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①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②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③,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 公孙丑 上》)
①要:通“邀”,谋求。②端:发端。③然:同“燃”。
小题1:对上面语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子认为,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古代圣贤之君正因为具有同情心,所以才会行仁政。而一旦施行仁政,天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治理好。
B.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恻隐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C.这一章是孟子“性善论”的精髓。孟子认为,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由此可见人都具有恻隐之心,人性本是善良的。
D.孟子认为“不忍人之心”包含四个方面,即“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简称即为“四心”。而这“四心”是“仁义礼智”这四种道德范畴的发端。
小题2:荀子认为“人性本恶”,所以人要注重后天学习,才能逐渐趋于善;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那么还要不要后天的学习呢?请结合本章具体内容谈谈这个问题。(3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参考答案要。人有“四心”,也就是有“四端”。“端”是“开始”的意思,也就是说人人都有仁义礼智的萌芽,需要后天不断的培养呵护,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一个仁者。就像火苗,像泉流,必须不断扩充,才能保有四海,事奉父母。
解析

小题1:“人不会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叫声而把他推下井去”有误,而是“出手相救”
小题2: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22分)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调查揭发)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曰:“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 ”帝嘉纳之,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曰:“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钱谷,复用阿合马之党,竟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辩,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辩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
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
(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然之,命驿召雄飞至然:认为……正确
B.十六年,拜御史中丞拜:授与官职
C.忽辛遂伏辜辜:罪
D.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易:交换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
B.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遂降轻刑之诏
C.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诏趣召之,见于便殿
D.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上以老臣廉,故赐臣
小题3:下列四组中,能直接表现张雄飞清廉能***一组是(    )
①搜挟蠹弊,悉除之  ②张雄飞真公辅器
③惟公独否          ④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
⑤决壅滞,黜奸贪    ⑥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
A.①③⑥B.②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管理江淮一带的事务,阿合马担心儿子不被张雄飞容纳,就让儿子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
B.阿合马专权时间长,他卖官枉法,朝廷秩序很乱,张雄飞就首先自降官阶一级,那些侥幸不按规定提拔的人就都降级。
C.忽辛犯罪,世祖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其中一个叫宰执的人曾经收受过他家的钱物,而张雄飞也单独收过财物。
D.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犯罪被***后,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有误,命令亲近的大臣伯颜复查。张雄飞没有听从耶律老哥的建议为自己辩白。
小题5:将下面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3分)
译文:                                                                                                                              
②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3分)
译文:                                                                                                                               
③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4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17分)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飚,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献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引壶觞以自酌—— (2)审容膝之易安——(3)感吾生之行休——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悟已往之不谏文入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B.既自以心为形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C.门虽设而常关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D.园日涉以成趣臣具以表闻
小题3:加点词与“眄庭柯以怡颜”中的“怡”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B.大王必欲急臣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小题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6分)
(1)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3分)
(2)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3分)
小题5:“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分)
廉耻(节选)
明顾炎武
 (1)《五代史·冯道传论》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②③,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已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日:“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2)吾观三代国③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④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日:‘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吾时俯而不答。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嗟乎!之推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
【注】①《五代史》:即《新五代史》,欧阳修编撰。
②维:喻指维系国家命运的关键。
③三代:指夏、商、周三个朝代。
④《颜氏家训》:南北朝颜之推撰.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捐廉耻(   )(2)自致卿相(   )
小题2:下列对第(2)段“异哉,此人之教子也!”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真是不同啊,这人教育自己的儿子!
B.这人竟是这样教育儿子,奇怪啊!
C.此人的教育儿子的方法,真是不同啊!
D.怪异啊,这人教育儿子的一些做法1
小题3:概述第(1)段中,作者认为“四者之中,耻尤为要”的原因。(2分)
小题4:第(2)段中作者说的“独醒之人”指的是谁?为什么说他“独醒”?(2分)
小题5:细读全文,简析作者的论证思路。(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潛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小题1: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 B.其重之也如此
C.其词有“瑰伟之文……” D.乐其林泉之胜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文言文阅读(10分)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吾得兄事之②头发上指③籍吏民
④群臣怪之⑤项伯***人,臣活之⑥太子迟之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⑧沛公军霸上⑨烛之武退秦师⑩范增数目项王
A.①⑦/②③⑩/④⑤⑧/⑥⑨B.①②⑦/③⑩/④⑤⑨/⑥⑧
C.①②⑦/③⑧⑩/⑤⑨/④⑥D.①⑦/②③⑩/④⑨/⑤⑥⑧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请以剑舞B.樊哙侧其盾以撞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切而啖之D.有封侯之赏
夜缒而出,见秦伯                 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小题3: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
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B.微斯人,吾谁与归?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D.何陋之有?
小题4:翻译(4分)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分)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2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