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书谢御史 【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书谢御史 【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书谢御史
【清】吴敏树
谢御史者,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曵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以归。
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乃遍游江浙,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饮酒赋诗,名益高,天下之人,皆传称“烧车御史”。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及道光癸巳之岁,河南裕州知州谢兴峣,以卓异荐入都。裕州,御史之子,由翰林改官也。引见时,唱陈名贯毕,皇上问曰:“汝湖南人,作京语何也?”兴峣对言:“臣父谢振定,历官翰林御史,臣生长京师。”上悟曰:“尔乃烧和珅车谢御史之子耶?”因褒奖兴峣家世,勉以职事。明日,上语阁臣:“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昨见其子来,甚喜。”未几,命擢兴峣叙州府知府。方裕州入见时吾乡人士在京师者盛传天语以为谢氏父子之至荣也又幸芗泉先生之生于其乡而以相夸耀也。敏树得知其本末如此云。
敏树又记在都时,有郎官当推御史者,语次,因举芗泉先生之事。郎官谓曰:“芗泉负学问文章,又彼时清议尚重,故去官而名益高,身且便。今我等人材既弗如,而时所重者,独官禄耳,御史言事,轻则友人笑,重则恐触罪,一朝跌足,谁肯相顾盼耶?且家口数十,安所赖耶?”余无以进之。嗟呼!昔之士风人情,犹之今也。以裕州今日家世之荣,孰不欣羡而愿其有是?孰知当芗泉先生罢官时,同朝行辈中,必有相侮笑者,讥毁者,畏罪累而不敢附和者。其家人居室,必不如在官之乐者。且使先生官不罢,其进取抑未可量,一遭斥逐,终以不振,独气节重江湖间耳。然则先生之烧车之时,亦可谓计虑之不详尽者耶?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文章名一时,喜山水名:闻名
B.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壮:雄壮
C.语次,因举芗泉先生之事次:中间
D.昔之士风人情,犹之今也之:到
小题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谢御史“气节重江湖间”的一组是
①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②所至,人士争奉筇屐迎
③和珅诛,复官部郎以卒                  ④朕少时闻谢御史烧车事,心壮之   
⑤以裕州今日家世之荣,孰不欣羡而愿其有是? ⑥使先生官不罢,其进取抑未可量
A.①③④B.①②⑤  C.②④⑤D.③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御史名振定,号芗泉先生,因鞭打飞扬跋扈的和珅宠奴、焚烧和珅车辆而遭和珅报复,被削职为民。
B.谢御史之子谢兴峣因为父亲的名望和官声受到皇帝喜爱,在裕州知州任上被召入京城,提拔为叙州府知府。
C.作者向那位“郎官当推御史者”谈起谢御史,意在用谢御史不畏权贵、敢于执法的事迹勉励他做一个刚正不阿的好官。
D.“郎官当推御史者”的腐败言行和谢御史形成强烈的反差,作者对这种只重官位、只重身家利益的庸俗之辈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小题4:用斜线(/)给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用斜线(/)断句:(2分)
方 裕 州 入 见 时 吾 乡 人 士 在 京 师 者 盛 传 天 语 以 为 谢 氏 父 子 之 至 荣 也 又 幸 芗 泉 先 生 之 生 于 其 乡 而 以 相 夸 耀 也。
(2)翻译:(8分)
①唱陈名贯毕,皇上问曰:“汝湖南人,作京语何也?”(4分)                                                                                
②孰知当芗泉先生罢官时,同朝行辈中,必有相侮笑者,讥毁者,畏罪累而不敢附和者。(4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1)方裕州入见时/吾乡人士在京师者/盛传天语/以为谢氏父子之至荣也/又幸芗泉先生之生于其乡而以相夸耀也。
(2)①高声报告姓名籍贯完毕之后,皇上问道:“你是湖南人,却说京城话,为什么呢?”
