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傅潜,冀州衡水人。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从征范阳,先到涿州,与契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傅潜,冀州衡水人。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从征范阳,先到涿州,与契丹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傅潜,冀州衡水人。太宗在藩邸,召置左右。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从征范阳,先到涿州,与契丹战,生擒五百余人。翌日,上过其所,见积尸及所遗器仗,嘉叹之。师旋,擢为内殿直都虞候。上对枢密言:“潜从行有劳,赏薄。”
真宗即位,领忠武军节度,数月召还。咸平二年,复出为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契丹大入,缘边城堡悉飞书告急,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咸自置铁棰,争欲奋击。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朝廷屡间道遣使,督其出师,会诸路兵合击,范廷召、桑赞、秦翰亦屡促之,皆不听。廷召等怒,因诟潜曰:“公恇怯乃不如一妪尔。”潜不能答。都钤辖张昭允又屡劝潜,潜笑曰:“贼势如此,吾与之角,适挫吾锐气尔。”然不得已,分骑八千、步二千付廷召等,于高阳关逆击之,仍许出兵为援。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
及车驾将亲征,又命石保吉、上官正自大名领前军赴镇、定与潜会。潜卒逗遛不发,致敌骑犯德、棣,渡河凑淄、齐,劫人民,焚庐舍。 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上由是大怒,乃遣高琼单骑即军中代之,令潜诣行在。至,则下御史府,命钱若水同劾按,一夕狱具。百官议法当斩,从驾群臣多上封请诛之。上贷其死,下诏削夺潜在身官爵,并其家属长流房州。潜子内殿崇班从范,亦削籍随父流所,仍籍没其赀产。五年,会赦,徙汝州。景德初,起为本州团练副使,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大中祥符四年,车驾西巡至洛,因令从驾还京,迁左监门大将军,还其宅。久之,判左金吾街仗。天禧元年,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凡:总共
B.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洎:等到
C.潜又抑而不闻闻:听见
D.上贷其死贷:宽恕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擢为内殿直都虞候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B.廷召等怒,因诟潜曰因其土俗,为设教禁
C.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D.仍籍没其赀产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傅潜随驾征范阳,与契丹交战有功,得到了升迁,但太宗认为傅潜功劳很大,对他的奖赏不够。
B.契丹入侵,傅潜不顾朝廷的命令和部下的请战,始终不愿意出兵。
C.傅潜被高琼取代,他回到朝廷之后,就被交给御史府,钱若水一个晚上就判罪定案了。
D.傅潜被流放房州,他的儿子也被削去官职随父流放,他们的资产全部被没收。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解析

小题1:C、闻:使……听到。这里是说“不让皇帝知道”,就是说傅潜不上奏。
小题2:A、前者为动词,担任;后者为介词,表被动。B、前者为副词,于是,就;后者为介词,根据。C、前者为连词,表转折;后者为连词,表并列。D、均为代词,他的。
小题3:C、傅潜被高琼取代后,到了皇帝御驾亲征的暂居之地,而非“朝廷”。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明 王世贞)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其璧。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秦王未必不返璧也。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令秦王怒,而戮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吾故曰:“蔺相如之获全于璧也,天也。”若其劲渑池,柔廉颇, 则愈出而愈妙于用;所以能完赵者,天固曲全之哉!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予未敢以为信也信:的确如此
B.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绐:欺骗
C.而归直于秦?直:通“值”,价值
D.若其劲渑池,柔廉颇柔:以柔韧使……惭悟
小题2:下面六句话全部表明作者认为秦赵斗争中“赵”占上风的一组是(  )(3分)   
①入璧而秦弗予城       ②秦出城而璧归                 ③璧入而城弗予
④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 ⑤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⑥使舍人怀而逃之
A.②③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于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人都称赞他,但王世贞却不赞同这一看法。
B.作者认为秦国最初要得到和氏璧是虚情,借此来窥视赵国才是真意。
C.作者认为蔺相如派手下人怀揣和氏璧逃离,从而使赵国变为被动。
D.蔺相如之所以能保全玉璧,是天意。因为当时秦国并不想与赵国绝交。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焦琏,字瑞庭,陕西人。以行伍起家,积功最,历官参将,为平蛮将军杨国威中军官。崇祯十六年,张献忠破永州,游骑掠全州。国威起师御之,琏为前锋,败贼于黄沙驿,遂复永州。
永历元年二月,粤东陷,上幸桂林,加琏总兵官都督同知。已而上自全州幸武冈,琏扈跸至全,甫归,清兵由阳朔上,直抵桂林,入文昌门。琏未释鞍,即与巷战,搏斩冲锋者数十骑,敌乃却,屯阳朔。琏保孤城,粮濒尽,清兵复来围,琏誓死登陴守,寻启门出接战,鏖斗两日夕,敌衄退,琏纵兵蹑之,遂收阳朔。十一月,上自象州复驻桂林,录前功,加琏太子少师、左都督,封新兴伯。
永历二年春,清兵破全州,上奔南宁,郝永忠大掠桂林,自全至桂,三百里无人迹。敌乘虚直扣桂林北门,瞿式耜急召琏自平乐返,昼夜驰至,未释鞍,与敌骑遇于北门,巷战搏斩十数人。会胡一青救至,琏与一青歃血誓死,出城力战,破之于北关,又破之于甘棠渡,追及于大榕江,压敌而阵。方会战,大风起,霾雾障天,琏率死士呼噪乘之,敌惊,弃营走。琏遂与一青随何腾蛟围全州,攻下之。会攻永州,十一月,拔之。
