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郭翻字长翔,武昌人也。翻少有志操,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 家于临川,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居贫无业,欲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郭翻字长翔,武昌人也。翻少有志操,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 家于临川,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居贫无业,欲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来源:不详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郭翻字长翔,武昌人也。翻少有志操,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 家于临川,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居贫无业,欲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后乃作。稻将熟,有认之者,悉推与之。县令闻而诘之,以稻还翻,翻遂不受。尝以车猎,去家百余里,道中逢病人,以车送之,徒步而归。而渔猎所得,或从买者,便与之而不取直,亦不告姓名。由是士庶咸敬贵焉。
尝坠刀于水,路人有为取者,因与之。路人不取,固辞,翻曰:“尔向不取,我岂能得!”路人曰:“我若取此,将为天地鬼神所责矣。”翻知其终不受,复沉刀于水。路人怅焉,乃复沉没取之。翻于是不逆其意,乃以十倍刀价与之,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
《晋书•隐逸》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辟:征召
B.经年无主,然后乃作经年:一年
C.路人不取,固辞固:坚决
D.翻于是不逆其意逆:接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辞州郡辟及贤良之举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徒步而归
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
C.乃复沉没取之
良乃入,具告沛公
D.其廉不受惠,皆此类也
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上文中反映郭翻自甘淡泊的一组句子是( )(3分)
①辞州郡辟 ②不交世事,惟以渔钓射猎为娱 ③欲垦荒田,先立表题,经年无主,然后乃作 ④道中逢病人,以车送之 ⑤渔猎所得,或从买者,便与之而不取直,亦不告姓名 ⑥复沉刀于水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⑤D.③④⑥

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解析

小题1:D(逆:违背)     
小题2:C(A的/定语后置标志;B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C于是;D代词,他/语气副词,大概)
小题3:C(①是反映郭翻不愿做官;②是反映他不理俗物;⑤是反映他不重钱财)
附参考译文:
郭翻字长翔,是武昌人。郭翻年少时就很有志向,常推辞官府的征召和社会贤达的举荐,不去做官。安家于临川,不管世事,只以钓鱼打猎为乐。生活清贫无以为业,想开垦一块荒地。于是先在上面立了一块标志,一年来,地无人认领,他才进行耕种。稻谷快熟时,有人来认领这块地,于是郭翻将稻谷也一起还他。县令知道这件事,责问认领人,要他把稻谷还给郭翻,郭翻不接受。郭翻曾经驾车去打猎,距离家有一百多里,路上遇到病人,就用车送病人,自己步行回家。郭翻打的鱼,捕的禽兽,有人向他买,他便随手给了人家,不但不要钱,连自己的姓名也不向买主和外人显示。由此士人和百姓都很敬重他。并认为他很高尚。
郭翻曾经掉刀于水中,有过路人下水为他捞上岸,他于是把刀送给这个人,这个人不接受,坚决推辞,郭翻说:“你如果不捞上来,我怎么能得到呢!”这个人说:“我若接受这把刀,将被天地鬼神责骂了。”郭翻看到他最终不肯拿走刀,于是把刀又丢到水中,这个人觉得不可理解,就又下水把刀捞上来。郭翻于是不再违背这个人的心意,就拿出十倍于刀的价钱给这个人。郭翻清正廉洁不愿受人恩惠,大都是这样。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徠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既而玄宗诏筠赴京师,筠荐之于朝,遣使召之,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傍若无人。
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遂辟为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选自《旧唐书•一百九十卷下》)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家焉家:安家
B.亟召白亟:屡次
C.白坐长流夜郎坐:由于
D.遂辟为从事辟:征召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李白嗜酒好饮的一组是(3分)
