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陆游字务观,名游,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①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或曰公慕少游者也。绍兴末始赐第。学诗于茶山曾文清公。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天资慷慨,喜任侠,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自商贾、仙释、诗人、剑客,无不徧交游。宦剑南,作为歌诗,皆寄意恢复。书肆流传,或得之以御孝宗。上乙②其处而韪之,旋除删定官。或疑其交游非类,为论者所斥。上怜其才,旋即复用。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上之除目,自公而止,其得上眷如此。公早求退,往来若耶、云门,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官已阶中大夫,遂致其仕,誓不复出。韩侂胄固欲其出,公勉为之出。韩喜陆附己,至出所爱四夫人擘阮琴起舞,索公为词,有“飞上锦裀红绉”之语。又命公勺青衣泉,旁有唐开成道士题名,韩求陆记,记极精古,且以坐客皆不能尽一瓢,惟游尽勺,且谓挂冠复出,不惟有愧于斯泉,且有愧于开成道士云。先是,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公记云:“天下知公之功而不知公之志,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公之自处与上之倚公,本自不侔。”盖寓微词也。又云:“游老,谢事山阴泽中。公以手书来,曰:‘子为我作《南园记》。’岂取其无谀言,无侈辞,足以导公之志欤!”公已赐丙第,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故作为歌诗,以恢复自期。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则公之心,方暴白于易箦③之时矣。 (选自叶绍翁《四朝闻见录·陆放翁》,有删节) 【注】①秦少游:宋代词人,名观,字少游。②乙:画“乙”字形状的记号,从前读书时常用到,主要用来表示停顿或修改。③易箦:指弥留之际。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旋除删定官解除 | B.其得上眷如此亲属 | C.盖寓微词也细微 | D.方暴白于易箦之时矣显露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小题3:下列句中补出的省略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3分)A.(游)天资慷慨,喜任侠 | B.(韩侂胄)又命公勺青衣泉 | C.谢事(于)山阴泽中 | D.人谓公探孝宗恢复之志,(人)故作为歌诗 | 小题4:下列各句,都能表现陆放翁以“克复中原”为己任的一组是 (3分) ①尝从紫岩张公游,具知西北事 ②常以踞鞍草檄自任,且好结中原豪杰以灭敌 ③上手批以出,陆游除礼部郎 ④留宾款洽,以觞咏自娱 ⑤慈福赐韩以南园,韩求记于公 ⑥至公之终,犹留诗以示其家云小题5: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有人说,陆游的母亲在生他前梦见了秦少游,所以就用秦少游的名和字分别作为陆游的字和名。 | B.孝宗皇帝喜欢陆游的诗作,爱惜他的才华,不顾朝廷中一些官员的反对,仍然任用陆游为官。 | C.陆游官至中大夫之后,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己抗金的愿望,他与韩侂胄联合起来,共同商讨计策。 | D.韩侂胄亲自写信请求陆游为南园撰写题记,陆游写下了《南园记》,当中隐含了对韩侂胄的不满。 |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C |
答案
