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19分)书 过 善 人 事(清) 薛福成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文言文阅读(19分) 书 过 善 人 事 (清) 薛福成 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旱饥。含山滨江之乡,有铜城闸镇者,岁比有秋,邻县饥民扶老襁幼就食者数千人。乡人大惊,为阖户罢市,自门隙之。众无所得食,益汹汹。处士过实圃先生恐有变,亟出慰之曰:“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绸缪经纪,张席隙地以居之;老羸妇孺,计口赋食;佣其壮者于四乡农户,俾自食其力;寒有襦,病有药,殁有棺,孕且育者厚赒之;给以旷壤,课对蔬菜;储水具,警火灾。其冬,山乡得雨。遗丁壮以所得佣值,归而种麦,麦熟,乃各挈妇子归,欢声彻衢巷。呼曰:“善人,善人。”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余同年友竹潭孝廉,先生孙也。光绪五年正月,竹潭手一册,请余书其事;且述先生训曰:“吾家仅万金产,以振饥耗其半。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蓗利,遂复其初。人何惮而不为善哉!”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以求仁;即勉之,而报非可必得,将遂不振人之急乎?彼其时但以活人为心耳,虽尽耗其产何虑!惟然,故仁术无不周,而泽之被人者弘;卒受天佑,其产可复,而其后必昌,报施之理然也。嗟夫!方饥氓索食汹汹,人以引避为智,相率闭拒,则彼计无复之,势将剽夺,一乡被其患,而过氏无独全之理。先生挺然以一身肩其任,弭变之智与恤难之仁兼至,究亦无损于其家。故知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去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得。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过先生讳华,字曙初,号实圃。他行多可述者,非大义所存,故不着。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阖户罢市 阖户:全家 | B.亟出慰之曰 亟:急速,赶快 | C.以振饥耗其半 振:通“赈”,救济 | D.一乡被其患 被:遭受,蒙受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属于过善人的善举及善举给人的启示的一组是(3分)A.①次年,岁大穰,粜谷倍蓗利,遂复其初。②通是义也,虽任天下事可也。 | B.①呼曰:“善人,善人。”②由是四方至者,皆知有过善人云。 | C.①人何惮而不为善哉!②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以求仁。 | D.①明日集里中好善者,富出财,贫输力,自倡巨赀②存计较得失之心者,公与私两失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过善人在饥民因求食不得而更加喧扰不安的时候,主动出面安慰饥民,后又联合其他喜欢做善事的人救济饥民。 | B.淮南州县饥民在过善人和其他爱做善事的人的帮助下,最终在过善人的家乡自食其力,安居乐业。 | C.在因行善而损耗一半家产的第二年,过善人又遇上大丰收的好年成,因卖谷获利,其家产又恢复如初。 | D.过善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是做天下大事,如果事先去掉计较得失之心,那么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得。 |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诸君饥求食,当谋所以食尔,请与诸父老议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余谓此先生勉子孙为善之言耳。若豫存获报之心,则计较得失,必不能***以求仁。(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小题1:A(阖户:关门。) 小题2:D 小题3:B。“最终在过善人的家乡自食其力,安居乐业”的说法有误,文中说他们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小题4:①你们大家因饥饿前来讨饭,(我们)应当商议解决你们吃饭(问题)的办法,请允许我同诸位父老商议一下。 ②我认为这只是过先生勉励子孙做善事的言论罢了。如果事先就存有获得回报的心理,那么就会计较利害得失,一定不会损耗自己的家产来求得仁义。 |
解析
参考译文:嘉庆十九年,淮南州县发生旱灾饥荒。依山傍水的地方有个铜城闸镇,连年收成良好,邻县饥民扶老携幼来乞讨求食的有几千人。乡里百姓非常惊惧,全都关上门,停止营业,从门缝里面窥视那些饥民。饥民们没有办法找到吃的东西,更加喧扰不安了。处士过实圃先生担心有意外的变故,赶忙出来安慰他们说:“大家因饥饿前来讨饭,(我们)应当商议用来解决你们吃饭(问题)的办法,请允许我同诸位父老商议一下。”第二天,他把乡里那些好行善事的人集中起来,(要求)有钱的拿出钱来,没钱的出点儿力气,自己率先捐出了大量财物,用心谋划张罗,在空地上铺上席子好让他们住下来;对年老体弱的人及妇女儿童都按人数分发粮食;雇用那些年轻力壮的到四方的农户家里,督促他们自食其力;冷了有短袄穿,病了有药提供,死了还有棺木,对***将要生育的妇女就优厚地周济她们;提供给他们空旷的土地,督促他们自种蔬菜;并准备了一些装水的器具,防备火灾的发生。当年冬天,灾民的家乡下了雨。把受雇的丁壮劳力应得的报酬给了他们,让他们回去播下麦种,麦子成熟后,就各自带着自己的妻子儿女回去了,欢声笑语响彻街巷。(他们)还喊着:“善人,善人。”从这以后,各地到这里来的人,都知道有一个过善人。 和我同年中举的好友竹潭,孝顺廉洁,是过善人的孙子。光绪五年正月,竹潭手里拿着一本书,请我写下过善人的事迹;并且讲述过善人的训导说:“我们家仅有万金家产,因为救济灾民损耗了一半。第二年,获得大丰收,出售谷物又获得五倍的利润,于是又恢复了最初的家产规模。人们为何害怕(损耗自己的利益)而不去做善事呢?”我认为这只是过先生勉励子孙做善事的言论罢了。如果事先就存有获得回报的心理,那么就会计较利害得失,一定不会损耗自己的家产来求得仁义;即使勉强去做了善事,但回报并不是一定可以得到,那么就不去救济别人的急难了吗?他那时只是把救活饥民当成自己心里唯一的想法,即使耗尽他的家产又会顾虑什么呢!这样,施行仁德没有不周全的,享受到恩泽的人也就很多;最终受到上天的保佑,他的家产也可恢复,而他的后代也一定昌盛,回报那施行恩德的人的道理就是这样的。啊!当那些饥民喧扰不安地索要食物之时,人们认为回避是明智之举,一个接一个地关门拒绝,那么饥民没有别的办法,势必抢夺,一乡之人都将遭受这个祸患,过家也无独自保全的道理了。过老先生积极主动地凭借一己之力肩负起这一重任,消除变故的智慧和体恤苦难之人的仁心同时具有,最终也没有损害到自己的家业。由此可知,事先存有计较得失的心理的人,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失;摒弃计较得失的心理的人,于公于私都会有所得。明白这个道理,即使是做天下大事也是可以的。 过先生名华,字曙初,号实圃。还有很多可以记述 的事迹,因为不是大义所存,所以没有花笔墨去写。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9分) 喜雨亭记 苏轼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治官舍治:治理 | B.其占为有年有年:丰年 | C.既而弥月不雨弥:满 | D.