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王维传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日:“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王维传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日:“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王维传
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日:“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九公主第。”维如其言。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日:“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诗闻行在所。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仕至尚书右丞。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对曲果然。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后表请舍宅以为寺。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同诣九公主第诣:到……去。
B.延于上座日延:邀请。
C.对曲果然对:对照。
D.尝自写其景物奇胜写:书写。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全都正面表明王维才能的一组是    (    )
①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    ②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
③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    ④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
⑤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  ⑥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A.②③⑤B.①④⑥C.①③④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维精通音律,应举之前,歧王建议他为《诗经》中几首风格清越的诗谱上琵琶曲,并帮忙推荐给九公主,九公主对王维大加赞扬。
B.凝碧池宴乐,叛贼召集梨园诸公合奏乐曲,王维赋诗一首,表达了对叛贼的痛恨,对遭受战乱的百姓的同情和对朝廷的忠心,因此战乱后得以免罪。
C.王维晚年笃信佛教,素食朴衣,在蓝田县南辋川孤居多年,作画,会友,游览,赋诗,弹琴,饮酒,自得其乐,从中找到了心灵的最终归宿。
D.王维的山水画构思奇妙,意境空灵远阔,绘画的技艺如同得到天机,不是他人能学得来的,连他自己都说“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举一反三
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 因出诗卷。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
译文:
(2)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靼侯单于初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乃引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汉亦留之以相当 当 :抵押B.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中
C.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治:审理D.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 幸:侥幸
小题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B.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乃使其从者衣褐
C.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则与斗卮酒
D.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小题3:下面各项都能表现苏武不屈节不辱命的爱国精神的一项是 (    )
①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④乃引刀自刺               ⑤复举剑拟之,武不动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④D.②④⑤
小题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孟子•尽心上》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注释】篑(kuì),土筐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孟子认为领略过大海的人很难再对其他水产生兴趣,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也难以被别的观点左右。
B.孟子提醒为学之人,要学习大海的波澜壮阔;不能事无大小,巨细无遗,像日月之光那样连细小的缝隙都要照到。
C.孟子以流水“不盈科不行”为喻,说明为学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只有学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准和境界。
D.孔子用堆土成山的比喻告诉我们,无论道德、学问或事业追求上,是进是止,关键都在自己,而不在别人或环境。
(2)请指出上述两个语段蕴含的有关学习的道理。(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徙平陵。少学《易》,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洛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曰:“幼主新立,以为函谷京师之固,武库精兵所聚,故以丞相弟为关都尉,子为武库令。今河南太守不深惟国家大策,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后人有告相贼***不辜,事下有司。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遮大将军,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河南老弱万余人守关欲入上书,关吏以闻。大将军用武库令事,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复有诏守茂陵令,迁扬州刺史。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相与丙吉相善,时吉为光禄大夫,与相书曰:“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相心善其言,为霁威严。居部二岁,征为谏大夫,复为河南太守。
(《汉书·魏相丙吉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收捕,案致其罪         案:核实
B 恐久获罪,乃自免去     恐:惊恐
C 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   非:责怪
D 相心善其言             善:认为是好的,对的。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丞不以时谒                            以勇气闻于诸侯
B 苟见丞相不在而斥逐其子,何浅薄也      何以汝为复见
C 恐久获罪,乃自免去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朝廷已深知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       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者
小题3:下列各项表现魏相为官处理政事细心、严厉的是(   )
①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②后迁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③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④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⑤后人有告相贼***不辜,事下有司
A ①②③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②④⑤
小题4:以下各项对原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魏相年青时研习《易经》,有才学,在郡中担任小吏,被举荐为贤良;后担任茂陵县令,治政严明,社会一片安定
B 在魏相第一次担任河南太守期间,丞相车千秋去世,其儿子正担任武库县令,因魏相要给他治罪而擅自离职跑了。
C 有人诬告河南太守魏相残***无辜,当地许多吏卒百姓为之伸冤;而大将军霍光却因武库令事,给魏相治罪下狱。
D 魏相再次担任茂陵令时,有贬谪之意,情绪低落;好友丙吉劝导他谨慎行事,终会得到朝廷的重用。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家累千金,游仕不遂,遂破其家。乡党笑之,吴起***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起不为卿相,不复入卫。’遂事曾子,居顷之,其母死,起终不归。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起乃之鲁,鲁君疑之,起***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于是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
公叔为魏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 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魏国小,又与彊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太史公曰: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选自《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曾子薄之,而与起绝薄:瞧不起
B.公叔为魏相,尚魏公主尚:奉承
C.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破:揭穿
D.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坐:因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3分)
A.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
B.君因谓武侯曰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
C.然行之于楚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D.以刻暴少恩亡其躯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吴起利欲熏心,热切追求功名,为谋求担任鲁将而率兵击齐,竟不择手段,***死妻子,用来表明他不亲附齐国。
B.吴起为将,与士兵同甘共苦,关心士兵,甚至亲自为生了毒疮的士兵吸吮脓液,因而士兵甘为其用,在战场上勇往直前。
C.吴起在魏为将时,遭魏相忌恨,魏相用仆人计策,在武侯面前进谗言,然后又让公主当面斥责吴起,吴起于是离魏而入楚。
D.司马迁记载了吴起为将为相时的功绩,表现了吴起的政治与军事才干,同时不隐其恶,也展现了他狠毒暴戾、不施仁德的一面。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9分)
(1)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