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羊侃字祖忻,汉南阳太守续之裔也。弱冠随父在粱州立功。魏正光中,稍为别将。   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羊侃字祖忻,汉南阳太守续之裔也。弱冠随父在粱州立功。魏正光中,稍为别将。   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羊侃字祖忻,汉南阳太守续之裔也。弱冠随父在粱州立功。魏正光中,稍为别将。   
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诸子曰:“人生安可久淹异域,汝等可归奉东朝。”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魏帝闻之,使授侃骠骑大将军,长为兖州刺史.,侃斩其使者以徇。魏人大骇,令仆射于晖率众数十万,围侃十余重,伤***甚众。栅中矢尽,南军不进,乃夜溃围而出,且战且行,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诏授散骑常侍。八年,迁都官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用事,与之并省,未尝游造。有宦者张僧胤候侃,侃曰:“我床非阉人所坐。”竟不前之,时论美其贞正。   
太清元年,会大举北线。侃劝元帅贞阳侯乘水攻彭城,不纳;既而魏援大至,侃频劝乘其远来可击,旦日又劝出战,并不从。侃乃率所领出顿堰上。及众军败,侃结阵而还。   
二年,侯景反,攻陷历阳,及逼京师,众皆恟惧,侃伪称得射书,云“邵陵王、西昌侯已至近路”,众乃少安。贼攻东掖门,纵火甚盛,侃亲自距抗,以水沃火,火灭,引弓射***数人,贼乃退。初,侃长子鷟为景所获,执来城下示侃。侃谓曰:“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岂复计此一子,幸汝早能***之。”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   
贼既频攻不捷,乃筑长圃。朱异、张绾议欲出击之,高祖以问侃,侃曰:“不可。贼多日攻城,既不能下,故立长围,欲引城中降者耳。今击之,出人若少,不足破贼;若多,则—旦失利,自相腾践,门隘桥小,必大致挫衄。此乃示弱,非骋王威也。”不从,遂使千余人出战,未及交锋,望风退走,果以争桥赴水,死者大半。   
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选择自《梁书•羊侃传》,有删改)
【注】①省:中央官署名,此指尚书省。②高祖:即粱武帝;在位的年号有大通、太清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人生安可久异域埋没B.侃斩其使者以示众
C.侃乃率所领出堰上驻扎D.岂复此一子考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   )
A.乃夜溃围出/侃结阵
B.侃大通三年至京师/果争桥赴水,死者大半
C.我床非阉人坐/侃长子鷟为景
D.一日一夜出魏境/既既攻不捷,筑长围
小题3:下列选项中,分别能够表现羊侃“谋”和“勇”的一组是  (3分)   (   )
A.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围侃十余重,伤***甚众
B.侃频劝乘其远来可击/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C.众皆恟惧,侃伪称得射书/纵火甚盛,侃亲自距抗
D.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 引弓射***数人,贼乃退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羊侃先是拒绝魏帝高官厚禄的拉拢,后又无惧魏军重重围堵,经过浴血奋战,终于突破重围,一同归梁朝,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B.羊侃回到梁朝之后,得到了梁高租的赏识,并且受到器重,在任尚书时,他能够坚守节操。不和当时朝中的权贵、宦官结交。
C.太清元年,梁朝发兵攻打北魏,羊侃数次献策,但都不被接纳,最终梁军大败,而羊侃的部队由于指挥有方,得以安全撤退。
D.京师被围,朝中有人主张出城迎战,羊侃坚决反对,梁高祖依然派羊侃率领军队出城迎战,结果梁军不战而退,死者大半。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今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①竟不前之,时论美其贞正。(4分)②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3分)
答案

