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潛皖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小题1:与“则或咎其欲出者”中“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 | B.其重之也如此 | C.其词有“瑰伟之文……” | D.乐其林泉之胜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C. D. |
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
解析
小题1:A项,代词,代黄庭坚;B项,代词,代苏轼,C项,代词,他的,指苏轼 的;D项,指示代词,那。 小题2:A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因果;B项,介词,在/介词,比;C项,介 词,把/介词,因为;D项,句中语气停顿 参考译文:黄庭坚的学问文章,是天性生成的,陈师道说他的诗得法于杜甫,学杜甫而又不 模仿杜甫的诗。他擅长行书、草书,楷书也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 于苏轼门下,天下称他们为苏门四学士。而黄庭坚在文章方面尤其擅长写诗,四川和 江西的有德君子都把黄庭坚配苏轼,并称“苏黄”。苏轼做侍从官时,曾举荐黄庭坚 代替自己,推荐词中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的话,他看重 黄庭坚竟到了这种地步。起初,黄庭坚游潛皖的山谷寺、石牛洞,喜欢该地方林泉优 美,于是自号为山谷道人。 |
举一反三
文言文阅读(10分)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下列句中的加点字的词类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吾得兄事之②头发上指③籍吏民 ④群臣怪之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太子迟之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⑧沛公军霸上⑨烛之武退秦师⑩范增数目项王A.①⑦/②③⑩/④⑤⑧/⑥⑨ | B.①②⑦/③⑩/④⑤⑨/⑥⑧ | C.①②⑦/③⑧⑩/⑤⑨/④⑥ | D.①⑦/②③⑩/④⑨/⑤⑥⑧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请以剑舞 | B.樊哙侧其盾以撞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 C.切而啖之 | D.有封侯之赏 | 夜缒而出,见秦伯 而燕见陵之耻除矣 小题3:下面各句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2分) ( ) 例句:夫晋,何厌之有?A.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 B.微斯人,吾谁与归? |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 D.何陋之有? | 小题4:翻译(4分)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分)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2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公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①、芳洲杜若②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起官陟宪使陟:提拔,升迁 | B.周环艺以花果竹木艺:装饰 | C.士方登第时方:将,将要 | D.君子有谷,贻孙子贻:给予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作者对玉岩公的景仰之情的一组是(3分) ( ) ①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 ②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 ③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④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 ⑤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⑥吾于周氏见之矣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杏花书屋是周孺允根据先父玉岩公的意愿而建造的读书室,作者推测玉岩公以此表达其对子孙考取功名、为国效力的期望。 | B.周孺允建造杏花书屋是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对父志的不忘;作者叙写杏花之宴,不仅照应了文题,还暗含了作者自己科举功名的向往。 | C.作者用“洞庭木叶”“芳洲杜若”照应前文玉岩公谪居沅、湘时的人生往事,认为玉岩公的贬谪犹如屈原的流放。 | D.文章先叙述杏花书屋的由来,再叙述其建造情况和周遭环境;然后以唐杏花之宴引起议论;最后表达对周氏子孙的美好祝愿。 | 小题4: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3分) (2)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4分) (3)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3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 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①之势成,楚国之形危;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 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桓公朝天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弃忿悁②之节,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弊也。愿公择一而行之。 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乃自杀。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 ① 衡秦:与秦国连横。“衡”,通“横”。指六国东西联合共同侍奉秦国。 ② 悁(yuān):作愤恨之意。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保守聊城,不敢归 保守:保卫、守住 | B.不耻身在缧绁之中 缧绁:累赘、牵累 | C.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烛:照、照耀 | D.欲归燕,已有隙 隙:隔阂,裂痕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E. 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潦水尽而寒潭清 F. 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有鸟焉,其名为鹏 G. 上辅孤主以制群臣/倚南窗以寄傲 H. 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小题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鲁连说服燕将放弃聊城的一组是:( ) ①聊城人或谗之燕 ②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 ③于齐久存,又一计也 ④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 ⑤故去感忿之愿,立终身之名 ⑥恐已降而后见辱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I. 齐国久攻聊城不下,鲁连将写好的信绑在箭上射给城中的燕将。 J. 鲁连指出齐军对聊城势在必得,预见燕将无法继续守城。 K. 鲁连又勾画出燕将班师回国,得以确立功名的美好前景。 L. 管、曹二士的非凡事迹使得燕将羞愧难当,最终只好自杀了。 小题5:用“/”给句子①断句,把②③④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2分) ② ②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3分) ③ 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2分) ④ 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3分)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论语·述而篇》)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从选段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孔子对颜渊能够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颇为欣赏。 | B.从选段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孔子不认同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行为。 | C.虽与欣赏颜渊有异,但孔子也肯定了子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优点。 | D.孔子认为,“临事而惧,好谋而成”是能够参与统帅三军极为重要的条件。 | (2)“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请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孔子所说的“勇”的含义。(3分) |
阅读下列文言文段,完成下面各题。 陈蕃传 (节选)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祖河东太守。蕃年十年,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初仕郡,举孝廉。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时,封赏逾制,内宠猥盛,蕃乃上疏谏,帝颇纳其言。 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宫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顷之,征为尚书仆射,转太中大夫。 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胃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 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曰:“盖褒功以劝善,表义以厉俗,无德不报,《大雅》所叹。太傅陈蕃,辅弼先帝,出内累年。忠孝之美,德冠本朝。今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 蕃上疏让,窦太后不许,蕃复固让,章前后十上,竟不受封。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惽俗。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汉世乱而不亡,百余年间,数公之力也。 《后汉书·陈王列传》 小题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再迁为乐安太守迁:官职调动 | B.性方峻方峻:方正严厉 | C.与五宫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典:典礼 | D.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视事:到职办公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舟遥遥以轻飏 | B.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C.于义不足,焉得仁乎置杯焉则胶 | D.而为势家郎所谮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蕃少有大志,“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令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大为惊奇。 | B.周璆下陈蕃之榻,表示其对贤才的器重及对宾客的礼遇。可谓是贤主、嘉宾共为一段佳话。 | C.陈蕃担任光禄勋时,主管选拔官吏,不偏不倚,因此获罪免职归家。 | D.太后临朝时,权官当道,尚书诸胃害怕权官而托病不朝,陈蕃写信责备他不顾节义,诸胃倍感惭愧,不得已而上朝视事。 | 小题4: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①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 ②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