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课内文段,完成下列各题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列课内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①“------------------------ ?”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② ----------------------------- 。” 小题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徒慕君之高义”A.徒以吾两人在也 | B.徒见欺 | C.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 D.班百者多徒行 | 小题2:在横线处补出句子(每句2分,共4分) ①------------------------------------- ; ②----------------------------------------------------------- 。 小题3:翻译下列语句(本题6分,每题2分) (1)翻译划线句① 译文:------------------------------------------------------------------------------ (2)翻译划线句②。 译文:------------------------------------------------------------------------------ (3)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 |
答案
译文:-------------------------------------------------------------------------- --- 小题1:A 小题2: ①_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______ ②_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___ 小题3: (1)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个厉害? (2)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私仇为后啊! (3)比较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亏的责任。 |
解析
略 |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课外经典短文,完成文后3个小题(9分)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论语·先进》) (1)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3分) 翻译:------------------------------------------------------------------------------------------ (2)“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3分) 翻译: ------------------------------------------------------------------------------------------ (3)上述对话中,孔子的回答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3分) 答: ------------------------------------------------------------------------------------------------------- 。 |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方山子传 苏 轼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①,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②?”因渭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时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注]①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之上。 ②方山冠:汉代乐师戴的帽子,用彩色的丝织品制成。唐、宋时隐土常戴这种帽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稍壮,折节读书。折:改变。 | B.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遇:遇到。 | C.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矍:吃惊。 | D.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勋阀:功劳。 |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方山子在青年时代的豪迈气概的一组是(3分) ①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②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③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④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⑤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⑥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⑦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小题3:下更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山子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改名叫岐亭。山里人都不认识他。 | B.十九年后,作者在黄州遇见了方山子,对他过起了隐居生活表示了惊异和敬佩。 | C.作者认为方山子凭着世世代代的功勋,应该得到官职,也应该显贵。 | D.作者善于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行精心刻画,所以,寥寥几笔就把方山子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2)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佯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①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②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尽心下》) 【注】①施:给予。②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1)根据原文填空。(3分) 君子追求□□和□□;而常人对自己和别人的要求,在□□上往往存在错位。 (2)根据文意,说说如何避免“舍其田而芸人之田”这一现象的产生。(3分) 答: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衡,字平子,南了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衡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以……为奇。 | B.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闻:高雅听说。 | C.衡常思图身之事图:图谋,谋划。 | D.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到职工作。 | 小题2:下列各包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衡因上疏陈事因宾客至蔺相如朗谢罪 | B.遂乃研核阴阳乃幽武于大窖中 | C.宦官惧其毁己何独眷眷于长吉而使其不寿耶
20090708
| D.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虽为节选,但仍然颇为完整地介绍了张衡一生的主要经历、科技方面的历史性贡献以及文学成就、政治表现等,反映出他的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 | B.张衡创造的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直径有八尺,由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形状象个酒樽,外面用篆字和山龟、鸟、兽的图形装饰。 | C.顺帝曾经询问张衡天下所痛恨的人,宦官们害怕他说自己的坏话,个个紧张,都给他递眼色,张衡便没对皇帝说实话。 | D.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法令制度;还有很多豪门大户,和他一道胡作非为,张衡—到任就威风凛凛,整顿法制。暗叶r森知堪辱奸党分予的姓名,一下子全都抓起来。 |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18分)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①, 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 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②,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俦、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 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璧焉。公子受飨反璧。 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藁鞬,以与君周旋。”子玉请***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 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③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 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匾沃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 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节选自《左传》) 【注】①校:较量、对抗。②廧咎如:狄族的一个部落。③唐叔:晋国始祖,周成王之弟,封于唐,其子改国号为晋。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保:保护 | B.以叔隗妻赵衰妻:嫁给 | C.薄而观之薄:靠近 | D.晋公子广而俭广:指志向远大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吾其奔也其可怪也欤 | B.处狄十二年而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C.出于五鹿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 D.姜与子犯谋谷与鱼鳖不可胜食 |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重耳在国内大乱中逃亡到狄,一住十二年。到齐国后又贪图安逸,一住五年,从者谏,姜氏劝,他都无动于衷。这些既显出他贵公子的劣根性,也说明他胸无大志。 | B.重耳面对楚王送他回国所开出的条件,先是拒绝,后被逼问,便恼羞成怒说若两军相遇只肯退避三舍,再不行就开打,这反映出他缺乏大局观,在政治上不够成熟。 | C.在长期的流亡磨难中,重耳在逐渐成长。在秦国娶公主,他一不小心得罪了妻子,见她发怒,赶紧脱去上衣自我拘囚请罪,以免因夫妻口角而影响秦国对他的支持。 | D.这篇文章记录的时间漫长、事件众多,但精于剪裁、善于组织,清晰叙述了一个落难贵公子经历磨难成长为一个成熟政治家的过程,为他后来成为霸主作了铺垫。 | 小题4:用“/”给文末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公 子 降 拜 稽 首 公 降 一 级 而 辞 焉 衰 曰 君 称 所 以 佐 天 子 者 命 重 耳 重 耳 敢 不 拜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子盍蚤自贰焉?(2分) 译文: ②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4分) 译文: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