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于上,上拜以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信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关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小题1:与“不及以闻”中的“闻”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何闻信亡 | B.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 | C.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 | 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 小题2:选出与“上不我用”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 )A.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 B.上未之奇也 |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D.十年不收于国 | 小题3:萧何追韩信的原因是( )A.韩信,国士无双。 | B.信为治粟都尉。 | C.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 D.信数与何语,何奇之。 | 小题4:下列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坐法当斩坐:犯罪 | B.信与萧何语,何奇之奇:认为奇特 | C.王必欲长王关中,无所事信事:事情 | D.顾王策安所决耳顾:只是 |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3分) (2)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4分) (3)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3分) |
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A. 小题1:C.从事 小题1:(1)难道大王不想一统天下了,为何要杀有才之士 (2)滕公见韩信出言不凡,神态桀骜,就释放了他。滕公与韩信交谈后,认为韩信很有才能,非常高兴 (3)将领都跑了几十个,你不去追;说是去追韩信这个无名之辈,必定是在说谎 |
解析
参考译文: 因为触犯法律理应处斩,一同的十三人被杀后,轮到韩信了,韩信傲然仰视,看到滕公,就说:“难道大王不想一统天下了,为何要杀有才之士?”滕公见韩信出言不凡,神态桀骜,就释放了他。滕公与韩信交谈后,认为韩信很有才能,非常高兴。于是把韩信引荐给汉王,被任命为治粟都尉,但汉王并不认为韩信有什么出奇之处。韩信与萧何交谈过几次,萧何认为韩信是个奇人,(很有军事才能)。行军到南郑的时候,有很多将领都逃跑了,韩信估计萧何已经多次向汉王推荐过自己,汉王还是不重用,于是也走了。萧何听说韩信跑了,来不及向其他人说明,自己去追韩信。有人向汉王汇报,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方寸皆乱。过了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怒又喜,责怪萧何说:“你为什么要逃跑呢?”萧何说:“臣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汉王说:“你去追谁呢?”萧何回答:“是韩信。”汉王又骂了,“将领都跑了几十个,你不去追;说是去追韩信这个无名之辈,必定是在说谎。”萧何说:“普通将领很容易找到,但是像韩信这样的将才,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大王如果只是想做汉中王,那么用不着韩信;如果要争霸天下,除了韩信,没有人能给大王出谋划策。请问大王到底如何决策呢?”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14分)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李桢《六国论》)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念:顾念 | B.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爱:吝惜 | C.族秦者,秦也族:灭族 | D.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纾:解除 |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2分)A.①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 B.①独夫之心,日益骄固②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 | C.①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 D.①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②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 B.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 C.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D.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 小题4:翻译李桢《六国论》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原文: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 译文: 小题5:请用斜线(/)给文中未加标点的句子断句(3分) 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国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诈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 小题6:联系课文,指出杜牧、苏洵、李桢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杜牧 苏洵 李桢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倪司城诗序 刘大魁 余友倪君司城非今世之所谓诗人也。其试童子,尝冠于童子矣,其在太学,尝冠于太学诸生矣;其应乡试而出,太仓王相国使人亟求其草稿观之。然则司城之于举进士可操券取也,而卒不获一售以终其身。雍正之初,尝为中书而使蜀矣,其后为洋与南郑二县令,前后十六年,其德泽加于百姓。大臣尝有荐其才可知一郡及为藩臬之副使者,而卒老于县令不得调。信乎,人之穷达悬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为邪! 司城于书无所不读,而尤详于圣人之经,,必究极其根源乃止。其齿长于余十有余岁,而与余同学为古文。余问出文相质,司城虽心以为善,而未尝有面谀之言,其刻求于一字一句之间,如酷吏之治狱,必不稍留余地。余少盛气不自抑,或与之辨争,至于喧哄。