农夫相与忭于野忭:高兴、喜欢 | 小题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喜雨”情感的一组是( ) ①忧者以喜,病者以愈 ②商贾相与歌于市 ③于是举酒于亭上 ④造物不自以为功 ⑤而吾亭适成小题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本文从为喜雨亭命名写起,到最后又收束在喜雨亭的命名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文笔酣畅。 | B.第二段写百姓的忧喜,其间却蕴含着作者的忧喜,体现了作者与百姓休戚相关的情感。 | C.最后一段,作者热情歌颂了太守、天子,乃至造物、太空,表达了他希望统治者以民为本的政治理想。 | D.文章渲染了一种“久旱逢甘雨”的喜悦心情,表现了苏轼百姓富乐官员才能安逸的思想。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4分) 译文: ⑵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2分) 译文: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2分) 译文: ⑵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2分) 译文: |
4. 7《聊斋志异》中有《曹操冢》一文: 异史氏曰:“后贤诗云:‘尽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宁知竟在七十二冢之外乎?奸哉瞒也!然千余年而朽骨不保,变诈亦复何益?呜呼,瞒之智正瞒之愚也!” 读懂以上文字,回答以下问题: (1) 在此小说的描述中,曹操墓是怎么被发现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于曹操设七十二疑冢以避世人掘墓一事,蒲松龄的观点是什么?(3分) |
5. 8将文中划线句子用“/”断句。(3分) 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注释: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③於:同“于”。 ④鸹:鸱鴞,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9分)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 “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于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致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庐。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 留守相公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小题1: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市:卖,此指做官 | B.东都虽信多才士信:相信 | C.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 咨:询问 | D.夫南面而听天下听:治理 | 小题2: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若属且皆为所虏 | B.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多于南亩之农夫 | C.于是以石生为媒于是余有叹焉 | D.以鈇钺镇河阳之三月木欣欣以向荣 | 小题3:对文章有关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韩愈担任河南县令时为送处士温生赴任而写的,联系写作背景和内容,体裁应视之为古代特有的赠序。 | B.伯乐的典故曾几次被韩愈引用,可见由于韩愈本人命运的坎坷,对伯乐能识别千里马的故事是很有感情的。 | C.文中运用了比喻,把大夫乌公比作伯乐,把温生比作千里马,极力称颂乌公的知人善用和温生的品德才学。 | D.本文表达了作者为朝廷得人而欣幸和为私人失友而惋惜的心情。 |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 (2)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 (3)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于怀耶?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閤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①,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善灌夫、郑当时及宗正刘弃。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帐中,使人可其奏。其见敬礼如此。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改) 【注】①脩絜:xiū jié,高尚纯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伏矫制之罪矫制:假托皇帝的命令 | B.臣谨以便宜便宜:有利的时机 | C.弘大体,不拘文法文法:法令条文 | D.汲黯之戆也戆:刚直,愚直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变色而罢朝②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 | B.①列于九卿②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 | C.①士亦以此不附焉②以庄见惮 | D.①甚矣,汲黯之戆也②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 小题3: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汲黯忠直敢谏的一组是 ①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 ②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 ③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④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 ⑤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⑥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景帝时,汲黯靠父亲的关系而当上太子洗马,因为为人严正而被人敬畏。 | B.汲黯在任东海郡太守时,用一年多的时间便把东海治理得很好,作者认为他是称职的。 | C.灌夫、郑当时和宗正刘弃三人都是当时敢于直谏的官员,汲黯与他们十分友好。 | D.汲黯前来启奏政事,皇上因没戴帽子便躲到帐内,派近侍代为批准他的奏议。 | 小题5:(10分)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3分) 译文: (2)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3分) 译文: (3)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4分) 译文: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