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高祖东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高祖东下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来源:不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小题。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人也。幼而随从高祖。高祖性好棋,每从夜达旦不辍,等辈皆倦寐,惟庆之不寝,闻呼即至,甚见亲赏。从高祖东下平建业,稍为主书,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伐涡阳。魏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马步十五万来援,前军至驼涧,去涡阳四十里。庆之欲逆战,韦放以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如其不利,沮我军势,兵法所谓以逸待劳,不如勿击。庆之曰:“魏人远来,皆已疲倦,去我既远,必不见疑,及其未集,须挫其气,出其不意,必无不败之理。且闻虏所据营,林木甚盛,必不夜出。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庆之乃还与诸将连营而进,据涡阳城,与魏军相持。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仲宗等恐腹背受敌,谋欲退师。庆之杖节军门曰:“共来至此,涉历一岁,糜费粮仗,其数极多。诸军并无斗心,皆谋退缩,岂是欲立功名,直聚为抄暴耳。吾闻置兵死地,乃可求生,须虏大合,然后与战。审欲班师,庆之别有密敕,今日犯者,便依明诏。”仲宗壮其计,乃从之。魏人掎角作十三城,庆之衔枚①夜出,陷其四垒,涡阳城主王纬乞降。所余九城,兵甲犹盛,乃陈其俘馘,鼓噪而攻之,遂大奔溃,斩获略尽,涡水咽流,降城中男女三万余口。高祖嘉焉,赐庆之手诏曰:“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庆之麾下悉著白袍,所向披靡。先是洛阳童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自发铚县至于洛阳十四旬,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所向无前。
大同二年,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刺史桓和陷没,景仍进军淮上,贻庆之书使降。敕遣湘潭侯退、右卫夏侯夔等赴援,军至黎浆,庆之已击破景。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进号仁威将军。是岁,豫州饥,庆之开仓赈给,多所全济。州民李升等八百人表请树碑颂德,诏许焉。五年十月,卒,时年五十六。赠散骑常侍、左卫将军,鼓吹一部。 谥曰武。敕义兴郡发五百丁会丧。            《梁史 列传第二十六》
注①衔枚: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枚形似箸,可系于颈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从夜达旦不辍               辍:停止
B.沮我军势                     沮:挫伤
C.去涡阳四十里                 去:离开
D.魏遣将侯景率众七万寇楚州     寇:侵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仲宗壮其计,乃从之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B.须虏大合,然后与战          秦伯说,与郑人盟
C.鼓噪而攻之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庆之收之以归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3.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陈庆之骁勇善战的是: (  )
①诸君若疑惑,庆之请独取之。 ②斩获略尽,涡水咽流。 ③散财聚士,常思效用。
④庆之衔枚夜出,陷其四垒。   ⑤时大寒雪,景弃辎重走,庆之收之以归。
⑥于是与麾下二百骑奔击,破其前军,魏人震恐。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庆之年少时就跟随高祖,高祖喜欢下棋,而且通宵达旦地下,在其他的侍从睡了的情形下,只有陈庆之一招呼就来,高祖对他格外赏识。
