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①,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①,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②,无苗时采,则实而沉;有苗时采,则虚而浮。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则根生已足而又未衰。如今之紫草,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用叶者取叶初长足时,用芽者自从本说,用花者取花初敷时,用实者成实时采。皆不可限于时月。 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③。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如筀竹笋④,有二月生者,有三四月生者,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稻有七月熟者,有八九月熟者,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一物同一畦之间,自有早晚,此物性之不同也。岭峤微草⑤,凌冬不凋;并汾乔木⑥,望秋先陨。诸越则桃李冬实⑦,朔漠则桃李夏荣。此地气之不同也。亩之稼,则粪溉者先芽;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此人力之不同也。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六《药议》) [注] ①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根。茎叶枯萎后能继续生存,次年春又可发芽,故称。②芦菔、地黄:草药名。芦菔,即萝卜。③愆(qiān)伏:阴阳失调。这里指气候变化。④筀(ɡuì)竹:一种竹子。⑤岭峤:泛指五岭地区。即今广西、广东、湖南交界处。⑥并汾:泛指北方地区。约今河北、山西一带。⑦诸越:即百越。古代南方越人的总称。也指其居住地,即今浙、闽、粤、桂等地。 小题1:文中提及的“白乐天”,是指唐代文学家 。(1分) 小题2:下面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古法采药多在二、八月,只是因为此时采药者容易从芽、苗上加以辨识。 | B.地势高低不同,植物的生长期也不同,有白乐天《游大林寺》诗句为证。 | C.南方桃李冬天可结果,北方桃李夏天才发芽,这是地理气候不同的缘故。 | D.同一块地里的庄稼,施加的人力不同,其生长、成熟的早晚也各不相同。 | 小题3:文中举“芦菔、地黄”与“紫草”为例,在写法上有何作用?(3分) 小题4:第二段写采药须考虑植物生长的内外因素,其中内在因素是指 。(2分) 小题5:联系全文,揭示作者的写作意图。(3分) |
答案
小题1:白居易(1分) 小题2:C 小题3:通过正反对比,点明“有宿根”药草和“无宿根”药草采集的良好时机(“须取无茎叶时采”、“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3分) 小题4:(不同的)植物特性(或物性)(2分) 小题5:指出古法采药固定月份的错误,提倡应根据植物不同入药部位和生长条件来确定采药时间。(3分) |
解析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小题5:无 |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魏书曰: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迁离狐太守。 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绍破,以典为裨将军,屯安民。太祖击谭、尚于黎阳,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会尚遣魏郡太守高蕃将兵屯河上,绝水道,太祖敕典、昱:“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典与诸将议曰:“蕃军少甲而恃水,有懈怠之心,击之必克。军不内御;苟利国家,专之可也,宜亟击之。”昱亦以为然。遂北渡河,攻蕃,破之,水道得通。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围邺,邺定,与乐进围高干于壶关,击管承于长广,皆破之。迁捕虏将军,封都亭侯。典宗族部曲三千馀家,居乘氏,自请愿徙诣魏郡。太祖笑曰:“卿欲慕耿纯①邪?”典谢曰:“典驽怯功微,而爵宠过厚,诚宜举宗陈力;加以征伐未息,宜实郊遂②之内,以制四方,非慕纯也。”遂徙部曲宗族万三千馀口居邺。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与张辽、乐进屯合肥,孙权率众围之,辽欲奉教出战。进、典、辽皆素不睦,辽恐其不从,典慨然曰:“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乃率众与辽破走权。 典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年三十六薨。 注:①耿纯:东汉著名的开国功臣。王莽死后,李铁兄弟专权,耿纯不愿在长安当官,以骑都尉官职来到河北巨鹿。②郊遂:古代都城外百里为郊,郊外百里为遂,也泛指郊野。 小题1: 下列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整卒,典徙颍阴令徙:调职 | B.时太祖与袁绍相拒官渡拒:抗衡 | C.卿欲慕耿纯邪慕:羡慕 | D.太祖嘉之,迁破虏将军嘉:赞赏 | 小题2: 下列句字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初平中,以众随太祖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 B.(典)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C.若船不得过,下从陆道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D.备望见救至,乃散退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 小题3: 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典以国家为重的一项是( ) ①故试以治民之政 ②典率宗族及部曲输谷帛供军 ③使典与程昱等以船运军粮 ④苟利国家,专之可也 ⑤自请愿徙诣魏郡 ⑥乃率众与辽破走权小题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典先跟从父亲李乾追随太祖征战,破黄巾,击袁术;后又随兄长李整打败薛兰、李封,基于立下的这些战功,升迁为青州刺史。 | B.太祖安排李典和程昱运送军粮,且嘱咐水路不通可以走陆路。李典分析了驻守黄河的敌人的情况,果断地北渡黄河,打败了敌军,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 | C.李典与乐进、张辽一向不和,面对孙权的军事包围,张辽害怕他们不听从自己的意见。而李典抛弃了个人私怨,与张辽并肩作战,使孙权撤军。 | D.李典年少时就喜好学问,不喜欢军事,读《春秋左氏传》,博览群书。因崇尚儒雅,对有才能的人非常尊敬,也因此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 小题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3分) (2)此国家大事,顾君计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义乎!(4分) (3)敬贤士大夫,恂恂若不及,军中称其长者。(3分)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王弘字休元,琅邪临沂人也。曾祖导,晋丞相,祖洽,中领军,父殉,司徒。弘少好学,以清悟知名。弱冠为会稽王道子骠骑主簿。