②谁知道当芗泉先生被罢官的时候,同朝为官地位相同的人中间,一定有侮辱嘲笑他的人,有讽
刺诋毁他的人,有畏惧受到连累而不敢帮他说话的人。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举一反三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
杨涟魏忠贤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光斗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
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及忠贤定《三朝要典》,“移宫”一案以光斗为罪魁,议开棺僇尸。有解之者,乃免。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二》)
注:①左光斗(1575—1625),明朝官员,因对抗大宦官魏忠贤,入狱后被迫害致死。后平反,谥为忠毅。文中加“   ”线的都是人名。②诇(xiòng):刺探。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除中书舍人除:拜官授职。
B.拟十一月二日上之拟:打算。
C.复构文言狱狱:监狱。
D.疏趣之趣:催促。
小题2:以下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左光斗“嫉恶如仇”和“受人爱戴”的一组是(   )
A.①捕治吏部豪恶吏②辇下震悚
B.①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②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
C.①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②福王时,追谥忠毅
D.①冀下法司,得少缓死为后图②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光斗在京城担任御史时,采取了治恶打假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京城都为之震动惊悚。
B.左光斗和杨涟谋划弹劾魏忠贤,结果被魏忠贤预先侦知后抢先下手,魏忠贤提前两天将两人免职。
C.孙奇缝和鹿正认为左光斗有德于京城辖区人民,倡议凑集钱财帮助左光斗,但最终还是未能救出。
D.左光斗死后,魏忠贤还对他的同族兄弟子侄进行了迫害;直到魏忠贤被***后,朝廷才对左光斗平反昭雪。
小题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斗愤甚,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
译文:                                                                    
(2)得金数千,谋代输,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
译文:                                                                    
(3)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客请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于野。七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曰:“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乘而得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霜既下,众林皆羸。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饥马盈厩,嗼①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于天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时也。故贤主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节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第二——首时》略有改动)
【注】①嗼(mò)静默无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貌适吾所甚恶也适:恰好,正好
B.搏其手而与之坐搏:握住,抓取
C.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节:礼节,气节
D.故圣人之所贵贵:重视,崇尚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请因说之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B.子胥乃修法制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C.之秦之道谨庠序之教
D.齐以东帝困于天下故内惑于郑袖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待时”的一组是
①故钓于渭以观之 ②退而耕于野 ③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④水冻方固,后稷不种 
⑤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 ⑥见贤人,则往不可止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④⑥D.①②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想办法拜见王子光,其目的就是想寻找时机得到重用,他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施展才能,兴国强兵,大败楚国,最终报了***父之仇。
B.田鸠在秦国呆了三年,想见秦惠王却没见到;后来在一门客帮助下,到楚国拜见楚王,楚王喜欢他,他这才有机会见到了秦惠王。
C.饥饿的马、狗在厩棚或窝中默然无声,是在等时机,一旦有了食物它们就不再默然无声;混乱世道的人民,一旦遇到贤能之人就会身心归附,这也是遇到了时机。
D.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要成功就需要适逢其时。因而想为百姓忧虑的贤明君主和杰出人士,只有遇到混乱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适的时机。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
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以草木之偏性,攻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严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导之师;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溃。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
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
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必:一定B.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夺:改变
C.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愆:延误D.同守元气,所以老其师老:衰老
小题2: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乃夜驰之沛公军
B.本各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蒙故业,因遗策
小题3: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全篇以用药宜慎为总原则,提出了一些用药之道,论说精辟透彻,层次分明。作者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并且在指导用药中运用灵活自如。
B.药是在人的肌体中发挥作用的,是内在的;兵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是外在的。“用药如用兵”的说法将内在的转换成外在的,浅显易懂。
C.作者认为药可以用来治病邪,但也有毒害人体的一面,“好服食者,必有奇疾”, 是“不得已而后用”的,这体现了他对“药”的辩证认识。
D.文章多用排比句,语言整齐有力,气势充足,以用兵喻用药,突出了用药和用兵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更形象地突出了药的作用,易于接受。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①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