B.曹仲宗等因种种原因想撤军,但遭到陈庆之的反对,他认为只要置兵于死地,就有获胜的希望,并表示如果班师退却,他就依照皇上的密敕来行事。
C.侯景率七万大军进犯楚州,在刺史桓和陷没的情况下,陈庆之坚决抵抗,朝廷派来的援军还未到达,他已经打败了侯景的军队。
D.战胜侯景军队的第二年,豫州闹饥荒,陈庆之开仓放粮救灾,使得大部分灾民得到救济。豫州的百姓请求为他树碑颂德,也被皇帝批准了。
5.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语段断句。(4分)
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韦放以贼之前锋必是轻锐,与战若捷,不足为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春至冬,数十百战,师老气衰,魏之援兵复欲筑垒于军后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B  3.B   4.D  
5.断句和翻译。
(1)断句
“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
(2)翻译①韦放认为北魏的前锋部队必定是精锐的骑兵部队,和他们作战即便战胜了,不足以作为功劳②从春到冬,打了将近数百仗,军队疲惫,士气衰微,魏国援兵又想在梁军背后构筑工事。
解析
1. 去:距离;  2. A连词“于是、就”/副词“才”;B,介词“和”;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递进“而且”;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并列“又”;3.B;4. “战胜侯景军队的第二年”错,是“战胜侯景军队的同一年”
5.断句和翻译。(10分)
(1)断句(4分)
“本非将种,又非豪家,觖望风云,以至于此。可深思奇略,善克令终。开朱门而待宾,扬声名于竹帛,岂非大丈夫哉!”(错两处扣1分)
(2)翻译(6分)①(3分)(“以”1分,“轻锐”1分,句意1分)②(3分)(“师老气衰”1分,“筑垒于军后”状语后置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郡国山人。年少的时候就跟随高祖,高祖喜欢下棋,常常通宵达旦不停止,其它的侍从因疲倦睡了,只有陈庆之没睡,一听到招呼就来,于是很受亲近赏识。庆之跟随高祖东下平定建业,不久被任命为主书,他散尽钱财,招集将士,常想有一天能够为朝廷效力。
梁大通元年,隶领军曹仲宗攻伐涡阳(今安徽蒙县)。北魏派遣征南将军常山王元昭等率骑兵十五万来援战,其先锋部队到达驼涧,距离涡阳大约有四十里。陈庆之想前往迎战,参军韦放认为北魏的前锋部队必定是精锐的骑兵部队,跟它作战即便战胜了,不足以作为功劳,如果失利的话,则会挫伤整个军队的士气,兵法上所说的以逸待劳,不如不要出击。陈庆之说道:“北魏的军队远道而来,都已经非常疲惫了,距离我们又比较远,肯定不会怀疑我们,等他们尚未和大队人马齐集,我们一定挫伤他们的锐气,出其不意,一定没有不败的道理。而且我听说北魏军队他们所驻扎的营寨,林木丰盛,必定不敢在夜间出来巡视。如果你们再有疑惑的话,那么我陈庆之请求一个人率军去攻击他们。” 于是陈庆之与他手下大约二百多名骑兵长途奔袭,击破北魏的先锋部队,使得北魏援军人人震恐。陈庆之回到营寨,马上和众将一起连营进发,占据涡阳城,与北魏的援军相持不下。从春到冬,打了将近数百仗,军队疲惫,士气衰微,魏国援兵又想在梁军背后构筑工事。曹仲宗等担心腹背受敌,就商量想撤军。陈庆之拿着梁武帝赐给他的节仗(即假节身份的象征,这种节杖在外可代表皇帝本人,类似于后来的尚方宝剑),在军门前大声说:“我们一起来到这里,经历了一年,浪费粮食和武器,数量非常多。众军无战斗之心,都商量着要退缩,难道这是想要成就功名?(这样做)只不过是聚集在一起做劫掠滋扰的事罢了。我曾听说只要将自己置之于死地,才有获得生存,大家同心协力,这样之后跟敌人作战!如果你们确实想退却,我手上有皇上的密敕,今日如果违反敕令,我就依照密敕上的吩咐来行事。”曹仲宗认为他的计策充满豪气,于是就听从了他。 北魏的援军部队分兵牵制,一连筑起十三道营垒。(为了击破这些营垒,)陈庆之率领一部分精锐的部队,每个人嘴里含着枚(以便不发出声音),于一天夜里对北魏的营垒发起夜袭,攻陷其中的四座营垒,涡阳城的守将王纬请求归降。而剩下的九座城池仍然兵力雄厚。于是陈庆之就将其俘虏的首级列在阵前,擂起战鼓奋力进攻,于是魏军大崩溃,被杀死俘虏很多,尸横遍野,涡水阻塞,降服城中男女三万余人。梁高祖赞赏他,亲自写了诏书称他是:“不是名将的后代,也不是豪族的门下,觖望风云,以至到达这种地步,在这次战役中,深思熟虑,有雄奇的才略,擅长攻克,获圆满成功。(建立了自己的勋业),开朱门迎接宾客,使自己的勇名传于史册,这难道不是大丈夫的本色吗?