然司城不以余之争而稍为宽假;余亦不以其刻求而自讳其疵额④也,苟有作必出使视之。其后每相见则每至于争;而一日不见,则又未尝不相思。盖古之所谓益友者如此,而余特幸与之为友也。 司城抱负奇伟,不得见于世,则往往为歌诗以自娱。其壮年周游黔蜀,崎岖万里,其诗尤雄放,穷极文章之变;虽其他稍涉平易者,而语必雅健,能不失诗人意旨。时人不能尽知,更千百世后必 有能知之者。 余虽与司城同乡里,其久相聚处,乃反在异地。司城既家居,不相见者常至五六年。岁庚午,司城一至京师,余与相聚才数日,怅然剐去,忽忽阅四岁。今春,余将之武昌,道过司城。司城出酒肴共酌,意气慷慨,其平时飞动之意,犹不能无。然而司城年已七十矣。 司城所为诗仅千有余篇,其锓板管以行世,用白金无过百两,而家贫力未能及,余将与四方友人共谋之,而未知其何如。虽然,司城之诗藏于家,其光怪已自发见不可是擒③;虽其行世,岂能加毫末于司城哉!然则,锓板与否存乎人,而司城固不可问矣。 (选自《刘大椭集》) 注:①疵颖(lèi ):缺点。②锓(qīn)板:雕板刻书。③拚( yǎn):通“掩”。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卒不获一售以终其身售:考中 | B.余间出文相质间:问或 | C.不以余之争而稍为宽假假:借助 | D.而司城固不可问矣固:本来 |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表明倪司城是“古之所谓益友者”的一项是(3分)( ) ①而与余同学为古文 ②而未尝有面谀之言 ③如酷吏之治狱 ④苟有作必出使视之 ⑤不以余之争而稍为宽假 ⑥出酒肴共酌,意气慷慨 A.①③⑥ 8.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倪司城少年成名,而仕途艰难。雍正初年曾经担任过中书并且出使过四川,又治理过洋县和南郑县,最后在县令的位置上退职归乡。 B.倪司城壮年遍游黔蜀一带,路途崎岖,行程万里。他的诗风之所以雄奇奔放,既因为诗中寄寓壮志未酬的感慨,也与这段经历有关。 c.倪司城辞官后回到家乡。作者前往武昌时顺路探望,见到他年已七十,依然意气慷慨激昂,平时奋发奔放的气概,还隐约可以见到。 D.倪司城晚年一贫如洗,没有能力将自己的诗文刻印流传。作者准备和各地朋友一同努力,但是不知能否成功,隐约流露惆怅忧伤。 小题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人之穷达悬于天,而非人力之所能为邪!(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余少盛气不自抑,或与之辨争,至于喧哄。(4分) 译文: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怅然别去,忽忽阅四岁。(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隋书,字君山,河南洛阳人也。岩好读书,不治章句,刚鲠有器局,以名节自许,少与渤海高颎、太原王韶同志友善。仕周,释褐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见而器之,以为中外记室。累迁内史中大夫,昌国县伯。宣帝嗣位,为政昏暴,京兆郡丞乐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言甚切至。帝大怒,将戮之。朝臣皆恐惧,莫有救者。岩谓人曰:“臧洪同日,尚可俱死,其况比干乎!若乐运不免,吾将与之俱毙。”诣阁请见,言于帝曰:“乐运知书奏必死,所以不顾身命者,欲取后世之名。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落其术内耳。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运因获免。后帝将诛乌丸轨,岩不肯署诏。御正颜之仪切谏不入,岩进继之,脱巾顿颡,三拜三进。帝曰:“汝欲党乌丸轨邪?”岩曰:“臣非党轨,正恐滥诛失天下之望。”帝怒,使阉竖搏其面,遂废于家。 高祖为丞相,加位开府、民部中大夫。及受禅,拜兵部尚书,进爵平昌郡公,邑二千户。岩性严重,明达世务,每有奏议,侃然正色,庭诤面折,无所回避。上及公卿,皆敬惮之。时高祖初即位,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磐石之固。遣晋王广镇并州,蜀王秀镇益州。二王年并幼稚,于是盛选贞良有重望者为之僚佐。于时岩与王韶俱以骨鲠知名,物议称二人才具侔于高颎,由是拜岩为益州总管长史,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高祖谓之曰:“公宰相大器,今屈辅我儿,如曹参相齐之意也。”及岩到官,法令明肃,吏民称焉。蜀王性好奢侈,尝欲取獠口以为阉人,又欲生剖死囚,取胆为药。岩皆不奉教,排阁切谏,王辄谢而止,惮岩为人,每循法度。蜀中狱讼,岩所裁断,莫不悦服。其有得罪者,相谓曰:“平昌公与吾罪,吾何怨焉。”上甚嘉之,赏赐优洽。十三年,卒官,上悼惜久之。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二十七)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岩好读书,不治章句治:研究,分析 | B.其况比干乎况:情况 | C.汝欲党乌丸轨邪党:结党 | D.于是盛选贞良有重望者为之僚佐望:名望,声望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名节自许 ②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 B.①平昌公与吾罪,吾何怨焉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 C.①大冢宰宇文护见而器之 ②计不独生而令赵亡 | D.①陛下若杀之,乃成其名②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 小题3: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元岩“刚鲠”的一组是( ) ①陈帝八失,言甚切至 ②若乐运不免,吾将与之俱毙 ③不如劳而遣之,以广圣度 ④脱巾顿颡,三拜三进 ⑤庭诤面折,无所回避 ⑥岩皆不奉教,排阁切谏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岩在北周任官,一做官就做到宣威将军、武贲给事的官职,宇文护见到他后很器重他,就让他担任了中外记室的职务。 | B.面对宣帝的责难,元岩说自己不是要与乌丸轨结党,只是担心皇帝滥杀会使天下人失望才劝谏的,宣帝发怒,让宦官抽打了元岩的脸。 | C.元岩与王韶都以耿直出名,人们议论说二人才干都与高颎相等,因此拜任元岩为益州总管长史,王韶为河北道行台右仆射。 | D.蜀中的官司案件,凡是元岩所判决的,没有谁不心悦诚服。那些得罪过元岩的人们互相说:“平昌公判了我的罪,我又有什么不服气的呢。” |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岩好读书,不治章句,刚鲠有器局,以名节自许(3分) 2.知书奏必死,所以不顾身命者,欲取后世之名(3分) 3.每惩周代诸侯微弱,以致灭亡,由是分王诸子,权侔王室,以为磐石之固(4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佑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①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②。”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丁母忧③。