分运河水注海
⑥合疏言河员亏帑误工
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⑤D.①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统勋受命到浙江学习海塘工程,掌握了丰富的水利知识,为他后来出色地完成修治运河的重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B.刘统勋敢于上书直谏,大胆提醒皇上对张廷玉和讷亲进行训示、教诲、抑制,皇上当即应允,并向朝臣宣示处理意见。
C.在河道总督顾琮请求建坝一事上,刘统勋亲自前往考察,审度地势水势,建议搁置顾琮的请求,得到了皇上的批准。
小题5:将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本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臣任大责重,原不能免人指摘闻过则喜,古人所尚(3分)
(2)上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3分)
(3)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赤壁赋(节选)
 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一苇之所如如:往,去B.倚歌而和之和:同声相应,唱和
C.举匏樽以相属属:嘱托D.吾与子之所共适适:享有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箫声)能使潜藏在深渊中的蛟龙起舞,孤舟上的寡妇啜泣。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孟德围困周瑜的地方吗?
C.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D.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月亮总是那样有圆有缺,但它终究也没有增减。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虽然身处逆境,但是并不消沉,所以昂扬奋发、积极进取成为本文的感情主调,这源于作者深厚的学养,开阔的思想,豪迈的胸襟,洒脱的气度。
B.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C.作者以赤壁之游为依托,将理论的反复申述与感情的变化及文章的层次结构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实现了哲理和诗情的高度融合。
D.本文是一篇用文赋这种形成于宋代的赋体写成的游记,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律赋在声律字句方面的限制,具有了散文伸缩自如、挥写自由的特征。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每小题3分)
卖酒者传
魏禧
万安县有卖酒者,以善酿致富。平生不欺人,或遣童婢沽,必问:“汝能饮酒否?”或倾跌破瓶缶,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由是远近称长者。
里中有数聚饮平事①不得决者,相对咨嗟。卖酒者问曰:“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聚饮者曰:“吾侪保甲贷乙金,甲逾期不肯偿,将讼。讼则破家,事连吾侪,数姓人不得休矣!”卖酒者曰:“几何数?”曰:“子母②四百金。”卖酒者曰:“何忧为?”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③。
客有橐重资于途,甚雪,不能行。闻卖酒者长者,趋寄宿。雪连日,卖酒者日呼客同博,以赢钱买酒肉相饮啖。客多负,私怏怏曰:“卖酒者乃不长者耶?然吾已负,且大饮啖,酬吾金也。”雪霁,客偿博所负,行。卖酒者笑曰:“主人乃取客钱买酒肉耶?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尽取所偿负还之。
术者谈五行④,决卖酒者宜死。将及期,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曰:“吾往买若田宅,若中心愿之乎?价毋亏乎?”欲赎者视券,价不足者,追偿以金。又召诸子贷者曰:“汝贷金若干,子母若干矣。”能偿者捐其息,贫者立券还之,曰:“毋使我子孙患苦汝也!”及期,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卖酒者颜色阳阳如平时,戚友相候视,至夜分,乃散去。其后,卖酒者活更七年。
魏子曰:吾闻卖酒者好博,无事则与其三子终日博,喧争无家人礼。或问之,曰:“儿辈嬉,否则博他人家,败吾产矣。”嗟乎!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删改)
【注】①平事:评议事情。②子母:利息和本金。③责券:求取借据。④谈五行:以五行之术测算命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诸君何为数聚饮相咨嗟也  数:多次,屡次
B.事连吾侪吾侪:我辈
C.能偿者捐其息捐:舍弃
D.贫者立券还之立:订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卖酒者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  )
①辄家取瓶,更注酒,使持以归          ②吾侪保甲贷乙金
③立出四百金偿之,不责券              ④且大饮啖,酬吾金也
⑤尽取所偿负还之                      ⑥置酒,召所买田宅主毕至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做生意时诚信厚道、热心助人,他的良好品格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尊敬。
B.在酒店聚饮的乡里数姓人家,为甲、乙二人的借贷官司所牵连,卖酒者急人所急,为乡亲仗义疏财,慷慨解囊。
C.在术者断决的死期将至之时,卖酒者神情自若地处理自己的后事,他尽量让利于债务人,使他们将来免受债务困扰,表现了良好的德行风范和心理素质。
D.本文构思新颖,不落俗套,作者没有着力叙述卖酒者如何经营谋生,发家致富,而是突出写他为人排忧解难,以表现他慷慨助人,乐善好施的长者风范。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6分)
(1)天寒甚,不名博,客将不肯大饮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酒者大会戚友,沐棺更衣待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先秦诸子选读》课内翻译
(4)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尽心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庄子·徐五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致:达到
B.故绝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
C.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贱:地位低下
D.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雠:同“仇”,仇恨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尊贤兴国”道理的一组是(   )
①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②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③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④简主闻之,绝食而叹
⑤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⑥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3分)
                                                                            
(2)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3分)
                                                                            
(3)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闵王时,单为临淄市掾,不见知。
及燕使乐毅伐破齐,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车彗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①既***闵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
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
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於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燿,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淄而听政。襄王封田单,号曰安平君。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选自《史记·田单列传》,略有改动)
[注]①淖齿,楚国派将军淖齿救齐,他却乘机***掉闵王,与燕人分占齐国领土和珍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另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习:练习
B.以即墨距燕距:抵抗
C.坚守,唯恐见得得:抓获
D.而城中鼓噪从之从:跟随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②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
B.①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②立以为将军
C.①当有神人为我师②而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D.①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②所独尽死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田单担任临淄管理市场的辅助人员时不为人知晓,便凭借安平一战中突出的军事素养而成名,并被大家推举为将军,依托即墨抵抗燕军。
B.田单命令城里百姓每家吃饭的时候必须在庭院中摆出饭菜来祭祀闵王,飞鸟都吸引得飞下来啄食物,田单借此扬言说这是有神人下来帮助他。
C.男单为了激发城中将士、百姓的斗志,不惜运用反间计让燕国人把齐国被俘士兵的鼻子割掉,把齐军士兵尸体从坟墓中挖出来焚烧。
D.田单收集百姓的黄金,命令即墨的富豪赠给骑劫,说:“即墨立刻投降,希望不要掳掠我同族的妻妄,令他们安居。”骑劫非常高兴,燕军从此开始松懈。
小题4: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语段断句。(4分)
太史公曰兵以正合以奇胜善之者出奇无穷奇正还相生如环之无端夫始如处女适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距其田单之谓邪。
(2)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②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