陈庆之和他的部下全都身披白袍,所向披靡,于是洛阳便有童谣说:“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从铚县出发到达洛阳,十四个月攻陷三十二座城池,大小四十七战,史无前例。
梁大同二年,北魏派遣大将侯景率领七万人进犯楚州,楚州刺史桓和陷没,侯景继续进军淮上,并送陈庆之一封信让他投降。梁武帝就命令湘潭侯、右卫将军夏侯夔等去支援陈庆之。援军刚刚开到黎浆县,陈庆之已经击败了侯景。当时正值大寒雪,侯景丢弃许多军用物质而逃。陈庆之把那些军用物质全都收获而返。陈庆之晋升官职,号为仁威将军。这一年,豫州闹饥荒,陈庆之打开仓库赈济灾民,(灾民)很多得以保全活命。豫州的百姓李升等八百多人上表朝廷,请求为陈庆之树碑颂德,梁武帝下诏答应了他们。
梁大同五年(公元539年)十月,陈庆之因病逝世,享年五十六。他被追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并给与鼓吹一部(九锡的一种)。谥号武侯,还诏令义兴郡发500人参加丧礼。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巢谷传
[宋]苏辙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有韩存宝者,尤与之善。谷教之兵书,二人相与为金石交。熙宁中,存宝为河州将。会泸州蛮乞弟扰边,乃命存宝出兵讨之。存宝不习蛮事,邀谷至军中问焉。及存宝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谓谷曰: “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顾妻子不免寒饿,橐中有银数百两,非君莫使遗之者。”谷许诺,即变姓名,怀银步行,往授其子,人无知者。存宝死,谷逃避江淮间,会赦乃出。予以乡闾故,幼而识之,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
自雷徙循。子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子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子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子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子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子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选文有删节)
[注]①举武艺:科举考试中的武科考试。
②乞弟:泸州西南少数民族乌蛮首领斧望个恕的儿子。
1.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畜弓箭     畜:储备                  B.尤与之善     善:交好
C.予方乏困   乏:疲乏                  D.尚何以发之   发:宣扬
2.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巢谷幼时随父学习,后进京赶考,却弃文从武,不久学成,可惜最后没有考中武举。
B.巢谷与作者是同乡,且相交甚笃,因而不顾高龄和体弱去看望远谪岭南的苏辙兄弟。
C.文章通过完成存宝嘱托和探望苏氏兄弟等情节,刻画了巢谷重朋友情谊的性格特点。
D.作者对巢谷的品德才能非常欣赏,对他的一生遭遇则充满同情,为此写·卜了这篇传记。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知其志节,缓急可托者也。(4分)
译文:                                                                      
(2)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忐也。(5分)
译文: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滕文公下》)
[注]①戴不胜:人名,宋国大臣。②庄岳:齐国一个繁盛街道的名称。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孟子没有直接告诉戴不胜应如何伎宋王向善,而以楚大夫之子学说齐国话来设喻。
B.孟子认为,让楚国孩子每天接受齐国语言的熏陶,假以时日,就能学会说齐国话。
C.孟子否定了戴不胜让善十薛居州住在王宫中的做法,认为那样做无法使宋王向善。
D.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孟子认为,如果宋王身边都是善士,宋王自然就能够向善。
(2)从“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一句中,可概括山成语                      ;孟子以此设喻,向戴不胜提出了            的建议。(3分)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朋 党 论
欧阳修
①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②然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虽其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臣谓小人无朋,其暂为朋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③尧之时,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为一朋,君子八元、八恺十六人为一朋。舜佐尧,退四凶小人之朋,而进元、恺君子之朋,尧之天下大治。及舜自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称美,更相推让,凡二十二人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书》曰:“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纣之时,亿万人各异心,可谓不为朋矣,然纣以亡国。周武王之臣,三千人为一大朋,而周用以兴。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及黄巾贼起,汉室大乱,后方悔悟,尽解党人而释之,然已无救矣。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及昭宗时尽杀朝之名士或投之黄河曰此辈清流可投浊流 而唐遂亡矣。
④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异心不为朋,莫如纣;能禁绝善人为朋,莫如汉献帝;能诛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乱亡其国。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而称舜为聪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周武之世,举其国之臣三千人共为一朋,自古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兴者,善人虽多而不厌也。
⑤嗟呼!治乱兴亡之迹,为人君者可以鉴矣!
