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初,武为淮阳王十年,而梁王胜卒。其明年,徙淮阳王武为梁王。梁王二十五年复入朝,是时上未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初,武为淮阳王十年,而梁王胜卒。其明年,徙淮阳王武为梁王。梁王二十五年复入朝,是时上未置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梁孝王武者,孝文皇帝子也,而与孝景帝同母。初,武为淮阳王十年,而梁王胜卒。其明年,徙淮阳王武为梁王。
梁王二十五年复入朝,是时上未置太子也,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后传于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
其春,吴楚齐赵七国反。吴楚先击梁棘壁,***数万人。梁孝王城守睢阳,而使韩安国、张羽等为大将军,以距吴楚。吴楚以梁为限,不敢过而西,与太尉亚夫等相距三月。吴楚破,而梁所破***虏略与汉中分。
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孝王筑东苑,方三百馀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馀里。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二十九年十月,梁孝王入朝。景帝使使持节乘舆驷马,迎梁王于关下。既朝,上疏因留,以太后亲故。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射禽兽上林中。梁之侍中、郎、谒者著籍引出入天子殿门,与汉宦官无异。
十一月,上废栗太子,窦太后心欲以孝王为后嗣。大臣及袁盎等有所关说于景帝,窦太后义格,亦遂不复言以梁王为嗣事由此。以事秘,世莫知。乃辞归国。
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阴使人刺***袁盎及他议臣十馀人。逐其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王,逐贼,果梁使之。乃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韩安国进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出之。上由此怨望于梁王。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
三十五年冬,复朝。上疏欲留,上弗许。归国,意忽忽不乐。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孝王恶之。六月中,病热,六日卒,谥曰孝王。    
(节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尝从容言曰平静的样子
B.以距吴楚抵御
C.大治宫室管理
D.阴使人刺***袁盎及他议臣暗中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太后亲故以事秘,世莫知
B.迎梁王于关下拟于天子
C.上疏因留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
D.梁之侍中公孙诡之属
小题3:以下几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孝景帝猜忌梁王的是            (   )
①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②得赐天子旌旗,出从千乘万骑  
③王入则侍景帝同辇,出则同车游猎  ④窦太后义格  
⑤天子意梁王,逐贼                ⑥上疏欲留,上弗许
A.①②③B.①⑤⑥C.②④⑥D.④⑤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一年,皇上同梁王刘武一起宴饮,说去世后要把皇位传给梁王,梁王连忙说不敢当。孝景帝虽然知道这不是真心话,但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B.吴楚齐赵等七国起兵反叛朝廷。梁孝王亲自在雎阳守城,派韩国安、张羽等为大将与吴楚对抗。最终吴楚等叛军被击灭。梁王被赏赐可以使用天子的旌旗。
C.梁王入朝,表达了想留在长安的愿望,得到皇上的允许。梁王在宫中侍奉景帝同乘一辇,外出同乘一车游猎。
D.梁王在暗***事发后,让公孙诡、羊胜自***,并交出他们的尸体,皇上由此怨恨梁王,但是又对他有所期望。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吴楚破,而梁所破***虏略与汉中分。
②北猎良山,有献牛,足出背上,孝王恶之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小题4:D
小题5:(1)明年/汉立太子/其后(/)梁最亲/有功/又为大国/居天下膏腴地/地北界泰山/西至高阳/四十馀城/皆多大县。
(2)①吴楚等国的叛军终于被击灭,梁军所击溃、***死、俘虏的敌军人数大略与汉军相等。
②他向北到良山狩猎,有人献上一头牛,牛背上长脚,梁王很厌恶它。
解析

小题1:修建
小题2:A连词,因为  B介词,在/介词,和  C 连词,于是/介词,通过D 助词,的/代词,这。
小题3:②③反映的是孝景帝对梁王的肯定与信任。④是一种事实的陈述,而非猜忌。
小题4:没有对他有所期望。
小题5:(1)每错两个扣1分,扣完即止,共4分,括号处可断可不断。
(2)①“略”“中分”、大意各1分,共3分。