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试六论,旧④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⑤,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⑥。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⑦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⑧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zhé):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③丁母忧:指为母守孝。④旧:指先前写作的人。⑤渭:渭水;河,黄河。⑥破家:破产。⑦藩邸:藩王的官邸。⑧修注:官职,后面“记注”“制诰”都是官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比冠,博通经史比:等到。 | B.属文日数千言属:隶属。 | C.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胜:占上风。 | D.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故事:旧例。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犹疑其客曾巩所为日月忽其不淹兮 | B.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 C.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 D.记注与制诰为邻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 小题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苏轼才学优异的一组是 ①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②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 ③复对制策,入三等 ④及试二论,复入三等 ⑤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⑥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 B.嘉佑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特录他中乙科,并发出感叹:“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C.苏轼被贬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 D.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4分) 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②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谢灵运,安西将军弈之曾孙而方明从子也。祖玄,晋车骑将军。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 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纵横俊发过于延之,深密则不如也。从叔混特知爱之。袭封康乐公,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性豪侈,车服鲜丽,衣物多改旧形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累迁秘书丞,坐事免。 灵运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惋。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理人听讼,不复关怀,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 文帝即位,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使光禄大夫范泰与书敦奖,乃出。使整秘阁书遗阙,又令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寻迁侍中,赏遇甚厚。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既自以名辈,应参时政,至是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王昙首、王华、殷景仁等名位素不逾之,并见任遇。意既不平,多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复期度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灵运表陈疾,赐假东归。将行,上书劝伐河北。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复为御史中丞傅隆奏免官,是岁,元嘉五年也。 (选自李延寿《南史•谢灵运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世共宗之崇尚 | B.灵运多愆礼度违背 | C.寻迁侍中寻找 | D.灵运表陈疾上表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安西将军弈之曾孙而方明从子也文王拘而演周易 | B.玄甚异之姜氏何厌之有? | C.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D.与灵运情款异常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 小题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谢灵运“才华横溢”一组的是( ) (3分) ①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 ②纵横俊发过于延之 ③衣物多改旧形制 ④构扇异同,非毁执政 ⑤粗立条流,书竟不就 ⑥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小题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谢灵运出身名门,富有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他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 | B.谢灵运恃才傲物,在少帝即位时,联合煽动一些不同意见的人,诽谤诋毁执政大臣,故被调离京城。 | C.谢灵运被指定撰修晋史,书写完不久又升迁侍中,诗画还被盛赞,可见文帝为巩固统治,极尽笼络。 | D.谢灵运看出政治上不被重用,真正受重用的是些名望远不如他的人,故他常托病不到朝廷值班。 | 小题5:断句与翻译(10分) (1)用“/”给文段中画线的句子断句。(4分) 穿 池 植 援 种 竹 树 果 驱 课 公 役 无 复 期 度 出 郭 游 行 或 一 百 六 七 十 里 经 旬 不 归 既 无 表 闻 又 不 请 急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既不见知,常怀愤惋。 ②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