(选自《古文观止》)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幸:希望。
B.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 目:看作。
C.尽解党人而释之      释:解释。
D.然而后世不诮舜为二十二人朋党所欺  诮:责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其故何哉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B.①所惜者名节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C.①以能辨君子与小人也②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D.①惟君子则有之②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从社会发展的事实落笔,“朋党之说,自古有之”,证明朋党的存在有其历史的依据,并为下文征引历史事实打下伏笔,然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
B.文章第③节列举了从上古尧、舜之时直至唐之晚年各个朝代盛衰的大量历史事实,紧扣国家兴亡治乱与朋党的密切关系,或正,或反,或正反对比,进行了反复的论证。
C.文章第④节阐述迫害君子之朋则国亡,信用君子之朋则国兴。对纣、汉献帝、唐昭宗等反面事实分析,得出“乱亡其国”的结论;对舜被朋党所欺和周能够兴国的原因进行分析,说明善于用君子之朋的重要。
D.本文是一篇富有战斗性的政论,其中有两个特点特别鲜明:一是层层对比,事理结合,深入浅出,以理服人;二是转折句和排比句的交相运用,行文既纡徐有致,又富有气势,充分体现了欧阳修政论的风格和特点。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天后时,尝赐太平公主细器宝物两食盒,所直黄金千镒,公主纳之藏中。岁余取之,尽为盗所将矣。公主言之,天后大怒,召洛州长史谓曰:“三日不得盗,罪!”长史惧,谓两县主盗官曰:“两日不得贼,死!”尉谓吏卒游徼曰:“一日必擒之,擒不得,先死!”吏卒游徼惧,计无所出。衢中遇湖州别驾苏无名,相与请之至县。游徼白尉:“得盗物者来矣。”无名遽进至阶,尉迎问故。无名曰:“吾湖州别驾也,入计在兹。”尉呼吏卒:“何诬辱别驾?”无名笑曰:“君无怒吏卒,抑有由也。无名历官所在,擒奸摘伏有名,每偷至无名前,无得过者。此辈应先闻,故将来,庶解围耳。”尉喜请其方。无名曰:“与君至府,君可先入白之。”尉白其故,长史大悦,降阶执其手曰:“今日遇公,却赐吾命,请遂其由。”无名曰:“请与君求对玉阶,乃言之。”
于是天后召之,谓曰:“卿得贼乎?”无名曰:“若委臣取贼,无拘日月,且宽府县,令不追求,仍以两县擒盗吏卒,尽以付臣,臣为陛下取之,亦不出数日耳。”天后许之。月余,值寒食,无名尽召吏卒,约曰:“十人五人为侣,于东门北门伺之,见有胡人与党十余,皆衣缞绖[注],相随出赴北邙者:可踵之而报。”吏卒伺之,果得,驰白无名,往视之。问伺者,诸胡何若。伺者曰:“胡至一新冢,设奠,哭而不哀,亦撤奠,即巡行冢旁,相视而笑。”无名喜曰:“得之矣。”因使吏卒尽执诸胡,而发其冢。冢开,割棺视之,棺中尽宝物也。奏之。天后问无名:“卿何才智过人,而得此盗?”对日:“臣非有他计,但识盗耳。当臣到都之日,即此胡出葬之时,臣亦见,即知是偷,但不知其葬物处。今寒节拜扫,计必出城,寻其所之,足知其墓。贼既设奠,而哭不哀,明所葬非人也。奠而哭毕,巡冢相视而笑,喜墓无损伤也。向若陛下迫促府县捕贼,计急必取之而逃。今者更不追求,自然意缓,故未将出。”天后曰:“善。”赐金帛,加秩二等。
[注] 缞绖(cuī diē):丧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日不得盗,罪罪:判罪
B.与君至府,君可先入白之白:为……洗刷冤屈
C.若委臣取贼,无拘日月委:托付、交付
D.今者更不追求,自然意缓追求:寻求、追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何诬辱别驾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B.①仍以两县擒盗吏卒,尽以付臣②加之以师旅
C.①设奠,哭而不哀②巡行冢旁,相视而笑
