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之郡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之郡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罗企生字宗伯,豫章人也。多才艺。初拜佐著作郎,以家贫亲老,求补临汝令,刺史王凝之请为别驾。
殷仲堪之镇江陵,引为功曹。累迁武陵太守。未之郡而桓玄攻仲堪,仲堪更以企生为咨议参军。仲堪多疑少决,企生深忧之,谓弟遵生曰:“殷侯仁而无断,事必无成。成败,天也,吾当死生以之。”仲堪果走,文武无送者,唯企生从焉。路经家门,遵生曰:“作如此分离,何可不执手!”企生回马授手,遵生有勇力,便牵下之,谓曰:“家有老母,将欲何之?”企生挥泪曰:“今日之事,我必死之。汝等奉养不失子道,一门之中有忠与孝,亦复何恨!”遵生抱之愈急。仲堪于路待之,企生遥呼曰:“生死是同,愿少见待。”仲堪见企生无脱理,策马而去。
玄至荆州,人士无不谒者,企生独不往,而营理仲堪家。或谓之曰:“玄猜忍之性,未能取卿诚节,若遂不谒,祸必至矣。”企生正色曰:“我是殷侯吏,见遇以国士,为弟以力见制,遂不我从,不能共殄丑逆,致此奔败,亦何面目复就桓求生乎!”玄闻之大怒,然素待企生厚,先遣人谓曰:“若谢我,当释汝。”企生曰:“为殷荆州吏,荆州奔亡,存亡未判,何颜复谢!”玄即收企生,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文帝***嵇康,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玄许之。又引企生于前,谓曰:“吾相遇甚厚,何以见负?今者死矣!”企生对曰:“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军次寻阳,并奉王命,各还所镇,升坛盟誓,口血未干,而生奸计。自伤力劣,不能剪灭凶逆,恨死晚也。”玄遂害之,时年三十七,众咸悼焉。
先是,玄以羔裘遗企生母胡氏,及企生遇害,即日焚裘。
(选自《晋书·罗企生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累迁武陵太守累迁:多次升官
B.亦复何恨恨:遗憾
C.玄即收企生收:收留
D.自伤力劣伤:悲伤、哀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家贫亲老王语暴以好乐
B.殷侯仁而无断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又引企生于前月出于东山之上
D.使君既兴晋阳之甲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仲堪败逃时,只有企生跟着他。路经家门,遵生说:“作这样的离别,怎么能不拉拉手!”当企生伸手时,遵生借机把他拉下马,企生才没有继续跟随仲堪逃亡。
B.罗企生担任武陵太守还没有到任,桓玄攻打殷仲堪,于是殷仲堪又任命罗企生为咨议参军。
C.桓玄听说罗企生不听别人劝告前来拜见自己,很不高兴,但还是派人对罗企生说,假如企生向他投降,他还是会赦免企生。
D.企生被***之前,请求桓玄留下一个弟弟奉养母亲,在罗企生遇害当天,胡氏就把桓玄送的羔裘烧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C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公孙弘
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建元元年,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元光五年,菑川国复推上公孙弘,拜为博士。
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于是天子察其行敦厚,辩论有余,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上大说之。二岁中,至左内史。尝与主爵都尉汲黯请间,汲黯先发之,弘推其后,天子常说,所言皆听,以此日益亲贵。尝与公卿约议,至上前,皆倍其约以顺上旨。汲黯庭诘弘曰:“齐人多诈而无情实,始与臣等建此议,今皆倍之,不忠。”上问弘。弘谢曰:“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上然弘言。左右幸臣每毁弘,上益厚遇之。
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且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天子以为谦让,愈益厚之。卒以弘为丞相,封平津侯。
弘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诸尝与弘有卻者,虽详与善,阴报其祸。***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皆弘之力也。食一肉脱粟之饭,故人所善宾客,仰衣食,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士亦以此贤之。
淮南、衡山谋反。弘病甚,自以为无功而封,位至丞相,宜佐明主填抚国家,使人由臣子之道。今诸侯有畔逆之计,此皆宰相奉职不称。乃上书曰:“故曰‘力行近乎仁,好问近乎智,知耻近乎勇’。知此三者,则知所以自治。知所以自治,然后知所以治人。天下未有不能自治而能治人者也,此百世不易之道也。今陛下躬行大孝,建周道,兼文武,厉贤予禄,量能授官。今臣弘罢驾之质,无汗马之劳,陛下过意擢臣弘卒伍之中,封为列侯,致位三公。臣恐先狗马填沟壑,终无以报德塞责。愿归侯印,乞骸骨,避贤者路。”天子报曰:“古者赏有功,褒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朕宿昔庶几获承尊位,惧不能宁,惟所与共为治者,君宜知之。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己,乃上书归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因赐告牛酒杂帛。居数月,病有瘳,视事。元狩二年,弘病,竟以丞相终。
小题1: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
A.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称:称赞
B.食不重肉重:重叠
C.虽详与善详:通“佯”,假装
D.是章朕之不德也章:显扬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5分)            (   )
A.而又缘饰以儒术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B.故人所善宾客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C.力行近乎仁吾尝疑乎是
D.因赐告牛酒杂帛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距最远的一项是(5分)          (   )
A.天子以为谦让B.淮南、衡山谋反
C.终无以报德塞责D.遭遇右武
小题4:下列全能说明公孙弘受天子赏识的原因的一组是(5分)                (    )
①为人恢奇多闻
②每朝会议,开陈其端,令人主自择,不肯面折庭争
③九卿与臣善者无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
④习文法吏事,而又缘饰以儒术
⑤弘奉禄皆以给之,家无所余
A.①③④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④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四年春,齐侯①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②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尔贡包茅③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④,寡人是征;昭王⑤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师进,次于陉。
夏,楚了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与诸侯盟。
《左传·僖公四年》)
