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复光,闽人也,本乔氏。有武力,少养于内常侍杨玄价家,颇以节谊自奋,玄价奇之。复光有谋略,累监诸镇军。乾符初,佐平卢节度使曾元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杨复光,闽人也,本乔氏。有武力,少养于内常侍杨玄价家,颇以节谊自奋,玄价奇之。复光有谋略,累监诸镇军。乾符初,佐平卢节度使曾元裕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复光,闽人也,本乔氏。有武力,少养于内常侍杨玄价家,颇以节谊自奋,玄价奇之。复光有谋略,累监诸镇军。
乾符初,佐平卢节度使曾元裕击贼王仙芝,败之。招讨使宋威击仙芝于江西,复光在军,请判官吴彦宏约贼降,仙芝遣将尚君长自缚如约。威疾其功,密请僖宗诛之,故仙芝怨,复引兵叛。后天子寤威阶祸,罢之,以兵与复光,乃进禽徐唐莒。王铎为招讨,复光仍监军。
其后忠武周岌受贼命,尝夜宴,召复光。左右曰:“彼既附贼,必不利公,不如毋行。”复光固往。酒所语时事,复光泣曰:“丈夫所感,独恩与义耳,彼不顾恩义、规利害,何丈夫哉!公奋匹夫封侯,乃捐十八叶天子,北面臣贼,何恩义利害昧昧耶!”岌流涕曰:“吾力不足,阳合而阴离之,故召公计。”因持杯盟曰:“有如酒!”即遣子守亮斩贼使于传舍。
秦宗权据蔡州叛,岌、复光以忠武兵三千入见之。宗权即遣部将王淑持兵万人从。复光定荆、襄,师次邓,淑逗遛,复光斩之,并其军为八,以鹿宴弘、晋晖、张造等为之将,进攻南阳。贼将朱温、何勤逆战,大败,遂收邓州,追北蓝桥。会母丧,班师。
俄起为天下兵马都监,总诸军,与东面招讨使王重荣并力定关中。朱温守同州,复光遣使镌谕,温以所部降。方贼之强,重荣忧不知所出,谓复光曰:“臣贼邪,且负国;拒战邪,则兵寡,奈何?”复光曰:“李克用与我世共患难,其为人,奋不顾身,比数召未即至者,由太原道不通耳,非忍祸者。若谕上意,彼宜必来。”重荣曰:“善。”白王铎以诏使至太原,克用兵乃出。京师平,以功加开府仪同三司、同华制置使,封弘农郡公,赐号“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卒河中,赠观军容使,谥曰忠肃。
复光御下有恩,军中闻其死,皆恸哭,而麾下多立功者。诸子为将帅数十人,守宗亦为忠武节度使。
(选自《新唐书·杨复光传》,有删改)
注 叶: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天子寤威阶祸,罢之寤:觉悟,明晓
B.乃捐十八叶天子,北面臣贼捐:献出
C.比数召未即至者比:近来
D.赐号“资忠辉武匡国平难功臣”匡:辅助
小题2:以下句子中,表明杨复光胸有谋略、行事果敢的一组是(   )
①复光在军,请判官吴彦宏约贼降 ②即遣子守亮斩贼使于传舍 ③淑逗遛,复光斩之 ④若谕上意,彼宜必来 ⑤军中闻其死,皆恸哭 ⑥诸子为将帅数十人,守宗亦为忠武节度使
A.①②③B.①③⑥C.②⑤⑥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复光小时候被收养在内常侍杨玄价家里,他经常用节义激励自己,他才能出众,足智多谋,多次担任各镇监军。
B.杨复光请判官吴彦宏约王仙芝投降,他让王仙芝的将领尚君长自缚,按约定来降。宋威嫉妒杨复光的功劳,暗中请求僖宗***死尚君长,王仙芝心怀怨恨,又领兵反叛。
C.忠武军周岌接受贼军的任命后,一次在夜间设宴邀请杨复光。杨复光没有听从别人的劝说,坚持前往,晓以大义,说服了周岌。
D.杨复光善于统御部下,对士兵很好,军中将士听到他的死讯,都伤心痛哭,他的部下立功的也较多。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语句和课本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丈夫所感,独恩与义耳,彼不顾恩义、规利害,何丈夫哉!(5分)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5分)
答案

小题1:BA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
(1)大丈夫感念的只有恩义。有人不顾恩义,不衡量利害,算什么大丈夫!(所“感”、“规”“独”各1分,反问句一分,大意2分。
(2)愿陛下您怜惜我愚拙的诚心,准许我实现这个微小的心志,或许祖母能够侥幸安度晚年。(大意2分,“愚”“听”“庶”各1分)。
解析

小题1:略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4:略
举一反三
“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重大事件。小说七十四回,着重写了晴雯、探春对这次抄检的态度。请依据下面两处描写,简析这两个人物在这次冲突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性格特征,要求语言简洁、准确、鲜明。(4分)
(1)袭人等方欲代晴雯开时,只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倒,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