①已卧于酒肆矣         ②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
③日与饮徒醉于酒肆     ④召入,以水洒面
⑤顷之成十余章         ⑥尝沉醉殿上
A.①②⑤B.②④⑤C.①③⑥D.③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本人喜欢饮酒作诗,因此他结交的几位书生也都具有这个特点,“竹溪六逸”可谓情趣相投。
B.李白因道士吴筠推荐而奉诏入朝,却又因为经常喝醉酒而被逐出朝廷,从此只能是浪迹江湖,无缘仕途。
C.李白生性狂傲,放荡不羁,月明之夜与朋友驾船由采石到金陵去,他也身穿宫锦袍,表现出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D.贺知章见到李白后赞赏他是天上贬下来的仙人,李白诗歌超凡脱俗的成就和奔放豪迈的风格由此可见一斑。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周湛字文渊,邓州穰人。进士甲科,为开州推官,改通判戎州。俗不知医,病者以祈禳巫祝为事,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自是人始用医药。累迁知虔州。初,江、湖民略良人,鬻岭外为奴婢。湛至,设方略搜捕,又听其自陈,得男女二千六百人,给饮食还其家。徙京西路,邓州美阳堰岁役工数十万,溉州县职田,而利不及民,湛奏罢之。为江南西路转运使,州县簿领案牍,淆混无纪次,且多亡失,民诉讼无所质,至久不能决。湛为立号,以月日比次之,诏下其法诸路。湛治烦剧,能得其要,所至喜条上利害,前后至数十百事。为夔州路转运使。云安盐井岁赋民薪茅,至破产债不已,湛为蠲盐课而省输薪茅。为江、淮制置发运使。大江历舒州长风沙,其地最险,谓之石牌湾,湛役三十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人以为利。除度支副使。旧制,发运司保任军将至三司,不得考覆而皆迁之。至是,以名上者三十五人,湛尽覆其滥者。知襄州,襄人不善陶瓦,率为竹屋,岁久侵据官道,檐庑相逼,火数为害。湛至,度其所侵,悉毁彻之,自是无火患。然豪姓不便,提点刑狱李穆奏湛扰人,徙知相州。右司谏吴及疏曰:“湛裁损居民第,为官也;百姓侵官而主司禁之,其职然也。况闻湛明著律令,约民以信,乃奉法行事,百姓自知罪不敢诉。郡从事高直温,夏竦子婿也。竦邸店最广,故加谮于穆,且谓湛伐木若干株。昔之民居侵越官道,木在道侧,既正其侵地,则木在中衢,固宜翦去。又湛种楸桐千余本,课户贮水,以严火禁。又于民居得众汲旧井四,废而复兴,人得其利。道傍之井,反在民居之下,其侵越岂不白乎?望诏执政大臣辨正湛、穆是非,明垂奖黜。湛守大郡,于湛不为重轻,但国家举错有所未安,奉职者将何以劝邪?”未几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九》,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湖民略良人略;抢劫。
B.襄人不善陶瓦,率为竹屋率:率领。
C.檐庑相逼,火数为害数:多次。
D.课户贮水,以严火禁课:督促。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周湛施政利民的一组是
①湛取古方书刻石教之,禁为巫者         ②湛治烦剧,能得其要
③湛尽覆其滥者                    ④湛役三十万工,凿河十里以避之
⑤湛明著律令,约民以信             ⑥湛种楸桐千余本,课户贮水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④⑥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湛任戎州通判时,由于当地百姓不懂医疗,病人仅靠请巫师为其驱鬼禳灾,因而耽误治疗。周湛取古药方医书刻在石上教化百姓,并禁止巫祝骗人害命,在他的推动倡导下,戎州习俗得以改变。
B.周湛任江南西路转运使时,发现所属州县案牍的记载保存混乱无序,加上被告多已死亡或逃走,百姓诉讼无人对质,致使案子久拖不决。周湛将文簿各立名目,按年月依次编号,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朝廷下诏各地仿照实行。
C.周湛每到一地,即兴利除弊,造福百姓。如在任夔州路转运使时减免了百姓的盐税定额从而省去征收柴草,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任江、淮制置发运使时,用劳役凿河十里来避开水势险要的石牌湾,使沿河百姓受益。
D.周湛出任襄州知州时,对侵占官道、易引发火灾的竹屋进行拆除,杜绝了火患;又
种植楸桐,并找到旧时废井重新利用,百姓得益。但周湛的革新措施,损害了豪强的利益,以致周湛被诬告而调任相州知州。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康熙戊寅,噶尔丹败亡,固始汗第十子达什巴图尔入朝,封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袭爵,自以青海、西藏旧皆为领土,思恢复先业。会世宗御极,乃于雍正癸卯叛。世宗命年羹尧为抚远大将军,以四川提督岳钟琪参赞军务,征之。
昊人某,少无赖,好勇,被仇诬作太湖盗,逃塞外,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遂爱马。一日,见岳所乘,名马也,夜跳匿厩中,将牵其缰。未三鼓,岳起视,自饲马,某不能隐,被擒。岳上下视,问:“行刺乎,盗马乎?”曰:“盗。”问:“白日阑入乎,夜逾墙乎?”日:“逾墙。”岳微瞠,若有所思。秣马讫,命随入室,赐以杯酒,随解衣卧。迟明,岳起,唤盗马人同往大将军府,岳先入,良久,开军门传呼曰:“岳将军从者某,赏守备衔,效力辕下。”岳旋出,上马顾日:“壮士努力,将相宁有种耶!”