D.①向若陛下迫促府县捕贼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后得知公主财物被盗后,严令洛州长史三日破案,长史令两县主盗官二日破案,尉限吏卒一日破案,层层紧逼。
B.吏卒游徼被逼无计,在大街上发现了苏无名,把苏无名作为盗贼带来交给了尉,以敷衍差事。
C.苏无名对捕盗一事胸有成竹,请求天后宽限府县,允诺不出十日将盗贼捉拿归案。
D.苏无名不愧是破案高手,他用外松内紧的策略,使盗贼失去戒备,轻松完成了任务。

题型:阅读题难度:简单|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李文定公迪罢陕西都转运使还朝,是时真宗方议东封西祀,修太平事业。知秦州曾玮奏羌人潜谋入寇,请大益兵为备。上大怒,以为玮虚张虏势,恐惧朝廷,以求益兵。以迪新自陕西还,召见,示以玮奏,问其虚实,欲斩玮以戒妄言者。文定从容奏曰:“玮武人,远在边鄙,不知朝廷事体,辄有奏陈,不足深罪。臣前任陕西,观边将才略,无能出玮之右者,他日必能为国家建功立事。若以此加罪,臣为陛下惜之。”上意稍解,迪因奏曰:“玮良将,必不妄言,所请之兵,亦不可不少副其请。臣观陛下意,但不欲从郑州门出兵耳。秦之旁郡兵数为小册,常置囊囊中以自随,今未敢以进。”上曰:“趣取之。”迪取于橐囊以进,上指曰:“以某州某州兵若干戍秦州,卿即传诏于枢密院发之。”既而虏果大入寇,玮迎击大破之,遂开山外之地。奏到,上喜谓迪曰:“山外之捷,卿之功也。”及上将立章献后,迪为翰林学士,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由是章献深衔之。周怀政之诛,上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为参知政事,候上怒稍息,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悟,由是独诛怀政等,而东官不动摇,迪之力也。及为相,时真宗已不豫,丁谓与迪同奏事退,既下殿,谓矫书圣语,欲为林特迁官,迪不胜仇,与谓争辩,引手板欲击谓,谓走获免。因更相论奏,诏:人俱罢相,迪知郓州。明日,谓复留为相。迪至郓且半岁,真宗晏驾,迪贬衡州团练副使,谓使侍禁王仲宣押迪如衡州,仲宣至郓州,见通判以下而不见迪,迪皇恐以刃自刎,人救得免。仲宣凌侮迫胁无不至,人往见迪者,辄籍其名;或馈之食,留至臭腐,弃哿不与。迪客邓余怒曰:“竖子欲杀我公以媚丁谓邪?邓余不畏死,汝杀我公,我必杀汝!”从迪至衡州,不离左右。仲宣颇惮之,迪由是得全。至衡州岁馀,除秘书监、知舒州。章献太后上仙,时迪以尚书左右丞知河阳。上即位,召诣京师,加资政殿大学士,数日,复为相。迪自以受不世之遏,尽。辅佐,知无不为。吕夷简忌之,潜短之于上。岁余,罢相出知菜州。迪谓人曰:“迪不自量,恃圣主之知,自以为宋   碌而以吕为姚崇,而不知其待我乃如是也!”
(选自欧阳修《归田录》)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辄有奏陈,不足深罪 罪:责怪,怪罪
B.由是章献深衔之 衔:记住
C.谓矫书圣语,欲为林特迁官 矫:伪造,假托
D.竖子欲杀我公以媚丁谓邪 媚:献媚,讨好
小题2:下列句子中,表现李迪“忠直善谏”的一组是(3分)
①若以此加罪,臣为陛下惜之
②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③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④迪不胜仇,与谓争辩,引手板欲击谓,谓走获免
⑤迪皇恐以刃自刎,人救得免
⑥迪不自量,恃圣主之知,自以为宋璟而以吕为姚崇,而不知其待我乃如是也
A.①②③B.①②⑥C.①③⑤D.②④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秦州知州曹玮上奏说羌人暗中谋划入侵内地,请求朝廷增派军队,预作防备。宋真宗非常生气,李迪当即指出曹玮不会谎报军情,劝皇帝满足曹玮的要求。
B.宋真宗想要立章献皇后,担任翰林学士的李迪多次上书劝阻,理由是章献皇后出身于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人家,不能够母仪天下。
C.丁谓派为王仲宣押送李迪到衡州去,仲宣想置李迪于死地,李迪的门客邓余非常气愤,一路跟随李迪前往衡州,李迪因此得以保全。
D.李迪重新为相后,尽心辅佐皇帝。但是后来又被罢免了相位,贬出了京城。他对别人说起这件事,感叹自己缺少知人之明。

题型:阅读题难度:一般| 查看答案
最新试题
热门考点

超级试练试题库

© 2017-2019 超级试练试题库,All Rights Reserved.