(2)探春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来,一时是***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患 盗 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日:“盗可除乎?”对日:“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日:“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盗之源也。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丰世无盗者,足也;治世无贼者,均也;化世无乱者,顺也。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是止水而不塞源也;不务化盗而务禁盗,是纵焚而救以升龠也。且律:使窃财者刑,伤人者死,兵法重矣;而盗不为止者,非不畏死也,念无以生,以谓坐而待死,不若起而图生也。且律:使凡盗贼能自告者,除其罪,或赐之衣裳剑带,官爵品秩,其恩深矣;而盗不应募,非不愿生也,念无以乐生,以谓为民乃甚苦,为盗乃甚逸也。然则盗非其自欲为之,由上以法驱之使为也。其不欲出也,非其自不欲出,由上以法持之使留也。若夫衣食素周其身,廉耻夙加其心,彼唯恐不得齿良人,何敢然哉?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则虽烦直指之使,重督捕之科,固未有益也。
今有司本源之不恤,而倚办于牧守,此乃臧武仲所以,辞不能诘也。凡人有九年耕,然后有三年之食;有三年之食,然后可教以礼义。今所以使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者,牧守乎哉?吾恐未得其益,而汉武沈命之敝,殆复起矣。故仲尼有言:“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推而广之,亦曰:“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引而伸之,亦日:“禁盗吾犹人也,必也使无盗乎!”盍亦反其本而已矣。
爰自元昊犯边,中国颇多盗,山东尤甚。天子使侍御史督捕,且招怀之,不能尽得。于是令州郡:“盗发而不辄得者,长吏坐之。”欲重其事。予以谓未尽于防,故作此论。
(选自《宋文鉴》卷九十五,有删改)
【注】①升龠(yuè):都是像酒杯一样的容器。
②臧武仲句:臧武仲是周代春秋时鲁国大臣。作者引用这个典故的意思是:如果说牧守捕盗不力是有罪当罚,那么朝廷不去正本清源,养成盗贼,不是一样有罪当罚吗。
③沈命之敝:“沈命法”是汉武帝时颁布的一项法律,规定“盗贼起,不发觉”,或捕盗不力者,就将有关大小官员一律处死。结果引发因官员怕治罪而相互隐瞒,以致盗贼更多,称作“沈命之敝”。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源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慢:缓慢
B.为盗乃甚逸也逸:快活
C.若夫衣食素周其身素:向来
D.用兵吾犹人也,必也使无战乎犹:相同,一样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不欲出也其信然邪?其梦邪?
B.使窃财者刑求人可使报秦者
C.今不务衣食而务无盗贼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D.然后可教以礼义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小题3: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说明“盗”的产生是由于“衣食不足”、“政赋不均”、“教化不修”,一句话,是“由上以法驱之”造成的。
B.本文着重指出,如果不解决盗贼出现这些根本问题,任何严刑峻法,残酷镇压,以至招安诱骗,都都不能杜绝盗贼产生的土壤。
C.本文写作虽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但文中用生动的语言,论证了官逼民反这一客观的现实,有助于人们认识封建统治的本质。
D.作者引用孔子的名言,其主要用意是说明:做州县长官的捕获了盗贼,如果不如实公正地审理判决,就会激起更大的社会矛盾。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何为不可除也?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5分)
译文:
(2) 故惧之以死而不惧,劝之以生而不劝(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智除奸佞
杨文襄①,与内臣张永同提兵讨安化王,杨在军中语及逆瑾②事。因以危言动永,即于袖中出二疏,一言平贼事③,一言内变事,嘱永曰:“公班师入京见上,先进宁夏疏,上必就公问,公诡言请屏人语,乃进内变疏。”永曰:“即不济,奈何?”公曰:“他人言,济不济未可知,公言必济。顾公言时,须有端绪④,万一不信公,公可顿首请上即时召瑾,没其兵器,劝上登城验之:‘若无反状,***奴喂狗’。又顿首哭泣,上必大怒瑾。瑾诛,公大用,尽矫其所为。吕强、张承业,与公千载三人耳。但须得请即行事,勿缓顷刻。”永勃然作曰:“老奴何惜余年报主乎?”已而永入见,如公策,事果济。瑾初缚时,得旨降南京奉御,瑾上白帖,乞一二敝衣盖体,上怜之,令与故衣百件。永惧,谋之内阁⑤,令科道⑥劾瑾,劾中多波及阿瑾诸臣。永持疏至左顺门,谓诸言官曰:“瑾用事时,我辈亦不敢言,况尔两班官;今罪止瑾一人,勿动摇人情也!可领此疏去,急易疏进。”此疏入,瑾遂正法,止连及文臣张綵一人、武臣杨玉等六人而已。
除瑾除彬,多借张永之力。若全仗外庭⑦,断不济事!永不欲旁及多人,更有识见,然非杨文襄智出永上,永亦不为之用。吁!此文襄所以称“智囊”也!