孙可望据伪敕称王,胁诸将降附。琏移书诸将,合兵责可望削号归命,不从,则奉天子讨之。方振旅待命,会清兵攻破镇峡关,曹志建大败,收残兵保贺县,告急于琏。琏星驰至贺,与志建会。以上驻梧州,琏结志建连营犄角,扼敌攻梧道。十一月,孔有德陷桂林,马蛟麟自恭城攻平乐,陷。:琏乃象南走,渡昭江。陈邦傅自肇庆旋兵,将降,伪遣使约琏合兵,密发兵衣袭其营,琏败,遇害。邦傅以其首降于清。
(王夫之《永历实录·卷八》,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上幸桂林幸:蒂王亲临。
B.琏誓死登陴守陴:城墙上的矮墙,俗称“城垛子”,这里通指城墙。
C.寻启门出接战寻:寻找。
D.方振旅待命振旅:整顿部队,操练士兵。
小题2:下列句子中,写焦琏“战胜敌人”的一组是  (3分)  (   )
①败贼于黄沙驿         ②搏斩冲锋者数十骑,敌乃却
③直抵桂林,入文昌门   ④琏乃东南走,渡昭江
⑤鏖斗两日夕,敌衄退   ⑥邦傅以其首降于清
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④⑥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焦琏出身行伍,累积了很大的功劳,历任过参将,担任过平蛮将军杨国威的中军官。明崇祯十六年,焦琏担任前锋,在黄沙驿打败了清兵。
B.清兵进攻桂林,攻人文昌门。焦琏没有解下马鞍,就跟敌军在巷子中交战,搏击***死冲锋的几十个骑兵,敌人于是退却。
C.永历二年春天,桂林危急,奉召而至的焦琏先在北门巷战斩敌,而后跟胡一青歃血誓死,出城力战,接连在北关、甘棠渡、大榕江等地打退清军。
D.因为永历帝驻在梧州,焦琏结交曹志建连接营寨形成掎角之势,扼守敌人进攻梧州的道路。焦琏最终被叛徒陈邦傅欺骗而被害死。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上自象州复驻桂林,录前功,加琏太子少师、左都督。(3分)
译文:————
(2)方会战,大风起,霾雾障天,琏率死士-呼噪乘之,敌惊,弃营走。(4分)
译文:一-一一——
(3 ) 陈邦傅自肇庆旋兵,将降,伪遣使约琏合兵。(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
——《宋书•羊欣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竞:争斗
B.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屏:隐退
C.弟徽被遇于高祖遇:对待
D.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诣:去、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献之书裙数幅而去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B.不以高卑见色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殿中礼乐所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转在义兴,非其好也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羊欣在十二岁时就得到王献之的赏识,王献之在羊欣睡觉的时候,在羊欣的新绢裙上写了几幅字,羊欣的书法也因此得到进一步提高。
B.会稽王世子元显经常让羊欣给他写字,羊欣坚决推辞,因而被贬为军府舍人,但羊欣却能泰然对之。
C.羊欣多次被征召为官,但他却无意于仕途,或辞不就命,或称病自免,即便在任,也常以山水为娱。
D.羊欣平常喜欢黄老之学,经常抄写黄老典籍,即使生病也不吃药,但他却精通医术,还撰写了十卷《药方》。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司马芝字子华,少为书生。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曰:“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为教与群下曰:“盖君能设教,不能使吏必不犯也。吏能犯教,而不能使君必不闻也。夫设教而犯,君之劣也;犯教而闻,吏之祸也。君劣于上,吏祸于下,此政事所以不理也。可不各勉之哉!”于是下吏莫不自励。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
①太祖:指魏武帝曹操。②菅长:菅县县令。③主簿:官名,主管文书,办理政务。④掾史:县令的属官。⑤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遗幸:希望
B.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檄:文书
C.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报:上报
D.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差:派遣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B.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
C.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D.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
小题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司马芝在菅县任内不畏权势,敢于碰硬,他不顾下属劝阻,坚决征调刘节的门客去当兵,狠狠地打击了豪门大族刘节的势力。
B.刘节把被征召服役的门客藏起来后,郡里让督邮到县里追责,司马芝果断派人快马向太守上报刘节的罪状,显示出卓越的办事才能。
C.司马芝看出刘勋骄狂必遭***身之祸,为免受牵连,他表面上不得罪刘勋,但暗中渐渐疏远他,最终避免了灾祸。
D.司马芝教育下属,不要因君主能力有限而违反法令,告诫他们违反法令必然招致祸害,所以他的下属都能奉公守法。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小题1:下列各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若属皆且为所虏
B.潦水尽寒潭清满城尽带黄金甲
C.穷岛屿之萦回穷且益坚
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小题2:找出与例句对偶句式结构相同的一项 (3分)
例:披绣闼,俯雕甍
A.东隅已逝,桑榆非晚B.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C.云销雨霁,彩彻区明D.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小题3: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
B.“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
C.“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
D.“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