②“北猎良山”“恶”、大意各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梁孝王刘武是孝文皇帝的儿子,与孝景帝同母。当初,刘武为淮阳王十年时,梁王刘胜去世了。第二年,改封淮阳王武为梁王。
第二十五年梁王再次入朝,当时孝景帝还没有立太子。皇上同梁王一起在内宫宴饮,曾很平静地谈着说:“我去世后把皇位传给你。”梁三起身辞谢,(表示不敢当,)孝景帝虽然知道这不是真心实意的话,但心里还是很高兴。
那年春天,吴楚齐赵等七国起乓反叛朝廷。吴楚的军队首先攻打梁国的顽壁,***死了几万人。梁孝王亲自在唯阳守城,而派韩安国、张要等为大将军,来与昊楚对抗。吴楚的军队把梁国看作难以攻克的险阻,不敢过境西进,而与太尉周亚夫等统率的汉军互相攻守,连战三个月。吴楚等国的叛军终于被击灭,而梁军所击溃、***死、俘虏的敌军的人数大略与汉军相等。
第二年,汉廷立太子。这以后梁王与天子关系最为亲密。他立过大功,又是大国之王,居于天下最肥沃的地方。封地北与泰山郡接界,西到高阳,共有四十多城,其中包括许多大县。梁孝王在自己的封国中修建东苑,范围有三百里见方。又扩大雎阳城,周长达七十里。还大建宫室,修造了许多架空的天桥,从王宫直到平台,三十多里接连不断。他被赏赐可使用天子的旌旗,每次出行,千乘万骑跟随在后。到处驰骋行猎,所用的仪制和排场可同天子相比。
二十九年的十月,梁孝王又一次入朝。景帝派遣使者拿着符节,用天子驾有四马的副车到函谷关去迎接梁王。梁王朝见天子以后,上疏请求,从而得以留在长安,这是因为太后爱他的缘故。梁王在宫中侍奉景帝同乘一辇,外出同乘一车进行游猎,在上林苑中射猎禽兽。梁国的侍中、郎、谒者都登录门籍出入天子的殿门,同天子宫中的宦官没有什么差别。
这年十一月,皇上废黝栗太子,窦太后心中想把梁孝王立为皇位继承人。大臣以及袁盎等人对景帝有所进言,窦太后的意见被阻遏不用,窦太后因此也不再提立梁王为皇位继承人的事了。因为宫中的事情十分机密,世人也不知其间的详情。梁王于是也就辞行,回到自己的封国。
皇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恨袁盎以及其他反对他继承皇位的大臣,就同羊胜、公孙诡这些人商议,偷偷地派遣刺客暗***袁盎以及其他十几个议事大臣。朝廷追捕罪犯,未能抓获。于是天子猜测是梁王指使的,抓到刺客进行审问,果然是梁王指使的。于是朝廷接连地派遣使者,使者们在路上前后相望,前去梁国核查案情,逮捕公孙诡、羊胜。公孙诡、羊胜躲藏在梁王的后宫。使者督责梁国主政的二干石级官员交出罪犯,十分急迫,梁相轩丘豹以及内史韩安国进谏梁王,梁王就让羊胜和公孙诡都自***,交出他们的尸体。皇上因为此事而怨恨梁王。梁王心中恐惧,就派遣韩安国去长安通过长公主向太后谢罪,然后才得免予追究。
三十五年冬天,又一次入朝。他上奏疏想留在长安,皇上没有允许。粱王回到自己的封国,神意恍惚,闷闷不乐。他向北到良山狩猎,有人献上一头牛,背上长脚,梁王见了十分厌恶。到了六月间,梁王患了热病,在六日去世,被谥为孝王。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仕为河南尉,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召坦立堂下,曰:“某家子与恶人游,***,盍察之?”坦曰:“凡居官廉,虽大臣无厚畜,其能积财者,必剥下以致之。如子孙善守,是天富不道之家,不若恣其不道,以归于人。”黄裳惊其言,自是遇加厚。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为判官。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复问坦,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诸将闻而惭,遽出就坦谢。复卒,乃以复丧归东都,为寿安令。河南赋限已穷,县人诉机织未就,坦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由是知名。累迁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赤县尉为台所审,京兆尹密救,帝遣中人就释之。坦白中丞请中覆,中人走以闻,帝曰:“吾固宜先命有司。”遂下诏,乃释。数月迁中丞。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帝谕坦曰:“二人所献皆家财,朕已许恕,不可失信。”坦曰:“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帝曰:“朕既受之,奈何?”坦曰:“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帝纳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某家子与恶人游   游:游玩。
B.遽出就坦谢。     谢:道歉。
C.兼侍御史知杂事   知:掌管
D.阎济美格诏输献格:违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乃及右职          相如乃辞谢
B.欲与吹笛少年同列耶?      失其所与,不知
C.而山南节度使柳晟           毕礼而归之
D.中人走以闻          秦亦不以城予赵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卢坦任寿安县令,百姓机上丝绸还没织完,赋税期限已到,他先是到郡府中请求延期十天,没被批准。他告诉百姓只管缴纳丝绸,不要考虑期限。结果违背了期限,他也被朝廷施予了惩罚。
B.卢坦任河南县尉,当时的河南尹杜黄裳让他调查某家因儿子与恶人游而***的事,卢坦认为当官应廉洁,积聚大量钱财的官一定搜刮下民而得到钱财,这样的家***,钱财归于百姓,倒是好事。