(选自冯梦龙《智囊全集·委蛇卷十三》)
【注】①杨文襄:即杨一清,字应宁。少年时以神童荐为翰林秀才,后为太子太保,死后谥文襄。内臣:宦官。②瑾:即刘瑾,当时权倾一时的大宦官头子。③平贼事:即讨伐安化王一事。④端绪:头绪,条理。⑤内阁:明清两代的政务机构,明太祖废宰相设诸殿阁大学士,协助皇上办理政务。⑥科道:明清吏、户等六科京畿等各道监察御史统称科道。⑦外庭:指宫外的百官,与近侍之臣相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诡言请屏人语诡:诡计
B.没其兵器没:没收
C.上必就公问就:接近
D.断不济事济:成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以危言动永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①乃进内变疏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也
C.①即于袖中出二疏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此文襄所以称“智囊”也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小题3:以下句子分成四组,全部属于“文襄所以称‘智囊’”的一组是
①因以危言动永,即于袖中出二疏     ②上必就公问,公诡言请屏人语
③即不济,奈何                     ④但须得请即行事,勿缓顷刻
⑤已而永入见,如公策,事果济       ⑥此疏入,瑾遂正法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⑤⑥D.②③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文襄曾和张永一同领兵讨伐安化王,在军营谈论到刘谨为非作歹之事情时,嘱咐张永,让他在班师回朝面见皇上的时候,要呈上弹劾刘瑾的奏章。
B.张永按照杨文襄的计策行事,果然顺利成功。齐瑾被抓手后,奉命押送南京。刘谨上书请求皇上给他几件破衣遮体,皇上可怜他,下令将百十件旧衣服给他。
C.张永把吏、户、兵、礼诸部上奏弹劾刘瑾的奏章拿到左顺门对谏官说:这些奏章涉及的人很多,不要改动反映的情况,赶快呈上奏章。
D.刘谨被正法,很大程度上是靠张永之力,但如果没有杨一清为他出高明的主意,张永也办不成此事,杨一清不愧有“智囊”之名。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瑾诛,公大用,尽矫其所为。(3分)
(2)瑾用事时,我辈亦不敢言,况尔两班官。(3分)
(3)永不欲旁及多人,更有识见,然非杨文襄智出永上,永亦不为之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23 分。其中,选择题6分,断句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
太湖石记
白居易
①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昔故友李生约有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诚哉是言,适意而已。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②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性不苟合,居常寡徒,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徒次焉。今公之所嗜者甲也。先是,公之僚吏,多镇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钩深致远,献瑰纳奇,四五年间,累累而至。公于此物,独不谦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③厥状非一: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昏旦之交,名状不可。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④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不知精意有所召耶?将尤物有所归耶?孰不为而来耶?必有以也。
⑤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於石阴。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噫!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欲使将来与我同好者,睹斯石,览斯文,知公嗜石之自。
⑥会昌三年〔37〕五月丁丑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之达人,皆有所嗜达:通达
B.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臭:气味
C.罗浮、天竺之徒次焉族:门徒,徒弟
D.或委海隅,或沦湖底委:抛弃、舍弃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吾
B.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C.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
D.游息之时,与石为伍。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小题3: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
小题4:请分条概括白居易在文章中启示我们鉴赏太湖石的方法?(4分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3分)
译文:                                                                   
(2) 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4分)
译文:                                                                   
(3) 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  (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选做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9分)
明代大儒王阳名,名“守仁”,字“伯安”,号“阳名”。据说他的名字是爷爷取的,出自《论语卫灵公》:“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意思是说 “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智慧,他的智慧足以使他达到某种境界的,,但如果他不能以仁德保持它,即使得到那种境界,也一定会丧失那种境界。”
小题1:古人的名字在寓意上往往是有联系的,请结合王阳名的名字说说长辈给他取这个名字所寄寓的希望(4分)
小题2:请另举一人,并分析其名与字所寄寓的含义。(5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