殉颇好积聚,财物布在人间,及薨,弘悉燔券书,一不收责,其余旧业,悉委诸弟。时内外多难,在丧者皆不得终其哀,唯弘征召一无所就。桓玄克建业,收道子付廷尉,臣吏莫敢瞻送,弘时尚居丧,独道侧拜辞,攀车涕泣,论者称焉。 宋国建,为尚书仆射掌选,领彭城太守。后迁"2r-州刺史,省赋简役,百姓安之。永初元年,以佐命功,封华容县公。三年入朝,进号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帝因宴集曰:“我布衣,始望不至此。”傅亮之徒并撰辞,欲盛称功德。弘率尔对日:“此所谓天命,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时称其简举。 弘博练政体,留心庶事,斟酌时宜,每存优允。及弟昙首亡,文帝嗟悼不已,见弘流涕款欷,弘敛容而已。既而彭城王义康言于帝曰:“昙首既为家宝,又为国器,弘情不称,何也?”帝日:“贤者意不可度。”其见体亮如此。 弘既人望所宗,造次必存礼法。凡动止施为及书翰仪体,后人皆依放之,谓为王太保家法。虽历藩辅,而不营财利,薨亡之后,家无余业。自领选及当朝总录,将加荣爵于人者,每先呵责谴辱之,然后施行;若美相盼接语欣欢者,必无所谐。人问其故,答日:“王爵既加于人,又相抚劳,便成与主分功,此所谓奸以事君者也。若求者绝官叙之分,既无以为惠,又不微借颜色,即大成怨府,亦鄙薄所不任。”问者悦伏。 (选自《南史·王弘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不收责责:责罚 | B.悉委诸弟委:交付 | C.唯弘征召一无所就就:就职 | D.收道子付廷尉收:逮捕 | 小题2: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弘擅长政务的一组是(3分) ( ) ①省赋简役,百姓安之 ②求之不可得,推之不可去 ③斟酌时宜,每存优允 ④造次必存礼法 ⑤薨亡之后,家无余业 ⑥将加荣爵于人者,每先呵责谴辱之,然后施行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弘的父亲王殉喜欢积聚财产,把许多钱财借贷给别人,父亲去世后,王弘把所有的债券全部烧毁,他也不营求财利,死后家中没有其他产业。 | B.面对宋武帝说的“我是布衣百姓,最初的愿望并不想登上帝位”,傅亮等人撰写诗文想要极力赞颂武帝的功德,而王弘的回答被认为简要而周全。 | C.王弘的弟弟王昙首去世,连宋文帝都痛惜不已,见到王弘后流涕献欷,王弘却没有悲伤的样子,彭城王便在文帝面前告他的状,但文帝原谅了他。 | D.王弘负责铨选,他对待给予封爵的人和不能得到官职的人态度截然不同,在他看来,对皇上要封爵的人如果自己再加以抚慰,那就是与君王争功劳。 |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弘时尚居丧,独道侧拜辞,攀车涕泣,论者称焉。(5分) 译文: (2)昙首既为家宝,又为国器,弘情不称,何也?(5分) 译文: |
下面的《寡人之于国也》选段,按要求答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小题1: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小题2: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 B.“不可……也”的句式,给人以吃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孟子对梁惠王的直接批评。 |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 小题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之,曰:“非我也,兵也。” ③狗鸡豚彘之畜,无失其时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文后各题。(22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至(到)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 B.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语言) | C.履(登上)至尊而制六合 | D.却(使……退却)匈奴七百余里 |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3分)( )A.序八州而朝同列 |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 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 D.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小题3:“因”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 例: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A.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B.因遗策 | C.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 D.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9分) ①用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天 下 已 定 始 皇 之 心 自 以 为 关 中 之 固 金城 千 里 子 孙 帝 王 万 世 之 业 也(3分) ②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A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译文: B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译文: 小题5:魏征说,君民乃水和舟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秦始皇取得天下之后,采取了怎样的治民政策?请你从原文中概括并对这些政策做简单评价。(4分) |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者。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4分)A.犯笑侮 | B.因抗颜而为师 | C.被南越中数州 | D.余以为过言 | 小题2:与下列两句中加点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①群怪聚骂 ②指目牵引A.①素善留侯张良 | B.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②非能水也 ②天下云集响应 | C.①辱书云,欲相师 | D.①不耻相师 | ②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小题3:对文中“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歌颂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 | B.抨击诋毁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的行为,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 | C.表露作者完全赞同和支持韩愈有关师道的主张和实践。 | D.说明自己被贬越州的处境,表达对世风日下的不满之情。 | 小题4:翻译:A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3分)B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者。(2分) |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