注:①齐侯:指齐桓公。齐属侯爵,故称齐侯。②楚子:指楚成王。楚属子爵,故称楚子。③包茅:裹成捆的菁茅。茅,菁茅,楚国的特产,用它滤酒。④缩酒:渗酒,滤酒。⑤昭王:周昭王,成王之孙。
小题1:对下列四句中加粗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赐我先君履                履:指足迹所到的地方
B.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      徼:求
C.辱收寡君                  辱:侮辱
D.君若以德绥诸侯            绥:安抚
小题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两个“征”不同,两个“众”相同。
B.两个“征”不同,两个“众”也不同。
C.两个“征”相同,两个“众”不同。
D.两个“征”相同,两个“众”相同。
小题3: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不虞君之涉吾地不         不虞:不欺骗
B.以夹辅周室               夹辅:辅佐
C.五侯九伯,女实征之       五侯九伯:泛指所有诸侯
D.岂不谷是为               不谷:不善,诸侯自称的谦词
小题4:“尔贡包茅不入”中的“尔”指代的是
[    ]
A.齐桓公B.楚成王
C.屈完D.昭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求人可使报秦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
小题1:与“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中“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          
A.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B.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C.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D.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小题2:下列加点字中,与“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中的“完”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A.舍相如广成传舍B.得夜见汉使
C.空以身膏草野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求人可使报秦者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D.皆为陛下所成就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15分)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小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B.且相如素贱人素:向来、本来
C.且庸人尚羞之羞:感到羞愧 
D.以先国家之急先:前面
小题2:下面句子中加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以相如功大徒以吾两人在也
B.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
C.相如闻,不肯与会不欲与廉颇争列
D.且相如素贱人且庸人尚羞之
小题3:下面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渑池之会”后,廉颇对于蔺相如在自己之上心有不甘,宣称要羞辱相如,这表现了他为人鲁莽、妄自尊大、胸襟狭窄、斤斤计较于名位之争的缺点。
B.蔺相如在知道廉颇要羞辱自己的时候,采取的是退让回避的态度,或称病不朝,或引车避匿,表现了大明大义、识大体和不计私怨,以国家前途为重的品质。
C.选文主要记述了廉蔺之间的矛盾从激化到解决的过程,作者对廉颇的忠于国家和勇敢改过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但对蔺相如的懦弱有些许的不满。
D.廉颇在听到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话后,大为感动,也很惭愧,立即负荆请罪。表现出性格坦率、忠心爱国、勇于改错等性格上的优点。
小题4:翻译(9分)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3分)
②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3分)
③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人。进士及第,为隰州军事推官。州民常聚博僧舍,一日,盗***寺奴取财去,博者适至,血偶涴衣,逻卒捕送州,考讯诬伏。奎独疑之,白州缓其狱,后果得***人者。徙仪州推官,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会久雨,粟麦渍腐,奎白转运卢之翰,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之翰怒,欲劾奏之。奎徐曰:“用兵久,人疲转饷,今幸兵食有余,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之翰意解,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知并州,改秦州。州宿重兵,经费常不足,奎务为俭约,教民水耕,岁中积粟三百万。知益州,秦民与夷落数千人列奎治状,请留,玺书褒谕,不许。成都民妇讼其子不孝,诘之,乃曰:“贫无以为养。”奎出俸钱与之,戒曰:“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其母子遂如初。尝夜宴,有戍卒***人,人皆奔走,奎密遣捕***之,坐客莫有知者。临事持重明决,多此类也。
召为龙图阁学士,遂参知政事。帝谕曰:“先帝尝以为卿可任,今用卿,先帝意也。”俄迁给事中。帝尝谓辅臣曰:“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奎曰:“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历数唐开元、天宝时事以对,帝然之。
奎性刚不苟合,遇事敢言。真宗时数宴大臣,至有沾醉者。奎谏曰:“陛下即位之初,励精万机而简宴幸。今天下诚无事,而宴乐无度,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真宗善其言。         
(《宋史卷二百八十六·列传第四十五·薛奎》)
小题1:对下列句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白州缓其狱狱:案件
B.尝部丁夫运粮至盐州部:率领
C.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贷:借给
D.臣事君鲜有克终者克:能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都能表现薛奎遇事敢言的一组是(     )(3分)
①白州缓其狱     ②请纵民还州而偿所失
③凡民所失,悉奏除之        ④臣事君鲜有克终者
⑤保终之道,匪独臣不然也    ⑥大臣数被酒无威仪,非所以重朝廷也
A.①③④B.①②⑥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个赌徒身着血衣在***人劫财的案发现场被捕,被人指认为凶手,赌徒服罪,但薛奎觉得案情可疑,力请缓决,最终抓获了真凶。这体现薛奎断案明察。
B.他能体谅因雨造成军粮毁损的丁夫,请求上司停运。上司起初虽怒而欲弹劾薛奎,但最终被他说服,并免除了丁夫赔偿损失。这体现薛奎体察百姓疾苦。
C.在军费负担沉重的秦州,他力求节俭,教百姓改进耕作方法,发展生产。因此,在他调任时,百姓极力争取他留任。这说明薛奎深得百姓爱戴。
D.他拿出自己的薪俸资助弃养自己母亲的不孝儿,要他好好供养母亲;对于***人造成社会动乱的戍卒,他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这体现薛奎为政恩威并用。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