译文:
②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纲,字文纪。少慷慨,尚风节。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宣帝将***宪,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及宪诛,露车载尸,故吏奔匿,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事隋为太子洗马。太子勇宴宫臣,左庶子唐令则奏琵琶,又歌《武媚娘曲》。纲曰:“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进淫声,惑视听,诚使上闻之,岂不为殿下累乎?臣请正其罪。”勇曰:“置之,我欲为乐耳!”后勇废,文帝切让,官属无敢对,纲独曰:“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太子资中人,得贤者辅而善,得不肖导而恶,何特太子罪邪?”帝曰:“朕过矣!”擢尚书右丞。大业末,贼帅何潘仁劫为长史。
高祖受禅,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齐王元吉为并州总管,纵左右攘夺,民愁苦,宇文歆谏,不听。刘武周入太原,元吉惧,弃军奔京师,并州陷。帝怒,谓纲曰:“王年少,不习事,故以歆及窦诞佐之。太原,兴王地,兵十万,粟支十年,奈何一旦弃去?歆建此计,我当斩于军。”纲曰:“王过恶,诞养成之。歆事王浅,有阙必诤。今赖歆计,使陛下不失爱子,且有功,又可加罪乎?”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太子建成浸狎亡赖,猜间朝廷。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帝骂曰:“卿为潘仁长史,而羞朕尚书邪?”纲顿首曰:“潘仁贼也志残***然每谏辄止为其长史故无愧陛下功成厚自伐臣言如持水内石敢久为尚书乎?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是以上印绶。”帝谢曰:“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贞观四年,复为少师。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纲发言陈事,毅然不可夺。及疾,帝遣玄龄至家存问。明年卒,年八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贞,太子为立碑。
(选自《新唐书》第九十九卷,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纲抚棺号恸,为瘗讫讫:完毕
B.后勇废,文帝切让让:责备
C.歆事王浅,有阙必诤诤:纷争
D.知公直士,幸卒辅吾儿幸:希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仕周为齐王宪参军事。       ②太子为立碑。
C.①故以歆及窦诞佐之。         ②帝以纲隋名臣,手敕未尝名。
C.①且有功,又可加罪乎?       ②且臣事东宫,东宫又与臣忤,
D.①令则官调护,乃自比倡优。   ②乃拜太子少保,尚书、詹事如故。
小题3: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正面表现李纲是“直士”的一组是(    )(3分)
①召僚属诬左其罪,纲矢死无桡辞。
②纲抚棺号恸,为瘗讫,乃去。
③陛下不素教,故太子至此。
④翼日,帝悟,于是释歆。
⑤纲频谏不见听,遂乞骸骨。
⑥每听政,必诏纲与房玄龄、王珪侍坐。
A.①③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④⑥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纲自幼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他先后在(北朝)周、隋、唐三朝为官,期间他都表现出了“直士”之风,其行为都得到了历朝统治者的肯定和嘉奖。
B.在担任太子洗马期间,李纲极力主张将失职且误导太子的唐令则治罪,但是遭到了太子的阻拦。为避免让唐令则继续祸害太子,李纲将这件事禀告了皇帝。
C.齐王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时,遭逢刘武周叛乱,李元吉在宇文歆的帮助下弃城逃跑,并州很快沦陷。高祖对此很生气,要***掉宇文歆,幸得李纲劝阻才作罢。
D.因太子不听劝谏,李纲申请退休。但是遭到了皇帝的反对,皇帝希望他能在有生之年一直辅佐太子。为表达对李纲的尊重,皇帝亲自写敕令时从来不曾直呼其名。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一)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戚姬幸,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 ,太子得毋废。吕后为人刚毅(毅:残酷),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吕后兄二人,皆为将。长兄周吕侯死事。
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
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吕后大怒,乃使人复召赵王。孝惠亲迎灞上,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孝惠还,赵王已死。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熏耳,饮瘖药 ,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强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 ,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强计。太后说,其哭乃哀。
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勃等对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王陵让陈平、绛侯曰:“始与高帝歃血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欲王吕氏,诸君从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地下?”
太史公曰:孝惠皇帝、高后之时,黎民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无为,故惠帝垂拱 ,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有删改)
(二)吕后当高帝临危时,问萧相国后孰可代者,是固以安国家为急也。孝惠既立,政由母氏,其所用曹参、王陵、陈平、周勃等,无一非高帝注意安刘之人。是惟恐孝惠之不能守业也,非如武后以嫌忌而***太子弘、太子贤也。后所生,惟孝惠及鲁元公主,其他皆诸姬子。使孝惠而在,则方与孝惠图治计长久。观于高祖欲废太子时,后迫留侯画策,至跪谢周昌之廷诤,则其母子之间可知也。
(选自赵翼《廿二史札记》)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微时妃也微:低贱,卑下
B.高帝属臣赵王属:托付
C.民务稼穑,衣食滋殖殖:生长
D.至跪谢周昌之廷诤谢:感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惠帝“仁弱”和吕后“刚毅”的一组是(  )
A.①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
②长兄周吕侯死事。
B.①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 ,太子得毋废
②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C.①是惟恐孝惠之不能守业也
②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D.①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
②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点明了吕后的两个哥哥都在刘邦身边为将,“长兄”还为建立汉朝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吕后本人更辅佐高祖平定天下。
B.吕后为人“刚毅”,作风蛮横,稍不如意便大发雷霆,而且一定会采取严厉的手段。她把戚夫人制成“人彘”,连其亲生儿子都认为这不是人做得出来的。
C.司马迁没有简单地对吕后持一概否定的态度。司马迁认为,吕后的主要功绩体现在刘邦死后的一段时期,为维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D.赵翼认为吕后的行为是保全其子孝惠帝。而高祖为了废掉太子,曾逼迫留侯等人为自己出谋划策,达到离间吕后母子亲密关系的目的。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