小题1:A小题1:A小题1:C小题1:D
小题1:(1)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3分。每错、漏三处扣1分,扣完3分为止。“为火城/以断其路”和“十二月/遘疾”,亦可。]
(2)①(羊侃)最终没有让他(张僧胤)前来,当时的舆论赞美(羊侃)节操坚贞、品行端正。
[4分。“前”1分,“美”1分,大意2分。]
②叛军被他(羊侃)的忠义感动,也就没有***害他的儿子。
[3分。“感”1分,“不之害”1分,大意1分。]
解析
参考译文:
羊侃,字祖忻,汉朝南阳太守羊续的后代。羊侃二十岁时跟随父亲在梁州立下战功。北魏正光年间,逐渐升到别将。
当初,他的父亲常有南归的心愿,经常对儿子们说:“人生怎能长久滞留在异国他乡,你们应该回归南方侍奉朝廷。”羊侃自此就准备率领河济地区的部众归顺南朝,来完成父亲的心愿。魏帝听说了这件事,便派使者授予羊侃骠骑大将军,并让他永久担任兖州刺史。羊侃斩***北魏使者来示众。魏朝大惊,于是命令仆射于晖率领几十万军队,将羊侃团团包围,***死***伤了很多(羊侃的)士兵。军营中的弓箭都用完了,可是南边接应的军队却未到,于是羊侃就在夜里突围而出,边战边走,一日一夜才冲出魏境。
羊侃在大通三年到达梁朝的京都,梁武帝下诏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大通八年,羊侃升任都官尚书。当时尚书令何敬容当权,羊侃和他同在尚书省任职,但羊侃不曾拜访过他。有个宦官张僧胤想来拜访羊侃,羊侃说:“我的坐床不是给阉人坐的。”羊侃最终没有让他前来,当时的舆论称赞羊侃节操坚贞、品行端正。
太清元年,适逢梁朝大举北伐。羊侃劝说元帅贞阳侯从水路攻打彭城,不被采纳。不久,北魏的援兵大批赶到,羊侃多次劝说贞阳侯趁着魏军远道而来立足未稳,可以出击,第二天,又劝说贞阳侯出战,但贞阳侯都不听从。羊侃于是率领自己的部队出城驻扎在堤坝上。等到多数梁军被打败时,羊侃的部队却能够保持队形,安全撤回。
太清二年,侯景反叛。叛军攻陷历阳,直逼京城,众人都十分恐慌,羊侃假称得到城外射进的书信,说“邵陵王、西昌侯的援兵已到京城附近”。众人这才稍稍安定下来。叛军进攻东掖门,放火烧城,火势十分猛烈。羊侃亲自率军抵抗,用水浇灭大火。羊侃又用弓箭射***多人,叛军这才败退。先前,羊侃的大儿子羊鷟被侯景抓住,绑到城下让羊侃看。羊侃对叛军说:“我倾尽全部宗族之力来报效国君,还深感不够,难道还会考虑这一个儿子吗?希望你们能早点***掉他。”叛军被他的忠义感动,也就没有***害他的儿子。
叛军在多次攻城不能得手之后,于是就修筑起高大的壁垒。朱异、张绾商议要出城去攻打叛军,梁武帝向羊侃征询对这件事的意见,羊侃说:“不行。叛军攻城多日,既然攻不下来,就特地修筑高大的壁垒,想引诱城里要投降的人罢了。现今要攻打它,出城的人如果太少,则不能打败叛军;如果派出的人多,一旦失利,士兵就会自相奔逃践踏,城门狭窄,吊桥又小,必定导致重大挫败,这是向叛军显示我们的弱小,而不是展示王朝的威势。”梁武帝不听,于是派朱异、张绾率领一千多人出战。结果未等到交锋,军士便望风而逃,果然因为抢着过桥而跌落护城河中,大半人被淹死。
后来下起了暴雨,城内的土山崩塌,叛军乘机攻城,眼看就要攻入了,守成将士极力奋战也难以阻止。羊侃于是命令大量投掷火把,形成火城,截断叛军进城的道路,然后在火城的后面从容修筑城墙。叛军不能进城。这年十二月,羊侃染病,死于任上,时年五十四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8分,每小题2分)
吴顺恪六奇别传
清 王士祯
海宁孝廉查伊璜继佐,崇祯中名士也。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呼问曰:“闻市井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也。”曰:“能饮乎?”曰:“能。”引入发醅,坐而对饮。查已酩酊,而丐殊无酒容。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询其衣,曰:“入夏不须此,已付酒家矣。”曰:“曾读书识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询其氏里,曰:“吴姓,六奇名,东粤人。”问:“何以丐?”曰:“少好博,尽败其产,故流转江湖。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日:“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为观察,以樗蒲①故,遂为窭人。既归粤,寄食充驿卒,稔知关河厄塞形势。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请得见大帅言事。既见,备陈诸郡形势,因请给游札数十通,散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十年中,累官至广东水陆师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门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长跪,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身行酒炙。歌舞妙丽,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质明始罢。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将归,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贝、珊瑚、犀象之属,不可訾计。
