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6分)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6分)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6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日:“如***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日:“子为政,焉用***?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小题1:从上面这段文字中,概括出季康子和孔子的治国思想不同点。(2分)
季康子:   ▲   孔子:   ▲   
小题2:请从二人治国思想的不同处概括儒家学说中的统治者和老百姓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加以评析。(4分)
答案

小题1:
小题1: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衙口人。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顺治三年,师定福建,琅从芝龙降。从征广东,戡定顺德、东莞......成功窜踞海岛,招琅,不从。成功执琅,并絷其家属。琅以计得脱,父大宣、弟显及子侄皆为成功所***。
康熙元年,迁水师提督。时成功已死,其子锦率众欲犯海澄。琅遣守备汪明等率舟师御之海门,斩其将林维,获战船军械。三年,加靖海将军。七年,琅密陈锦负隅海上,宜急攻之。召诣京师,上询方略,琅言台湾计日可平。事下部议,寝其奏。因裁水师提督,授琅内大臣。二十年,锦死,子克爽幼,诸将郑国轩、冯锡范用事,内阁大学士李光地奏台湾可取状,因荐琅。上复拜琅福建水师提督,谕相机进取。二十二年六月,琅自桐山攻克花屿、猫屿、苹屿,乘南风进泊八罩。琅遣游击蓝理以乌船进攻,敌舟乘潮四合。琅乘楼船突入贼阵,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遂取澎湖。克爽大惊,遣使诣军前乞降。琅疏陈,上许之:八月,琅统兵入鹿耳门,至台湾。克爽率属剃发,迎于水次,缴延平王金印。
台湾平。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议善后事。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者,琅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并绘图以进,上命允行。琅又疏请克爽纳土归诚,应携族属俱诣京师。诏捷克爽公衔。人谓琅必报父仇,将致毒于郑氏。琅曰:“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吾所以衔恤茹痛③者,为国事重不敢顾私也。” 三十五年卒于官,年七十六,葬惠安黄塘,赠太子太保。子世纶、世骠,自有传;世范,袭爵。
(节选自《清史稿·施琅传》,有改动)
[注]①郑成功(1624—1662)南明抗清、收复台湾的名将。父郑芝龙降清,他坚决反对,率兵入海。②施琅(1621—1696)清代将领,曾为明总兵郑芝龙部将。③衔恤茹痛:恤,哀伤;茹痛,忍受苦痛。
小题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戡定顺德、东莞戡:攻克、平定B.迁水师提督迁:降职
C.谕相机进取谕:告诉D.事下部议,寝其奏寝:停息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琅计得脱/并绘图B.裁水师提督/荐琅
C.将致毒郑氏/迎水次D.有言宜迁其人、弃其地/所以衔恤茹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两次写到任命施琅为水师提督,可见这两次中间,施琅曾经被免去水师提督。
B.郑克爽降清了,有人认为施琅这下子一定要替父报仇了,但他深明大义,并未如此。
C.施琅明白台湾的重要性,它虽然是一个远离大陆的海岛,但它关系着苏浙闽广四省的安危,所以对台湾是绝对不能放弃的。
D.郑锦曾想进犯海澄,被施琅打败。二十年以后郑锦去世,大学士李光地认为收复台湾的时机已到,力奏收复台湾,并推荐了施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流矢伤目,血溢于帕,督战不少却。(3分)
译文:
(2)绝岛新附,一有诛戮,恐人情反侧。(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
②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③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阳货》)
(1)结合选段①②,谈谈君子该如何去判断一个人的善恶是非。(2分)
                                                                               
                                                                              
(2)选段③,孔子强调君子也会有讨厌的人,这和君子量大能容人的德行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看法。(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养兰说
(明)陶望龄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燥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小儿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
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臭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衒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选自“北极星书库网”)
【注】①骄蹇:蹇,傲慢。②衒芳:衒(xuàn),炫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溉之如法依据
B.予既归,不怿高兴
C.而不虞其易变也意料
D.色日萃 青翠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对种兰受挫原因的反思的一组是(3分)
①喜燥而畏日     ②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     ③固而溺所闻
④不虞其易变     ⑤他花皆嗜秽而溉               ⑥密化而不可知
A.①②⑥ 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兰花甚为娇贵,其生长条件很苛严,“多态难奉”,所以在栽培时一定要顺其物性。
B.作者在种养兰花时,选择“茗汁”作为肥料来浇灌。他认为“茗气”配“兰香”可谓“以类聚物”。