及岳征西藏,某从行。天暮,岳立营门,谕日:“此行非征西藏也,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昨其母与弟红台吉二酋密函乞降,机不可失。”收珠宝一囊,金二饼,顾某日:“先遣汝召贼母来,贼所居穹庐,外有网城,结金铃于上,动辄人知,非善逾者不能入。贼营帐四,上有三红灯者,其母也,对面帐居罗卜藏,左右居丹津、红台吉二酋。珠宝与金将以为犒。此大事,汝好为之。”解腰下佩刀授之。
某受命出,天大雾,行三十余里,至贼网城。腾身入,帐烛荧然,母上座,二首侍侧,叱问:“何人?”某日:“年大将军以阿娘解事,识顺逆,故遣奴来问好,囊宝贝奉赠,金二饼馈两台吉。”二人闻之,喜谢。吴乃诈日:“将军在十里外待阿娘,阿娘速往!”三人相顾犹豫,某解佩刀厉声日:“去则去。不去,我复将军。”其母日:“好蛮子,行矣。”上马,与二酋随十余骑,行不十里,岳来迎。须臾,前山火光起,夹道炮发,斩母与二酋回,入军营。次日,谍者来报,罗卜藏丹津已逃准噶尔部落,岳命竿三头徇,三十三家台吉皆震悚,乞降。
岳兵至哈达河,袭守地贼,追奔一昼夜,士马饥渴。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遂追入崇山,歼贼二千。罗卜藏丹津穷窘无计,乃放平日所养野骡,使直奔岳军前。骡尾有焰上腾,诸军大惊骇,岳日:“此火牛故法耳,可一不可再。”乃命士卒各持长矛向前直奔,又以强弩百余尽力射之,骡怀痛,皆反奔,罗卜藏丹津阵大乱,遂歼焉。
(《清稗类钞》)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顶是(   )
A.秣马讫,命随入室讫:结束
B.岳旋出,上马顾日旋:转身
C.青海酋罗卜藏久稽天诛天诛:朝廷的讨伐
D.年大将军以阿娘解事解事:通情达理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
A.随蒙古健儿盗马久,性遂爱马遂遣相如奉璧西人秦
B.珠宝与金将以为犒不赂者以赂者丧
C.去则去,不去,我复将军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乃放平日所养野骡至于鞭棰之间,乃欲引节
小题3:下列是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达什巴图尔被清廷加封为和硕亲王,其子罗卜藏丹津承袭爵位,却趁世宗刚刚登基之时,发动叛乱。
B.对盗马贼吴人某的任用,体现了岳钟琪的胸襟与远见;吴人某出色地完成任务,说明岳钟琪的用人之当。
C.征讨青海一役,岳钟琪巧妙利用三十三家台吉间的矛盾,杀一儆百,震摄敌顽,取得胜利。
D.“塞外严冻,忽涌泉成溪,万马腾饮”的描写,使岳钟琪平定青海叛乱的故事具有了传奇色彩。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3分)
①子赴友人孟诞先之约,以有此寻也。是时秋也,故曰“秋寻”。
②夫秋也,草木疏而不积,山川澹而不媚。比之春,如舍佳人而逢高僧于浣衣洗钵也;比之夏,如辞贵游①而侣韵士干清泉白石也;比之冬又如耻孤寒②而露英雄于夜雨疏灯也。天以此时新其位置,洗其烦秽,待游人之至,而游人者不能自清其胸中以求秋之所在,而动曰“悲秋”。予尝言宋玉有悲,是以悲秋。后人未尝有悲而悲之。不信胸中而信纸上,于悲夫悲秋者也。
③天下山水多矣,余不足以了其半,而辄于耳目步履中得一石一湫,徘徊难去。入雷山恍然,入洪山恍然,入九峰山恍然,何恍然之多耶?然则予胸中或本有一恍然,以来而山山若遇也。予乘秋而出,先秋而归。家有五弟,冠者四矣,皆能以至性奇情佐予之所不及,花棚草径,柳堤瓜架之间,亦可乐也。
④曰“秋寻”者,又以见秋而外皆家居也。诞先日:“子家居诗少,秋寻诗多,吾为子刻《秋寻草》。”
[注]①贵游:无官职的王公贵族。②孤寒:贫寒无依靠的人。
小题1:第②段画线句用不同的形象对应一年四季,好在哪里?(2分)
小题2:对“予悲夫悲秋者也”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对悲秋者的因秋而悲感到悲伤。
B.我与那个悲秋者有着强烈的共鸣。
C.我为悲秋者的情不由衷感到悲哀。
D.我为宋玉那样的悲秋者深感悲伤。
小题3:“悲秋”是古人常有的感慨,文中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一个字是__。(1分)