初,查在惠州幕府,一日游后圃。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问之,则以巨舰载致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注释:①樗蒲:古代赌博。
小题1:对下面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查遽起,捉其臂曰(遽:于是,就 )
B.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执:捉拿,拘捕)
C.衣以絮衣,不谢,径去(谢:感谢)
D.稔知关河厄塞形势(稔:熟悉)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问:“何以丐?”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敢以为污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
C.厚资遣之杳不知其所之
D.锦绮、珠贝、珊瑚、犀象之属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小题3:下列选项中分别属于表现查继佐“施之恩惠”和吴六奇“知恩图报”的一组是(   )
A.吴生海内奇士 以三千金为寿,邀至入粤
B.引入发醅,坐而对饮 度梅岭,已遣其子迎候道左
C.留引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备陈诸郡形势
D.帅上其功 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六奇不同于一般人,外貌奇特,身为乞丐,别人请他喝了酒,赠给了他衣服,他却连声道谢都没有,就径直走了。
B.吴六奇认为自己成为乞丐的原因有:一是自己读过书,识得字;二是年轻时嗜好赌博,输光了家产。
C.吴六奇做乞丐时,他觉得行乞玷污自己的名声。后来,他步入仕途,多次升官,一直做到广东水陆师提督。
D.文章叙述了吴六奇的一些传奇经历,生动地塑造了一个性豪荡、熟地理、有韬略、知恩图报的奇士形象。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3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圃有英石一峰,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4分)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送杜审舒归里序 
(清)施闰章
杜生审舒齐归,施子赆焉,司橐者以匮告。杜生谢,且蹙额曰:“先生念我则至矣,然窃疑厚人而忘己也。”意者太左计。施子曰:“若以我为过廉乎?予盖天下之贪夫也。子何敝敝然为我谋?”杜生口呿色变,久之,曰:“从先生官三年矣,事大小罔弗知也。所与交游,虚往实归者众矣,而先生中无长物。以币进,则拒之惟恐不速。焦形槁颜,手校雠而口伊吾,夫子病矣。如是而谓贪,将阳拒而阴纳与?敢问其说。”
施子曰:“噫!何子之泥于言贪也!夫取而不能有者,非贪也;不取而有之,人不能夺焉者,贪之至也。庄子曰,‘君子内无饥寒之患,外无劫夺之忧’。子不见夫今之鼎食而覆餗者乎?戕其躯,籍其家,以沈其宗者,比比矣。其始不过竞筐篚之私,卒以捐其所甚爱而不遑恤。夫人捐其所甚爱,至于弃身家,舍妻子,谓之能贪则不可。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其行若踬,其居若坠,其独处若群窥。先人后己,亦夷亦惠,忧谗畏讥,补缺修弊,籝有一金而不知所置。予盖患得患失,见鄙于尼父者也。然而疾风震雷,守之晏如,饱食高坐,进退生徒。陟泰岱,观沧海,谒阙里,陈诗书。搜讨旧籍,累椟连车,寸缣尺楮,并蓄兼储。盗不睥睨,民不咒诅;人见不足, 我见有余,此亦贪之至也。
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勉乎其职而不能尽其道,事之末也。吾目迷五色,而不蒙夫人之诮;行忝颜、闵,而窃附有道之林。吾循孔氏之门墙而惴惴然,惧其不能入也。奉命而出,终事而归,所得侈矣,况敢自以为廉乎!子貌朴而志端,归而修业,亦务守其不可夺者已矣,何敝敝然为我谋?”