C.朋友谈话中提到昔人养龟之事,意在说明万物均应细心呵护,不可听其自然,弃之不理。
D.作者在反思养兰失败的经历时发现自己原来对兰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于是改变了浇灌方法,获得了成功。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3分)
译:                                                                      
(2)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3分)
译:                                                                      
(3)而世又不与能死节者比,特以为智穷罪极,不能自免,卒就死耳。(《报任安书》)(4分)
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壁。相如因持壁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且以一壁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壁,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壁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壁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壁。”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壁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壁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壁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相如,终不能得壁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负其强负:凭借,依仗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严厉,严格
C.臣请就汤镬就:受,接受。
D.卒廷见相如卒:终于。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璧有瑕,请指示王B.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C.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蔺相如善于斗争。他看到秦王没有偿城之意,便产生了将璧取回之心,但在当时形势下又不能强行夺取,借“璧有瑕,请指示王”取回和氏璧。
B.蔺相如以“人璧倶碎”来威胁秦王,秦王很担心相如破璧,婉言劝说,召来负责的官吏察看地图,许诺把十五城划归赵国。
C.藺相如不畏强权。秦王在朝廷上以“九宾”的礼仪延请蔺相如,相如怒斥秦国不守诺言,秦王和群臣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D.文章善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思想。蔺相如在秦廷说的话,有时谦恭有礼,有时直言雄辩,有时咄咄逼人,充分表现了他的大智大勇。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安重荣,小字铁胡,朔州人也。重荣有力,善骑射,为振武巡边指挥使。虽武夫,而晓吏事,其下不能欺。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重荣拔剑授其父,使自***之,其父泣曰:“不忍也!”其母从傍诟骂,夺其剑而逐之,问之,乃继母也,重荣叱其母出。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而见晋高祖自藩侯得国,尝谓人曰:“天子宁有种邪?兵强马壮者为之尔!”虽怀异志,而未有以发也。是时,高祖与契丹约为父子,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重荣愤然,以谓“屈中国以尊夷狄,困已敝之民,而充无厌之欲,此晋万世耻也!”数以此非诮高祖。契丹使者往来过镇州,重荣箕踞慢骂,不为之礼,或执***之。是时,吐浑白氏役属契丹,苦其暴虐,重荣诱之入塞。契丹数遣使责高祖,并求使者,高祖对使者鞠躬俯首,受责愈谨,多为好辞以自解,而姑息重荣不能诘。天福六年夏,契丹使者拽剌过镇,重荣侵辱之,拽剌言不逊,重荣怒,执拽剌;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高祖患之,为之幸邺,报重荣曰:“前世与虏和亲,皆所以为天下计,今吾以天下臣之,尔以一镇抗之,大小不等,无自辱焉!”重荣谓晋无如我何,反意乃决。重荣虽以契丹为言,反阴遣人与幽州节度使刘晞相结。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欲因以窥中国,故不加怒于重荣。其冬,安从进反襄阳,重荣闻之,乃亦举兵。是岁,镇州大旱、蝗,重荣聚饥民数万,驱以向邺,声言入觐。高祖遣杜重威逆之,兵已交,其将赵彦之与重荣有隙,临阵卷旗以奔晋军。重荣闻彦之降晋,大惧,重荣以吐浑数百骑守牙城,重威使人擒之,斩首以献,高祖御楼受馘,命漆其首送于契丹。
注:藩镇:指总领一万的军府。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
A.有夫妇讼其子不孝者。 讼:控告
B.重荣起于军卒,暴至富贵。暴:突然
C.契丹骄甚,高祖奉之愈谨。谨:严格
D.姑息重荣不能诘。 诘:追问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安重荣“怀异志”和“非诮高祖”的一组是:(  )
A.天子宁有种邪重荣箕踞慢骂
B.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屈中国以尊夷狄
C.重荣诱之入塞而充无厌之欲
D.重荣怒,执拽剌此晋万世耻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  )
A.安重荣虽为武官,但也通晓文吏事务。在处理一起家庭纠纷时,生父不忍***其子,继母则提剑***逐,重荣不满继母的行径,厉声将她斥退。
B.安重荣愤然于高祖屈尊事夷,每遇契丹使者均极力轻慢侮辱对方,甚至抓捕***死他们,高祖屈已礼待契丹,而对重荣的一系列做法坚决反对。
C.契丹一直伺机图谋晋朝,本应引起晋朝君臣高度警惕,高祖却表示前朝与虏和亲的做法都是为国家考虑,现今重荣对抗契丹只能是自取其辱。
D.安重荣肖兵起事,借口朝见,聚集数万饥民前往邺地。高祖派遣部队阻击,在双方交战中重荣被俘遇害,高祖令人漆其首级后将它送给契丹。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又为书以遗朝廷大臣、四方藩镇,皆以契丹可取为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契丹亦利晋多事,幸重荣之乱,期两敝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