小题1:A.授官。B.关怀,宠爱。C.隐藏,不显露。 小题1:被,介词 /因,介词。A.均解为“来,用来”,表目的,连词。C.均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D.均指代陆游,代词。 小题1:本处省略的内容应为“公”或“游”。 小题1:③体现皇帝对陆游的重视。④表现陆游归隐的生活。⑤韩侂胄邀请陆游为南园写记。 小题1:③体现皇帝对陆游的重视。④表现陆游归隐的生活。⑤韩侂胄邀请陆游为南园写记。 【参考译文】 (一) 陆游,字务观,名游,是山阴人。大概是因为他母亲梦见秦少游后生了他,所以用秦少游的名作为陆游的字,而把秦少游的字作为陆游的名。也有人说(这)是因为陆游仰慕秦少游的缘故。绍兴末年,(陆游)才被赐及第。他向茶山曾文清学习诗歌。曾经跟从紫岩张公四处游历,详细地了解了西北边境的战事。陆游天性激昂慷慨,喜欢行侠仗义,常常把策马草拟檄文作为自己的使命,而且喜好结交中原的英雄豪杰,以求消灭敌人。从商人、道士、和尚到诗人、剑客,没有不广泛结交的。在剑南做官的时候,写作诗词,都寄托着恢复中原的志向。(他的诗词)在书肆广为流传,有人得到了这些诗词并把它们呈送到孝宗皇帝那里。皇上勾画圈点他的诗作并且赞赏他的诗,立即决定授予他删定官的官职。有人疑虑陆游交往过杂,由此他被品评的官员排斥。皇上爱惜他的才华,马上重新任用他。皇帝亲自批准陆游官职,授予陆游礼部郎的职位。孝宗皇帝亲自任命官员,到陆游为止再也没有其他人,陆游得到孝宗皇帝的关爱到了这样的程度。陆游请求提前退隐,在若耶、云门之间往来,接纳宾客亲切融洽,用饮酒做诗来自娱自乐。他的官位已经升到了中大夫,就辞官退休了,发誓不再出来做官。韩侂胄坚持想让他出山,陆游因为他而勉强再次做官。韩侂胄很高兴陆游能归附自己,以至请出他最宠爱的四夫人弹奏着阮琴翩翩起舞,求取陆游的词章,故陆游写下了“飞上锦裀红绉”的诗句。又让陆游舀取青衣泉的泉水,青衣泉旁边有唐代开成道士题跋。韩侂胄请求陆游写一篇记,陆游所写的记极尽精美古雅,而且因为满座的宾客都不能尽一瓢,只有陆游尽了一勺,而且他还说自己辞了官又再出来做官,这不但是愧对青衣泉,而且愧对开成道士。此前,慈福皇后把南园赏赐给韩侂胄,韩侂胄向陆游索求一篇记。陆游在记中写道:“天下的人知道您的功劳却不了解您的志向,知道圣上倚重您却不了解您的自我安排。您自己的安排和与圣上对您的倚重,原本不相等。”这是暗含了隐晦的批评。他又说:“我老了,谢绝事务隐居在山阴的湖中。您亲自写信来,说:‘请你替我写《南园记》。’难道是索要那些没有谄媚的语言,没有过分赞美的文章,足够用来启发您的志向吗!”陆游已经获赐丙第,有人说陆游探求孝宗皇帝恢复中原的大志,所以写下诗歌,把恢复中原作为自己的期盼。到陆游临终时,还留下了诗来给他的家人看,诗中说:“王师克复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那么陆游的理想,在他临死的时候还有显露和表白。 |
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拟论姚莹功罪状① (清)鲁一同 守边之士,皆威信千里,坐摧强寇。用之则边境安,舍之则戎心启。故延寿②不赏,汉臣寒心;道济③见杀,宋疆日蹙。何者?忠孝勇猛之士,敌人所构忌,谗间所由横生,徒以纤芥之间,卒絓④吏议,使折冲奇士旋踵及身,为世深戒,诚可痛也! 窃见前台湾道姚莹,忠勤文武,守边数年,横塞夷虏之冲。虏尝三犯之,摧败夺气以去。军兴以来,南接广闽,北连江浙,失地丧师者骈肩望于道。台湾地广不过一大郡,卒不过千人,其所摧陷,足以暴白于天下矣。 往者和议初成,佥谓可恃。厦门旋覆,浙东再躏。准今视昔,和之不可信可见于此矣。今信逆虏反复之说,轻折捐命之臣,摧败士气,为夷复仇。 夷自定海以来,小入覆军,大入夺城,焚杀淫掠,动以万计。就如逆虏失风被剿,送死东陲,亦足以雪数年之深耻,偿士卒之冤痛。 奉命守土,惟敌是求。皇上天容地载,沛大恩于上;诸臣守义,死节于下。以守则固,以和则久。国体事机,亦无损缺。臣见其功,未见其罪。 窃料夷人张其凶暴咆哮中国深入腹地得而不有非有余力而不肯施技止此也使边将皆如莹等出万死不一顾返之计纵不百全胜负之理亦当相较或未易量。 今怵其诡说,变易有功之臣。莹等一去,海外孤危。后有来者,避畏吏议,孰敢击贼?边吏解体,辱军之将有所饰其耻,率相委而去。东南之祸未有艾也。 且国家诛诸将以委城,而罪莹以敢战。进退之义,臣未得其中。谓宜湔雪莹罪,激励有功,以劝来者。 谨状。 【注】①姚莹,台湾兵备道,曾带兵击败入侵的英军。事后,英政府对清政府施加压力,要求严惩姚莹。朝廷迫于压力将姚莹革职。②延寿,是甘延寿,他是西汉末年的将军。③道济,是檀道济,他是南朝名将。④絓:触犯,影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敌人所构忌构造 | B.轻折捐命之臣捐助 | C.东南之祸未有艾也停止 | D.激励有功,以劝来者劝说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
| B. 和之不可信可见于此矣往者和议初成 | C.