杜生闻之喜曰:“吾乃知先生之所以为贪。”于是酌酒别去。
明日,次其语,追而送之济水之上。   
(选自《清代散文名篇集粹》,有删改)
【注】①鼎食而覆餗:意即由富变穷。②亦夷亦惠:夷,即伯夷;惠,即柳下惠。他们被后人尊称为圣之清、圣之和者。③尼父:指孔子。④颜、闵:指孔子的弟子颜回、闵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施子赆焉,司橐者以匮告赆:赠给人路费或礼物
B.戕其躯,籍其家籍:登记
C.予,鄙人也,未就事而先饮冰鄙:见识浅陋
D.行忝颜、闵,而窃附有道之林忝:谦辞,表有辱他人
小题2: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司橐者以匮告②洎牧以谗诛
B.①何子之泥于言贪也②不知老之将至
C.①不取而有之,人不能夺焉者②置杯焉则胶
D.①子貌朴而志端,归而修业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小题3:下列各句中的说法符合文意的的一项是:(  )
A.在作者做官三年期间,身为学生的杜审舒一直追随着他,所以他对作者说自己是天下的贪夫感到惊讶,连脸色都变了,以致对作者表面拒绝别人礼物而暗地里却收受贿赂极为不满。
B.作者认为,君子要“贪”求道德修养、学问知识,这才是抢夺不去、永远拥有的财富。他把正人君子的行为称为“贪之至”,反称钻营私利之人为“非贪”,出语惊人而又深具讽刺幽默。
C.作者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不能被孔子一类的人接受的,所以他“循孔氏之门墙而惴惴然”,表达了他与孔子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D.这篇赠序,大量篇幅都在论说自己的“贪”,与送人无关,而结尾“归而修业,亦务守其不可夺者已矣”一句,则显得很突兀。
小题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与交游,虚往实归者众矣,而先生橐中无长物。(3分)
译文:                                                              
                                                                   
(2)且夫名浮其实者,德之欺也;勉乎其职而不能尽其道,事之末也。(4分)
译文:                                                           
                                                                   
(3) 奉命而出,终事而归,所得侈矣,况敢自以为廉乎!(3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臣光曰: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
小题2:从体例上看,《资治通鉴》是一部怎样的史书?(2分)
                                                               
                                                               
小题3:司马光这段话的写作意图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20090505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注译评》)
【注释】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窃:偷偷地、暗中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
D.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师:师从、学习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的一组是     (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显扬,她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言来传世,尊敬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2)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3)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松痴
史震林
松痴老人,家黄山。黄山产异松,常命童负餱粮,策杖信步往探松。稍佳者,辄徘徊之。入山益深松益奇。松之顶,可坐,可卧,可步,可跃;其倒枝横干,可梯,可桥,可栏。下可避雨雪,嚼其叶,甚甘。无虎豹蛇蝮害人之属,有黄帝时青猿,不易见也。其结根悬崖怪石间,不土而活,不水而润。则弃杖,攀援匍匐造之,疲且眩,卧于石,仰玩之。饥时,食餱粮,酌涧泉。粮尽,食松叶。有碧苔附松节,食之芳美。会日暮,寻山舍宿焉。弗值,就松之偃盖者,跏趺①其下,以至晓。童苦之,弗肯从。
一日,独携酒入深山,曲折迷岩壑,青猿跃其前,导之得出。至老兴益豪。胸次高旷,不婴名利,和易坦直,好善乐施。渊渊然,莫测其量也。庭外植异松百余株,朝夕觞咏。月夜着素袍,步松影,如鹤。喜吹笛,笛已,或抚琴。笛声琴韵与松籁相有无。问得异松者,虽百里访焉。购之弗获,则吹笛于其下而去。邀老人弗往,则每诡言得异松,述虚状,给老人,老人惊,遂曳杖往。因自号松痴老人,郡守额其居曰:“怀葛②遗风”。童孺妇女及贩夫佣仆,无不颂老人者。
跏趺:佛教徒修行的一种坐法。 ②怀葛:乃无怀氏、葛天氏之并称。二人皆为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古人以为其世风俗淳朴,百姓无忧无虑。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 策杖信步往探松。    (2) 无虎豹蛇蝮害人之属
(3) 弗值                    (4)不婴名利
2.在下列加点的词中,与“郡守额其居”中的“额”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倒枝横干,可梯,可桥,可栏 B.童苦之
C.庭外植异松百余株 D.朝夕觞咏
3.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松之顶,可坐,可卧,可步,可跃。     导之得出。
B.不水而润。                           则吹笛于其下而去。
C.寻山舍宿焉。                         虽百里访焉。
D.不易见也                             和易坦直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结根悬崖怪石间,不土而活,不水而润。
(2)月夜着素袍,步松影,如鹤。
5.文中所叙述的老人的行状,特别是划线句与我们曾学到过的   所创作的嗜酒的    相似。
6.简述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