C.卢坦任郑滑节度使李复的判官,监军薛盈珍数干政,他据理拒之。大将向李复请求让一位擅长吹笛子的人担任重要官职,李复问卢坦此事,卢坦委婉地说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大将听到他们的话后很惭愧。
D.卢坦入朝做官,曾纠正皇帝不下诏令给主管官员就派中人释放赤县尉的做法。柳晟,阎济美违反诏令向皇帝进献钱财,卢坦揭发他们的罪状,说服皇帝按诏令办事,让皇帝把接受的钱财归还主管官员。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3分)(张溥《五人墓碑记》)
译文                                                                     
⑵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3分) (《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                                                                     
⑶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3分)(《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                                                                    
⑷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3分)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华阳夫人大喜,刻玉符,约以为嫡嗣。安国君及夫人因厚馈遗子楚,而请吕不韦傅之,子楚以此名誉益盛于诸侯。
秦昭王五十年,子楚与吕不韦谋,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遂以得归。
秦昭王五十六年,薨,太子安国君立为王,子楚为太子。秦王立一年,薨,太子子楚代立,是为庄襄王。庄襄王元年,以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食河南洛阳十万户。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吕不韦乃使其客人著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取材于《史记·吕不韦列传》)
注释:①秦庶孽孙:秦国王室中不是正妻所生,而是姬妾所生的子孙。②邯郸:赵国都城。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于诸侯质:(到别国)作抵押
B.因厚馈遗子楚遗:遗留,使……留下
C.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行:做,这里是“使用”
D.延诸侯游士宾客延:聘请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吕不韦善于投机的一组是
①车乘进用不饶                     ②曰“此奇货可居”
③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         ④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
⑤行金六百斤予守者吏             ⑥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⑤⑥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不韦在邯郸一见到子楚就找准了投机的目标,他主动去拜见子楚,为他出谋划策。他认为,处境窘困的子楚若被立为嫡嗣,就能彻底改变他们的命运。
B.吕不韦不惜重金让子楚结交宾客,又用价值五百金的珍奇宝物与种种溢美之词,使子楚获得了华阳夫人的宠信。
C.秦昭王、安国君在位时间极短,庄襄王(子楚)也只在位三年,客观上也使得吕不韦迅速成为秦国的显贵,被太子政遵为相国,号称“仲父”。
D.为适应新的局势,吕不韦效法魏楚赵齐四公子的做法招贤纳士。并主持门客著书立说,悬赏千金求增删一字,以此完善《吕氏春秋》,更突显秦国的强大。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2)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6分)
书鸡鹤事
(明)王世贞
余恒以未明起礼诵,而虞不获。时童子买一鸡,犹稚,久之始能啼。然不为置敌偶,不辨其能斗与否也。园丁以一驯鹤至,步中庭饮食自如。鸡始自匿不敢近,已就食焉而稍亲,已又若有竞者。鸡倏起搏鹤,鹤喙其冠而举之,数掷乃下,冠血涔涔流矣。鸡复奋翼起,高与鹤齐,然不能突其喙而入。鹤复喙翼而举之,又数掷不下。童子为解之,鸡尚竦身自淬砺①也。已,复如前,则为鹤所蹈,而数喙其翼。童子惧其遂毙也,抱而去,息之它所。
浃晨②,鹤复食庭中。鸡匿身松柏间,忽然从后奄③至,趣其后距④。鹤惊不暇反顾而走则追逐之走愈急逐愈劲匿跳入水中乃已。又明日,园丁复以鹤之雄至,谓戾足⑤以刺五尺童子者。鸡复持击前鹤法击之,则败遁愈甚。自是鹤匿林,左右探伺,计惟有走而已。
嗟夫!鹤之形,高五倍于鸡,其大三倍之,其力四倍之。鸡不以不相当,故逆;自沮斗而不以伤,故退却。从容以定其气,多方以图其间,掩其所不备,攻其所不能,顾破其胆,使不复振。夫岂直悍勇矫敢哉?厥亦有胆智焉,季路之所以饰而冠也。彼二鹤者,但植立毋缩,一喙足以逆十距无难也。计不出此,而不羞走者,何也?汝独不忧夫摩空之雕,俯而尽汝技,汝不血肉乎?