| D. 沛大恩于上后有来者,避畏吏议舍之则戎心启敌人所构忌 以守则固辱军之将有所饰其耻 | 小题3:下列句子中,都是表现姚莹“功绩”的一组是 (3分) ①横塞夷虏之冲 ②失地丧师者骈肩望于道 ③逆虏失风被剿,送死东陲 ④皇上天容地载,沛大恩于上 ⑤其所摧陷,足以暴白于天下矣 ⑥谓宜湔雪莹罪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者认为得力的守边大臣往往会受到敌人的陷害,朝廷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因敌人的离间,轻易惩罚他们。 | B.作者认为姚莹凭借台湾的狭小地方、弱小的军事力量,在对抗敌人的侵略中取得了重大的军事胜利,值得敬佩。 | C.从历史上看来,外来侵略者提出的和谈都是不可相信的,那些和谈不过是为了进行更大侵略的缓兵之计而已。 | D.作者在文中替因抗敌被治罪的姚莹进行申诉,指出朝廷赏罚失宜,建议应洗雪功臣的冤屈,激励有功之人。 |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窃料夷人张其凶暴咆哮中国深入腹地得而不有非有余力而不肯施技止此也使边将皆如莹等出万死不一顾返之计纵不百全胜负之理亦当相较或未易量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今怵其诡说,变易有功之臣。(3分) ②且国家诛诸将以委城,而罪莹以敢战。(4分) |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1)窃料夷人张其凶暴/咆哮中国/深入腹地/得而不有/非有余力而不肯施/技止此也/使边将皆如莹等(/)出万死不一顾返之计/纵不百全/胜负之理/亦当相较/或未易量/ (2)①现在恐惧敌人不符合事实的话,将有功之臣说成有罪之臣。 ②如果国家因抛弃城池处罚众将, (却)又因敢于作战而降罪姚莹。 | 古代诗文阅读( 29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6 分) 张平,青州临朐人。弱冠寓单州,依刺史罗金山。金山移滁州,署平马步 都虞候。太宗尹京兆,置其邸。及秦王廷美领贵州,复署为亲吏。后数年,有 诉平匿府中钱物,秦王白太宗鞫之,无状,秦王益不喜,遂遣去。太宗怜其非 罪,以属徐帅高继冲,继冲署为镇将。平叹日:“吾命虽蹇,后未必不为福也。” 太宗即位,召补右班殿直,监市木秦、陇。平悉更新制,建都务,计水陆 之费,以春秋二时联巨筏,自渭达河,历砥柱(山名)以集于京。期岁之间, 良材山积。太宗嘉其功,迁供奉官,监阳平都木务兼造船场。旧官造舟既成, 以河流湍悍,备其漂失,凡一舟调三户守之,岁役户数千。平遂穿池引水,系 舟其中,不复调民。有寇阳拔华者,往来关辅间,为患积年。朝廷命内侍督数 州兵讨之,不克。平以好辞遣人说之,遂来归。改崇仪副使,仍领其务。凡九 年,计省官钱八十万缗。 平好史传,微时遇异书,尽日耽玩,或解衣易之。及贵,聚书数千卷。在 彭门日,郡吏有侮平者数辈,后悉被罪配京窑务。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见之, 以语平。平召至第,为设馔劳之,曰:“公等不幸,偶罹斯患,慎勿以前为念。” 给以缗钱,且戒从式善视之。未几,遇赦得原,时人称其宽厚。 论曰:太宗居潜,左右必求忠厚强干之士。及即位,修旧邸之功,陈从信、 张平等六人者,咸备任使,又皆畀以兵食之重寄,而各振举其职焉,有足称者矣,然平不修旧怨,庶几进于士夫之度。从信所进邪佞以术蛊惑上心,犹不免于近侍之常态欤! (选自《宋史•张平列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白太宗鞫之鞫:审问 | B.秦王益不喜益:渐渐 | C.微时遇异书微:年幼 | D.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董:督察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分别表现太宗重视张平和体现张平治理业绩的一组是( )A.太宗尹京兆,置其邸监市木秦、陇 | B.畀以兵食之重寄凡九年,计省官钱八十万缗 | C.改崇仪副使,仍领其务时人称其宽厚 | D.各振举其职焉系舟其中,不复调民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平曾在秦王手下供职,最初应该是颇受信任的。后来有人指控他暗中贪 污,可是查无实据,但张平还是被秦王遣离了。 | B.张平在采办秦、陇林木时改革了旧制,在造船场想办法减轻百姓的劳役, 用和平方式解决盗贼问题,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 C.张平为人宽厚,曾经有郡吏侮辱他,后来这些郡吏犯了罪被发配去做苦力, 张平知道后以德报怨,并嘱咐儿子善待他们,想方设法赦免他们。 | D.作者在最后一段议论中,扬张抑陈,是就其人品而言的,但从他们的工作 | 能力来说,评论者都作了充分的肯定。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平以好辞遣人说之,遂来归。(3分) 译文: (2)然平不修旧怨,庶几进于士夫之度。(4分) 译文: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题目。(19分) 朱博字子元,杜陵人也。家贫,少时给事县为亭长,稍迁为功曹,任侠好交。是时,前将军望之子萧育、御史大夫万年子陈咸以公卿子著材知名,博皆友之矣。陈咸为御史中丞,坐漏泄省中语下狱。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咸掠治困笃,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卒免咸死罪,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 迁冀州刺史。博本武吏,不更文法,及为刺史行部,吏民数百人遮道自言,官寺尽满。从事自请且留此县,事毕乃发,欲以观试博。博心知之,告外趣驾。乃见自言者,使从事明敕告吏民:“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欲言二千石①墨绶长吏者,使者行部还,诣治所。其民为吏所冤,及言盗贼辞讼事,各使属其部从事。”博驻车决遣,四五百人皆罢去,如神。吏民大惊。后博徐问,果老从事教民聚会。博杀此吏,州郡畏博威严。 迁琅邪太守。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吏皆病卧。博问其故,对言:“惶恐!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乃召见诸曹吏书佐及县大吏,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斥罢诸病吏,白巾出府门。郡中大惊。其折逆人如此。视事数年,大改其俗。 迁廷尉,职典决疑,当谳②平天下狱。博恐为官属所诬,视事,召见正监典法掾吏,谓曰:“廷尉本起于武吏,不通法律。然廷尉治郡断狱以来且二十年,亦独耳剽日久,三尺律令,人事出其中。掾吏试与正监共撰前世决事吏议难知者数十事,持以问廷尉,得为诸君覆意之。”正监以为博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博皆召掾吏,并坐而问,为平处其轻重,十中八九。官属咸服博之疏略,材过人也。每迁徙易官,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 (节选自《汉书·薛宣朱博传》) 【注】①二千石:指郡太守。②谳(yàn):审判定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公卿子著材知名著:显著 | B.博本武吏,不更文法更:更改 | C.咸得论出,而博以此显名论:论罪,判定罪行 | D.正监以为博苟强强:逞强 |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博办事“奇谲”的一组是( ) ①博去吏,间步至廷尉中,候伺咸事 ②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 ③博本武吏,不更文法 ④欲言县丞尉者,刺史不察黄绶,各自诣郡 ⑤选视其可用者,出教置之 ⑥视事数年,大改其俗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博性格开朗、喜爱交游。尽管出身低微,但是他刚直仗义,因此能和一些公卿子弟相识相知,并在关键时刻以他的智谋舍身救人。 | B.朱博有良好的应变能力。有个狡猾的官员趁他巡视部属时煽动几百人拦道投诉,他立即斩杀了组织者,解散了投诉者,判处如神。 | C.朱博打击陋习毫不客气。刚到琅邪太守任上,就免去了一批故意装病作态的官员。几年时间使琅邪的陋习有了很大的改变。 | D.朱博处事凌厉。每次升调改换官职到一个新的岗位,他常常先在下属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和威严,给他们来个“下马威”。 | 小题4: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博诈为医入狱,得见咸,具知其所坐罪。(3分) (2)故事,二千石新到,辄遣吏存问致意,乃敢起就职。(4分) (3)所到辄出奇谲如此,以明示下为不可欺者。(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从元裕学,年十五,以儒生中词赋选,河东宣抚司又举楫贤良方正孝廉。楫至京师,平章王文统命为中书省掾,以不任簿书辞,改知印。丞相安童、左丞许衡深器重之。一日,从省臣立殿下,世祖见其美髯魁伟,问曰:“汝秀才耶?”楫顿首曰:“臣学秀才耳,未敢自谓秀才也。”帝善其对,授中书省架阁库管勾,兼承发司事。未几,立大司农司,以楫为劝农副使。时商挺为安西王相,遇于途,楫因言:“京兆之西,荒野数千顷,宋、金皆尝置屯,如募民立屯田,岁可得谷,给王府之需。”挺以其言入奏,从之。三年,屯成,果获其利。寻佩金符,为陕西道劝农使。 至元十三年,宋平,帝命平章廉希宪行中书于荆南府,以楫为左右司员外郎。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楫曰:“汝等已为大元民矣,今置吏以抚字汝辈,奚用金帛以求见?”明年,擢岭北湖南提刑按察副使。武冈富民有殴死出征军人者,阴以家财之半诱其佃者,代己款伏。楫审得其情,释佃者,系富民,人服其明。改江西道提刑按察副使,行省命招讨郭昂讨叛贼董旗,兵士俘掠甚众,楫询究得良民六百口,遣还乡里。 二十三年,授中议大夫、徽州总管。桑哥立尚书,会计天下钱粮,参知政事忻都、户部尚书王巨济,倚势刻剥,遣吏征徽州民钞,多输二千锭,巨济怒其少,欲更益千锭,楫诣巨济曰:“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楫考满去。徽之绩溪、歙县民柯三八、汪千十等,因岁饥阻险为寇。行省右丞教化以兵捕之,相拒七月,乃使人谕之。三八等曰:“但得许总管来,我等皆降矣。”行省为驿召楫至,命往招之。楫单骑趋贼垒,众见楫来,皆拜曰:“我公既来,请署榜以付我。”楫白教化,请退军一舍,听其来降。不听。会以参政高兴代教化,楫复以前言告之,兴从其计,贼果降。 二十四年,授太中大夫、东平总管。谢事二年卒,寿七十。 (选自《元史·许楫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以儒生中词赋选选:被选中,入选 | B.荆南父老舆金帛求见舆:装着,带着 | C.楫考满去考:考核(合格) | D.系富民系:关押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许楫体恤民情的一组是( )(3分) ①三年,屯田,果获其利 ②楫审得其情,释佃者,系富民 ③皆遣返还乡 ④巨济怒解,徽州赖以免 ⑤行省为驿召楫至,命往招之 ⑥楫白教化,请退军一舍,听其来降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许楫年少时擅长词赋,品德贤良,到京城后被平章王文统任命为中书省下属官,因不愿意担任文簿官,辞去职务,改为知印。 | B.许楫因为身材魁梧善于答问,受到元世祖的器重,被任命为劝农副使。又因为主持屯田有功,受到奖励,并升迁为陕西道劝农使。 | C.在湖南、江西两地任提刑按察副使期间,许楫仔细查问案情,释放了一位无辜的佃农,使600多良民免遭冤枉,遣返回家。 | D.在徽州总管任上,巧谏刻剥百姓的户部尚书王巨济,使徽州百姓免去了多征的一千锭赋税,他还使柯三八等盗贼投降了。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武冈富民有殴死出征军人者,阴以家财之半诱其佃者,代己款伏。(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公欲百姓死耶、生耶?如欲其死,虽万锭可征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会以参政高兴代教化,楫复以前言告之,兴从其计,贼果降。(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亲 政 篇 【明】王鏊 交①则泰,不交则否,自古皆然,而不交之弊,未有如近世之甚者。