小题4:第③段可分为两层,概括层次大意。(3分)
(1) _      __  (2) _      __
小题5: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4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高仙芝,高丽人。年二十余,以父功补游击将军。数年,父子并班。仙芝美姿质,善骑射,父犹以其儒缓忧之。初事节度使田仁琬、盖嘉运等,不甚知名。后事夫蒙灵察,乃善遇之。开元末,表为安西副都护、四镇都知兵马使。
小勃律①,其王为吐蕃所诱,妻以女,故西北二十余国皆羁属吐蕃。自仁琬以来三讨之,皆无功。天宝六载,诏仙芝以步骑一万出讨。是时步兵皆有私马自随,仙芝乃自安西过拨换城,入握瑟德②,经疏勒③,登葱岭,涉播密川④,遂顿特勒满川⑤,行凡百日。特勒满川,即五识匿国也。仙芝乃分军为三,使疏勒赵崇玼自北谷道、拨换贾崇瓘祐自赤佛道、仙芝与监军边令诚自护蜜俱入,约会连云堡。堡有兵千余。城南因山为栅,兵九千守之。城下据婆勒川。会川涨,不得度,仙芝杀牲祭川,命士人赍三日糒集水涯,士不甚信。既涉,旗不沾,鞯不濡。兵已成列,仙芝喜,告令诚曰:“向吾方涉,贼击我,我无类矣。今既济而阵,天以贼赐我也。”遂登山挑战,日未中,破之。拔其城,斩五千级,生禽千人,马千余匹,衣资器甲数万计。
仙芝欲遂深入,令诚惧,不肯行。仙芝留羸弱三千使守,遂引师行。三日,过坦驹岭,岭峻绝,下四十里。仙芝恐士惮险不敢进,乃潜遣二十骑,衣阿弩越胡服来迎,先语部校曰:“阿弩越胡来迎,我无虑矣。”既至,士不肯下,曰:“公驱我何去?”会二十人至,曰:“阿弩越胡来迎,已断娑夷桥矣。”仙芝即阳喜,令士尽下。娑夷河,弱水也。既行三日,越胡来迎。明日,至阿弩越城。遣将军席元庆以精骑一千先往,谓小勃律王曰:“不窥若城,吾假道趋大勃律耳。”城中大酋领皆吐蕃腹心仙芝密令元庆曰若酋领逃者第出诏书呼之赐以缯彩至皆缚以待我元庆如言仙芝至悉斩之。王及妻逃山穴,不可得,仙芝招喻,乃出降,因平其国。急遣元庆断娑夷桥,其暮,吐蕃至,不克度。桥长度一箭所及者,功一岁乃成。八月,仙芝以小勃律王及妻自赤佛道还连云堡,与令诚俱班师。于是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注]①国名。②③④⑤均为地名。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妻以女                  妻:嫁给
B.会川涨,不得度          会:恰好
C.衣阿弩越胡服来迎        衣:穿
D.吐蕃至,不克度          克:克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以父功补游击将军         父犹以其儒缓忧之
B.其王为吐蕃所诱           拔其城
C.乃潜遣二十骑             功一岁乃成
D.城南因山为栅             乃出降,因平其国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高仙芝“有智谋”的一组是(3分)
①仙芝乃自安西过拨换城
②乃潜遣二十骑,衣阿弩越胡服来迎
③仙芝即阳喜,令士尽下
④急遣元庆断娑夷桥
⑤仙芝招喻,乃出降,因平其国
⑥仙芝以小勃律王及妻自赤佛道还连云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仙芝容貌俊美,擅长骑射,起初不太知名,后来受夫蒙灵察提携,才担当重任。
B.由于小勃律国的原因,唐王朝的二十多个附属国都依附了吐蕃,唐王朝多次征讨小勃律却都无无功而返。
C.高仙芝在形势非常不利的情况下,果敢进兵,大败敌军,一举攻克连云堡。
D.高仙芝与边令诚击破小勃律国后,又招降了小勃律国的国王,随后从连云堡班师回朝。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下列文言文材料断句。(3分)
城中大酋领皆吐蕃腹心仙芝密令元庆曰若酋领逃者第出诏书呼之赐以缯彩至皆缚以待我元庆如言仙芝至悉斩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向吾方涉,贼击我,我无类矣。(3分)
②不窥若城,吾假道趋大勃律耳。(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