注释: ①淬砺:磨练砥砺,准备再战。②浃晨:次日早晨。③奄:突然。④距:鸡爪。⑤戾足:犹翻足,举足。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虞不获虞:担心
B.鹤喙其冠而举之喙:用嘴啄击
C.趣其后距趣:通“促”,逼近
D.掩其所不备掩:掩盖
小题2: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与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写鸡鹤搏斗,鸡三斗三败,写法并无雷同。“冠血涔涔流矣”,生动形象,鸡惨败之状如在目前。
B.鸡与前一只鹤角斗失败后并不气馁,而是细致周到地观察后一只鹤疏忽之处,一举偷袭成功,使鹤藏匿于树林中,不敢轻易出来活动。
C.鹤的身高、体重、力量都是鸡的数倍,但鹤受到打击后不能振作,不以逃跑为耻,最后不能战胜鸡。
D.文章以小见大,通过鸡鹤决斗鸡反败为胜的故事说明了弱小者可以凭借勇敢和智慧战胜强大者的道理,也对怯懦少智一味逃跑者提出了批评与警告。
小题3:用“/”给文中加划线的文字断句。(3分,对两处给1分)
鹤惊不暇反顾而走则追逐之走愈急逐愈劲匿跳入水中乃已。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鸡复持击前鹤法击之,则败遁愈甚。(3分)
                                                   
②彼二鹤者,但植立毋缩,一喙足以逆十距无难也。(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注】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里的“礼”,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说你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
答: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小题。
萧虔,字子昌,武昌人也。虔少有志操,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家于临川,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居贫无业,欲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后乃作。稻将熟有认之者悉推与之县令闻而诘之以稻还虔虔遂不受。尝以车猎,去家百余里,道中逢病人,以车送之,徒步而归。其渔猎所得,或从买者,便与之而不取直,亦不告姓名。由是士庶咸敬贵焉。与翟汤俱为庾亮所荐,公车博士征,不就。咸康末,乘小船暂归武昌省坟墓,安西将军庾翼以帝舅之重,躬往造虔,欲强起之。虔曰:“人性各有所短,焉可强逼!”翼又以其船小狭,欲引就大船。虔曰:“此固野人之舟也。”翼俯屈入其船中,终日而去。
尝坠刀于水,路人有为取者,因与之。路人不取,固辞,虔曰:“尔向不取,我岂能得!”路人曰:“吾若取此,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虔知其终不受,复沉刀于水。路人怅焉,乃复沉没取之。虔于是不逆其意,乃以十倍刀价与之。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卒于家。   
(《晋书》)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家于临川家:安家
B.县令闻而诘之诘:责怪
C.便与之而不取直 直:钱物
D.躬往造虔躬:鞠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以车送之
B.徒步而归便与之而不取直
C.尝以车猎翼又以其船小狭
D.尝坠刀于水虔于是不逆其意
小题3: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萧虔“志操”的是(   )(3分)
①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      ②不交世事
③居贫无业,欲垦荒田      ④此固野人之舟也。
⑤乘小船暂归武昌省坟墓    ⑥复沉刀于水
A.①③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萧虔在临川的日子非常窘迫,不得已而去耕种荒田。开始田地并无人来认,等到一年后稻谷成熟了却有人来要田地。萧虔便把所收之谷全部给了那人。
B.萧虔到百里之外打猎,路上遇见有人生病,他便把自己的车子送人方便去治病,自己却走路回家。自己渔猎所得也常常送人而不要一分钱。
C.安西将军庾翼趁萧虔回家扫墓之机前去拜会,意欲打动他出来为朝廷效力,但此要求遭到了萧虔的坚决反对。
D.文章之于萧虔品质少有赞词,通篇叙述之言,细数萧虔身上所遇之事。而正是在与百姓、官员的交往中,萧虔的超脱凡俗彰显得淋漓尽致。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
稻 将 熟 有 认 之 者 悉 推 与 之 县 令 闻 而 诘 之 以 稻 还 虔 虔 遂 不 受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尝坠刀于水,路人有为取者,因与之。(3分)
翻译:                                    
②吾若取此,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3分)
翻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