君臣相见,止于视朝数刻;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非独沿袭故事,亦其地势使然。何也?国家常朝于奉天门,未尝一日废,可谓勤矣。然堂陛悬绝,威仪赫奕,御史纠仪,鸿胪举不如法,通政司引奏,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上何尝治一事,下何尝进一言哉?此无他,地势悬绝,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 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盖周之时有三朝:库门之外为正朝,询谋大臣在焉;路门之外为治朝,日视朝在焉;路门之内为内朝,亦曰燕朝。《玉藻》云:“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②听政。”盖视朝而见群臣,所以正上下之分;听政而适路寝,所以通远近之情。汉制: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唐皇城之北盖古之外朝也,其北太极门,盖古之正朝也,又北两仪殿,盖古之内朝也。宋时常朝文德殿,侍从以下,五日一员上殿。内殿引见,盖亦有三朝之遗意焉。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正朝,象太极也;外朝,象天市也;内朝,象紫微也。自古然矣。 国朝圣节、冬至、正旦大朝则会奉天殿,即古之正朝也。常日则奉天门,即古之外朝也。而内朝独缺。然非缺也,华盖、谨身、武英等殿,岂非内朝之遗制乎?洪武中如宋濂、刘基,永乐以来如杨士奇、杨荣等,日侍左右,大臣蹇义、夏元吉等,常奏对便殿。于斯时也,岂有壅隔之患哉?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三殿高閟,鲜或窥焉。故上下之情,壅而不通;天下之弊,由是而积。孝宗晚年,深感有慨于斯,屡召大臣于便殿,讲论天下事。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大臣三日或五日一次起居,侍从、台谏各一员上殿轮对;诸司有事咨决,上据所见决之,有难决者,与大臣面议之;不时引见群臣,凡谢恩辞见之类,皆得上殿陈奏。虚心而问之,和颜色而道之,如此,人人得以自尽。陛下虽身居九重,而天下之事灿然毕陈于前。外朝所以正上下之分,内朝所以通远近之情。如此,岂有近时壅隔之弊哉?唐、虞之时,明目达聪,嘉言罔伏,野无遗贤,亦不过是而已。 (选自《明代文集》,有删改) 【注】①交:交通,通气。②路寝:帝王正殿所在。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特视之,谢恩见辞特:只,不过 | B.盖天有三垣,天子象之象:好像 | C.方将有为,而民之无禄禄:福气 | D.天下至今以为恨矣恨:遗憾 |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当时朝廷上下不通气的状况的一组是 ①上下之间,章奏批答相关接,刑名法度相维持而已。 ②上特视之,谢恩见辞,惴惴而退。 ③愚以为欲上下之交,莫若复古内朝之法。 ④而民之无禄,不及睹至治之美,天下至今以为恨矣。 ⑤今内朝未复,临御常朝之后,人臣无复进见。 ⑥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明朝中叶,皇帝不过问政事,君臣互相见面,只在皇上临朝的短时间内。上下之间,只不过靠奏章、批答互相关联,针对这一情况,王鏊写了本文上奏皇帝。 | B.文章认为,明朝重大朝会在奉天殿,平日朝奏在奉天门,只是一直以来缺少内朝制度,以致上下之间的意见阻塞不通;天下的弊病,因此积累起来。 | C.文章提出,希望大臣常问皇帝起居,侍从等轮流回答咨询,各部门有事不易决断的君臣当面讨论解决,群臣上殿陈奏,都能毫无保留地说出自己的意见。 | D.文章引经据史,条理分明,尖锐地指出君臣之间间隔不通的危害,切中时弊;提出恢复内朝亲政的办法,希望借此改变朝廷上下不通气的现状。 |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所谓堂上远于万里,虽欲言无由言也。(3分) (2)君日出而视朝,退适路寝听政。(3分) (3)惟陛下远法圣祖,近法孝宗,尽铲近世壅隔之弊。(4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